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波士頓馬拉松(Boston Marathon)」,無疑是全球跑者心目中的至高殿堂。今年波馬4月16日開跑在即,如果你是參賽選手,那麼趁比賽倒數惡補一下波馬知識;如果你還未達BQ(Boston Qualify波馬參賽資格),沒關係,把它當作目標努力訓練吧!
波士頓馬拉松是世界上最受矚目的馬拉松賽事之一,參賽人數從第一屆1897年只有15名跑者,到1996年滿百周年時,參賽者一度超過38,000人;之後至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各年約2萬多人參賽;到了2014年,也就是波馬爆炸案的隔年,參賽人數大幅增至36,000人,2015年至今4年都維持30,000人規模,其中約80%是達到BQ的參賽者,約20%慈善參賽者。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即便波馬在1972年才正式開放女性報名,但現在的男女比例幾乎相當,2015年女性參賽比例達46%。
想參加波馬可不是報名抽中籤就能拿到入場券,波馬最具特色的正是它的速度門檻限制,也就是跑友常講的「BQ」(Boston Qualify)。BQ指全馬成績的最低標準,根據不同年齡層與男女分別制定,年齡越小門檻也愈高,男女各年齡層門檻差30分鐘。今年波馬的各組成績門檻延續自2013年,18-34歲男性3:05、女性3:35,之後隨年齡增長限制越寬;若80歲以上參賽,男性4:55、女性5:25。
準備報名的跑友,必須趁報名時間的前一年在國際馬拉松路跑協會(AIMS)的認證賽事中獲得成績證明,以2019年波馬來說,資格賽時間必須在2017年9月16日之後舉行的,才算符合參賽資格。
不過,BQ只是最基本門檻,不代表拿到波馬入場券,因為你還必須通過輪番式的報名機制。簡單來說,入場機率取決於所屬組別的報名人數和報名者成績,個人成績超過門檻越多,越能先拿到波馬入場券。像是2018年波馬18-34歲男子組的最低標3小時01分37秒,整整比門檻快上3分多鐘;共28,260名報名者達BQ,其中卻有5,062名跑者不能參賽。因此,如果你拿到波馬的入場券,代表你具備著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辦不到的超強實力。
波馬的賽道路線經過8個城鎮,其中賽道16至21英里(25.7至33.8公里)之間,被評為任何馬拉松賽事中最具挑戰性的一段,這一系列爬升和下降位處牛頓鎮山丘間,其中最艱鉅的挑戰就是著名的心碎坡(Heartbreak Hill),心碎坡位在牛頓鎮四座山丘的最後一座,也就是20.5英里(33公里)處,長約600公尺,也是全程最後一個長距離上坡,因為正處於超過30公里後撞牆期,許多選手在這兒功虧一簣。
此外,賽道總下降459英尺(約140公尺),全馬前半段和最後5英里(約8公里)主要是下坡,所以波馬的訓練必須包含上坡和下坡,在參賽時必須保留足夠戰鬥力給牛頓鎮山丘。
波士頓馬拉松的主辦單位波士頓體育協會(Boston Athletic Association,以下簡稱B.A.A.)有個驕傲的傳統,就是將馬拉松活動參賽資格擴展至身障人士。回溯到1975年,當第一名輪椅跑者在波馬完賽剎那,改變了大眾對身障者跑馬拉松的看法,也增加更多身障運動員的機會。演變至今,波馬開設有手推輪椅組、視障/全盲組,以及行動不便組。
依據分組規定,手推輪椅組跟一般跑者一樣有速度門檻限制,波馬也是除了奧運與殘奧以外,唯一訂有參賽門檻的賽事。視障/全盲組與行動不便組從1980年代中期建立至今,已依照障礙類別、等級分別確立了相關競賽標準。現在,每年有超過一千名各種障別人士參加波馬的手推輪椅組,其他兩組參賽名額也逐年增加中。身障參賽者的出發時間在所有跑者之前,當天am8:40-9:25分四梯次出發,參賽者別忘了提早到會場,為身障選手們加油打氣!
回溯歷史,波士頓馬拉松每年於愛國者日(四月的第三個星期一),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舉行。189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成功催生了於1897年創立的波士頓馬拉松,今年邁入第122屆的波馬,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馬拉松賽事、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賽事之一。
B.A.A.成員從第一屆波馬就是賽事組織者,原本他們規劃了一條從麻薩諸塞州阿什蘭到波士頓市中心的24.5英里路線,到了1924年,全馬距離標準化為26.385英里,起跑線向西移動到霍普金頓,之後儘管路線移動過4次,終點站永遠在波士頓。
資料來源/B.A.A.、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