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健身
  • 5個簡單的啞鈴動作加強下坡跑的能力
1
5個簡單的啞鈴動作加強下坡跑的能力
2
你也擔心體重上升
我該增重還是減重?關於增肌的訓練與效率有這幾個因素
3
不信極限:ALLYSON FELIX的自我世界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5個簡單的啞鈴動作加強下坡跑的能力

2017-02-13
健身 跑步 訓練動作 跑步訓練 啞鈴 動學堂

運動星球有提過如何降低跑下坡對腳的傷害,知道該怎麼避免以及預防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學習要如何增強下坡的能力。
 
平時,除非你只在跑步機上跑步或是居住在較偏山的區域,否則想隨時訓練跑坡能力,恐怕有些困難。在坡道上過度的前傾或者後傾都會影響到你的跑步效率、加強受傷的概率。如何在有限的訓練空間強化自己的坡道能力呢?以下這5組啞鈴訓練當沒辦法在山坡練習時,可以先以這些動作加強:

 1  啞鈴側弓箭步

相較於前後,側邊運動更常被忽略,但它同樣需要鍛鍊。起始姿雙手握住啞鈴,右腳向右邊跨步,下蹲,背部仍保持打直,身體不過度前傾,左邊亦是如此,左右各20次。

©Mitch Mandel

 2  啞鈴深蹲

雙手握舉啞鈴,放置在肩膀兩側,然後下蹲,當你站起來的時候雙手上推啞鈴。保持腹部核心收緊,推舉啞鈴時一定要挺直腰背,做20組。

©Mitch Mandel

 3  啞鈴硬舉

採站姿,雙腳打開與肩膀同寬,雙手握住啞鈴。保持下半身穩定,吸氣時,將膝蓋彎曲下蹲,手往下垂直擺,吐氣後再回到起始動作,做20組。

©Mitch Mandel

 4  啞鈴登階練習

雙手分別握住一隻啞鈴,雙臂自然下垂在身側,將右腳踩在台階上,從右腳腳跟發力、將身體抬起、左腳懸空,在最高點收緊臀大肌,之後左腳先落地、回到原始位置;左右交替,做20次。

©Mitch Mande

 5  啞鈴前弓箭步

持啞鈴在身體兩側,雙腳並攏站好,跨出單腳做弓箭步蹲動作,下蹲至膝蓋呈90度,後腳膝蓋會靠近地面。跨出腳出力回到開始位置,左右重複做20組。

©Mitch Mandel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我該增重還是減重?關於增肌的訓練與效率有這幾個因素

2020-06-29
觀念減脂增肌健身知識庫

增重這件事對於與多人來說遠不如減重來的重要,因此,有許多人對於增重這件是充滿著各種的迷思與問號,通常增重分為增加肌肉重量與增加脂肪重量這兩種,然而,這兩種增重的方式對於體重機上的數據皆為增加重量,但對於體型外觀與身體組成狀態卻有截然不同的樣子。

你也擔心體重上升
我該增重還是減重?關於增肌的訓練與效率有這幾個因素要注意!

所以,能運用均衡的飲食搭配上正確且適當的訓練,就可以有效率的增加肌肉組織,有研究表示,採用適當的重量訓練是刺激肌肉生長最佳的方式;並且運用相對較重的重量搭配上每組6-10RM的訓練,是最快達到肌肉量與力量強度的增長方式,但如果你是採用每組10-12RM的重量來進行,也不用太過於心急,持續的訓練同樣可以對於肌耐力以及肌力都會有所改變,只是需要時間的累積。

最適合的增重訓練

想要增肌的人最關心的就是「要做哪些訓練動作才比較有效率?」,關於這點就要將訓練計劃著重於組合式的運動,例如臥推、深蹲、肩部推舉與背肌上拉等等,因為,這些運動都可以訓練到身體的胸肌、背肌與腿部肌群,另外,也能帶動這些大肌群週邊的「輔助肌」和「協同肌」,這類型訓練動作能在一個訓練之中刺激最大量的肌肉纖維,所以,就是增肌時最重要且最有效率的訓練項目。除了大肌群訓練動作之外,還可以搭配一些較小的分離式訓練,例如肱二頭肌彎舉或是俯臥抬腿;這些訓練雖然對於肌肉組織的增長效率較慢,但卻能提升運動的多樣化也能從旁協助肌肉的成長。

