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場館資訊
  • 前勁體能訓練中心
1
前勁體能訓練中心
2
銀髮族
專屬樂齡族的運動指南!透過4大項訓練打造出更健康的身體
3
養成運動習慣對腦部有利
有效提升記憶力與注意力!請從每天30分鐘運動訓練開始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前勁體能訓練中心

2016-05-10
場館資訊 健身 重量訓練

專業美式運動空間

一走進前勁體能訓練中心,會發現這裡的環境跟其他健身房完全不一樣。首先,竟然沒有跑步機!老闆之一Kevin表示,這裡沒有需要插電的健身器材,全是要花時間學習正確動作的重量訓練器材,包括數量異常多的蹲舉架,可推、可拉、可扛的怪物級雪橇YOKE,可手腳並用的風扇式Air Bike,以及臥推架、雪橇、戰繩、啞鈴等等。長住美國多年的Kevin表示,這類健身房在美國見怪不怪,在台灣卻很少見,而他就是為了推廣正確的健身觀念,才會回台開設前勁體能訓練中心。

前勁體能訓練中心

一對一悉心指導

前勁沒有團體運動課程,全是一對一的教練課。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訓練的需求與課程規劃也就會有所不同,一對一的教學最能夠掌握這些差異,從學習的角度來說,效果相對上來講比較好。研習的部分不常出現,但是過去有以「鬆筋活骨」為主題,教大家如何使用滾筒、網球、壘球、彈力帶等工具,來放鬆肌肉和筋膜、活動關節等等,也曾辦過一系列的槓鈴入門研習,不過主要還是一對一的課程,相關訊息可洽詢該中心。

了解學員狀況 給予適當建議

在上教練課之前,前勁體能訓練中心會檢測學員的身體活動度、柔軟度、核心穩定度等等之身體自然能力,以便了解學員的身體狀況是否有受限,是否有疼痛。Kevin表示,他們的目的是教大家如何正確及安全的運動,因此特別在乎學員目前的身體狀況,要先抓出並舒緩問題後再開始訓練。例如有些人多年不運動,導致肌力不足,或是無法感受到肌肉出力,就必須先幫助他了解肌肉的位置與抓到感覺;有些人長期運動卻沒有好好放鬆,肌肉處在緊繃的狀態,就必須加強放鬆伸展的教育,讓肌肉回歸到不緊繃的狀態。隨著問題改善,學員就可以從強度較低的運動訓練開始,並依照個人情況穩定的增加強度。若是超出教練的能力範圍,例如學員已經有疼痛發炎症狀、曾動過重大手術等,就會轉介給物理治療師評估確認,等到這些問題都獲得改善後,才會轉回來由教練上課,為的就是避免因為訓練反而加重了學員身體上的問題。

負責人Kevin

教練要求嚴格 不斷進修精進

前勁體能訓練中心對於教練的要求非常嚴格,必須通過學科考試、術科考試、教學演練三關,以及正式上線前數月的集訓,希望能初步了解教練們的教學與實務能力。因為沒有業績制度,教練們能夠把注意力放在學員身上,以及自我專業的精進。正職教練們每週三都有公司內部訓練,一起研讀產業最新書籍文獻,討論學生個案,團練,也時常參加各類研習與同事分享討論。

運動改善生活品質

Kevin表示,運動的目的是要改善生活品質,讓身體可以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像是爬樓梯不會喘、不會容易閃到腰、背部可挺直、復原能力變好等等,只要透過正確安全的重量訓練方式來改善肌肉狀態,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現今有很多長期運動的人,到最後都要花很多時間復健,就是因為不夠了解身體是如何運作和反應,採用了錯誤的運動方式所致。

他們取材於肌力體能訓練系統與觀念,在訓練上運用漸進原則加上自己的變化,為每一位學員選取適當的動作。無論是運動員或家庭主婦,訓練方法都相同,只是強度不一。在訓練後,也會為學員設計回家作業,讓學員朝目標不斷前進,而能有所成長。

若期望能擁有健康的身體、良好的生活品質,不妨來前勁體能訓練中心體驗正確安全的訓練方式。

前勁體能訓練中心

add 新北市永和區中和路519巷6號B1(捷運永安市場站對面巷子)
tel 02-29267046
time 週一至週五07:00~22:00、週六、週日09:00~21:00
price 全為教練課,細節請洽前勁訓練中心。
FB 前勁體能訓練中心 Akrofitness

撰文/洪禎璐
攝影/Andy L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專屬樂齡族的運動指南!透過4大項訓練打造出更健康的身體

2023-02-21
書摘健身觀念體適能知識庫

現今政府和其他機構總是喜歡用數據來告訴我們,需要多少運動量才能保持健康和減重。樂齡朋友當然也不例外,但當你想遵循這些「規則」並試著把它們融入生活時,可能會令你感到十分困惑。美國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辦公室(ODPHP)會定期更新「美國人體育活動指南」(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會根據年齡和體適能程度進行分組,你可以在ODPHP 的官方網站4 上找到最新版的指南。

