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的主要肌肉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如果這些肌群足夠有力,他不僅能幫助你在做爆發性訓練的時候強而有力,還能減輕腰痠背痛,助你在日常生活中像站立、爬樓梯等動作能更自如。
另外,有許多運動科學家都證實了一項研究,就是如果人體的臀中肌與臀小肌的肌力不足,對於膝關節以及踝關節的影響甚至比股四頭肌的影響來說更嚴重,因為臀中肌與臀小肌的功能就是穩定髖關節,並且使髖關節執行除了內收以外的所有方向的運動,當穩定髖關節的肌肉變薄弱時,多餘的力就需要膝關節和股骨外側的肌群來承擔,所以當人體的臀中肌以及臀小肌的肌力不足時去運動,就會自然增加膝蓋關節的壓力問題。
所以,為了更加強臀部的肌力,以下24個專門的臀部訓練動作分為初、中、高階,無論你的運動程度如何,都請從初階動作循序漸進的做起,徹底加強每一區臀部肌力。
雙腳跪地,屁股坐於腳跟,將屁股慢慢抬起直到上半身打直,停留3秒,在慢慢下降回到原點。來回做五次。
雙腳跪地,左腳向前彎曲至90度,右腳與臀部一起向上抬並站起來,站立時,右腳盡量抬高,再慢慢回到原點,換左腳。左右交替,做10次。
坐姿,膝蓋彎曲,雙腳打開與臀部同寬,雙手放於地面兩側,手指朝向你的身體。抬起臀部至水平位置,停留5秒,再慢慢降低,回到地面。
橋式是穩定臀部肌群最有效又簡單的動作。針對長期坐著的人而言,此動作能有效改善姿勢,對脊椎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動作。
雙腳與肩同寬,接著雙腿屈膝,雙腳踩地,雙手平放於身體兩側,臀部夾緊,慢慢將下背及骨盆離開地面,抬起身體後,保持肩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呈現一直線,維持10秒,再回到平躺姿勢,做3-5組。
站直,雙腳稍比肩寬預備。跳躍式,右腳跨至左腳後方。跳躍式,左腳跨至右腳後方,左右輪替,做1分鐘。
平躺於地面,雙腳屈膝併攏預備。臀部夾緊往上提起,使身體呈一直線,左腳向上抬起,身體保持一直線,停留10秒,換邊,交替做1分鐘。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呈深蹲姿勢預備(屁股與椅子邊緣切齊)。雙腳跳起來,再回到深蹲姿勢,連續動作,做一分鐘。
相較於前後,側邊運動更常被忽略,但它同樣需要鍛鍊。起始姿勢皆相同,但此動作是右腳向右後方跨步,下蹲,背部仍保持打直,身體不過度前傾,左邊亦是如此。做3-5組。
坐姿,膝蓋彎曲,雙腳打開與臀部同寬,雙手放於地面兩側,手指朝向你的身體。抬起臀部至水平位置,又臂同時向上升起,停留5秒,再慢慢降低,回到地面,換邊,做1分鐘。
站在一個椅子或台階前面,將左腳放在椅子上,用力將右腳向上推,直到左腳站直,右腳膝蓋彎曲,再慢慢向下,換邊。做3-5組
進階 :台階或椅子越高,動作越具挑戰性。
右腳伸到右邊,保持伸直,上半身向左邊臀部移動,並將左膝彎曲,再換左邊,左腳伸到左邊,保持伸直,上半身向右邊臀部移動,並將右膝彎曲,左右邊替換,做10下
上身挺直縮背,雙腳與肩同寬。跨出腳步的距離約莫可以讓自已大腿與小腿呈現90度的直角,後腳膝蓋可輕微碰地,左右腳輪流,每跨出一步就向前移動一步。做10下
躺姿,膝蓋彎曲,雙腳打開與臀部同寬,用雙手將左膝抱在胸前,並將左臀向上推,停留5秒,再換右邊,左右交替,各做10下。
雙膝跪坐在一個椅子或台階前面,上半身打直,接著將左腳放在椅子上,用力將右腳向上推,直到左腳站直,右腳膝蓋彎曲,再慢慢向下,換邊,做3-5組。
站在一個椅子或台階前面,將左腳放在椅子上,用力將右腳向上推,直到左腳站直,右腳膝蓋彎曲,再慢慢向下,換邊,做3-5組。
此動作主要是訓練股四頭肌、臀部、下背部。雙手握拳於胸口前方,彎曲髖部和右膝,緩慢地坐下,直到你的右大腿和椅子邊切齊,停留10秒,再換左腳,做3-5組。
上身挺直縮背,雙腳與肩同寬。腳步向後跨的距離約莫可以讓自已大腿與小腿呈現90度的直角即可, 左邊亦是如此。做3-5組。
雙膝跪地,左腳向前彎曲至90度,右腳與臀部一起向上抬並站起來,站立時,右腳盡量抬高,回來時將右腳交叉於左腿後側,形成一個交叉弓部,再換左腳,相互交替做3-5組。
