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國際自由車環台賽第三站戰況瞬息萬變,原本想護送隊友拉克蘭登基的美國聯合赫斯隊丹尼,終點前500公尺突襲單飛,以2小時45分52秒勇奪個人首座亞巡賽冠軍,也搶走領先者黃衫,連三站黃衫都換人穿,競爭激烈可見一斑。
台灣前勁隊以陳建良單站排名15、總排13最佳,陳建良在終點前200公尺,因前方伊朗選手摔車而減速,成績受到影響,「我們車隊這一站的策略,本想搶登山王圓點衫和團隊成績,但日本右京搶太兇,改把重心放在藍衫和團隊成績上。」
第三站28日上午9時30分在桃園市政府前登場,桃園市長鄭文燦、警察局副局長顏德麟、體育局副局長房瑞文、體育會理事長葉政彥、體育會自由車委員會主委李福祥等貴賓蒞場,以地主身份歡迎來自全球五大洲的選手。
車手們由桃園市政府出發,繞過大園航空城後經觀音、新屋、楊梅、石門水庫至終點角板山形象公園,全程118.88公里,途中有三個登山點,包括唯一一個一級登山點,車手還得征服最終五公里的「地獄陡坡」才能抵達終點。
果不其然,一路上雖有好幾波零星攻擊,但最後5公里時又被主集團吞噬,內行人都知道,接下來才是玩真的。美國聯合赫斯隊丹尼終點前500公尺突襲單飛,以2小時45分52秒封王,總成績7小時06分42秒後來居上,穿走領先者黃衫。
丹尼說:「我是全能型,並非爬坡型好手,原本車隊策略是要送隊友拉克蘭登基,但最後5公里,拉克蘭追上美國依盧密隊艾德溫後,體力受到影響,剛好自己還有餘力,所以就在最後500公尺攻擊,拿下冠軍和黃衫有些意外。」
這也是第三度參加國際自由車環台賽的丹尼,第一次在亞洲公路車巡迴賽拿下單站冠軍以及黃衫。目前膝蓋有傷,靠貼紮保護的他說,自由車生涯中受傷是家常便飯,但絲毫不減他對自由車的熱情,「就是喜歡,沒辦法!」他說。
衝刺王排名第一的是美國依盧密隊「印第安納瓊斯」艾德溫30分,登山王之爭,日本右京隊班哲明以28分排第一,亞洲第一藍衫穿在日本愛三車隊班哲明身上。
目前台灣前勁隊總成績以「小黑」陳建良排名13最佳,前勁隊教練徐瑞德表示,明天第四站,台灣前勁隊將展開絕地大反攻,「如果沒先把位置卡下來,第五站會很辛苦,水里到日月潭那一段,可以說是決生死的關鍵,拚了!」
第四站南投縣站29日自南投縣政府前出發,終點設在日月潭向山活動中心,共166.56公里。沿途湖光山色,風景秀麗,坡度雖然不算很陡,但起起伏伏上上下下,加上距離比前三站還要長,是場速耐力大對決。
20餘名桃園博愛車隊不老騎士,今天特地到場為騎著made in Taiwan的KHS單車,參加國際自由車環台賽的美國毅百特KHS車隊加油。其中最年長的已經74歲,和76歲的KHS單車學校校長謝正寬一樣活力十足,真的是老當益壯。
2017年國際自由車環台公路大賽共有來自全球五大洲的21支勁旅共襄盛舉,KHS功學社贊助的美國毅百特KHS車隊,首度在亞洲自由車公路巡迴賽中亮相,亞洲巡禮第一站就來到台灣。
台灣在地品牌KHS功學社單車業務經理謝禎安表示,此次美國毅百特車隊騎的Elevate-KHS車架符合UCI認證,且有空氣力學設計,整體舒適且有剛性,讓選手可以在比賽中先保存體力,然後在最後衝刺的時候擠出力量,以期贏得勝利。
搭上Velo Angel 系列競賽舒適型坐墊,搭配 Xpedo 超輕量鈦合金踏板以節省腳力。龍頭、手把、座管和剎車器是 FSA SLK 系列,加上輕又強的K-Force的曲柄、HED授權專利的碳框Q2 - 60mm高板輪,和Maxxis 23c Relix 比賽輪胎。
KHS功學社是台灣本土自由車品牌,樂器和機車事業和日本山葉關係密切,但創立於1972年的自行車,卻是不折不扣由功學社內部,秉持「以生產機車的技術,來製造腳踏車」的概念,開創出來的。
因應環境變遷,近年來很多廠商把台灣經驗移植到大陸及越南等地,但功學社單車仍堅持根留台灣,陸續開發高技術的軟尾巴Soft Tail車種,及複合材料的運用,同時在多角化的努力之下,開發了高品質的運動型小折車,連續三年入圍精品獎。