我將對這份指南進行拆解,以便你了解其內容,才知道如何根據你的情況來調整。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我們的起點也不同。這份指南只是把我們運動目標的粗略輪廓描繪出來,你不用牢牢死守。請記住,這是你的身體,你比任何人都更了解,所以訓練過程中感覺不對時,永遠不要害怕去調整它。

銀髮族
樂齡族更應該要選擇正確的訓練方式及方向,才能避免突如其來的運動傷害。 © homeadvantagerehab

此外,我們要知道這份指南中並沒有考慮到每個人的體適能程度。例如,下面建議每週應訓練 2.5~5 小時。如果你已經訓練一段時間了,這可能是一個很好的努力目標;但如果你是新手,可能需要從每天10 分鐘開始,然後再逐步增加。接下來我們將對這份指南進行拆解,讓你能在現實生活中運用。

第一項-肌力訓練

現在,我們將探討你即將執行的十二週訓練計畫中的重要細節。首先,我們很快地概要說明一下力量訓練的要點,使你了解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我們前面已經談過力量訓練的好處,但該練些什麼?多久練一次?這份訓練計畫會明明白白告訴你。雖然課表寫得很清楚,但你還是可以先了解一下ODPHP 所提供的資訊,多清楚一些基礎知識可以讓你在開始訓練前做好準備。

肌力訓練的主要概念,就是讓你的肌肉比以往用更多力。其實,你可能已經多次經歷過這種情況,例如季節轉變時,你會做一些好幾個月沒做過的事情,像是園藝或鏟雪。肌肉在短期的超負荷狀態下會導致一些痠痛,但從長遠來看,會使你的肌肉變得更精實。

下面是肌力訓練時的通用準則:

● 強化肌肉的活動,包括舉重、使用彈力帶、徒手運動、繁重的園藝工作或是頻繁搬運重物。

● 為了獲得最大的訓練效益,你應該專注在主要肌群的訓練上,包括胸部、背部與肩膀肌群、二頭肌、三頭肌、下半身和核心肌群。

● 你的目標是每週至少舉重兩天,不要連續練,中間至少要隔幾天讓身體有時間恢復。

● 每個練習動作需要練1~3組,每組反覆8~16次。「組數」是指同一個動作總共要連續幾個循環;「反覆次數」則是指每個動作在同一個循環中要重複做幾次。舉例來說,如果把一個重量舉起來再放下,總共反覆 10 次後休息,那代表你已經完成了 1 組 10 次。你在整份訓練計畫中會很常看到,組數在先,反覆次數在後,中間會以乘號來表示。例如「1 x 10」表示的是「總計1 組,每組反覆 10 次」。

● 當你變得更強壯時,應該增加重量,或者肌力訓練日再多增加一天。

你將在本書的其他部分學到更多跟肌力訓練相關的知識,我們的目標是使你在完成這份訓練計畫之後,知道如何運用肌力訓練課表內的不同元素。這些原則將在你完成這份課表後繼續發揮指導的效果,讓你能夠持續進步。

銀髮族重量訓練
樂齡族也該進行適當的肌力訓練,避免肌少症的情況產生。 ©healthsciences

第二項-柔軟度訓練

維持活動力的另一塊拼圖是「柔軟度」。它會隨著年紀增長而下降,通常是因為肌肉縮水造成的,這可能會減少關節活動度。

柔軟度與關節活動度密切相關,髖關節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你可以想像一下,把右膝向上抬到臀部的高度後還能將膝蓋順利向右轉,如果你能做到,代表你髖關節的活動度很好。但還是有很多因素會導致缺乏活動度,例如:

● 基因—有些人特別柔軟,僅僅是因為他們繼承了父母柔軟的基因。

● 關節結構—關節的結構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如果天生有結構上的限制,就會限制我們的活動度。

● 結締組織—韌帶、肌腱和肌肉的柔軟度,會影響關節的移動方式和可彎曲範圍。

● 力量—另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拮抗肌的力量。拮抗肌是指與主動肌相對的肌群,主動肌收縮時,拮抗肌則被拉長。例如肱二頭肌彎舉這個動作,二頭肌是主動肌,背面的三頭肌則是拮抗肌。

再舉個例子:如果你的股四頭肌(大腿前側)很緊繃,可能會阻礙大腿後側膕繩肌的柔軟度。所以我們需要同時訓練身體前後兩側的柔軟度,效果會比較顯著。

柔軟度是很多能力的基礎,所以很重要(已安排在本書訓練計畫中)。努力提高柔軟度將有助於減少導致平衡問題的某些因素。訓練柔軟度很重要的另一個原因是,這些動作可以增加關節的滑液。這不只可以使你身體的活動空間變大,還可以減緩關節的退化。