此動作主要是訓練股四頭肌、臀部、下背部。雙手抓住柱子或椅子,彎曲髖部和右膝,緩慢地下蹲,直到你的右大腿和地面平行,停留10秒,再換左腳,做3-5組。
進階:待熟悉後,可將雙手懸空,運用核心的力量直接下蹲。
雙腳站直,保持上半身挺直。慢慢將上半身向前趴至與地面呈水平狀,同時將左腳伸起至與地面呈水平狀,停留10秒,再換右邊。做3-5組。
呈站姿,雙腳與肩同寬,雙手擺在臀部上,身體挺直,膝蓋約略彎曲成 90 度。胸部挺起,後腳膝蓋向下接近地面,作出弓步姿勢,同時盡量保持前腳小腿與地面垂直。一口氣跳離地面,在半空中交換雙腿的位置,然後以弓步姿勢落地,換另一腳在前。重複動作,每一次跳躍都換腳進行。
將左腳放在一個較低的椅子或台階上,背部挺直,慢慢向前彎曲,彎曲時,右腳的膝蓋也可以微微彎曲,再慢慢回到原點,一邊做5下。
將左腳放在一個較低的椅子或台階上,背部挺直,右膝向下彎,停留3秒,再換左邊,做3-5組。
左腿站直,背部挺直,右腳離開地面向左後方彎曲,上半身彎曲,右手觸碰左腳,再換左腳做重複動作,做3-5組。
這位獲得UKBFF四屆比基尼冠軍的選手Jayne Lo,現在是一位職業的健身模特兒、比基尼選手以及專業的健身教練,她來自香港現居英國倫敦,從小就對健身運動十分的感興趣,因此,在求學的階段Jayne曾參加諸如拳擊、游泳和田徑比賽等運動。
但那些運動項目對她來說都是興趣,真正讓她健身事業起飛是在2014年贏得UKBFF首場比基尼比賽開始,並由哪時開始獲得許多的健美品牌的贊助,並成為一名專業的健身教練。雖然,她目前在IG上的粉絲數只有3.9萬人,但是她的健身熱情卻很值得大家追蹤。
有著東方人面孔的Jayne Lo在香港出生和長大,2009年移居英國並在最著名的學校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就讀,而如今她在英國倫敦經營著自己的健身房。對於Jayne而言她的成功並不是僥倖,來自運動員家庭的她,哥哥姐姐都是游泳與鐵人三項的國家級選手,在如此運動環境中長大的她,高中時期是一名游泳選手、馬拉松運動員也練習田徑,甚至在香港半馬賽事中連續兩年獲得青少年組第2名。
在英國的前幾年,Jayne大部分時間都在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進行地理方面的學術研究,同時,延續在香港所養成的運動習慣 : 第一年她參加了越野跑的比賽,隨後,在大學的第二和第三年參加了業餘拳擊隊,並在第三年成為女子拳擊隊的隊長。
大學畢業後,Jayne移居倫敦繼續就讀倫敦大學並完成城市發展規劃管理學的碩士學位,研究所的期間她接觸了大量的重量訓練,也在此時為她的健身之路打開大門,並從業餘愛好者轉變為全職的專業教練。
當成為一位有認證的私人教練之後,Jayne開始在倫敦的一家健身房工作,並於五個月之後她參加了第一場由UKBFF所舉辦的比基尼健美比賽,2014年首場的比基尼比賽就為她拿下了第一個冠軍獎杯,接下來的三年她連續獲得另外5個獎杯。
UKBFF Kent Klassic 2014 - Bikini Champion
UKBFF London and South East 2015 - Bikini Champion
UKBFF USN Classic 2015 - Bikini Champion
UKBFF British Finals 2015 - Top 10
UKBFF UK One Southcoast Championships 2015 - Bikini Champion
IFBB Amateur Olympia Liverpool 2015 - Top 10
除了規劃比賽以外,Jayne接著成為了健身品牌贊助的運動員,她曾上過雜誌廣告並擔任健身專欄作家,最後慢慢的成立自己的私人健身房。
Jayne每週進行4-5天的重量訓練和360-450分鐘的有氧運動,並會在比賽前12-15開時進入備賽期。另外,在飲食方面她也一直喜歡保持嚴格的飲食習慣,每天自己準備食物,包括低脂瘦肉、動物性脂肪、酪梨、橄欖油和健康的碳水化合物(例如燕麥、山藥和糙米)。但是,她也喜歡偶爾外出享用餐點,她甚至建議大家不要太過於偏向任何一個飲食方式,要讓自己的生活能在飲食中取得平衡。
