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與權利不會從天而降,很多今日你以為是必然的事物,都是靠前人努力爭取來的;若前人未竟全功,就只有靠當代人繼續爭取。人類社會進步與改變的源頭,向來都是按此軌跡發展。
歷史與社會公義這類嚴肅課題固然有許多例子,而簡單至生活與競賽層面其實也有許多故事。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女性一直不容許參加馬拉松,社會風氣甚至不鼓勵女性做運動。一切緣於一名叫波比吉布(Bobbi Gibb)的人願意勇敢地「跑出來」,不甘受困於不公平的制度,決意打破規範,才成就一眾女跑者有今天的「正常生活」。
時間回到上世紀中葉之前,馬拉松依然是一種只有男人才可以參加的運動,社會普遍認為女性生理上難以承受26英里(約42公里)以上的距離。歐洲醫學界更曾經荒誕地認為,女性的陰道只是一組向內生長的陰莖組織,假如女性劇烈運動的話,身體在熱能影響下會令陰莖從體內長出來。
現在看起來,相信這種論調的人應該都不太正常吧。但實情是,當時社會上仍有人認為女性跑步即使不會長出陰莖,還是會令腳掌變大、長出鬍鬚、胸部縮水、甚至讓子宮掉出來等等。這種現今看起來的荒謬絕倫的想法,按當時的社會觀念也許才是主流。哪怕是我們以為較開放的西方社會,傳統觀念依然認為,女人生命的價值就只有體現在維護社會體制之上,奉獻自己的人生與夢想,好好留在家中相夫教子。
看在波比吉布(Bobbi Gibb)眼中,依稀感覺到制度的不公平,令她不是味兒。
很多紀錄都寫到,史上第一個跑完波士頓馬拉松的女性是凱瑟琳‧斯威策(Kathrine Switzer),她確實於1967年創下後來被認證的4小時20分鐘紀錄。主要原因是Switzer當時使用了縮寫「K.V. Switzer」報名,讓賽會無法辨認她的姓別,使她的成績在平權後得到官方紀錄。加上那幾張她比賽期間被一名男子襲擊、撕掉她號碼布並叫她滾出比賽的經典相片,令她的事件廣為人知。
但事實上,其實另有一位比她更早一年「偷偷出戰」波馬的女跑手,她就是波比吉布。
波比吉布出生於1942的麻省,她曾接受一些傳媒訪問稱,她並非什麼「維權鬥士」,也不是那些追求更快、更好成績的專業運動員,她只是一個自小已非常喜歡跑步的女生,人家的女孩因為社會的制度約束,大多13、14歲就不會再跑步與運動,波比吉布卻跑到20多歲也停不了。
1964年,22歲的她一次跟父親外出時,巧遇波士頓馬拉松舉行中,親眼見證一場大型比賽的畫面對她影響甚深,當時她並沒有留意到任何參賽者的性別,在她眼中,只有一個又一個跟她一樣喜歡跑步,強壯又堅毅的人們,引發了波比吉布思考怎樣才算「存在」的問題。難道只有走回和母親一樣的路,奉獻人生所有給家庭才算合理?還是做一個更完整的人?
這次經歷之後的第2天,波比吉布回到加州後便開始自己訓練,沒有教練、沒有參考對象、沒有概念,只靠自己的想像來跑,直到某天她自覺準備好了,她便向賽會查詢參賽的可能性。結果只換來當時的賽事總監Will Cloney回應稱,女性體能不可能應付馬拉松的強度,賽會不會承擔女性參賽的醫療責任,女性亦只可以參加官方認可的1.5英里(約2.4公里)賽事,馬拉松距離是屬於男性的程度。 波比吉布對此感覺可笑,因為她日常的長距離訓練,已經有一口氣跑個40英里(約64公里)的能力。
「女性不能跑超過1.5英里?那你們有新知識要學習了。」波比吉布還是很想跑一場波馬,亦開始意識到這個「我想跑步」的純粹渴望,將會成為社會議題。
1966年的波士頓馬拉松,波比吉布決心要讓自己參與其中,家人朋友聽到這個決定時都覺得她肯定是瘋了;但依然動搖不到波比吉布,她嘗試說服母親在比賽日開車載她到比賽場地,她跟對方說這是一次給予女性自由的改變機會,說著說著她突然發現母親竟然開始流淚,沒有指責她「廢青」、「搞亂社會」,而是載她到起點集合。波比吉布形容這是她生命中首次感覺到母親自豪而義無反顧地站自己一方,支持她對待不公平的抗爭。比賽日她們到了起點,兩人做了一個多年未嘗的擁抱後,波比吉布便偷偷躲到樹叢內等待起跑。
波比吉布的比賽過程並沒有Switzer般戲劇性,然而她當時依然擔心犯法的風險,所以「喬裝」隱藏了自己的性別,穿起了哥哥的長跑裝備並扎起了頭髮;但是起跑了不久之後,還是聽到附近的男跑者細聲討論這位跑者是否女性。思前想後,波比吉布還是決定向他們報以微笑,示意:「對,我是個女生。」那些男跑手確認了波比吉布的性別後,不但沒有任何不禮貌舉動,反而高興地分享自己都一直希望可以跟他們的母親或女友一起跑步,並決心要幫助波比吉布一起完成比賽。
