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抽筋就是所謂的肌肉痙攣,它是因為肌肉產生不自主的強直收縮,在日常生活中,由其運動時經常可見,特別是一些長時間向跑步或游泳這類型的運動。
當發生時,肌肉堅硬,疼痛難耐,往往無法立刻緩解,處理不當時更會造成肌肉的損傷,因此,我們應對其有充分的認識,並了解處理方法,進而避免肌肉抽筋的發生,將傷害降至最低。
抽筋的真正機轉目前尚未被確知,大多數的研究結果認為,肌肉抽筋是起因於神經或神經肌應激閾值降低,使得肌肉的神經行動頻率突然增加,造成肌肉強直收縮。下列有幾種情況較易引起抽筋的發生:
參考資料
大家都知道催眠這種療癒方法,但你知道除了改變心理狀態,催眠對生理其實有非常多好處嗎? 本文由《與潛意識對話:透視催眠師如何解開真實人生課題》作者歐陽芷妍(Asa),為你介紹經科學實證催眠對身體的好處。
催眠是一種有用的行為矯正工具,也是一種自然放鬆狀態,人在這樣的狀態下可以進行最佳學習,並且感知一個人的精神及內心生活中的微妙層次。催眠已經被證實可用於增強創造力、減輕體重、控制疼痛,並且在改善運動、加速癒合、無痛牙科、自然分娩、改善學習習慣與減輕壓力等方面都有顯著成效,更可幫助被催眠者設定與實現目標,並進一步克服心理和情緒障礙。
現代人生活與工作壓力大,不少人出現白天異常焦慮,晚上無法入眠,嚴重甚 至會有脹氣、頭痛、疲倦、便秘等症況,這些都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致。自律神經的組成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類似油門,副交感神經則類似煞車。
在正常情況下,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會互相調節維持平衡狀態,然而因為壓力導致交感神經太過活躍,就可能會出現睡眠障礙。
藉由催眠調整呼吸規律,漸漸放鬆,啓動體神經來抑制交感神經,讓身體神經 回到自然的睡眠機制,對於協助睡眠的效果非常明顯。尤其如果個案長期服用安眠藥等藥物,時間久了藥物效果明顯下降,卻又不想加重藥量,催眠可以是藥物之外的另一種替代方案。
透過催眠與潛意識進行溝通,在催眠師的幫助下,從困擾已久的事件、情緒、 心理反應等因素中釋放出來,達到內心的解脫,連帶地緩解睡眠障礙。
大腦裡的腦內嗎啡可以安定情緒、提高專注力。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面對壓力時會透過吃美食來宣洩,但是根據國外一項研究出,是因為咀嚼會產生腦內嗎啡讓情緒安定下來,並非食物讓人安定。因此從中研究出運動能瞬間使大腦分泌大量腦內嗎啡,緩解壓力的效果比吃東西好外,腦袋思考能力與智商會較高。
根據研究顯示,運動是最能排出壓力的良藥。一般人以為運動就只能強健體魄、增加免疫力,但你可知道嗎?運動其實也可以很療癒身心。人體在運動時,腦袋就會釋放腦內嗎啡,幫助情緒穩定並提高專注力以及智力。根據研究顯示,運動瞬間使大腦分泌大量腦內嗎啡,緩解壓力的效果比吃東西還好。不僅如此,運動還有預防疾病與治療的功效。許多專家都表示,人活著就要動,因為運動能預防生病就必須維持肌力、耐力、心肺功能,以及柔軟度等,來達到健康,然而治療身體疾病,運動也是其中一個方法。
根據美國醫學期刊《The Lancet》發布了一項有關的精神病學的大型研究結果,這個研究團隊是由英國牛津大學以及美國耶魯大學團隊合作的研究報告,他們分析了120萬人的運動狀況,在這裡面他們發現能紓壓憂鬱症的心理運動最熱門的3種為:「團隊運動」、「騎單車」、「娛樂運動」。娛樂運動(Recreational sports)雖然中文翻譯成娛樂運動,但其實也是一種團隊運動,與第一項的團隊運動項目相比,第三者指的是比較低強度且只是為了好玩,像是娛樂性質較高的籃球、足球活動(不需要計分的那種),然而在這前三名的運動裡面都有一項共同點就是:有氧運動
根據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如果正常人每一個星期花上約60分鐘的時間運動,罹患憂鬱症的機率就會降低50%,換句話說,一個正常人每個星期只要增加1個小時的時間做有氧運動,像是騎單車、打拳擊,得到憂鬱症的可能性就會減少50%。此外杜克大學的精神科主任醫師特別強調:「很多對心臟好的東西也是對抗憂鬱症有非常好的效果,而運動就是其中之一!」
運動是以自然方式獲得體內補償,以產生安定作用,很多孩子成績變好,甚至有的還出現繪畫、數理或體育等某方面資優的表現。像是國外研究團隊指出某些NBA球員測出智商頗高,是因為腦內嗎啡讓他們專注,然而專注才能在高度競爭壓力的環境中表現優異,因此,研究團隊也在懷疑腦內嗎啡分泌多寡與智力高低有關。所以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這句話不一定正確。
資料來源/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