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的增減,本來就是靠攝取熱量及消耗熱量的加減法來決定。
食物進入口中,幾乎會完全被消化、吸收,而後在血液中流動,成為我們人類存活的燃料。一如車子沒有燃料就無法行駛一般,食物也是人類生存下去的必需品,是生命的來源。
但是,如果攝取超過必要份量的食物,用不完的多餘部分就會變成皮下脂肪或內臟脂肪等「備用燃料」,儲存在身體各處,造成體重增加。因此,「吃什麼」與「吃多少」,是非常重要的減肥基本思考關鍵。
在各式各樣的減肥方法中,有減少用餐次數如「一天只吃一餐」的方法,也有「要好好吃三餐」的一般減肥法,或是「一天吃五餐,每次少量就好」等等,真可謂五花八門。
有人說:「從歷史上來看,在愛迪生發明電燈,讓人們能在明亮狀態下度過夜晚之前,人類一天只吃兩餐,所以只吃這樣就夠了吧?」另外也有人主張:「一天吃三餐比較好,因為我從懂事開始就是一天吃三餐。」還有這樣的意見:「以前,狩獵民族只要捕獲獵物,就會當場吃掉,所以不是吃幾餐的問題。」越調查,就越令人搞不清楚什麼才是真的。
我在前一節列舉了正確減肥方法的四個基本條件,其中提到「並非只要能減輕體重,什麼方法都可以」。在議論減肥的好壞時,應該要同時思考這麼做「對健康是好是壞」。
從這個觀點思考用餐次數時,我希望大家能先著眼於人類的壽命。人類是靈長類中最長壽的,而在學會農耕技術、能穩定用餐後,人類的壽命變得更長了。尤其是日本,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長壽人口大國。
那麼,現在超過八十歲的長壽人們,在三十到五十歲的青壯年時期,過著什麼樣的飲食生活呢?答案是,幾乎全都「一天吃三餐」。
世界上,有些國家的文化是一天只吃兩餐,相信應該也有一天吃四、五餐的人吧!只不過,現在一天吃三餐的人席捲全世界這個事實,就顯示了在漫長的歷史之中,人類的進食習慣就是這樣。減肥時,假設只少吃一餐,這樣的作業不僅簡明易懂,也是能輕易嘗試的方法——這是不爭的事實。此外,「確實做到」或「沒有做到」的基準也很明確;因此,人們多半會先選擇「少吃一餐」的方法。但是選擇這個做法之前,請大家必須先思考:「在用餐時該注意哪些地方?」
我可以先透露一點提示:用餐的內容很重要。
關於這部分,我會在後面慢慢介紹,所以我希望各位讀者能先記住「減肥不需減少用餐次數」,以及「以吃三餐為前提進行減肥」。
在門診時,每當我對不吃早餐的患者這麼說,他們幾乎都回答:「喔⋯⋯其實我也覺得吃個早餐比較好啦⋯⋯」
這表示,大家都隱隱約約地察覺:長期少吃一餐,還是不行的。
隨著年齡增長,是否覺得體型越來越橫向發展?當年過30時,感受到代謝比之前還差,直到面臨中年發福,體態日漸變寬,每次洗完澡照鏡子,總讓你忍不住感嘆青春不再?根據營養學專家表示,不管是年輕族群中老年人,其實想解決中年發福,其實只要吃對食物且日常保健謹記幾個小技巧,就能搶救下滑的基礎代謝率避免發胖。
為什麼許多人在步入中年後容易發福呢?根據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王進崑教授表示,其實這與人體基礎代謝率在25以及30歲後,會隨著年齡逐步降低有關,是非常自然的現象。雖然每個人體質不一樣,但普遍來說,當年過40、50歲後,在基礎代謝率下降的狀況下,身體耗能會慢慢減少且在基礎代謝率下滑下,民眾更容易伴隨有手腳冰冷、疲倦、提不起勁的問題,連帶使運動及活動量跟著下降。在此情況下,一旦吃下肚的多餘熱量沒辦法被身體有效消耗、利用,便會以脂肪的形態儲存於體內,同時也就容易導致民眾陷入明明吃的不多,但身材卻仍橫向發展的窘境。
至於具體而言該怎麼做才對?首先應培養規律的體能活動,對於40至50歲的中年人來說,想要培養運動習慣,不一定要非常激烈。其實,只要養成每天專心健走30分鐘,到微微出汗地步的習慣,就是有效幫助活化細胞、促進新陳代謝速率維持或往上的好方法。除了加強體能活動量外,學會聰明吃,避免腸胃難消化、利用富含精緻糖、經油炸烹調,容易轉化成脂肪儲存的的垃圾食物,吃對營養素更是關鍵。現代人之所以容易變胖,主要與民眾生活步調忙碌,經常忽視早餐的重要性,省略不吃。
中午又因為忙於工作、午休時間短等因素,隨便吃、吃的少,而到了晚上,為彌補一整天的辛勞,反而狂吃大魚、大肉、油炸等精緻食物當大餐有關。在缺乏運動,三餐飲食比例又分配不均的情況下,自然容易越來越胖。避免上述情況發生,民眾到底該怎麼做才對呢?根據王進崑教授分享自己多年來早、午、晚餐的分量分配原則,提供給大家參考:
早餐:8分飽。早餐吃的飽、吃的好,能讓身體有足夠能量與營養素,應付一天活動所需。
午餐:6~7分飽。午餐7分飽,能避免下午因血糖飆升而昏昏欲睡的情況發生。
晚餐:4~5分飽。除了能讓腸胃有足夠時間休息,也能避免吃下肚的熱量,因晚上缺乏消耗而轉化成脂肪。
根據王進崑教授也提到,對於步入中年的朋友來說,提升身體肌肉量,更是幫助身體燃燒更多脂肪的關鍵。因此進行適度的肌力訓練,並正確補充蛋白質也很重要。一般而言,正常成年人每日蛋白質的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1公克蛋白質」,也就是說體重60公斤的人,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為60公克。不過,由於人體腎臟每次吸收、利用蛋白質的分量相當有限(一餐蛋白質不宜超過25公克),故這60公克的蛋白質可不能一次集中於一餐吃完。 所以,如果想有效補充蛋白質來發揮增肌減脂的益處,以60公斤成人,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量60公克來說,應以1:1:1的比例,分配為早午晚餐各20公克為佳。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冰淇淋這項食品不管男女老少幾乎都非常喜愛,但是它不僅糖分跟脂肪都高,由於也是冰品的關係,對於女生來說更要退避三舍。但是,在美國有一名YouTuber,他嘗試在3個多月裡每天都吃下約2000卡路里的冰淇淋,沒想到在實驗結束後,他吃然從192磅(約87公斤)瘦到160磅(約72.5公斤),整整瘦了32磅(約14.5公斤),讓人嚴重懷疑冰淇淋到底是不是害人發胖的食物。
根據國外《Men's Health》雜誌報導,這位美國YouTuber名叫安東尼·霍華德-克勞(Anthony Howard-Crow),他不僅熱愛健身,同時也熱愛美食,他之前就做過一些飲食的嘗試。像是連續30天都只吃速食,或者有一半的食物都用冰淇淋替代,而這次,他以冰淇淋做為主食來觀看有如何改變。在過程中,他坦承這是自己從以前到現在嘗試過最痛苦的飲食實驗。
現年34歲的霍華德認為,如果要減重,目標一定是要強調控制卡路里,這比任何減肥方式都更為重要,這比斤斤計較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攝取更有意義,也超過運動、計算咀嚼次數等等方式。不過霍華德也強調,他這種減肥方式,目的並不是為了健康,如果民眾想要減肥,最好選擇更聰明、健康且有效的方式。 然而,冰淇淋飲食在某方面來說是健康的,因為霍華德在實驗結束後,他去醫院檢查發現的血脂全面下降,俗稱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HDL)也提高了,被稱為是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則下降,三酸甘油脂也顯著降低。但是在過程中,霍華德為了健康起見,同時也會攝入500大卡的蛋白質補充劑,還有少量調節心情用的酒類飲料來飲用。
霍華德表示,在這項實驗開始之前,自己每天會花4~7小時工作,但實驗開始後,自己漸漸地縮短時間活動,到最後,甚至連去健身房的力氣都沒有,同時覺得精神以及專注力也變得相當差,每天覺得人很懶散。然而雖然體重真的減輕,這都是掉自己的肌肉,這對真正需要減重的人來說是非常不健康的飲食方式。
根據減肥和肥胖問題專家納多爾斯基(Spencer Nadolsky)對這種現象並不驚訝,他表示:因為當體重減輕了,血液的這些成分就會朝著健康的方向前進。但他認為霍華德在這種減肥方式中顯現出疲累的精神狀態,也許是限制卡路里後讓睪固酮降低,有可能會出現缺乏性慾的現象,因為納多爾斯基在自身減肥經驗中,也曾出現這種情形。
在結束掉冰淇淋的實驗後,過了兩個多月,霍華德又讓自己的身材回復到軌道上,表且開心的表示自己以後再也不實驗那種方法了。但同時他也證明,冰淇淋這項食物的確能幫助瘦身,但只是並不是以最健康的方式。因為攝取過多甜食,精神以及注意力會變得較不集中,不僅會讓自己變懶惰,對於日常生活上的事物也會漫不經心。因此,想減重的人,最好還是遵循健康且控制卡路里的飲食,同時配合運動才能真正達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