3小時21分40秒後,波比吉布成功衝線。縱使她並非正式參賽者,紀錄不被認證,但意義上她才是第一個跑完波士頓馬拉松的女性。賽後當時的波士頓市長在終點向她握手祝賀,她也成為隔日的報紙頭版人物。波比吉布不守規舉事跡,的確「破壞」自古以來的固有制度,但作為一個文明社會,後世還是更傾向歌頌這種「挑戰權威」的先軀,社會開始受到啟發與反思。更從跑步開始,往後女性參與網球、足球、籃球等賽事,亦漸漸得到更多官方接納與肯定;但更重要的,還是她們身體力行地建立了現今一個女性運動合情、合理的公平社會。
香港01以網站、手機App、周報和01空間為本,構建跨媒體多維平台,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香港01有2017年全港獲獎最多的新聞頻道,還有雅俗共賞的娛樂、生活等主力頻道,以及個性化頻道。2018年9月起與運動星球成為內容合作夥伴,於香港01網站也能看見運動星球的自製內容。香港01以網站、手機App、周報和01空間為本,構建跨媒體多維平台,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
香港01有2017年全港獲獎最多的新聞頻道,還有雅俗共賞的娛樂、生活等主力頻道,以及個性化頻道。2018年9月起與運動星球成為內容合作夥伴,於香港01網站也能看見運動星球的自製內容。
鐵人三項運動是屬於新興綜合性運動競賽項目。比賽由公開水域游泳、公路自行車、公路長跑三項目按順序組成,參賽選手需要一鼓作氣比完全程。西元2000年被雪梨奧運列入正式比賽項目,2006年成為亞運會項目。
鐵人三項起源於美國。1974年2月,一群運動協會的官員聚集在游泳俱樂部舉行的頒獎宴會上爭論:世界上究竟哪一種運動項目最具有刺激性,挑戰性;最能考驗人的意志和體能?有的說是橄欖球,有的說是渡海游泳,也有的說是足球,還有的說是長距離自行車、登山馬拉松等等,他們各持己見,爭論不休。最後,駐守夏威夷的海軍官員約翰·科林斯 (John collins)提出:誰能在一天之內在波濤洶湧的大海游泳3.8公里、再環島騎自行車180公里,最後跑完42.195公里的檀香山馬拉松,中途不得停留,誰就是真正的鐵人。
科林斯的想法得到大家的的支持,於是第二天就有15人參加了比賽,其中還有1位女選手,結果其中有12人賽完全程,就這樣一項挑戰自然、戰勝自我的新型運動項目,在這種充滿戲劇性、冒險性的情況下誕生了。當時該比賽第一名的成績為11小時46分。
之後人們就把這些項目一次連續組合完成游泳、自行車和長跑,並在運動員體能、速度和技巧上挑戰的綜合性運動項目稱之為鐵人三項,並追認該次比賽為首屆世界鐵人三項錦標賽。
不管距離長短,鐵人三項都是連續完成游泳、自行車、跑步等三種活動的多元運動。有各種距離的三鐵比賽可供參賽者選擇和參加。一般分成四種距離:半程標準鐵人(Sprint)、全程標準鐵人(Olympic)、半程超級鐵人(half Ironman), 和全程超級鐵人(full Ironman)。
而國際鐵人三項聯盟每年都有很多比賽,其中有奧林匹克標準距離的鐵人三項世界錦標賽、在世界各地舉辦的10-12站鐵人三項世界杯系列賽、長距離鐵人三項世界杯系列賽、標準距離和長距離鐵人兩項世界杯系列賽與世界錦標賽,此外還有冬季鐵人三項賽、室內鐵人三項賽、殘障人鐵人三項、青少年鐵人三項賽等。比賽一般分菁英運動員組、青年運動員組和業餘分齡組。
鐵人三項比賽是技巧和耐力的嚴峻考驗,這種艱苦的比賽包括游泳、自行車、路跑3個部分,其中男子和女子的鐵人三項比賽都是一次性的在同一條路線上分別舉行。
在鐵人三項賽每階段的比賽中,會有在不同運動項目間的轉換時間,它們被稱為T1和T2,分別指的是從游泳轉換成自行車,和從自行車轉換成跑步的時間。鐵人老手都知道這些轉換時間也會被列入鐵人的完賽時間計算。在轉換區所花的時間很可能會左右勝負,因此轉換區可不是讓你放鬆的地方,而是要善用在轉換區的時間恢復體力、短暫休憩,並進行營養補給,完成補擦防曬和上廁所等事情。
在會場觀看比賽時,觀眾應按時到場,接受安檢,並避免影響他人觀看比賽和現場轉播。同時,觀眾應遵守有關的比賽現場的規定,禁止進入賽事工作管理區域、穿行比賽通道和賽道隔離設施。經過比賽通道各出入口時,應聽從管理人員指揮。
在賽道沿途觀看比賽時,觀眾要服從管理人員的指揮,不要橫穿賽道,以免影響選手的比賽,或對他們和自身造成傷害事故。要理智觀賽,不得向賽道投擲水瓶和物品。此外,觀眾不得向通過的選手身上潑水或遞飲用水,以及幫助發生自行車故障的選手修車。
鐵人三項運動是高強度的耐力性競賽項目,是對運動員的體力和意志最具考驗的運動項目。比賽中,當運動員通過時,觀眾應熱情地為運動員鼓掌加油。鼓勵運動員戰勝自我的勇敢精神,激發運動員頑強拼搏、勇攀競技高峰的昂揚鬥志,畢竟若沒有這些意志力,真的是一個很困難的挑戰呀!
責任編輯/瀅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