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殘奧會已經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殘奧會在某種程度上會比奧運會更加精彩,因為這些參賽的選手都是以殘疾人身份參賽的,這些選手背後的故事,比比賽更精彩,更加激勵人心。
7次參加殘奧會乒乓球比賽的萊納·施密特(Rainer Schmidt)他是一位牧師也是一位乒乓球選手。2008年北京殘奧會上,人們稱讚他為“殘奧會七朝元老、賽場英雄、生命強者。”
Rainer Schmidt ©wikiwand.com
2008年北京殘奧會時,那一年許多新聞開始報導施密特的故事。原來施密特不僅是一位著名的乒乓球運動員,還是一位牧師,這更引起了家對他的關注。
從1984年參加紐約殘奧會以來,施密特在各屆比賽中獲得了4金4銀的優異成績。殘疾並沒有阻礙施密特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運動員之一。施密特參加的是男子6級的比賽,也是站姿比賽中傷殘程度最嚴重的等級。施密特實際上只有一條正常的左腿,另一邊只能靠假肢支撐,而他的乒乓球拍也是纏繞在僅有的並不完整的左上臂上。
出生時的身體殘缺,讓父母難以接受
施密特於1965年,出生在德國。出生的第一天,就讓父母陷入絕望中,因為他一生下來就沒有下手臂,他的左腿正常,但右腿比左腿短30公分。
他的父母驚嚇的問:“怎麼會是這樣?”婦產科的醫生認為是在手臂形成初期就被臍帶纏住,所以無法順利長成。但腿部的殘疾如何解釋呢?醫生問他的母親,是否服用過一些孕期禁藥,但他的母親很清楚沒有,她還被醫生告知,可能以後再也不能生育了,母親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情緒變得非常糟糕,只能靠鎮靜劑來維持情緒。
到了上學的年紀,施密特由於殘障,去了特殊教育學校,上學的第一天,他只能用“恐怖”來形容所在的學校。有些人坐在輪椅上,被人推著走;有些人肩膀上長出指頭,卻沒有手臂;還有一些人的腿也瘸了,行走很吃力。
看到這樣的場景,施密特大哭起來,因為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這麼多奇形怪狀的人,和村子裡的朋友完全不一樣。經過幾天的適應,施密特開始接納這些特殊的群體,和他們成為好朋友,而且開始明白自己也是一個沒有手臂的人。
首次接觸乒乓球
1977年,12歲的施密特和父母去奧地利度假,度假村里有一個戶外的乒乓球檯,他想和弟弟一起打球,但他的手臂太短,握力也不足,沒打幾回,常常揮空拍,他只好放棄打球的念頭,選擇在旁邊幫忙計分。
有一天,度假村里一個的遊客叫做盧茨,一旁看他們打球一旁對施密特說:“你不想和他們一起打球嗎?”施密特說:“當然想!而且我也嘗試過了,只是無法抓住球拍。”盧茨聽完後,思索了一下說:“我來幫你想個辦法。”第三天,盧茨找來海綿和繩子,先把施密特的手包裹一層海綿,接著是球拍,然後再上一層海綿,最後用繩子把全部的東西捆住。
從此,施密特漸漸愛上了乒乓球運動,經過刻苦的練習,他還成為青少年乒乓球隊的選手,有幸認識了當時德國國家隊的教練,教練邀請他參加乒乓球訓練班,從那時起,他便是國家隊的生力軍了。
Rainer Schmidt ©uteglaser.de
創造生命價值,不受限於任何事
施密特不願意把人分成殘疾人和非殘疾人,“把人用殘障與否來區分是無聊且毫無意義的事。”他說,每一個人都是在某些方面有天賦。例如:有的人很會彈鋼琴;有的人會說德文,有的人會說中文;每個人都有做的很好的事,每一個被創造的人都是有價值的。施密特相信上帝不希望人被自己的障礙或是限制困住,上帝希望人們可以領悟自己的極限。
得救比得醫治更重要
作為牧師,施密特對殘障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得救比得醫治更重要。事實上,這也是耶穌所做的。耶穌評價一個生命不是先看這個人是否有一副健全的身體,而是這個人是否活在一個整全的關係中,與上帝關係的整全以及人際關係的整全。他說:“在一個和好的關係中生活比擁有一個得醫治的軀體更重要。這是我從聖經裡,得救和得醫治的區別所體悟到的事實。”
施密特認為:如果一個人不甘於接受,他的殘障是他的人生中一直存在的一部分,而是指望神蹟時,會把自己的殘障當成很大的負擔,他就會更想要指望神蹟的發生。如果人一直指望著神蹟的出現,在他的內心就會不願意承認他的殘障是生命中的事實。
施密特說:“當他希望上帝也許會挪去這個限制時,他就錯過了學習與這個限制一起生活的機會。與其指望神蹟,我寧可對我殘障的人生中所經歷過的美妙時刻感到驚嘆。”
施密特說信仰是他最重要的支柱,他深信,上帝不會因為人的外形差異而有所偏心,有手或沒有手,對於上帝我們都是一樣的。聖經中有一些記載,說到在肉體上雖然是健康的人,但他們卻過得很貧乏;也提到一些身體有殘障的人,他們卻找到一個豐盛的人生。
Rainer Schmidt ©schmidt-rain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