柔軟度
樂齡族維持活力的另一個關鍵就是柔軟度。 ©verywellhealth

第三項-平衡訓練

預防跌倒對所有人都很重要,尤其是樂齡朋友。下面的統計數據也許會讓你有所啟發。

美國老齡化理事會(National Council on Aging,簡稱NCOA)發現:

● 跌倒是年長者致命和非致命傷害的主要原因。

● 跌倒每年造成超過 280 萬人受傷。

● 跌倒在二〇一五年造成的傷害成本超過 500 億美元。

跌倒會使樂齡朋友付出許多情感與心理上的代價,很多人心理有陰影,害怕跌倒的心理對樂齡朋友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愈來愈多的年長者因害怕跌倒而限制了日常活動,這只會加劇身體能力進一步下降。

限制身體活動的影響遠不止生理上的影響。當你害怕跌倒,甚至擔心上下車會發生意外,你可能會不敢出門,更多時間待在家裡。這會進一步導致社交孤立、憂鬱和無助感。

重點是你要先知道:

跌倒並不是我們變老後一定會發生的事。事實上,我們可以通過學習訓練和照顧身體的方式來控制,這也是這份為期十二週的訓練計畫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平衡問題是許多成年人尋求醫生幫助的原因之一,因為平衡感不好會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希望:

● 走路不蹣跚或跌倒。

● 坐下和從椅子上起身不跌倒。

● 爬樓梯不絆倒。

● 彎腰不跌倒。

平衡訓練
樂齡族最害怕跌倒,因此擁有良好的平衡性就是一個重點。 ©snugsafe

良好的平衡對於保持健康和日常生活的獨立性非常重要,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將平衡訓練融入日常生活中。導致平衡感出問題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最好跟醫生討論以確定其原因,高血壓、耳朵感染、中風或多發性硬化症等都會導致平衡感出問題。

如果你的身體沒有任何問題,平衡訓練仍是你日常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練平衡感時,我們也會訓練到平時較少關注的身體部位,像是將關節連接在一起的肌腱與韌帶,還有一些小肌肉有助於我們保持穩定。腳掌、腳踝和膝蓋附近的肌肉和結締組織,在維持我們的活動力和健康上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書中的平衡練習將協助你在安全的環境中訓練這些部位,促進你保持身體強健和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

第四項-核心訓練

想要以健康的方式變老,另一個重點是為你的身體提供穩固的基礎。那個基礎是你的「核心」。你的核心不僅是在腹部,繞著軀幹一圈的部分都算核心,你可以把「核心」想像成繞著太陽旋轉的各個身體部位,只要它愈強,你身體的其他部分也會跟著愈強。

那麼,核心是什麼?很多人以為核心只包括腹肌,但實際上它不僅包括腹部外層的肌肉,還包括腹部 內裡和背部的肌肉:

● 腹直肌—如果你聽說過「六塊腹肌」,你一定就知道腹直肌的部位。這些肌肉負責軀幹向前彎曲的動作,你做仰臥起坐時主要就是動用這些肌肉。

● 腹橫肌—這有點像腹直肌底下的一塊祕密肌肉,它包裹著你的脊椎。你可以想像如果有人要打你的肚子,這塊肌肉就會收縮以保護你和你的脊椎。當你練「棒式」(你將在本書的課表中練到這個動作)時就是在強化腹橫肌。

● 腹斜肌—腹內斜肌和腹外斜肌,它們位於腰部的兩側,是你的軀幹在轉動和向兩側彎曲時會用到的肌肉。

● 豎脊肌—這指的是背部沿著脊柱兩側向下延伸的小肌肉。這些肌肉負責協助你的脊椎伸直以及向前或向後彎曲。如果你做過家務或園藝,肯定會感覺到這些肌肉的存在。

上述這些肌群是很多動作的動力來源。核心穩定是我們訓練的重點之一,核心穩定了,我們移動身體其他部位的同時,才能將脊柱保持在正確的位置上。我們大多數人都曾躺在地上做仰臥起坐,但強化核心的方法有很多,在本書的訓練計畫中你就會學到。

核心訓練
核心肌群提供身體穩固的基礎,尤其是樂齡族的人更需要加強這塊。 ©youthincmag

十二週訓練計畫的方向

在十二週的訓練計畫中,會特別針對核心做訓練,也會進行一般性的肌力練習。這些常見的肌力動作也需要核心參與,它們是以功能性的方式來輔助身體完成動作,就像現實生活一樣。所有這些訓練—力量訓練、平衡訓練、核心訓練和柔軟度訓練—都可以幫助你建立一個更強壯、更具韌性的身體,使你足以面對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大部分事情。

