小時候,尋寶遊戲是我們最愛玩的遊戲之一,因為那時的我們,對於身邊發生的人事物皆充滿著好奇心,不論是自己或是和同伴一起合作尋找,都顯得刺激又有趣。
長大後由於生活的忙碌加上環境的變化,漸漸地這些記憶也離我們越來越遠。
定向越野(Orientering),源自瑞典語,本意為借助地圖和指北針來穿越未知的區域。簡單來說就是在只有地圖的情況下,必須依照上面圈圈的指定檢察點,完成打卡後回到終點。除了體力之外,還必須要有臨場反應及路線規劃的能力,才有辦法完成,可以說是一個與智慧結合的活動項目,不分男女老少、皆可參加。
這個風靡全球的運動,在世界各地也有著不同的名稱:台灣、日本皆稱為定向越野、香港稱做野外定向,中國大陸則稱為定向運動。雖然翻譯不同,但其精神皆是相同的。
國際定向越野的競賽類型可分為:順點賽,包含短距離、中距離、長距離及超長距離賽。接力賽、積分賽、夜間定向、百米定向、常設定向等,其種類有:徒步定向、登山車定向、滑雪定向、沿徑定向。
由於地形的關係,在台灣最常見的便是徒步定向了。它是一種以步行或跑步方式進行的耐力運動,需要大量的使用腦力思考和集中力。進行時沒有指定路線,運動員利用地圖和指北針,自我判斷前進的路徑和方向,以便能快速到指定的多個控制點。
登山車定向:使用登山單車來做移動,徑比徒步定向來的遠。
滑雪定向:開始於1980年,在雪地裡進行,路徑也會比徒步定向遠。
沿徑定向:參加者必須沿著指定路徑徒步進行,到訪所有路旁的決定點,而控制點標誌則放在離開路徑的不遠的山林地勢裡,路線較簡易,其所有年齡、性別、殘疾人士皆可參加,也是少數無差別的全民運動。
上述的順點賽和積分賽也是目前最常見的。
順點式是在最短時間內按「順序」通過的參賽者就是冠軍。所謂的順序就是要順著走,所以若未按順序者進行,則會取消參賽資格。
而積分賽則是可以讓參賽者自己規劃路線,在指定的賽區內去找到大會所設立的打卡點,根據地形難度及遠近,每個檢查點的分數也會有所不同。
知道了規則之後,賽前的預備也是不可少的。
上述提到地圖和指北針是定向越野最重要的輔助工具,除此之外大會還會給你電子打卡系統,我們必須把它套在慣用的手指上,以方便到檢察點時,順利打卡。
跟一般的越野及路跑賽不同的是定向越野需自行規劃路線,他可能會經過山路、水路等不同地形。也因此,個人的裝備就顯得很重要了。輕便服飾、越野鞋、哨子、水袋等都是定向越野的基本裝備,因為我們都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所以齊全的裝備除了保護自己外,也減少了途中許多的不便。
有別於一般地圖,定向越野的地圖上多了許多顏色。利用各種顏色表示前進的難易度、植物分布等。各種符號代表地面的特徵,如石塊、地洞、建築物等。
一般來說,不管拿到怎樣的資料,我們肯定是將資料的內容面對自己,才能看得清楚,但是定向越野的地圖恰恰相反,我們首先拿的方向應該是保持水平,然後轉到你要向前行的位置。
再來就是規劃路線了,在此項運動當中,這部分就是關鍵,因為它比的不只是體力更是智慧,所以若有好的規劃能力,就有更正確的方向,既能節省體、又能準確到達。
跟一般運動比起,定向越野相對來說是一個非常安全的運動。因為通常在比賽前,這些路線都是大會親自規畫、實際行走過的,所以絕對是在安全範圍內設置這些打卡點,同時也能增進快速決斷、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代的我們,一切都太方便了,找不到路就用Google Map,只要臉書一打卡,就知道你在哪,但可曾想過若有一天,當這些東西瞬間消失時,我們該怎麼辦?
回到最初、回到小時候,和朋友或家人來場有趣的定向越野,一起增加美好的回憶吧!