英文名字取為KHS,其實也很本土化。「功學社的本意,是起家有『功』『學』習的『社』團,取音譯後的Kung Hsue She三個字的第一個字就成了「KHS」。
外銷後,很多老外詢問「KHS」的意思?於是當年93歲很用功學英文的已故總裁謝敬忠,就提出義新解:「K 是智慧Knowledge,H 是健康的Health,S 是堅硬強壯的Strength。」2009年則有車友推出新解,說KHS是「 Keep Health Safe」。
台灣從事登山健行、戶外活動的人口逐年成長,根據 GPS 及智慧穿戴領導品牌 Garmin 用戶數據調查,戶外導航產品線中,台灣用戶 2022 年較 2020 年同期(1-9 月)大幅成長 52%,其中以戶外登山活動增長 108%、戶外健行活動增長 66% 最為驚人。為了支援用戶盡情探索自然環境,Garmin 在台推出專為戶外探險設計的「Garmin inReach Mini 2 衛星追蹤通訊裝置」,電池續航力最高可達 14 天,以覆蓋全球的低軌道衛星-銥衛星(Iridium Satellite)為其通訊系統,還有多項功能守護戶外活動者的安全。單機售價 NT$12,900元,10 月 3 日起中華電信數位門市獨家首賣;11 月 1 日起 Garmin 實體品牌店通路正式開賣,讓你的每一次探險都無需冒險!
Garmin 亞洲區行銷與業務副總經理林孟垣表示:「Garmin 持續強化 Garmin Outdoor 生態系,串連『智慧穿戴裝置、衛星通訊技術服務、Garmin APP 資料整合』,提供消費者更全面、精準、安全的智慧裝置服務。Garmin 於 2021 年初收購全球最大緊急事件監測和回應服務供應商 GEOS Worldwide 及其營運的國際緊急回應協調中心(IERCC),IERCC 為 Garmin inReach 個人衛星通訊器發出的 SOS 救援信號的接收中心,自 2011 年在市場推出『Garmin inReach 衛星通訊技術』以來,全球至今已累計超過 9,100 筆由 inReach 發出的 SOS 救援事件信號,其中 2022 年前兩季已累積超過 1,200 筆救援信號。近年疫情影響加速台灣民眾對於透過智慧穿戴達成運動目標及健康監測的需求逐漸升高,以及政府推動『向山致敬』開放山林政策,吸引更多消費者走向台灣山岳、親近自然,為提供登山、戶外活動者完備的風險管理與更即時救援行動串聯,期盼幫助降低遇險程度、提高被安全救援的機率,Garmin 攜手中華電信,在雙方積極努力下正式在台推出『Garmin inReach 衛星通訊服務』,提供 6 種彈性加值服務資費方案,讓用戶盡情探索戶外時,擁有更安全及必要的緊急求助服務! 」
隨著越來越多人走入山林,許多山野秘境、壯闊大景晉升社群打卡熱點,每逢假日各大郊山及百岳人潮湧現,登山幾乎成為國民休閒運動。然而山難事件仍層出不窮,無可置疑的是面對具有高風險性的戶外活動,部分民眾在安全意識、登山觀念不足下,容易以冒險犯難的態度挑戰自然野性。
最速無補給獨攀中央山脈大縱走探險者-Hiker CP 李啟賓表示:「不管任何登山的新手或老手,在山上一定會遇到迷路或是因天候不佳發生不知道該往哪邊走的狀況,因此一定要學會如何使用離線地圖,並善用身上的導航與通訊系統。 Garmin inReach Mini 2 以覆蓋全球銥衛星做為通訊系統,無需擔心山區訊號微弱的問題,更可透過『TRACBACK 循跡返航』找到返回起點的路,若真的發生意外、甚至不幸失足,無法移動又處在手機無訊號的地方,inReach Mini 2 SOS 求助按鈕直接按下去,可以縮短救援時間,幫助相關單位掌握黃金 72 小時進行救援。當意外發生,除了冷靜、冷靜、再冷靜,也要把握 333 原則,先保暖、整理身上水、食物的分配,另外切記停留在原地等待救援、往高處找訊號,絕對不要往溪谷,很容易失足造成無法挽救的遺憾。」
