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nch! Punch! 揮拳不是攻擊,是力與美的展現,不是打得鼻青臉腫,是打造完美身材!拳擊已經改變,過去拳擊總被認為是在擂台上廝殺的運動,跟危險與受傷脫離不了關係,但是,這項運動依然歷久不衰,代表拳擊還有著吸引人的另一面。拳擊是最全面性的體適能運動,讓訓練者可以提高脂肪的消耗,提升專注與反應力等等,近年來更在模特兒圈掀起狂潮,許多維多莉亞秘密的超模,像是其中的Adriana Lima 早開始利用拳擊運動打造完美身材,現在的拳擊,早已成為時尚界健身的新寵兒。
位於南京東路二段上的Boxing Plus Wellness Center是台灣首家以輕拳擊與體適能結合的健身房,為了讓學員能夠在最完美的環境下,恣意地揮拳與盡情地運動,並創造出獨步全台的運動空間,從空間規劃、音響、燈光設計、器材選用以及服務皆比照六星級飯店等級設計,讓學員不但來運動,更是一種享受。
在Boxing Plus獨創雙教練的訓練方式,將體適能與技擊運動分開,讓訓練可以變得更加全面,並且針對每個項目的特性,延聘專門的頂尖體適能與拳擊教練,讓學員在訓練上可以同時獲得最好的教學內容。
Boxing Plus以頂級規格打造空間設計,更以此榮獲德國IF空間設計獎。運動時若能呼吸到新鮮且清新的空氣最為理想,但目前台灣多數場館的空間都是密閉性,不見得能擁有最好的空氣品質,而Boxing Plus在建材與空氣的流通設計上可謂非常講究,務求讓您呼吸到最清新健康的好空氣。在地板的設計上,也針對各種體適能訓練時所需要的地面承重性來做設計,讓學員從踏進館中就受到百般保護,在訓練時更能大幅降低運動傷害的可能性。
館內設施也皆選用高端Technogym 健身器材,提供您奧運級的重量訓練配備。其中更有一套全台獨一無二的Omnia全方位健身器材,這款 Omnia8不但可以組合出上百種運動方式的變化,更可以同時讓十六個人一起使用,因而獲得Boxing Plus「聯誼神器」的美名。
說到拳擊,怎能沒有擂台呢?Boxing Plus特別選用專程從泰國空運來台的Twins訂製擂台,頂級的擂台設計可以提供學員們更好的保護,加上擂台上的特殊燈光設計,讓您每次練習,就好像有許多聚光燈打在身上,享受如同WBC世界職業拳擊賽一般、真實在場上戰鬥的感覺。這樣的擂台不僅在平時可以依區域分組做訓練,也可以使用於正規比賽,讓筆者一站上擂台體驗時,那種真實性衝擊所有感官,內心為之悸動澎拜,久久不能停止。
拳擊無論是在雕塑身體,或是釋放壓力方面都是很好的選擇。拳擊的動作包含腳步、閃躲與出拳,這些動作都需要大量的肌群跟協調性做搭配,打拳不只是手臂出力這麼簡單,唯有全身一貫的動作,從腳、軀幹到手臂的配合,才能揮出一個漂亮的拳路,整合全身肌群運作時,脂肪燃燒自然就會增加,從而達到雕塑曲線的效果。
對於壓力龐大的現代人來說,忙碌的生活總讓人喘不過氣來,也總是苦無排解管道。在Boxing Plus,您可以藉由每一次的揮拳,把壓力不滿或是傷痛等等負面情緒藉由每一個動作發洩出來!在教練的悉心指導看顧下,您的揮拳都是非常安全的,所以這時候更不需要有所顧慮,只須放心聽從教練的專業指導,盡情地揮別生活中一切的不悅!
當拳擊不再是需要在擂台上肉搏,不再有任何暴力血腥的畫面時,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各種年齡與性別都可以體驗享受的絕佳運動方式。筆者當天採訪時,就有一位約莫60歲的學員,正在館中努力地擊打沙包,並於完成後跟與我們分享他的經驗:「爽」!這麼一個強烈的字,完勝萬語千言,更證明了拳擊的獨特優點。下次不妨戴上拳套,直接來Boxing Plus專業世界級擂台感受一下那種震撼吧!