資料提供:中華民國定向越野協會鄭僥龍教練
台灣從事登山健行、戶外活動的人口逐年成長,根據 GPS 及智慧穿戴領導品牌 Garmin 用戶數據調查,戶外導航產品線中,台灣用戶 2022 年較 2020 年同期(1-9 月)大幅成長 52%,其中以戶外登山活動增長 108%、戶外健行活動增長 66% 最為驚人。為了支援用戶盡情探索自然環境,Garmin 在台推出專為戶外探險設計的「Garmin inReach Mini 2 衛星追蹤通訊裝置」,電池續航力最高可達 14 天,以覆蓋全球的低軌道衛星-銥衛星(Iridium Satellite)為其通訊系統,還有多項功能守護戶外活動者的安全。單機售價 NT$12,900元,10 月 3 日起中華電信數位門市獨家首賣;11 月 1 日起 Garmin 實體品牌店通路正式開賣,讓你的每一次探險都無需冒險!
Garmin 亞洲區行銷與業務副總經理林孟垣表示:「Garmin 持續強化 Garmin Outdoor 生態系,串連『智慧穿戴裝置、衛星通訊技術服務、Garmin APP 資料整合』,提供消費者更全面、精準、安全的智慧裝置服務。Garmin 於 2021 年初收購全球最大緊急事件監測和回應服務供應商 GEOS Worldwide 及其營運的國際緊急回應協調中心(IERCC),IERCC 為 Garmin inReach 個人衛星通訊器發出的 SOS 救援信號的接收中心,自 2011 年在市場推出『Garmin inReach 衛星通訊技術』以來,全球至今已累計超過 9,100 筆由 inReach 發出的 SOS 救援事件信號,其中 2022 年前兩季已累積超過 1,200 筆救援信號。近年疫情影響加速台灣民眾對於透過智慧穿戴達成運動目標及健康監測的需求逐漸升高,以及政府推動『向山致敬』開放山林政策,吸引更多消費者走向台灣山岳、親近自然,為提供登山、戶外活動者完備的風險管理與更即時救援行動串聯,期盼幫助降低遇險程度、提高被安全救援的機率,Garmin 攜手中華電信,在雙方積極努力下正式在台推出『Garmin inReach 衛星通訊服務』,提供 6 種彈性加值服務資費方案,讓用戶盡情探索戶外時,擁有更安全及必要的緊急求助服務! 」
隨著越來越多人走入山林,許多山野秘境、壯闊大景晉升社群打卡熱點,每逢假日各大郊山及百岳人潮湧現,登山幾乎成為國民休閒運動。然而山難事件仍層出不窮,無可置疑的是面對具有高風險性的戶外活動,部分民眾在安全意識、登山觀念不足下,容易以冒險犯難的態度挑戰自然野性。
最速無補給獨攀中央山脈大縱走探險者-Hiker CP 李啟賓表示:「不管任何登山的新手或老手,在山上一定會遇到迷路或是因天候不佳發生不知道該往哪邊走的狀況,因此一定要學會如何使用離線地圖,並善用身上的導航與通訊系統。 Garmin inReach Mini 2 以覆蓋全球銥衛星做為通訊系統,無需擔心山區訊號微弱的問題,更可透過『TRACBACK 循跡返航』找到返回起點的路,若真的發生意外、甚至不幸失足,無法移動又處在手機無訊號的地方,inReach Mini 2 SOS 求助按鈕直接按下去,可以縮短救援時間,幫助相關單位掌握黃金 72 小時進行救援。當意外發生,除了冷靜、冷靜、再冷靜,也要把握 333 原則,先保暖、整理身上水、食物的分配,另外切記停留在原地等待救援、往高處找訊號,絕對不要往溪谷,很容易失足造成無法挽救的遺憾。」
「Garmin inReach Mini 2衛星追蹤通訊裝置」承襲品牌一貫專為嚴苛環境打造的產品,以美國軍規 MIL-STD-810 打造,耐寒耐熱抗衝擊並具備 IPX7 防水規格,100G 輕量化機身(高9.9 公分、寬 5.17 公分) ,輕鬆一手掌握、方便使用與攜帶,在 GPS 更新頻率為每 10 分鐘回報一次座標位置的標準活動記錄設定下,電池續航力最高可達 14 天。