「Garmin inReach Mini 2衛星追蹤通訊裝置」承襲品牌一貫專為嚴苛環境打造的產品,以美國軍規 MIL-STD-810 打造,耐寒耐熱抗衝擊並具備 IPX7 防水規格,100G 輕量化機身(高9.9 公分、寬 5.17 公分) ,輕鬆一手掌握、方便使用與攜帶,在 GPS 更新頻率為每 10 分鐘回報一次座標位置的標準活動記錄設定下,電池續航力最高可達 14 天。
Garmin inReach Mini 2 支援用戶進行一般戶外活動時的安全守護,透過覆蓋全球的 66 顆低軌道銥衛星做為訊號接收和傳輸系統的通訊服務,強化行動訊號屏蔽地區的服務覆蓋率,配合雙向簡訊功能即可不間斷雙向傳送文字訊息;內建三軸電子羅盤、高感度 GPS 螺旋天線,無論身處何處皆能精準導航並記錄軌跡,並可 24 小時分享定位和位置追蹤,以預先設定的固定頻率時間間隔傳送 GPS 位置,讓追蹤者及親友可透過 MapShare 網頁即時查看及密切追蹤登山者的行進軌跡及動態,並在旅途中互傳簡訊、天氣預報服務;即使迷路也可利用「TRACBACK 循跡返航」找到返回起點的路。
此外,Garmin IERCC 國際救援中心*1 提供「全年無休互動式 SOS 緊急求助服務」,隨時待命協助救難通報,用戶在進行戶外活動時若遇緊急危難時刻,按下 SOS 緊急求助按鈕,將有專業人員即時追蹤用戶裝置位置,與用戶保持雙向文字訊息傳輸,同時協助通報消防署(陸域)、海巡署(海域)及緊急連絡人,若所處位置在其他國家,則會通報所在地區之緊急救難人員或相關單位提供必要援助。
身為「赤心巔峰」越野十日中央山脈計畫總召王仁豪亦分享:「不論是海外攀登、國內長程縱走的登山活動,還是較短天數登山、單攻或郊山健行行程,都建議要建立完善的『留守制度』,其重要性在於,讓別人知道你的完整行程計畫,何時上山、預計何時下山,並在攀登過程中透過通訊掌握你的位置及狀態。我們近期執行的最速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計畫,便安排了 4 到 6 位留守人員每日輪流監看隊員配戴 Garmin inReach Mini 2 發出的訊號,確保他們有順利執行計畫,並與他們保持聯繫提供最即時的協助。若隊員訊號位置停留已久、未在原訂時間內抵達預定目的地,也沒收到任何回報消息,留守團隊便將發出訊息給下一站的補給隊,請他們準備組成 2 人小組,回頭查看支援。對於戶外探險我的建議是別只用過往經驗判斷所有事情,透過精準的科學化方式追蹤,才能更加安心。」
Hiker CP 李啟賓建議:「從事戶外活動都隱藏著一定的風險,除了做好事前的行程規畫,一定要有留守人,但不要再隨意請自己的爸媽擔任了,要找熟悉此次登山行程的人,最好是走過路線、也有一起爬過山的人,才能夠在緊急狀況時提供最即時的應變與協助。另外,出發前建議要拍一張登山口及個人全身照給留守人看,於行程中定時回報行程動態給留守人,要回報“時間、地點、狀態”(不能只有寫地點),才是最有效的風險管理。」
更多資訊請連結「Garmin inReach Mini 2衛星追蹤通訊裝置」官網。
資料來源/Garmin
責任編輯/Dama
在運動的過程中碳水化合物絕對是身體第一首選的能量來源,當然,對於進行自行車比賽的人來說,當下攝取適量的碳水化合物一定比吃進蛋白質要來的好吸收,然而,要攝取多少的碳水化合物才算適量又不會影響騎乘的狀態?尤其,對於參與三項鐵人賽事的然來說,在第二項轉換成自行車的途中該如何補充能量也成為一種技巧,接下來我們將提供針對短、中、長及超長程四種騎行的能量補充建議。
