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從小學課本上就已經學到,世界上最高的一座山是海拔8848公尺的聖母峰(Mt.Everest),但要如何抵達世界之巔的山腳下,卻有兩種選擇:自北側西藏或南側尼泊爾、攀向這座橫亙在中尼兩國邊境,喜馬拉雅山脈裡最高的一座山峰,2009年,筆者曾隨著台灣歐都納七頂峰(7 Summits)遠征隊,自尼泊爾魯克拉(Lukla)步行8天,抵達珠峰南側的攀登基地營(Everest Base Camp,簡稱EBC)這條健行路線是全球登山愛好者一生必訪的朝聖之旅,一路上風光明媚,卻也記錄了不少登山史上的英雄事蹟與悲劇。
這條位於尼泊爾索盧昆布地區(Solukhumbu)的健行路線,也是尼泊爾政府薩加瑪塔(Sagarmatha,天上女神之意)國家公園的管轄範圍,自從1847年起英屬印度探勘局確認聖母峰是世界上最高的一座山之後,來自世界各地的探險家們就絡繹不絕,試圖循著這條路線登上喜馬拉雅山脈中海拔高度超過八千公尺的參天群峰,而世居此地的雪巴族(Sherpa)也成了登山者的最佳嚮導,1953年首登聖母峰的紐西蘭人希拉瑞爵士(Sir Edmund Hillary)和雪巴嚮導丹增諾蓋(Tenzing Norgay),亦是循此路線踏上登頂之路。
©Shutterstock
朝聖者的起點 魯克拉Lukla/2805M
和半個世紀前不同的是,現今所有登山客,都可以自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搭乘飛機,飛往海拔2805公尺的魯克拉,才展開健行之旅,這可比希拉瑞爵士當年少走了三個禮拜的山路,即便是這座建在山谷中、因腹地狹小而不得不將跑道傾斜10度以縮短起降距離的簡易機場,也是希拉瑞和諾蓋在登頂成功後才募資興建,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索盧昆布地區因交通不便,難與外界聯絡,幾個世紀以來始終保持原始風貌,也是這條健行路線被全球健行客視為「聖地」的原因。
建築在山谷之間、有著傾斜跑道的魯克拉機場,號稱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機場。 攝影/古鎮榮
自魯克拉以上,通往聖母峰的路途只有羊腸小徑、沒有任何公路,除了載運行李的氂牛和少數馬匹之外,健行客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雙腿,還有沿途不可勝數的法輪和瑪尼石,給大家帶來些許精神慰藉,一位作家曾形容這條路上的風光:「The only wheel is prayer’s wheel.(唯一的輪子只有法輪)」,提醒眾人懷著朝聖者的心情上路,方能堅持到底。
魯克拉街頭的冒牌星巴克,諷刺地顯示出此地正是文明與大自然的接壤地帶。 攝影/古鎮榮
位於南崎巴扎的郵局,有著全球海拔最高郵局的封號。 攝影/古鎮榮
帕克丁Phaking/2680M
從魯克拉到帕克丁,是沿途唯一下坡的路程,正好適合初來乍到的健行客們牛刀小試,安步當車健行兩三小時後,便可抵達這個位在杜德河(Dudh Kosi)畔的小村落,杜德河是雪巴語「牛奶河」之意,發源自珠峰山腳下的杜德河,上游就是珠峰基地營所在的昆布冰河(Khumbu Glacier),冰河摩擦地表產生冰磧石及豐富石屑粉末,以至於河水呈現混濁乳白色,有如牛奶一般,冰雪融化也帶來豐富的水量,雖然一路都是沿著杜德河往上攀登,帕克丁卻是最接近河谷的村莊,徹夜轟隆作響的牛奶河,完全無視健行客們輾轉難眠的緊張心情,彷彿是代替聖母峰女神警告眾人、不要輕易冒犯褻瀆她的領土,然而天一亮、朝聖者們還是得繼續上路。
進行著日常祈禱儀式的雪巴婦女。 攝影/古鎮榮
亂中有序的雪巴之都 南崎巴扎Namche Bazaar/3440M
離開帕克丁,山徑一路向上攀升,也數次以吊橋橫越杜德河,在通過位於河谷上方數百公尺的希拉瑞吊橋後,連續之字形陡坡彷彿永無止境,讓人懷疑自己的體力是否已達極限,但突然間轉個彎,我們就走進了雪巴人最大聚落南崎巴扎的懷抱裡,有「雪巴之都」之稱的南崎巴扎是雪巴人重要商業中心,「Bazaar」一字意指「市場」,除了每周末固定出現的市集,這裡也是健行客們最後的補給站,雜貨店、登山用品店、24時營業的網咖,甚至還有外幣匯兌處,若不是入夜後接近零度的低溫,眾人幾乎忘了身處在海拔近3500公尺的地方,這個雪巴重鎮也是薩加瑪塔國家公園總部的所在地。
前往EBC途中,健行者必須多次步行穿越跨越牛奶河的吊橋。 攝影/古鎮榮
雪巴之都南崎巴扎是個猶如碟形天線的小山坳。 攝影/古鎮榮
