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F Method,是Maximum Aerobic Function最大有氧能力耐力訓練方法的簡稱,旨在依循每個人的年齡和體質而設定的有氧心率進行耐力訓練。此法由著名耐力運動教練菲爾馬佛東博士 (Dr. Phil Maffetone)推廣。
馬佛東博士是《The Big Book of Endurance Training and Racing》『耐力訓練競賽聖經』一書的作者。MAF訓練模式已有許多知名的馬拉松好手、三鐵選手所使用。
『耐力訓練競賽聖經』一書中,沒有訓練課表,也沒有飲食卡路里圖表,而只有很單純的訓練原則跟飲食原則。儘管每個人都想尋找一個獨一無二的飲食計畫,或是直追神人選手的訓練計畫,期待著一夜改變。
但是,這是不真實的,它只能是健康媒體樂於讓他們的讀者覺得一切皆有可能的幻相。要做到長期持久的改變一個人的健康和身材狀況,唯一的辦法是考慮個體的差異性,就是說,考慮你的個人因素。
Maffetone Method簡單而又涉及甚多,它是一個全面的方法,可以幫助個人找出什麼對他或她有效。通過走向這一旅程,你也明白要對自己的命運負責:獎勵是,你可以前所未有地更健康,棒到足以達到你的運動目標,並過著高品質的生活。
但究竟什麼才是Maffetone Method?到底特點是甚麼?
Maffetone Method的一個具體目標是增加體內脂肪的燃燒,提高身體代謝能力和保持精神奕奕,並防止多餘的體內脂肪產生與體重堆積。
大部分用於日常生活的身體能量來源為糖類(葡萄糖)和脂肪的轉化(以ATP的形式)。除運動員之外,許多不太能充分燃燒脂肪的人必須依靠更多的糖分,從而每天燃脂量更低──糖分堆積過高、脂肪燃燒效率低靡,衰退健康就越明顯,其中包含精神不振,體重超重,日常生活中的耐力差和體能低下等。
Maffetone Method的另一個重要方向是解決嚴重疾病的關鍵化學條件。大多數疾病是從慢性炎症方式開始,沒有明顯症狀。觸發此問題的化學物質失衡很容易被飲食和生活習慣所控制。
具體來說,通過平衡人們的飲食與脂肪攝入量就可以避免慢性炎症,在這樣做時,很多出現在老化過程中的生理和心理問題是可以避免的,包括癌症、心臟疾病、關節炎、糖尿病、老年癡呆症等等。
化學壓力增加、有氧能量無法提升和燃脂功能降低、身體慢性炎症,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糖和其它精製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從農業時代開始,這些食品就成為全數人們的主食,比起任何食物,它們直接影響一個人保持健康和身材的能力。事實上,富含糖品或精製碳水化合物的一餐或零食,不僅可以關閉脂肪燃燒和擾亂荷爾蒙,同時也啟動了那些引起疾病的基因(想想胰島素是怎麼分泌的)。
首先是確認自己的有氧心率,可遵循以下步驟。
用180減去年齡,再根據目前的健康和訓練狀態,進行調整。
A.如果你剛得過一場重大的疾病,或是目前需要持續服用某種藥物,減去10。
B.如果你受傷了或最近比賽或訓練的狀態不好,或曾經中斷過一段時間訓練,準備重新開始,那麼再減去5。
C.如果你堅持訓練兩年以上,沒有遇到上述任何問題,則不用調整。
D.如果你堅持訓練超過兩年,沒有遇到任何上述問題,並且在比賽中成績有提高,那麼加5。
舉例說明:假如你35歲,屬於上述(D)描述的情況,你的數字是 180-35=145,然後145+5=150,每分鐘心搏次數為150。在此例中,訓練時的最大有氧心率為150。此時有氧效率最高,令你高效提高有氧基礎。
高於這個心率的話,無氧的比例會顯著增加,身體會增加糖的消耗,降低脂肪消耗。以有氧心律每週做三到四次,維持在最大有氧心率的跑步,時間只需要45分鐘。包含熱身、課表及收操。
通常要提升有氧耐力的效果是需要時間的。有些人提升快些,有些慢些,因人而異。
除了常態訓練外,你也必須進行『最大有氧能力測試(The Maximum Aerobic Function Test)』通過訓練,在保持相同心率的情況下快速提高。
最大有氧能力測試需要選手在賽道上保持最大有氧心率。進行一個1-5英里(1.6公里到8公里)的測試,並記錄每英里所用時間。在測試以前應該進行12-15分鐘的輕鬆熱身,並且在一年之中每個月應該測試一次。以下是一個5英里的測試結果:
在MAF測試中,隨著里程增加耗時越來越長是正常的,第一圈應該最快,最後一圈應該最慢。
假定結果不是這樣,代表測試前熱身不足。而且測試結果在數周或數月以後應該提升,下面是從4月到7月的MAF測試,注意成績的提高:
如果你無法在3-6個月之後提升成績,說明訓練有問題了。可能是由於營養原因、過於疲勞、過度訓練(里程數過高)等等原因。
