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元前400年,那位後來被尊稱為「西方醫學之父」的希臘醫師希波克拉提斯(Hippocrates),寫下他親眼看見的奇蹟痊癒事件。有一個男人患有嚴重癲癇,不吃東西一段時間後,他的症狀有了不可思議的大幅改善。在那個時代,當然沒有癲癇症這樣的名詞,也不了解斷食為何會有效果,但很明顯的就是,當一個患有癲癇症的人斷食時,癲癇發作的狀況也會停止。 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科學家喬治・卡希爾(George Cahill)發現,斷食可以預防癲癇發作,是因為患者進入了一種稱為酮症(ketosis)的生理狀態。經過一段時間的斷食,或是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肝臟就會分解脂肪酸,製造酮體(ketone bodies),這是一種水溶性的分子,是粒線體的最佳燃料,比糖好非常多。當你的粒線體使用酮體做為燃料製造ATP,你就是處在酮症狀態。這是一種高表現的狀態(但也是一種你可能不想一直維持的狀態),它能增加粒線體的能量輸出,降低自由基的產生,並且製造更多重要的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G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