首先,要了解如何補充能量之前,我們必需要先知道運動營養的原則「水合作用推動營養戰略」;這個意思就是說,只有在水份充足的情況下你的營養策略才有效。無論你吃什麼或是吃多少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補充足夠的水份,如果你的身體處於脫水的狀態之下,那麼你吃進去的能量將會使你的肌肉吸收便的更加緩慢;以及會讓食物長時間的停留在腸道之中引起噁心想吐的症狀,因為,脫水將會減緩胃部排空與腸道乳動變慢,起初可能對你的狀態影響不大;但會隨著脫水的狀態越嚴重狀況就會越糟糕。
另外,我們都知道當從事間歇訓練或高強度運動時,身體的能量都必須透過碳水化合物的補充來進行,如果你身體內的碳水化合物不足;將會造成力量輸出與持續重複動作的能力都會下降。然而,騎乘自行車是屬於間歇性高強度的運動,這意味著在有些時期我們可透過脂肪來做能量,但隨著劇離與時間的增加,碳水化合物就成為十分關鍵的能量來源。所以,在你騎乘的過程中所吃的東西,不僅會受到距離長度的影響外,還會有騎乘強度的影響。
美國運動醫學學院建議每小時有氧運動,需要攝取約30至60克碳水化合物,這個建議的基準來自於;大多數的人每分鐘大約只能吸收約1克的碳水化合物,這吸收的問題不是來自於你的肌肉而是來自於腸道問題,因為我們的腸道可將我們吃進的碳水化合物分解為葡萄糖(glucose)輸送到血液之中讓身體吸收,因此,你如果吃進太多的食物不一定能增加吸收量,但一定會增加腸胃不適的機率。
我們常見碳水化合物超量補充的方式例如:半根能量棒(約23g碳水化合物)+一個能量凝膠(約27g碳水化合物)+一瓶運動飲料(約50g碳水化合物),這三樣東西加起來意味著一小時內你補充進約100g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在剛吃進的前期身體可以有效率的處理這些能量,但幾個小時之後體內多餘的碳水化合物,將會使你的胃部過於晃動造成身體不適。
解決碳水化合物過量的方式,最簡單的就是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例如香蕉或無花果條,再喝低碳水化合物的電解質飲料,運用固體與液體分開進食的方式,就能讓你將碳水化合物控制在每小時30-60克的範圍內,並且可以確保身體吸收足夠的鈉和液體。此外,還有一些研究表明,通過食用含有醣類混合物的能量食物,例如葡萄糖和果糖或葡萄糖和麥芽糖糊精的組合,而不僅僅是攝取一種醣類食物,可將氧化作用提高到每分鐘1.7克。這表示醣離開你的腸道並更快地進入你的血液,所以當你最需要的時候,你會有更容易獲得的能量。
短程騎乘
騎乘時間:1小時以內
首要關注:補充液體
要喝什麼:普通水或低碳水化合物電解質飲料
該吃什麼:大多數的人在一個小時內的訓練,身體都有足夠的能量儲存。但建議額外帶一根香蕉,以備時間超出預期或身體能量下降時可補充。
中程騎乘
騎乘時間:1-3小時以內
首要關注:碳水化合物補充
要喝什麼:至少2瓶低碳水化合物電解質飲料
該吃什麼:總計每小時30-60克碳水化合物。因為,隨著騎行時間的延長消化會變得更加困難,因此,在騎乘初期吃固體食物,並在騎行的最後階段切換到塊狀物或咀嚼物和其它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要確保喝進大量的液體,這樣你就不會感到胃腸不適。
長程騎乘
騎乘時間:3-6小時以內
首要關注:熱量與水份補充,如果天氣炎熱或高強度,可將熱量與水份補充分開。
要喝什麼:水與電解質飲料
該吃什麼:從固體食物開始包括三明治與運動營養棒,在最後三分之一的路程中保存咀嚼片和凝膠。
超長程騎乘
騎乘時間:6小時以上
首要關注:熱量與水份補充,如果天氣炎熱或高強度,可將熱量與水份補充分開。
要喝什麼:水與電解質飲料
該吃什麼:在超長程騎乘的過程中強度通常是適中的,所以你能擁有足夠快速的碳水化合物吸收能力,隨身口袋可以多準備一些擁有多種口味的零食,以避免對食物口感厭倦的問題。另外,對熱量
資料參考/trainright、bicycling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