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
運動部落
人物誌
知識庫
場館資訊
配備館
動學堂
運動資源
活動賽事
運動廚房
運動專題
健身
跑步
瑜伽
瘦身
飲食
運動生理
戶外運動
舞蹈
保健
武術競技
水上運動
球類
綜合
健身
訓練動作
跑步
上半身肌群
跑10K
瑜伽
健身菜單
重量訓練
核心訓練
跑步訓練
跑5K
下半身肌群
瑜伽動作
啞鈴
知識
話題
運動部落
人物誌
知識庫
場館資訊
配備館
動學堂
運動資源
活動賽事
運動廚房
運動專題
話題
綜合
亞洲最強體能賽事《UA COMBINE》首度來台!全台300名訓練狂人齊聚將爭奪10萬獎金
心流體驗6大特徵你經歷過嗎? 《看準就撲》教授分析進入心流的感受
飲食
用間歇性斷食、戒糖減重有效嗎? 營養師告訴你控制健康體位的關鍵
保健
退化性髖關節炎也找上你了嗎?4個居家網球按摩法幫你找回健康的「滑液」
健身
訓練動作
跑步
上半身肌群
跑10K
瑜伽
健身菜單
重量訓練
核心訓練
跑步訓練
跑5K
下半身肌群
瑜伽動作
啞鈴
知識
MORE
話題
便宜沒好貨?運動後你會選馬鈴薯還是能量棒來恢復肌肉
當你開始從事運動訓練的時候,一定都有聽過或吃過能量棒!它們總是標榜能量棒可以快速的恢復體力,並且比一般的運動零食要便宜。然而,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運動之後要快速補充肌肉能量與加速恢復時,使用常見的運動能量棒和飲料並不會比較廉價,反而,食用含有豐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不會比能量棒差,例如馬鈴薯條或是馬鈴薯煎餅這類的食物。
話題
研究:戶外跑步社交距離1公尺太少、正後方汙染風險最高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人人都知道要保持社交距離室內1.5公尺、戶外1公尺,然而一項比利時及荷蘭兩間大學合作研究打破了這個認知,發現以戶外跑步、走路的安全距離來看,前後並排的人至少要離4-10公尺,各國規定的1-2公尺顯然不夠,而且左右並排會比前後來的安全。
話題
消化不良、腸道變差?瑜伽下犬式幫你按摩器官緩解不式
每當坐著的時候,胃和腸幾乎都是被擠壓受力的部位,尤其是上班族。也因此在經常坐著的人當中,有可能會發生腸沾黏導致腸道蠕動變差。一旦出現這樣的情形,整個腸道的血液循環就會停滯、促進排便的腸道蠕動機能也會跟著變差,此時就很容易形成便祕。
話題
美研究證實:不分年齡,只要樂觀的人都能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
不管看哪一類醫生,他們都會告知病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壓力太大跟想太多,以為只是醫師安慰你的一句話,其實這樣的說法在臨床上也是有根據。根據一項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研究顯示,發現樂觀不僅讓人生活比較快樂外,可以預防心臟病發作和心血管及疾病,甚至引起的嚴重併發正也會降低。
話題
健身狂不要悶在家了!RedBull健身挑戰績分賽讓你把冰箱帶回家
健身房不安全加上運動中心關閉!相信愛健身的你一定悶壞了~為了幫助運動初學者或愛好者都可以堅持每日健身不間斷,Red Bull Taiwan官方LINE帳號特別推出「健身挑戰積分賽」,讓你除了可以依據線上所抽出的內容動作進行挑戰之外,還可以向朋友下戰帖指名挑戰啊!現在還不快來互相虐待一輪,看看誰比較厲害。
話題
阿秋霸想要贏過對手你該加強訓練哪幾個肌肉群?
