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戴資穎成熟蛻變的一年,生涯首度封后,成為台灣首位羽球「世界球后」。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讓資穎在2016年登上世界球后的頭銜呢?
2015年、資穎在比賽過程中,經常因過多失誤,且腳傷也影響比賽節奏,大都止步於八強或四強賽,並沒有在國際大賽中拿到任何冠軍頭銜;對小戴來說,或許2015年並不是她的年。
時間拉回2015年11月,當時的資穎,比賽中常因救球造成腳受傷、也對體重較無觀念;經過國訓中心運動科學處營養師潘奕廷的提醒,小戴決定瘦身,因此在2016年賽季前的3個月利用休兵期間來調整;之後的資穎身體更輕巧靈活,場上配合她刁鑽的球路,確實讓我們看到嶄新的資穎。
此外針對小戴長途比賽的疲勞問題,且羽球比賽經常遇到無法準時開打;運動科學在營養補給上給予協助,針對幫助資穎減少疲勞感,賽前、訓練中準備不同類型的營養品補給。這些營養補給品,讓小戴在比賽時可以毫無保留的全力以赴。潘奕廷也說,安全、無運動禁藥疑慮的營養補給是首要課題。
體能方面,中心體能訓練師黃呈原也透過BOD POD身體組成測量儀器,協助小戴改善身體組成數據;再搭配小戴打球的特性,從力量及敏捷能力做強化。在個人化的訓練課表,非賽季期間,以增加上下肢的最大肌力為主;比賽期以維持所需的爆發力、肌力與肌肉量,更貼近選手不同時期所需的體能。
黃呈原笑說,小戴以前是不折不扣的「肉雞」,不喜歡做重量訓練,看到他就想逃。
讓小戴登上世界球后的秘密武器之一,是核心訓練。體能訓練師林泰祐,強化了核心控制與穩定能力,幫助小戴更有效率的執行上肢揮拍動作或下肢移動步伐。林泰祐說,穩定的核心肌群協助軀幹,扮演有效傳遞力量的角色。
透過國訓中心運動科學處協助,中心體能訓練師評估了資穎的核心穩定能力,並依據資穎當時體能狀況與羽球動作特殊性,給予適當訓練處方,漸進式的增強核心能力,以應對整年度高強度的超級系列賽及奧運賽事。
2016年戴資穎個人成績
● 印尼公開賽冠軍(頂級超級系列賽)
● 台北公開賽冠軍(黃金大獎賽)
● 香港公開賽冠軍(超級系列賽)
● 超級系列賽總決賽冠軍(頂級超級系列賽)
● 馬來西亞公開賽亞軍(頂級超級系列賽)
● 丹麥公開賽亞軍(頂級超級系列賽)
資訊、圖片來源:國家運動訓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