有時候,可能是設定的最大有氧心率過高。更重要的是,有氧運動能力的下降(例如:同心率下,跑步速度比之前還慢),可能預示著傷病的到來。總之定期進行MAF測試是非常必要的。
關於鄭匡寓因為減肥而開始運動,從此就戀上跑步。
透過呼吸、心跳與疲勞的雙腿體驗真實存在的美好。
多年研究運動科學及跑步技術,每天都在追求更進步的自己。
同時是個患有癲癇的運動員,所以深深期望推廣健康運動給每一個人。
因為減肥而開始運動,從此就戀上跑步。透過呼吸、心跳與疲勞的雙腿體驗真實存在的美好。多年研究運動科學及跑步技術,每天都在追求更進步的自己。同時是個患有癲癇的運動員,所以深深期望推廣健康運動給每一個人。
「髖部屈曲」的力量在許多運動項目中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能力,尤其在短距離衝刺的下肢擺動階段,髖部屈曲的力量是獲得更大加速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擁有優秀的髖屈肌能力對於運動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
過去已有研究使用手提式測功機與等速測功機 (Isokinetic dynamometer) 測量髖屈肌的力量,但是這些器材皆無法有效評估衝刺運動下的真實情況,更不用說其所需要的昂貴儀器和專業知識。此外,也有研究嘗試使用垂直跳躍測驗,間接評估髖關節屈曲能力,但是此測驗方式不容易在現場精確評估。鑑於以上測驗方法的限制,若能找出一種簡單且準確的方法來評估髖關節屈曲能力,對於想預測衝刺成績與監控訓練成效的教練與運動員會有很大的幫助。
為了能準確的計算肢段運動參數,通常需要使用到運動捕捉系統 (Motion Capture)來獲得各部位的端點座標,但此系統操作複雜且價格昂貴,難用於現場與日常監控。慣性感測器 (IMU,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是由加速規、陀螺儀和磁力計所組成的輕巧無線設備,非常適合攜帶並用於實際現場測試。通過感測器中的座標轉換和角度變化,可以估算出關節力矩與功率,如此一來就可以使用 IMU 準確地獲取髖關節屈曲力矩和力量,而這些數據信息對於預測短跑成績十分重要。因此,利用 IMU 來預測髖屈力量或許是一個簡單且有效的方法。
2020 年有一篇實證性的研究就嘗試使用 IMU 發展出一套髖屈肌檢測方式,並驗證其作為短跑表現指標的有效性。此研究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實驗先招募 8 位參與者同時使用動作捕捉系統與 IMU 紀錄測試期間腿的運動,再進行 6 次的髖屈肌強度測試 (如下圖);每位參與者分別以最大努力的 50%、75% 和 100% 來進行兩次測試,並以最快的速度屈曲和伸展髖部,過程中不可以改變膝蓋和腳踝角度。
第二個實驗,是招募 24 位男性運動員,使用慣用腳進行兩次最大努力的髖屈肌強度測試,兩次測驗間休息至少 1 分鐘,並以第一個實驗相同的程序紀錄髖關節屈伸運動;測驗結束後再進行兩次最快速度的 50 米衝刺,兩次試驗間休息時間至少為五分鐘,觀察短跑速度、步幅和步頻與 IMU 髖屈肌強度測試的關係。
根據研究的結果,IMU 可以準確提供與動作捕捉系統相當的髖屈角衝量、平均力矩、正向功和力量,尤其是平均力矩呈現較小的偏差,因此建議將平均力矩視為髖屈肌強度測試的最佳指標。而藉由 IMU 測得的髖屈肌平均力矩通過衝刺性能和步幅的正相關關係被認為是衝刺性能的最佳指標,並且在衝刺過程中的第 5-8 步時呈顯著相關性,而步頻則沒有。作者認為,可能是因為提高髖部屈曲能力會導致步幅增加且不會影響步頻,進而提高了短跑的速度與性能。
但這篇研究也表明,雖然此測試可以作為短跑加速中期到後期的性能指標,但數據變量僅能解釋不到 50% 的短跑成績,在過去已有研究發現垂直跳躍能力 (例如:反向跳躍、腳踝連續回彈測試),對於初始和後期的加速度階段有顯著的關聯。因此建議可以將髖屈肌強度測試與垂直跳躍測試一起進行,確保對運動員進行更全面的身體素質評估,該測試的準確性使其成為監測運動員短跑成績的有效工具,並提供傷害預防和康復計畫的方向。
參考文獻: Nagahara, R., Kameda, M., Neville, J., & Morin, J. B. (2020).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based hip flexion test as an indicator of sprint performance.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38(1), 53-61.