資訊

• 文章摘自臉譜出版 ,Paige Waehner、徐國峰譯《樂齡族力量訓練的第一本書:從零開始,十二週打造延齡慢老全身心,控制三高、血糖、體重,讓你活動自如不跌倒、情緒穩定、日日好眠》一書。

【本書特色】

近年來,對樂齡族來說,力量訓練的重要性與優點已經成為常識!由於人體肌肉會從三十歲開始慢慢流失,六十歲後速度加劇,容易引發「肌少症」,造成行動不便、增加跌倒風險、關節疼痛等問題。因此,專家學者都建議即將步入人生下半黃金期的樂齡族,在安全的環境與適當的指引下進行力量訓練,以期延齡抗老,能夠好好享受樂齡生活。

 

• 更多《樂齡族力量訓練的第一本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林彥甫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有效提升記憶力與注意力!請從每天30分鐘運動訓練開始

2021-02-18
觀念徒手訓練有氧運動重量訓練健身知識庫

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除了可以讓身體機能更加健康之外,還能有助於降低現在常見的憂鬱症機率。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研究人員所領導一項針對心肺功能適應性與精神障礙發生率的研究,這篇研究也發表於2020年11月的BMC Medicine醫學期刊上,研究人員發現發現有氧運動和肌肉健康狀態低的人,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是一般正常人的兩倍,同時,他們也預測這樣的人在焦慮風險上以會增加60%。

養成運動習慣對腦部有利
有效提升記憶力與注意力!請從每天30分鐘運動訓練開始

細胞病理學家Celina Nadelman博士表示,透過體能訓練可以改變腦部的認知能力並集中提高注意力,這對於行為能力的控制、記憶力和反應速度都有很大的改變,同時,也能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改善決策和認知靈活性;除此之外,運動訓練對於情緒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與作用。

當我們不持續養成運動的習慣時,流向腦部的健康血液就會逐漸減少,這將會使得我們腦部的認知與執行功能變慢,另外,對抗疾病的抵抗力也會隨之下降,這些不太容易發現的潛在問題只需要停止10天不運動就會發生。

心肺與肌力的研究

在UK Biobank(英國生物樣本庫)有一項研究,也指出這心肺功能及肌力狀態和憂鬱症之間有何關聯。這項研究找來152,978年齡位於40-69歲的人來進行測驗,研究開始時,他們都進行了有氧健身測試(使用阻力可增加的飛輪訓練)以及肌肉力量的測試(透過握力檢測),同時,也讓這些受測者填寫一份關於焦慮和憂鬱症的檢測問卷;並於七年後再對同一批受測者進行相同的測試,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受測者,在一開始時擁有較高心肺及肌力的人,擁有較健康的精神狀態,然而,與具有較高運動訓練習慣的人相比,心肺能力與肌力狀態較弱的人,在罹患憂鬱症和焦慮症的可能性會分別增加98%及60%,最恐怖的則是同時罹患憂鬱與焦慮症的機率增加81%。

有氧與無氧運動
心肺功能及肌力狀態和憂鬱症之間有何關聯?

對於這項研究,我們不免可以發現運動量大的人在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性有能會降低,但有許多的研究都依賴著受測者自我問卷報告與活動量的高低,另一方面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研究使用的是客觀指標,即是運動與體能測試。

這項研究的主要研究者Aaron Kandola博士表示,我們將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體能與精神之間的關係研究,這將意味著我們可以透過研究一開始就先了解受測者的心理健康進行分析,並減少研究之間的誤差風險,雖然,在研究的過程中可能無法將飲食、社會地位、家庭經濟狀況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疾病等考量進去,這些也有可能會影響最終的研究結果,但因為我們研究的樣本數量十分的龐大,因此,能提高所有數據的統計能力,讓誤差值降至最小。

運動改善心理

Nadelman博士認為,心理將透過運動訓練減少對於壓力的生物反應,他特別解釋,當一個人受到極大的壓力例如戰鬥或是逃跑,這時體內的皮質醇(cortisol)就會大量的釋放出來,然而,現代人接受這些壓力時通常不會立即消失反而會持續不斷的增加,皮質醇對於大腦來說具有神經毒性的作用,它將會損害我們腦中的海馬體導致憂鬱症的產生,而有氧運動則能將低某些細胞的反應,從而降低對壓力的生物反應,例如將低皮質醇與心率。

養成運動習慣的好處
Nadelman博士認為能將透過運動訓練的方式減少對於壓力的生物反應!

Nadelman博士最後補充說,即使每天僅進行30分鐘的運動訓練,也會提高思維能力和腦細胞的生長及適應能力,同時,也能增強壓力管理、記憶力與學習成績外,並能有助於預防或管理精神疾病和神經性疾病,因此,你不必一次去健身房運動幾個小時以上或立即開始訓練長跑,你只需要開始養成每天運動30分鐘就可以。

資料參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BMC Medicin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