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初階跑者或進階跑者,只要有著一步步的目標,基本上,訓練菜單都不會太輕鬆,對於每天都有跑步訓練這件事,嚴然成了家常便飯。所以,當你在菜單上看到休息這個詞的時候,很多人反而會不知所措,為什麼要有這一天呢?休息日該做些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無論短跑或長跑,休息日有助於強化身體、加強注意力,重振精神,讓你真正想要繼續訓練。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跑步醫學診所主任Kevin Vincent說:「休息不應該被跑者忽略,我們之所以需要休息的原因是身體需要恢復。每次跑步,你的身體都必須適應一次又一次的提高的強度。」當你跑步時,不僅只有建立體力和力量。在這個過程中,亦會對身體造成像肌肉和軟組織受傷。所以給自己適度的休息時間,才能真正幫助你在之後的比賽之中提升成績。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物理醫學助教,也是前美國長跑選手Adam Tenforde 說:「運動員們會盡量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訓練量,特別是速度的訓練,每次所做的訓練都是在為未來變得更加強大和堅韌做準備。」所以,若沒有時間充電,恐會導致訓練的疲乏和無趣,換句話說,休息一下,能跑得更好。
Adam Tenforde表示:無論你是一名跑者或者從事其他訓練,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是必要的。休息日是身體再使用營養和經歷生物過程和激素週期來重建的時候。以下是為什麼要休息日的4個理由:
當你跑步(或做任何運動)時,都會對肌纖維造成輕微的撕裂,為了讓肌肉變得更強壯,必須給它充分的時間進行修復和再生,所以它會透過重建過程來強化肌肉,為下一次的訓練做準備。Kevin Vincent表示:但這種反應只會隨著跑步的距離和強度而定,根據你鍛鍊的長度和強度,身體至少需要休息36到48個小時後才能進行第二次的跑步。若沒有足夠的休息,身體就沒有機會重建和強化肌肉,它們只會繼續受傷,最後將極限反饋於你,使你變成運動傷害的患者。
如果想避免受傷,休息是至關重要的。跑步的衝擊會使組織產生壓力,就像肌肉一樣,能增加細胞的周轉,使骨骼結構更加堅固,因此,對骨骼來說是很好的。Kevin Vincent說:「但是如果你連續幾日不間斷地跑步,就沒有時間完全修復了,最後,出現壓力性骨折的風險就會大幅增加。」
Kevin Vincent又說:「肌腱是連接肌肉和骨骼的結締組織,因此它們隨著身體的運動而不斷地工作。但是,血液進入肌腱並不容易,肌腱中的血管並不像肌肉中那麼多,所以它們需要更長的時間來修復。」如果沒有給它們足夠的時間修復,在不斷的衝擊、撕裂之下,容易造成肌腱炎之類的運動傷害。
跑步是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它也會增加你體內的壓力賀爾蒙皮質醇的水平。如果壓力水平長期偏高,皮質醇會引起情緒問題、易怒、睡眠問題和其他健康問題。把休息想成一個循環的常規,定期安排,讓大腦和身體回到平衡狀態,為下一次做準備。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瀅瀅
2020東京奧運的馬拉松項目將於8月7日(女子)及8日(男子)在北海道札幌開跑,世界馬拉松紀錄保持者、也是史上唯一跑出全馬「破二」的肯亞長跑好手基普喬蓋(Eliud Kipchoge)成為男子馬拉松中萬眾矚目的焦點。不過,仍有不少強敵可能阻止現年36歲的他為肯亞連霸奧運金牌,讓我們看看可能撼動基普喬蓋冠軍寶座的六大挑戰者。