撰文/楊琇甯 、相子元
*文章授權轉載自《運動科學》網站,原文:抬腿對衝刺表現的影響
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實驗室裡,一群由相子元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正全心投入運動科學研究,和你一樣對未知的領域充滿探索熱忱。
面對運動科學興起的熱潮,許多人想瞭解正確的運動資訊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運動科學網持續更新經過科學驗證的運動知識與運動觀點。不論是創新產品、研究結果,甚至是專業理論,我們都會轉譯成簡單易懂的文字,讓讀者利用最短的時間瞭解運動的最新趨勢。
為了讓健康的運動觀念進入日常生活,我們創立了運動科學網;為了讓正確的運動知識提升生活品質,我們創立了運動科學網,我們致力於運動科學的研究,希望這些努力不僅僅侷限於學術領域中,而是讓熱愛運動的普羅大眾更健康快樂地運動。
MIZUNO馬拉松接力賽是台灣每年最受各大跑團矚目、戰況最激烈的接力賽事。跑步教練黃崇華在自傳新書《一萬天不休跑》中,詳細記錄了他創立的傳奇性跑團「三重箭歇團」,曾與發跡於中部的知名跑團「大腳ㄚ長跑協會」互相較勁、爭霸社會隊比賽冠軍的戰況實錄。從棒次順序安排、比賽戰略到在驚險中獲得理想成果,撇開敵對心態,在激烈廝殺後黃崇華教練了解:「善待你的敵人,是他讓你變得更強!」
MIZUNO馬拉松接力賽社會隊冠軍獎金為新台幣三萬元整,每隊共有六男二女出賽,每人分得不到四千元獎金,如果扣掉報名費、住宿、交通等支出,每人僅剩兩千多元獎金。不過,勝者價值不一定是金錢能衡量,更不是金錢能換得。我們參賽是追求一份團隊榮耀,為團隊共同的信念與目標奮鬥,我們的動能來自於對長跑的熱情,我們的實力取決於每週紮實的訓練! 獲得二〇一四MIZUNO馬拉松接力賽社會隊冠軍後三天,我們一如往常訓練不斷,不僅是傳統,也是使命。這就是三重箭歇團。
二〇一三年,三重箭歇團成立後不久,某天我與團員黃文華晨跑時, 文華說年底即將當爸爸了,希望在擔任父職之前,能有別於個人路跑與越野賽,一起組隊參加團體接力賽,團隊一起奮鬥,為將來留下美好回憶。
於是,我選擇兩個多月後在台中舉辦的傑人盃馬拉松接力賽,由黃文華、Ruth Croft、Bas Brüll、魏振展以及我等幾位組隊參賽。賽事中,原本我們居於第三名,最後一刻被國立林口體育學院中長跑為班底的愛迪達隊超越,以第四名成績做結。
傑人盃馬拉松接力賽之後,點燃我們對馬拉松接力賽的熱情與企圖心,於是我馬上選定當年最受矚目、也是最火紅的「MIZUNO 馬拉松接力賽」。
為了準備在四個月後舉行的MIZUNO接力賽,三重箭歇團在為期十六週的團練中,不斷提升訓練強度與對抗性。有更明確的賽事目標,也是大家團結一致積極投入訓練的動力,可說是全力以赴。而報名當下我也意識到,我個人必須讓出 A 隊陣容,讓團內得以最佳陣容出賽挑戰。
在棒次安排上,為了提升競爭力與團員專注度,我將實力狀況最佳的Ruth 提前安排在大會規定的女子第三棒。賽中我們也確實在前四棒得到相當不錯的競爭 力與潛力激發,前四棒跑完,我們僅落後來自台中、台灣最大的長跑軍團「台灣 大腳ㄚ長跑協會」約一百公尺。然而,大腳ㄚ龍隊在第五棒馬拉松名將蔣介文出 發後,立即甩開我們的糾纏,最終三重箭歇團A隊以第二名作收。
社會組頒獎台上,司儀脫口而出:「第二名是三重箭歇團A隊,這次三重箭 歇團來勢洶洶,是大黑馬,大腳ㄚ面臨威脅了!」這一年大腳ㄚ長跑協會不僅完成社會組連霸的豐功偉業,更豪取社會組冠軍、季軍、第四、六、七名,在前十名中攬獲五個席次,絕對是賽會的最大贏家。「三重箭歇團不是三重唯一的代表,三重箭歇團也不會以全國第二名而自滿。」這是賽後分享文中,我對大家說的最後一句話。
三重箭歇團經過一整年每週不間斷的磨練後,團練的人數、規模、強度、陣容也更上一層樓。在這一年之中,不僅添增張哲豪、傅淑萍兩名大將,在團練時, 台灣團員以哲豪、振展、晏慶為主體,強力對抗Bas Brüll、Petr Novotny、Sasha Tarasov國際軍團。在主課表速度訓練前的四十分鐘節奏跑,四百公尺操場已飆速 到每圈八十二至八十六秒區間,讓團練嚴然形成一場小型競賽。
於是,我們把二〇一四年MIZUNO馬拉松接力賽視為年度最重要的目標賽事, 提前調整訓練強度、課表內容,完全針對接力賽擬定訓練方針。這一年,可說是三重箭歇團陣容最完整的一年,關乎成敗的女子棒次有Ruth Croft、傅淑萍兩名大將。雖然主要對手大腳ㄚ的整體陣容更加整齊,但我們對比賽仍充滿期待,每位團員都抱著三重箭歇戰鬥魂!