圖片提供:Boxing Plus
Boxing Plus Wellness Center
很少有自身體重動作能像是伏地挺身一樣有效,且伏地挺身不但可以加強鍛煉你的胸部,還能增強核心、肩膀和三頭肌。伏地挺身不需要任何設備即可完成此運動訓練,此外你還可以增加它的難易度。本文將帶您了解伏地挺身的8種變化,並教您如何在家徒手操作。
此種伏地挺身與標準伏地挺身一樣,能讓你效地控制地著身體,配合向上爆發成拍手或跳躍。要執行此方式,請確保您的手腕已熱身做好準備,然後先採取標準的伏地挺身姿勢。透過手臂控制緩慢貼近地面,保持核心支撐以保持身體力量。然後,用力推地向上爆發,讓您的手離開地面,或是加上拍手。盡可能小心地降落並重複此動作。
窄距伏地挺身適用於肱三頭肌群。此方式伏地挺身與窄握推舉一樣,你會訓練到胸肌和三角肌,它也能更有效地鍛煉肱三頭肌。俯身在墊子上,雙手選擇和自己舒服的距離,要比肩寬窄,雙腳可以併攏,也可以略微分開,膝關節不要鎖死,脊柱骨盆中立,收緊腰腹,脊柱保持在一條直線,不要低頭,也不要昂頭,微收下巴,肘關節不要鎖死,吸氣身體下落,要用肱三頭肌控制,下落到身體接近地面的時候,呼氣,肱三頭肌發力,將身體推起來,還原到初始位置,重複動作。
蜘蛛人伏地挺身算是一個更進階的動作,因為它需要上肢力量和核心力量。先使用標準的伏地挺身姿勢。當您將胸部向地面降低時,彎曲右膝蓋並將其抬向右前臂,在胸部懸停在地面附近時短暫保持。當你把自己向上推起時,把你的腳放回起始位置。保持核心收緊,並儘量保持平衡,再換左腿重複此動作。
錯手伏地挺身也常被叫做斯巴達伏地挺身,是一種很有趣且高效的伏地挺身變式。通常在訓練伏地挺身的時候,會通過調節雙手的距離變換難度,比如寬距俯臥撑、窄距俯臥撑等等。並且,我們還可以前後移動雙手,比如向前移動的超人伏地挺身與向後的腰間伏地挺身等等。
先以標準伏地挺身的起始姿勢。下降身體至最低點,爆發推起身體後,雙手離開地面,一手向前一手向後落在地面(前手向外、後手向內),以此姿勢再做俯臥撑,推起自身並更換雙手位置,此為一個動作反覆。
雙手距離約肩膀寬度的1.5倍,進行伏地挺身時,身體向弱側手方向移動,另一條手臂伸直或者稍微彎曲輔助發力。這個動作因為姿態像一位弓箭手拉開弓箭一樣。此動作的訓練難度較高,是要朝向單臂伏地挺身前的絕佳動作。因為動作中對於單側推肌群刺激會更大,包括胸肌、肱三頭肌、三角肌前束。
Deficit Push-Up 伏地挺身能提高上身肌肉的變化。Deficit Push-Up 伏地挺身與標準伏地挺身姿勢相同,但需要你把你的手放在較高的表面上,你可以使用較厚的防撞板、啞鈴,也可以使用滾筒來提高穩定性難度。
上斜及下斜伏地挺身主要鍛煉胸大肌下及上束。姿勢與標準伏地挺身相同,但在做上斜伏地挺身時,需將雙手撐在長凳、防撞板或台階平台上;做下斜伏地挺身時,你的腳需抬起放置於長凳、防撞板或台階平台上,雙手撐於在地板上。要注意的是下斜伏地挺身時,注意不要讓臀部下垂,全身需保持平衡且核心出力。
肩膀伏地挺身主要訓練你的三角肌、肱三頭肌以及斜方肌。先採取伏地挺身標準姿勢,雙手張開比肩膀略寬,手肘完全鎖死。臀部往上抬高,腳趾穩穩頂住地面,使身體呈倒「V」字形。慢慢將頭頂往下貼近地面。頭部即將碰到地面時,停頓一下,然後將身體撐起回到起始姿勢。
本篇文章由「健身工廠」授權刊登
責任編輯/David
知名大聯盟投手體能教練Eric Cressey在自己的個人網站中提到,雙槓撐體是他永遠不會給棒球投手或是過頭項目(網球,游泳,排球…)的選手使用的運動。
關於Eddie熊璟鴻Eddie熊璟鴻,目前於Springfield College就讀肌力與體能研究所,從事運動訓練相關知識文章撰寫分享與教學影片拍攝製作,並轉譯國外專業文章。
相關證照
◎ NSCA-CSCS 肌力與體能訓練專家 (Certified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Specialist)
◎ 美國舉重協會舉重證照 (USA Weightlifting Sport Performance Coach)
◎ 台灣運動教練學會:肌力與體能認證教練 (Taiwan Sports Coach Association(TPCA),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Coach Certificate)
◎ 台灣肌力與體能協力:肌力與體能專業教練 (Taiwan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TSCA), Level III Certified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Professional, CSCP III)
◎ 美國有氧體適能協會:個人體適能教練 (Aerobics and Fitness Association of America(AFAA), Personal Fitness Trainer(PFT))
◎ 台灣紅十字會總會:CPR+AED
部落格 Epmact Performance
粉絲頁 Epmact Performance
Eddie熊璟鴻,目前於Springfield College就讀肌力與體能研究所,從事運動訓練相關知識文章撰寫分享與教學影片拍攝製作,並轉譯國外專業文章。
相關證照
NSCA-CSCS 肌力與體能訓練專家 (Certified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Specialist)
美國舉重協會舉重證照 (USA Weightlifting Sport Performance Coach)
台灣運動教練學會:肌力與體能認證教練 (Taiwan Sports Coach Association(TPCA),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Coach Certificate)
美國有氧體適能協會:個人體適能教練 (Aerobics and Fitness Association of America(AFAA), Personal Fitness Trainer(P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