肯亞長跑運動員基普喬蓋於1984年11月5日生,是當今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人。曾贏得2016年奧運會男子馬拉松金牌(2:08:44),更在2017年,於Nike策劃的破二挑戰Breaking2在義大利蒙扎國家賽車場,以2:00:25創下馬拉松史上前所未有的紀錄(但因為專屬配速團、補給、前導指示等主導因素,破二挑戰的成績無法被列為正式紀錄)。2019年10月12日,他在於奧地利維也納普拉特公園挑戰「INEOS 1:59」計劃,以1小時59分40.2秒打破非官方的世界紀錄,把馬拉松的成績推向突破人類極限的2小時內。
這次東京奧運,基普喬蓋希望捍衛自己的奧運馬拉松冠軍頭銜,並成為史上第三位達成奧運男子馬拉松二連霸的選手(前二位是衣索比亞選手Abebe Bikila連霸1960與1964冠軍、東德選手Waldemar Cierpinski連霸1976及1980冠軍)。不過,由基普喬蓋「統治」的馬拉松時代並非不可撼動,在2020倫敦馬拉松中,他嚐到7年來連續10次馬拉松勝利後的首場失利,也讓2020東奧男子馬拉松項目更加刺激。
Kitata曾在2018倫敦馬拉松緊追在基普喬蓋之後,拿下亞軍;更在2020倫敦馬拉松賽以2:05:41奪冠,讓基普喬蓋吃下7年首敗。Kitata是個強壯且具有侵略性的跑者, 這次東奧他也希望為衣索比亞贏得20年來首座馬拉松冠軍(距今最近贏得奧運男子馬拉松冠軍的衣索比亞選手,是2000年雪梨奧運由當年22歲的Gezahegne Abera奪冠)。
長跑運動員Desisa,曾在舉辦於卡達杜哈的2019年世界田徑錦標賽贏得金牌,比賽日高溫潮濕,不少選手比賽到一半就棄賽,而他克服嚴峻天候與午夜起跑的不利時間,以2:10:40奪下個人世田賽生涯首金。同時,Desisa也是2013年和2015年波士頓馬拉松男子冠軍,以及2018紐約馬拉松冠軍(第二名正是Shura Kitata )。
2019年之前Kipruto並不受矚目,其實在2018柏林馬拉松基普喬蓋寫下世界紀錄2:01:29時,他也以2:06:23獲得亞軍;隔年他在高溫溼熱的嚴酷環境下,成為2019年杜哈世錦賽馬拉松銅牌得主,並在2020年西班牙瓦倫西亞馬拉松創下PB 2:03:30。 28歲的Kipruto 是三名肯亞馬拉松代表隊中最年輕的,也被認為他可能在自己職業生涯最大的比賽中帶來令人出乎意料的驚喜。
Cherono認為自己「很幸運」被選進奧運馬拉松肯亞代表隊,這是他第一次被徵招為國家隊。他曾在2019年奪下波士頓馬拉松與芝加哥馬拉松兩面金牌;並在2020年西班牙瓦倫西亞馬拉松創下PB 2:03:04,於該賽事拿下第二名,成為近兩年馬拉松大賽表現相當出色的選手之一。
Kiprotich在2012年倫敦奧運馬拉松比賽中以2:08:01成績奪冠,成為烏干達自1996年以來獲得的首枚獎牌,更是烏干達有史以來的第二枚奧運金牌,也在國際馬拉松界投下了震撼彈。事實上,Kiprotich的PB是在2011年荷蘭恩斯赫德馬拉松跑出的 2:07:20,同時創下該項馬拉松史上最好成績,以及烏干達馬拉松運動員的最好記錄。其他最佳表現包括2017羅馬馬拉松(2:07:30)和法蘭克福馬拉松(2:05:50)冠軍,以及2018紐約市馬拉松以2: 06: 01僅次於當年第一名Lelisa Desisa。2020東京奧運是他三度重返奧運會場,希望自己能平反在里約奧運第14名的成績。