健行客們通常會在雪巴之都停留兩天,除了補給採買、順便讓身體適應逐漸攀升的海拔高度,但就在繼續啟程、離開南崎巴扎約莫健行半小時後,世界之巔的巍峨身影赫然出現在遠方的山脈背後,雖然因為距離遙遠,隱身在紐布茲峰(Nuptse,7861M)身後的聖母峰,看起來遠比近在眼前的阿瑪達布蘭峰(Ama Dablam,6856)還要渺小,但世界最高峰的霸氣,加上峰頂正吹著名聞遐邇的「雪烟」(Snow Smoke),即使對於聖母峰的身影並不陌生,但親眼目睹那令人魂縈夢牽的景象,還是讓不少健行客感動莫名,忘卻了過去幾天跋涉的辛苦,眼前就算還有5天的路要走,疲累也早已消失無蹤。
雪巴之都的街道熱鬧非凡,應有盡有,讓人很難想像、其實這裡的海拔比玉山排雲山莊還要高。 攝影/古鎮榮
天波切Tengboche/3880M
這健行路線的特點,在於它是雪巴人千百年來用來聯絡各個村莊的山徑,會經過每個索盧昆布地區的村落,意即每天攀登的高度並不是起終點的海拔高度差,舉例來說,從南崎巴扎到天波切,從高度落差上看來似乎是只需上升400多公尺,但事實卻是得先下切到3200公尺左右的河谷吃午餐,再連續攀爬600公尺高的陡坡,於是當眾人氣喘吁吁抵達接近4000公尺的天波切時,總會揉揉眼睛,以為眼前出現金碧輝煌的喇嘛廟,會是腦袋缺氧產生的幻象。天波切喇嘛寺是索盧昆布地區最大的寺廟,也是雪巴人的信仰中心,和藏族幾乎同文同種的雪巴族,在宗教上也是以藏傳佛教為大宗,經過天波切的健行客,也都會到寺中參拜一番,並花上一百盧比(約台幣50元)獻上白色哈達絲巾,請喇嘛住持為自己的旅程祝福。
天波切喇嘛寺是索盧昆布地區最大的寺廟,也是雪巴人的信仰中心。 攝影/古鎮榮
自天波切喇嘛寺眺望珠峰。 攝影/古鎮榮
兩隊上下山的氂牛隊伍在山徑上不期而遇。 攝影/古鎮榮
景色荒涼像月球 基地營就在不遠處
在海拔高度突破4,000公尺後,山徑兩旁的景色也逐漸轉變,最顯著的變化就是植物變少也變「矮」,一路上我們停留的村落包括菲麗切(Pheriche,4270M)、頂波切(Dingboche,4410M),都座落在毫無遮蔽的谷地,每天頂著強風的吹襲,似乎要用這弱不禁風的人類聚落,向周圍動輒超過六千公尺的群山證明人定勝天,在接近五千公尺的羅布切(Lobuche,4910M)附近,更是已經到了寸草不生的地步,但也透露出距離聖母峰基地營愈來愈近的訊息。
隨著空氣中逐漸稀薄的氧含量,每個人的喘息聲也愈來愈大聲,似乎要將大氣中少得可憐的氧氣全數吸進肺裡,方能抵達這條路線上海拔最高的村落勾拉謝(Gorak Shep,5140M),雖然此處名為牧羊場,卻不免令人懷疑羊兒是不是能在這兒不適人居的地方生存下去,但勾拉謝確實是此行最後一個看得見永久性聚落的地方,也是前往有著聖母峰展望台之稱的克拉帕塔(Kala Patthar,5550M)的叉路起點,健行客們通常會在此留宿一晚,第二天再前往此行終點基地營。
負重的犛牛隊伍、緩步通過紀念珠峰山難者的墓碑群前方。 攝影/古鎮榮
每年只出現3個月的冰河聚落 這裡就是珠峰基地營
從勾拉謝往上不久,遠遠地就可以看到被一片銀白世界包圍的EBC,五顏六色的帳篷在雪地中特別醒目,在幅員遼闊的基地營裡,大約會有三四十支來自世界各地的遠征隊駐紮,腳踩冰河走進基地營裡,會發現這些想登上世界之巔的探險家們全住在冰河上,由於基地營每年只有4月起大約3個月的攀登季有人進駐,所以聖母峰遠征隊大都在距離昆布冰瀑 (Khumbu Icefall)最近的冰河上搭起帳篷,形成了「EBC聚落」,這裡的氧氣濃度只有10.5%,即使是最強壯的人也不宜久留,除了有攻頂任務在身的各國遠征隊成員之外,健行客們通常在拍照留念後,就趕忙離開這堪稱世界上最不適合人居住的村落了。
由於距離太近,從基地營反而無法直接眺望聖母峰,卻也有不少奇景引人注目,因為帳篷搭建在佈滿冰磧石的冰河上,遠征隊通常會先將冰磧石整平,再搭起帳篷,這樣一來帳篷底下的冰河完全不會受到陽光照射,而四週的冰河則會慢慢融化,所以EBC裡到處都是帳篷愈長愈高,乍看之下好像帳篷的主人睡在「寒冰床」上的怪異景象,而冰塔一柱擎天頂起巨石的景象,更是不可勝數。
一趟基地營健行之旅,若以從台灣出發計算,大約要花上15至18天時間,費用約在8至10萬元左右,除了有錢有閒,還要有充沛的體力,和澆不熄的雄心壯志,否則在還沒欣賞到壯闊的景色之前,自己就會先成為百餘年來無數挑戰聖母峰失敗者其中之一了。
為了防止被雪崩襲擊,搭建在冰河上的珠峰基地營。 攝影/古鎮榮
關於古鎮榮
曾任民生報戶外旅遊記者,現為專職日本線領隊,兼任旅人誌特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