組合式訓練動作適合增肌
通常增肌動作會著重於組合式訓練,能在一個訓練動作內刺激到最多的大小肌群。

預期化的增肌

在健身房你一定常常聽到有人會說「一個月可以增加多少肌肉量」或是「一個月可以減去多少脂肪」,然而,這些數據的變化對於人體來說是沒有一定的標準。因為,我們的肌肉或脂肪增減速度必須取決於體型、肌肉纖維、運動強度、荷爾蒙以及訓練規劃和飲食方式。尤其是每個人的基因將決定肌肉纖維類型的比例,例如快縮肌纖維(二型纖維)比慢縮肌纖維(一型纖維或耐力纖維)更容易產生力量並增長;因此,如果你的體內天生擁有較多的快縮肌纖維,對於肌肉增長的反應就會較快速,然而,這樣肌肉類型的比例卻無法透過後天的訓練來進行改變,這也就是為何兩個人都進行相同的訓練課程,最後卻獲得不同的增肌結果,所以,懂得如何運用運動處方籤來設定適合的訓練方式,變得如此的重要。

除了上述的肌肉纖維會影響效率之外,天生的體型對於增肌也會有所影響。天生苗條四肢細長窄肩臀的人,比起天生就肌肉發達肩寬窄臀的人來說比較不容易增重,另外,天生矮胖肩部與臀部較圓潤的人,是容易增加脂肪與肌肉的體型。還有睪酮素天生較高的男性,再增肌的減脂的效率也會比一般人來的要快,這也就是為何女性無法達到與男性一樣增肌減脂效率的原因,除非服用合成代謝的類固醇。

同樣的訓練課表
同樣的訓練課表與內容,在不同狀態的人身上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結論

看完上面所說的天生基因會影響增肌效率的解說後,你是否對於增肌減脂已經充滿著放棄的心情?其實,無論你的基因、天生身材狀況與荷爾蒙的平衡狀態如何,只要透過持續且固定的重量訓練都可以改變體型與肌肉量,這樣的差別只在於時間的多與少而以,千萬不要過份的氣餒。

【延伸閱讀】

你能同時減去脂肪增加肌肉嗎?

自然增加睪酮素的6種建議

適合初學者增肌的一日5餐食譜

資料參考/bodybuilding、muscleandfitness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不信極限:ALLYSON FELIX的自我世界

2016-07-11
故事NIKE跑步人物誌

有些比賽在開始前就已分出勝負。當觀眾熱情呐喊、對手還在充分熱身時,Allyson Felix的比賽就已經開始了。從她走上跑道的那一刻起,她就在腦海中模擬比賽進行:從起跑線跑出、慢慢提升速度、透過手臂的大幅擺動與努力不懈的向目標推進。你可以很容易看出來,從她名字還沒被介紹的時候,她的心思就已經專注在跑出去的賽道上了。

當播報員叫到她的名字時,有那麼一個短暫的瞬間她會回到現實中。高舉雙手,向觀眾致意,並露出一絲微笑。接著她就會回到自己的世界。在她腦海中不斷演練比賽中的技術與細節,那些細節會導致冠亞軍之分、甚至是決定能否奪牌的細微調整。她說,“我只專注於此。”

當鏡頭對準她並將她的樣子投放在體育場的大螢幕上時,她的哥哥Wes會注意觀察她的表情。透過Allyson Felix臉頰或額頭的細微動作,他就能判斷她的狀態。他說他能看出她當天是否會跑得很快、是否會拿到獎牌、紀錄是否會被刷新。“我幾乎沒有出錯過。”

Allyson Felix 愛莉森·菲利克斯,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是一個代表美國的200米短跑運動員。在2007年,她成為第二位在一次國際田聯世界田徑錦標賽中贏得3枚金牌的女運動員。

Allyson Felix是最近一屆奧運女子200公尺短跑以及世錦賽女子400公尺世界冠軍[註]。她已獲得4面奧運金牌與9面世錦賽金牌,但她還想要更多。她希望能在今年夏天成為奧運200公尺與400公尺的雙料冠軍。

一旦達到目標,她將成為史上第一個完成此壯舉的女性運動員。過去之所以沒人能夠達成此目標是原因的,因過去沒人能夠兼顧200公尺比賽與400公尺比賽的雙重挑戰:身體上要在一輪又一輪的比賽中保持體力;精神上要從起跑時要立刻全速衝刺的200公尺轉換到講究長距離衝刺的400公尺,跑者必須要清楚分配自己何時衝刺、何時維持、何時收力,這樣的雙重訓練很可能最後得不償失。在四年的辛苦準備之後,即使是最頂尖的運動員也可能會因為極小的技術失誤而空手而歸。

看她跑步本身就是一種享受。Allyson Felix的步伐非常輕盈,是跑姿最優美的運動員之一。就是她平順流暢的動作造就了她的優美步伐。然而不要被表象所誤導,大部分比賽都是艱辛而痛苦的。極少數情況下技術、跑步狀況與速度都完美結合,在這種情況下比賽是輕鬆的。她說,“在那種情況下,一切都非常流暢。雖然那種狀況在我的職業生涯裡只發生過幾次,不過那感覺就好像…是一種毫不費力的感覺。”

資訊、圖片提供:Nike

[註] Allyson Felix在國際重要賽事獲獎紀錄:

©維基百科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