Garmin inReach Mini 2 支援用戶進行一般戶外活動時的安全守護,透過覆蓋全球的 66 顆低軌道銥衛星做為訊號接收和傳輸系統的通訊服務,強化行動訊號屏蔽地區的服務覆蓋率,配合雙向簡訊功能即可不間斷雙向傳送文字訊息;內建三軸電子羅盤、高感度 GPS 螺旋天線,無論身處何處皆能精準導航並記錄軌跡,並可 24 小時分享定位和位置追蹤,以預先設定的固定頻率時間間隔傳送 GPS 位置,讓追蹤者及親友可透過 MapShare 網頁即時查看及密切追蹤登山者的行進軌跡及動態,並在旅途中互傳簡訊、天氣預報服務;即使迷路也可利用「TRACBACK 循跡返航」找到返回起點的路。
此外,Garmin IERCC 國際救援中心*1 提供「全年無休互動式 SOS 緊急求助服務」,隨時待命協助救難通報,用戶在進行戶外活動時若遇緊急危難時刻,按下 SOS 緊急求助按鈕,將有專業人員即時追蹤用戶裝置位置,與用戶保持雙向文字訊息傳輸,同時協助通報消防署(陸域)、海巡署(海域)及緊急連絡人,若所處位置在其他國家,則會通報所在地區之緊急救難人員或相關單位提供必要援助。
身為「赤心巔峰」越野十日中央山脈計畫總召王仁豪亦分享:「不論是海外攀登、國內長程縱走的登山活動,還是較短天數登山、單攻或郊山健行行程,都建議要建立完善的『留守制度』,其重要性在於,讓別人知道你的完整行程計畫,何時上山、預計何時下山,並在攀登過程中透過通訊掌握你的位置及狀態。我們近期執行的最速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計畫,便安排了 4 到 6 位留守人員每日輪流監看隊員配戴 Garmin inReach Mini 2 發出的訊號,確保他們有順利執行計畫,並與他們保持聯繫提供最即時的協助。若隊員訊號位置停留已久、未在原訂時間內抵達預定目的地,也沒收到任何回報消息,留守團隊便將發出訊息給下一站的補給隊,請他們準備組成 2 人小組,回頭查看支援。對於戶外探險我的建議是別只用過往經驗判斷所有事情,透過精準的科學化方式追蹤,才能更加安心。」
Hiker CP 李啟賓建議:「從事戶外活動都隱藏著一定的風險,除了做好事前的行程規畫,一定要有留守人,但不要再隨意請自己的爸媽擔任了,要找熟悉此次登山行程的人,最好是走過路線、也有一起爬過山的人,才能夠在緊急狀況時提供最即時的應變與協助。另外,出發前建議要拍一張登山口及個人全身照給留守人看,於行程中定時回報行程動態給留守人,要回報“時間、地點、狀態”(不能只有寫地點),才是最有效的風險管理。」
更多資訊請連結「Garmin inReach Mini 2衛星追蹤通訊裝置」官網。
資料來源/Garmin
責任編輯/Dama
在跑步時,幾乎用到下半身的力量居多,像是核心、髖關節、大腿、小腿、腳踝、腳底板等,然而在跑完後,這幾個關鍵點周圍的肌肉都需要被舒緩與放鬆,才能加快恢復身體以及提高下次運動表現。以下為6組鬆開跑後緊繃點的瑜伽動作,能幫助跑者們在跑後舒緩這些不適。
伸展肌肉部位:臀大肌、腓長肌、脛前肌、三角肌、股二頭肌、腹外斜肌、闊背肌、腳底板
STEP 1:採站姿,雙腳併攏。
STEP 2:將上半身慢慢往下,如果彎下不去,可將膝蓋微微彎曲,將雙手抱住雙腿後方。
STEP 3:維持3~5個呼吸後休息。
伸展肌肉部位:股四頭肌、股二頭肌、腓腸肌、臀大肌、闊背肌、腹直肌
STEP 1:採躺姿,雙腳膝蓋彎曲,雙手放在身體兩側。
STEP 2:收緊腹部後,利用臀部、核心和大腿力量,將身體往上拱起。
STEP 3:維持3~5個呼吸後休息。
伸展肌肉部位:股四頭肌、股二頭肌、三角肌、小腿三角肌、臀大肌、闊背肌、肱二頭肌
STEP 1:採坐姿,雙腿打開呈180度水平,保持背部挺直。
STEP 2:保持脊柱挺直,將上半身貼在地面往前延展,雙手打直往前延伸。
STEP 3:維持3~5個呼吸後休息。
伸展肌肉部位:股四頭肌、股二頭肌、腓腸肌、脛前肌
STEP 1:雙腳採跪姿,雙手撐在地面上。
STEP 2:跪在地面上,將雙腿往外移動貼近大腿,雙手放在大腿上。
STEP 3:維持3~5個呼吸後休息。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