Rupp於2017年成為第一個在芝加哥馬拉松奪冠的美國人,至今保持著多項美國田徑賽事最佳成績,包括10000米(26:44.36)、室內3000米(7:30.16)、2英里(8:07.41)、5000米(13:01.26)。Rupp更是奧運老手,已參加過2008、2012和2016年三屆奧運會,並獲得2012年倫敦奧運10000米銀牌、2016里約奧運馬拉松銅牌,2020東京奧運是他第四度出賽,上一屆的銅牌也讓他有信心能驚豔全場。
2020東京奧運男子馬拉松比賽將於日本時間上午7:00(台北時間上午6:00)於札幌大通公園舉行。
資料來源/Tokyo 2020, as
責任編輯/Dama
足底筋膜痛(腳跟痛),很多跑者應該都曾經有的現象,尤其是馬拉松的跑者,我也不例外,練跑2年時,隨著月跑量的上升與 42公里的全馬比賽增加後,這個問題就開始困擾我。當然,每個人的現象不太一樣,有人是跑完當天痛,有人隔天痛個整天,有人是不跑時痛,跑了反而不痛,個人的情況不一,但這種都是屬於「腳底筋膜炎」。
如圖,我們的腳底的跟骨與蹠骨間的一個結締組織,有著豐富的彈性就好像一條橡皮筋一樣,因為蹠骨有5根,所以呈現一個扇形,藉由這條筋膜,可以成為一個天然的避震器,在走路或跑步時會因伸張而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因此,如果走太多路或運動過度,尤其是跑馬拉松,一跑就是幾個小時,會使筋膜頻繁的伸縮而造成發炎。
發炎的部位就如圖所示,接近腳跟的地方,有人運動完立即會痛(個人屬於此狀況),有人則會隔天才痛,最明顯的症狀就是早上起床第一步踏在地上時所發生的疼痛,症狀嚴重時,會痛到寸步難行,輕微者則走路20 ∼ 30分鐘後症狀就會減輕,那是因為晚上睡覺時筋膜會因休息而放鬆,一起床踏地時會拉開發炎的筋膜造成疼痛,經過鬆弛之後,慢慢就不會這麼緊,疼痛就會降低。
1 跑完會痛的話(急性),在比賽後洗完澡後用痠痛貼布(或其他)剪成如圖的樣式,然後包起來,貼個 8 到 12 小時,效果還蠻顯著的,主要是消炎鎮痛。如果貼布容易掉或沾黏,可以用一雙不要的襪子對半剪斷來包覆(比較通風)。
2 同上,還有一個方式就是冰敷腳跟,在比賽完 3 小時內冰敷較為有效,如果因為環境的關係只能晚上冰敷也可以,冰敷要 10 ∼ 15 分鐘休息 5 分鐘,冰 2 ∼ 3 次。
3 平時的恢復與訓練,如果你是上班族,可以在桌下放一個高爾夫球,或用瘦小的易開罐,來按摩腳底筋膜,按摩的方式是來回在足弓與腳跟間,按摩時會有輕微的疼痛,這是正常的。如果在家裡,還可以用小寶特瓶冷凍後來按摩,這樣增加硬度還可以冰敷,用在急性發炎時不錯用。
4 小拉筋,有一個動作很簡單,只要是坐著就可以拉一下,不必脫鞋,就是坐直後,將腳尖用力蹎高 15 秒,腳跟離地,放鬆後,將腳往前伸 30 公分後,腳尖用力往上縮 15 秒,腳跟著地;反覆做幾次。
5 走路,跑完當天(6 小時後),最好走個 3 ∼ 4 公里,這樣可以舒緩腳底筋膜的疼痛狀況,當然這是針對輕微症狀者,如果走時很痛就應該立即以冰敷的方式處理。
❶ 適量的赤足跑,腳底筋膜發炎,除了使用過度,另外也是過大的伸縮張力所致,腳跟著地的方式,會讓筋膜受力加大,除了增加膝蓋負荷外,也對腳底筋膜有些許影響,因此練習赤足跑可以自然利用腳掌著地而不會壓迫到腳跟與筋膜,確實會帶來改善。
❷ 除了改善腳步的落地部位外,再來就是要放輕腳步,讓腳掌緊緊貼著地面來跑,最好是聽不到自已的腳步聲來求證是否放輕腳步。
❸ 每次一定的里程後就開始疼痛的話,可以事先在賽前 2 小時以上面第1個處置方式,就是先貼上痠痛貼布,通常可以延後疼痛發生的距離,讓你跑得更遠一些。
總之,最有效的還是改變腳底的落地角度與部位,並強化腳底筋膜的組織強度,通常累積一定的跑齡之後,這個惱人的現象會隨著你跑步的積累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