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帶動小摺熱,擴展到假日騎公路車出沒於各大山道,Eric Hsu所屬的山羚羊SNY cycling team,是個相當重視家庭的車隊。但所謂的「重視家庭」並非攜家帶眷來騎單車,而是在每個週末裡僅規劃半天的行程,其他時間都留給家人;騎車時,小心不要受傷,因為若要長期養傷,會對家庭造成很大的影響;騎車後,最好帶伴手禮回家;回到家不能打瞌睡,就算硬撐也要醒著陪伴家人。總之,心中要有家,不能棄家於不顧;唯有在家人的支持下,才有可能長期持續參加騎車活動。
單車艾客Eric Hsu
帶動小摺熱潮 重視家庭生活
Eric表示,他們都是相約在某處一起出發騎向某座山的山頂,例如汐止五指山、九份不厭亭等,到達目的地後就解散,回程各自騎最短的回家路線。有趣的是,每次到中午11點左右,大家的手機就會輪流響起,傳來家人的呼喚:「爸爸,你什麼時候要回來?」就算離家還有幾十公里,車友們都會回答:「快了快了,等我一下。你們中午想吃什麼?我買回去。」然後撐著疲累的身體,加速騎車回家。
Eric可說是當年帶動小摺熱風潮的先驅之一。他說,當時從事設計師工作,作息經常日夜顛倒,身體自然也不好,而有了運動健身的想法。他們想到單車可以上捷運,又發現小摺攜帶起來很方便,便開始帶著小摺坐大眾交通工具到各地騎車。他們甚至到迪化街訂作小摺的布套,把它當成行李帶著走。當時的社群約有1000人。
騎車聯繫緊密感情 環島祈福為車友集氣
騎車騎久了,他們開始覺得騎車是件好玩的事,對於性能也越來越挑剔,紛紛棄小摺,改騎公路車。目前車隊約有100多人,都是從2007年一起騎小摺到現在,感情非常好。
山羚羊車隊每年會舉辦五、六個大型騎車活動,例如,從太魯閣爬上武嶺的「東進武嶺」已舉辦三年;還有避開危險的蘇花公路,從七星潭附近的奇萊鼻燈塔騎到墾丁鵝鑾鼻燈塔的「東雙塔」等。2015年,因為車隊裡有幾位車友遭遇年輕家人意外過世的變故,特別規劃環島祈福活動,找了全台9座知名廟宇,要把車友們的祈願與祝福拿到廟裡過香爐;由於每個人的假期有限,因此他們將以廟宇為集合及解散點,接力完成這條環島路線。
環島的意義是在於風景 騎車是沒有終點的修行
Eric偏好邊騎車邊看風景,相較台灣的東西兩岸,他認為西岸適合停留玩耍,而東岸適合騎車看風景。他最喜歡J形環島路線,從高雄出發,騎台26省道、200縣道、台9省道到台東,再往北騎到花蓮。他說,有些人花三天騎車環島,沿途不斷趕路,無暇欣賞風景,只看到自己的腳和便利商店,最後雖然證明了自己的體力很好,卻沒有什麼意義。
對Eric來說,騎車也是修行,因為一路上不全然是平坦大道,總會遇到上下坡。每當遇到上坡道,就必須選擇要繼續騎或是放棄。但是,就算是再陡的坡道,就算踩不動了,下車用牽的也能往前進,不知不覺增強了勇於挑戰的毅力。在工作中遇到瓶頸時,他就會想:「只是一個上坡而已,總會到達目的地的;但要是站在原地哭,就絕對到不了。」此外,在每個時間點也會看到不同的東西,因此騎車是沒有終點的修行。
改變思考 接納更多可能
想要加入山羚羊車隊,必須要有車隊成員牽線;若想要擁有車隊的車衣,則必須出席兩次,並想辦法讓大家認識才行。原本車隊成員以男性為主,最近開始有幾位女生加入。由於體力上的差異,他們為了配合女車友,騎速變慢了,停留的休息點也與以往不同,甚至路線也會在女車友的建議下有所改變。Eric說,這也讓他們換種角度來看待騎車這件事:拚命騎也不是方法,工作都那麼拚命了,騎車時應該放鬆點才對。
針對新手,Eric提醒,單車是很私人的,包括座椅的高度、握把的角度等等,全都因人而異。若想要挑戰長程路線,一定要依照自己的身材來挑選單車,買了單車之後,甚至還要配合最近的體型變化或當天的身體狀況做調整。若是勉強自己的身體去配合車子,很容易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