最後,Jayne還提醒大家,以上這些對她有用的東西可能不一定對所有人有用,這也就是為什麼她會鼓勵所有人,盡量嘗試不同的訓練或飲食方法來進行比對,我們用她的話來說:社交媒體與網路有許多的做法,但並無法有一種叫做「最正確的做法」來套用於每個人,你只能透過不斷的學習與熱情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並持續努力的堅持下去。
由Ben和Joe Weider於1946年成立的英國健美與健身聯合會(United Kingdom Bodybuilding and Fitness Federation),是國際健美與健身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Bodybuilding and Fitness,IFBB)的一部分。UKBFF每年都會組織一個完整的區域和國家賽事計劃,包括每年10月在諾丁漢(Nottingham)舉行的英國錦標賽,歷屆的冠軍包括多里安·耶茨(Dorian Yates)、麗莎·克羅斯(Lisa Cross)、詹姆斯·弗萊克·劉易斯(James Flex Lewis)、尼娜·羅斯(Nina Ross),內森·德·阿莎(Nathan De Asha)和瑞安·特里(Ryan Terry)等知名英國健身冠軍。
資料參考/UKBFF、generationiron
責任編輯/David
在健身房裡如果要讓肌肉看起來更大更加厚實(俗稱的肌肥大Muscle Hypertrophy),一般的人都會建議要使用大重量來做訓練,但最新的科學研究卻不這樣認為。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做了一項最新的研究,研究人員將運用阻力訓練計劃將經驗豐富的運動員進行12週的訓練,一個十分典型的肌肉訓練計劃,這項訓練包含有槓鈴臥推、肱二頭肌彎舉、腿部按壓與腿部伸展等訓練動作。
這項研究將這些參與研究的運動員分為兩組,一組在每次的訓練時以1RM最大值75%-90%的重量來進行,一直到力竭為止,通常都能做到傳統肌肥大的範圍每組8-12下。另一組,只採用他們1RM最大值的30%-50%重量進行,同樣,每組都做到力竭為止,每組大約都能做到20-25下。在經過12週的訓練之後,這兩組平均的肌肉量都增加大約2.4磅左右。除此之外,研究人員也透過肌肉組織做檢查,結果發現兩組肌纖維增長之間沒有顯著差異,無論是I型還是II型纖維。
進行這項研究的Stuart Phillips博士說,肌肉生長的關鍵驅動因素是盡可能刺激較多的肌肉纖維,而肌肥大的工作原理「一般」來說,就是當你運動或進行日常生活時,你首先會招募最小的I型肌纖維,以便進行最簡單的活動,當對肌肉的需求增加超過I型肌纖維可以處理的狀況時,例如增加重量或增加組數,身體就會開始招募II型肌肉纖維,如果你想要把目標放置於肌肉生長最大化,那你就必須要加重訓練重量或訓練組數,因為II型纖維比I型纖維具有更大的生長潛力,這也就是為何大家都會說要肌肥大就是增加訓練強度,無論是重量或組數。
但要招募II型肌纖維並不是只有這個方式可以,Stuart Phillips博士說,你可以通過誘導肌肉疲勞的方式來招募II型肌纖維。儘管如此,從長遠來看重量較輕有一個缺點,就是它們不如增加訓練強度來的要好。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肌力不僅僅是肌肉大小的函數,它也是一種練習與訓練的功能。因此,那些每週練習大重量高強度4次以上的人,在提起重物方面要比平時只訓練中強度的人來的要好。
但即便如此,這項研究的兩組人員無論是大重量高強度或是輕重量中強度,都獲得幾乎相同的力量與肌肥大增加效應,Stuart Phillips博士說,這可能是因為所有受試者每三週都會重新測試一次最大值,所以即使是輕量級組也會提升訓練重量,因此,使用較輕的重量不見得在增肌的效率上會輸給大重量的訓練方式。
沒有規定一定要一直用大重量的訓練才能有效增肌,因此,如果你想讓你的肌肉或關節偶爾休息一下,或者你正在調整修復肩膀或膝蓋部位,這時候就可以採用輕重量的訓練來減輕關節、韌帶和肌腱之間的壓力,這將不會影響你的增肌的訓練計劃及效果。
資料來源/bodybuilding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