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跑
慢跑者的3大天敵
慢跑者有三大天敵:駕駛、惡狗和醫生。前面兩者都還算好解決。汽車是邏輯科技的一部分,我們已經學會了如何與它相處。而沒有車也其實很難生存。在車陣中跑步,能讓跑者隨時警覺,謹慎敏捷的人應該可以存活下去。 惡狗更不是問題。畢竟,狗跟我們一樣,只不過是另一種動物。狗也會以和我們差不多一樣的方法,對侵略行動、佔領牠的地盤和其他侵犯做出反應。只是狗在表現牠的感受時,比較自然、不受拘束。當慢跑者變得更如同跑者、更靠身體行動、更像動物敏銳,就會發現,狗比較像是朋友,而非敵人。 然而,醫生就沒那麼容易了。醫生是人。既然是人,就不像機器那樣依循邏輯,也不像動物那麼好預測。但既然是人,就容易受騙,就會有「什麼才是真相」的主見。最糟糕的,是傾向「利他主義」。在大部分情況下,醫生都是利他主義者。他們之所以被那個職業接受,也是因為他們的利他主義,願意為和他們共同生活的人類無私地奉獻。但不幸的是,就像奧斯卡.王爾德 (Oscar Wilde) 說的,一個人做極其愚蠢的事,通常都是出於最崇高的動機。 慢跑者必須繼續應付這種崇高和愚蠢。他不斷閱讀關於運動危險的愚蠢文章,這些文章都是高貴、可敬的醫生寫的,而唯一的目的只是想幫助慢跑者。 最近,慢跑被說成是最浪費也最危險的運動形式。有人告訴慢跑愛好者,說他們可能會有很多種疾病,從疝氣到椎間盤破裂、從乳房下垂到靜脈曲張。 但什麼是真的?慢跑真的既危險又浪費時間嗎?還是,如同慢跑者所堅持的,是最經濟、最安全又最充實的健身計畫?慢跑者會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到疝氣、背痛、女性骨盆問題和腎下垂嗎?或者,這些狀況完全是由於易感個體、天生原生質缺乏等因素,與跑步和慢跑並無相關呢?每天花十五到六十分鐘慢跑,會危害健康嗎?還是,因為我們做的其他事情,妨礙了我們享受生活,導致疾病和早逝呢? 我們慢跑者有一整套和醫生不同的答案。中立而猶豫不決的人,可以好好思考,慢跑究竟是什麼。更重要的,是他們可能會試一試。 慢跑或跑步,是讓身體移動最有效而自然的方法。如果做得正確,慢跑者就可以用他最大也最有力的肌肉,在他的環境中流暢地穿梭來回。他平穩地推進,受到的衝擊最少。 臀部以上的身體用來平衡,而腹部肌肉則用來呼吸。 腳跟最早和地面接觸,足部在仍然彎曲的膝蓋下方,這樣可以避免身體上下震動,肩膀也因此與地面保持水平。整體效果是一種流暢的身體活動。慢跑者可以同時跟伙伴講話,是沒有壓力或負擔的運動。 大約三分之二的慢跑者都曾經有過運動傷害,這些傷害都是因為足部不強壯,還有肌肉群變得太緊且過度發達,同時拮抗肌群變得無力。結構性和姿勢性這兩種問題都很容易矯正。足部的問題可以用足弓墊,有時候需要個別訂製就是了;肌肉不平衡,則可靠每天的預防活動來解決。 在為跑者寫醫療建議專欄的七年之中,我從沒聽過任何受傷的跑者後悔慢跑。令慢跑者主要掛心的,是在他不能跑步時所經歷的「靈魂暗夜」。 那些說慢跑有危險性的文章,雖出於善意,但沒有太多作用,只能顯示,當人類想要做自己能做的所有事情時,傳統醫療是不足的。不過,對於這些「卓越疾病」,傳統醫療仍有提供適切的照顧。而所需要知道的,則是去哪裡才能找得到這樣的照顧。 在醫生找到答案之前,他們仍是慢跑者的天敵。就像對汽車和惡狗一樣,最好躲遠點。
路跑
鐵人三項長跑訓練:每週一次長跑有多重要?
在一場專業的超級鐵人三項比賽中,跑步項目的距離就是一個全程馬拉松的長度。許多耐力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也會透過長跑來強化自己的跑步能力,那麼,長跑訓練的頻率該怎麼安排才是合適的呢?下面兩位鐵人三項教練的意見將有助你決定自己的每週訓練安排。 安迪·布洛 (Andy Blow),曾是職業國際鐵人三項運動員,現在是專職鐵人三項教練。他認為在比賽前的數月中,每個月至少做三次全馬的長跑訓練是在鐵人賽中取得好成績的基礎之一,唯有透過平時的訓練累積才能讓你在賽程中的馬拉松長跑堅持到最後。 為此,布洛教練特別提出了三點需要運動員注意: 1.平時長跑訓練的速度應該要多數達到或者超過比賽跑步的速度,尤其是在賽前的訓練階段。以緩慢的步速跑個數小時,對於比賽表現一點幫助也沒有。 2.認真對待訓練。長跑是枯燥無味的,又消耗能量,每次訓練都需要充分休息,否則容易訓練過度或受傷。 3.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於求成,需要數月的訓練累積才能助你逐漸適應正式比賽的配速與距離。 那麼,長跑訓練的距離是否能超過比賽距離呢?布洛認為可以超過,但一次就夠了。如果經常在訓練時跑個42K,即使是專業選手也會感到疲累,所以,布洛建議,訓練時持續跑個30公里左右即可。布洛在之前的運動生涯中,他有一次跑了40多公里,作為給自己的體能和精神的一大挑戰,讓他更加自信能夠拿下鐵人賽的跑步項目。跑了這樣的距離之後,他覺得一場全馬對他來說已不再是威脅。 專業鐵人教練賽門·沃德 (Simon Ward) 的觀點則略有不同,他認為沒必要每周都進行一次長跑訓練。沃德表示,70-80%的鐵人三項運動傷害都跟跑步有關。大部分原因是力量不足、跑姿不佳或者不適當的訓練量。當你長跑的時候,疲勞是必然的,就算有較佳的跑姿也不可能全程都維持得住。疲勞會導致步態改變(代償作用),短時間內連續去參加好幾場比賽肯定免不了要以受傷收場。 跑步時,每邁一步都對身體產生衝擊,會引起肌肉的酸痛和疲勞。越長距離的跑步,就需要越長時間的恢復,這對於後續的訓練都將產生負面影響。沃德認為,每個月進行一次長跑訓練比較合適,他並建議此次長跑之後可透過低強度的自行車或游泳等運動進行為期兩天的恢復。長跑訓練的衡量不要以距離,而是以時間來衡量,這有助於提升對於跑步耐力性的信心。比如,每一次長跑都增加10-15分鐘,最長時間保持在兩個半小時內。 在不進行長跑訓練的其他周的時間內,沃德建議可以通過「雙跑 (Double Run)」來代替長跑。比如,上午進行40-75分鐘的輕鬆跑(賽前數週可以將速度提升到比賽配速),第二次跑步的速度加快,以半馬或者10K的比賽速度進行45-60分鐘。一天雙跑的好處就是不會讓你因為疲勞而有損技巧,同時在一天之內又能跑很長的距離。兩次跑步之間的間隔時間較長,足以讓你補充營養和讓肌肉稍做恢復。 對於比賽跑步表現的關鍵因素在於訓練的持續性與跑步時的調整狀況,而非跑了多少次全馬。事實上,頂尖的馬拉松跑者們,平時訓練時也很少以全馬的距離來做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