比腕力又稱為阿秋霸比賽,這個充滿男性主義的比賽現在也已經成為一項運動,但這項運動卻充滿了極高的風險。在2018年9月萬代福影城舉辦了一場阿秋霸比賽,其中一名26歲楊姓男子在比賽中雖身體已歪掉卻仍不放手,最後,導致上臂腫痛以及右肱骨幹粉碎性骨折,被救護車緊急送醫治療。這樣的問題不禁讓人思考,比腕力比的是蠻力還是技巧?如果要訓練該做那些部位?接下來,我們將告訴你該如何訓練才會贏。
話題
走路是最好預防心血管疾病且增進免疫力的運動
是否時常吹到風就會有感冒症狀?其實是你的免疫力太低。根據美國心臟協會公布,建議每週最少進行150分鐘運動或是75分鐘劇烈運動或是每天健走,不僅可以幫助控制體重,還可以改善心血管疾病且還能增進抵抗力。近日更有數據顯示,每天走8000步,不僅能保護心血管降低死亡率,其他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也會跟著降低。
話題
連續15天做30個波比跳 3個神奇的改變發生了
一位美國女跑者Danielle Zickl 日前接觸CrossFit 初階課程,進而開始練習並愛上波比跳(Burpees),而她決定連續15天每天做30個波比跳,並逐漸將組間休息時間降低。短短半個月,她發現3件神奇的改變在她身上發生了...。
話題
基礎代謝下降是中年發福元兇,專家:提升代謝拒絕肥胖這樣吃就對了!
隨著年齡增長,是否覺得體型越來越橫向發展?當年過30時,感受到代謝比之前還差,直到面臨中年發福,體態日漸變寬,每次洗完澡照鏡子,總讓你忍不住感嘆青春不再?根據營養學專家表示,不管是年輕族群中老年人,其實想解決中年發福,其實只要吃對食物且日常保健謹記幾個小技巧,就能搶救下滑的基礎代謝率避免發胖。
話題
重訓與有氧哪個能強化心臟健康?哈佛教授指出多訓練這個
一般來說只要講到跟強化心臟有關的運動,相信大家都會直接連結到多做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慢跑、跳舞或騎自行車等等的運動,這些運動確實都可以促進心臟的健康沒錯,但還有一種運動是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的,就是可以針對全身肌肉進行鍛鍊的重量訓練。
話題
美國專家實驗證實:消炎藥會讓肌肉再生能力變差
肌肉是維持人體代謝、產生能量的重要組織,當人們在運動後肌肉損傷、或是運動傷害造成的發炎不適時,會想吃上消炎藥。但要小心!如果是肌肉受傷的發炎反應,吃下消炎藥反而可能造成肌肉無法恢復,表面看起來減低痠痛,實際上肌肉卻流失了。
話題
戴口罩訓練能讓運動表現更好?心血管疾病患者小心增加運動風險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肆虐,許多人都怕上健身房會被傳染、也有些人希望運動時有多一層保護,連戶外運動都戴著口罩。在國外以及台灣許多人會帶著口罩運動,然而有的人認為戴口罩運動能讓吸氣時阻力變大,訓練時難度增高,因此就能增加運動表現,但是這是真的有幫助嗎?
話題
不是每種運動都能提升免疫力! 用「說話」測試哪些運動適合你
防疫期間,除了勤洗手、戴口罩,用運動提升免疫力是最根本的預防感染措施。然而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助理教授劉鴻文提醒:「運動增加免疫力是有條件的!」你知道要做什麼運動、怎麼做才能真正提升免疫力嗎?下文由劉鴻文從運動強度、時間、環境各方面探討執行時的正確方式。
話題
對於瘦身來說低脂飲食是否比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更好?
擁有完美肌肉線條的定義並不單單只是運氣或是基因而已,而是必需要透過有計劃性的訓練與營養搭配,才能展現出最終的成果,你一定要知道如果只靠賣力的訓練,並不會讓肌肉或脂肪產生變化進而改變你的體態,因此,要如何選擇飲食與吃這件事就變得格外的重要!
話題
超馬跑者挑戰挑戰喜馬拉雅山24天跑千公里 Sandes:感受自己的渺小
來自南非的超馬跑者Ryan Sandes挑戰在喜馬拉雅山地區連續24天跑步,累積里程高達1,406公里。在這如同被隔離、孤立的環境中,Sandes體悟道:「當你佇立山中,感受自己的渺小,你會得到不同的看法。」
上一頁
1
…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
211
下一頁
第
47
頁
/
共
2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