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有喝咖啡的習慣,但你知道,喝黑咖啡的益處比你想的更多嗎?近日在美國《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期刊上的研究發現,從咖啡豆中提取的兩種酚類化合物,可以預防肥胖相關的各種發炎問題,以及降血脂。此外,還能對抗胰島素抵抗,為預防和治療2型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方法。
根據許多專家研究發現,其實肥胖與慢性低度炎症狀態息息相關。可以說肥胖造成的慢性發炎,會導致胰島素的訊號傳導效果變差,進而導致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而在研磨咖啡豆時,我們往往會在咖啡粉中發現些許的銀色碎屑,被稱為銀皮(Silver Skin/Chaff)。研究人員從銀皮中提取了兩種酚類化合物—沒食子酸(Gallic acid)和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將這兩種化合物用在老鼠身上採集的脂肪細胞上進行測試,隨後,研究人員發現它們可以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改善細胞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並減輕由脂肪引起的炎症。
研究人員針對已經得糖尿病的小鼠進行實驗,在10週的研究結束後,發現相比正常飲食的小鼠,餵食咖啡提取物的小鼠,胰島產生胰島素的能力提升了75%至87%。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酚類物質,能夠透過刺激脂肪分解,來阻止脂肪的累積,而且還能產生「褐色脂肪細胞」,這種細胞包含更多的線粒體,可以說是好的脂肪,越多的褐色脂肪,生物體「燃脂」的能力越強。
曾有一項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臨床研究發現,日常的咖啡攝入有助於改善腸道菌群的多樣性,維持正常的腸道菌群構成。而且,從大數據的角度來看,咖啡的攝入,的確與更低的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相關,適量的咖啡攝入有助於改善機體的胰島素敏感性和血糖平穩。喝咖啡可以作為控糖的輔助方式,但建議飲用黑咖啡較佳,不要添加糖和奶精,甚至連牛奶也因為含有乳糖,容易抵銷咖啡原有的好處。有些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胃食道逆流,而咖啡因的刺激性較高,因此不要在空腹和餐後立刻喝咖啡,建議飯後1至2小時再喝,或是選在兩餐之間飲用。至於攝取量,健康成人每天可以喝2至3杯黑咖啡,每杯200c.c.。若想達到穩定血糖的輔助作用,喝到這樣的分量效果也才會比較明顯。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扁平足,台語俗稱「鴨母蹄」,意味腳掌像鴨子蹼一樣平貼於地面。扁平足患者由於足弓塌陷,而無法吸收身體重量及地面的反作用力,因此會增加運動時重力對關節產生的衝擊。成年人約二到三成有扁平足,而且扁平足也有部分遺傳傾向,父母長輩若是扁平足,小孩也有較高機率為扁平足。當孩子在學走路時,許多家長都會特別注意走路姿勢是否正確,常常擔心會有扁平足問題,但其實大部分幼兒時期的扁平足,都會隨著年齡增長的發育,逐漸恢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足弓就會跟著孩子的活動產生變化,又以2歲~6歲之間發展最快,直到8~10歲左右就會漸漸發展成熟。
然而當人站立時,骨頭排列及韌帶會給予足弓支撐,行走時,肌肉也會扮演動態穩定的角色,幫助足部能承受全身重量,並給予支撐、伸縮、扭曲、彈跳等功能;許多物理治療師表示,尤其內縱足弓,就是當人體行走或跑步時,透過適度的彈力與扭力,藉由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達到吸震的效果,讓人體可以適應各種地形,宛如避震器功能。
但幼兒的足部並未發育完全,也因此包括0到2歲時雙腳會呈現O形腿、2到4歲時為X形腿,都屬於正常的發育過程,直到4至6歲才會恢復正常排列,即使發現幼兒出現功能性扁平足現象時,家長也只需多觀察並追蹤足弓的形狀,一般而言5至7歲時就會逐漸恢復,最晚在十歲之前也會自然形成,僅5至10%的扁平足無法自然恢復。
家長也可把握幼兒2~6歲的足弓發育時期,透過足部運動來幫助足弓發育,像是利用腳趾做運動或和同伴互相踩腳踏車,或是學企鵝走路方式,也就是利用腳跟走路以訓練小腿前側肌肉肌力,但若發現屬於合併足外翻的扁平足,則需透過足弓矯正鞋墊加上運動,才能幫助足弓正常發展。然而在孩子足部發展階段,家長只要多點觀察,就能避免錯誤的姿勢產生。此外還可以參考:居家親子體適能:我不要鴨母蹄
大多數的扁平足不一定有症狀,但是少數扁平足會在走路、跑跳、平衡等動作受影響而經常跌倒,除此之外,如果併有足跟外翻、歪斜的現象,會更讓孩子們在走路時接觸地面後,足跟不穩、歪斜,也會因為身體受力而改變,並且造成足部膝關節內側受到不正常的拉扯、韌帶受損等狀況,因此家長們要多多注意孩子的腳弓,對未來長高、活動有很大的關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