看似一切做好萬全準備的奪冠之路,卻處處充滿著挑戰與阻礙。賽前兩個多月,Ruth跟我說接力賽前一天剛好強碰她在馬來西亞京那魯巴聖山攀登馬拉松賽,聽到瞬間我感到相當心灰意冷,但我也知道Ruth的潛力具有國際等級身手,我絕不可能讓她冒著受傷風險,甚至放棄這場名列亞洲指標性國際越野賽事。
正當我在懊惱之際,Ruth主動請我等她一下。大約過了一個多小時後,她說:「我可以當天趕回來台灣!」這段時間她應該去查了車程與班機時間,其實不用我多說,她了解這場接力賽對三重箭歇團的重要性。
賽前一個月,傅淑萍老師在一場公開的五千公尺測驗賽中,跑出17分31秒佳績,此成績可名列台灣歷年女子五千公尺前二十傑,讓我們對奪冠企圖心更加強烈。不料一週後,傅老師在一場訓練中不慎拉傷股二頭肌,不得不中斷訓練數 週,直到賽前十天仍無法確定可正常出賽。雖然她公開留言「有著與團長共同的理想與目標,堅持用一生懸命的精神,一起加油!」但是在出賽與否之間,仍不斷猶豫難以抉擇。
傅老師曾私下跟我說:「心繫三重箭歇團成績,才是遲遲無法決定的原因,更擔心下場無法幫忙,甚至無法完成交棒任務,才是她選擇棄賽的主因。」這段話是我們約定在賽前五天晨跑,她作出最後決定的時刻。
雖然我們團陣中還擁有雷理莎等女子好手,但是在當初報名分隊時,我沒有料到此情況發生,也為了顧及B隊戰力需求,並沒有將A隊備取女子選手排入極 具競爭力團員。以當時報名的名單而言,A隊備取女子選手的實力,五千公尺至少差傅老師七分鐘以上,這將直接宣告三重箭歇團A隊至少掉出社會組三名以外。
賽前十六小時,我遲遲仍未等到傅老師通知可出賽的好消息,於是我靈機一動,獨自進入房間打字,並要求家人、小孩在這段時間不要吵我,讓我專心。我以一張拳擊賽照片為主題,述說著三重箭歇團成立以來,所有遭遇與面臨各種挑戰的心路歷程。
我以「此時此刻,Ruth Croft正在馬來西亞神山奮戰」為開頭,述說這場比賽她必須花費五小時多,比她在台北馬拉松所創下的2小時46分成績足足多了一倍以上時間,而今晚她將搭乘晚上十點四十分班機趕回台灣繼續再戰。文中也提到,傅淑萍老師因受傷已確定無法出賽,身為團長的我,實不忍心團員在社會組 遭遇多位現役長跑國手與市民菁英跑者所組成的社會隊。而文中最後一段話:
「跑者,投入數百小時只為追求進步二十秒、十秒、一秒
權者,花了數倍精力只為達到最終甜美果實
這像一場經典拳擊擂臺賽,我們無法選擇對手量級
我們無法載好護具就在場上......」
這段話後,我也公佈三重箭歇團今年四隊所有名單與棒次,唯獨A隊仍不見傅淑萍三個字。
本文在二〇一四年十月十八日下午,於三重箭歇團臉書粉絲頁發佈。發佈後約一小時,我收到傅老師通知,她說看到文章後很感動,請我安排她一個棒次吧!她現在要趕出門做賽前最後治療與準備,還問我有無繃帶可借她,她必須綁著下場比賽。此時對我而言不僅只是個好消息,對全團而言更是振奮人心的激勵, 這也是我這輩子第一次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我將傅淑萍排在極為關鍵的第六棒,因為Ruth無論如何,身體肯定處於極度疲勞狀況,我將她排在第三棒,也讓她得以早點休息。 其他男子隊員依實力、狀況、特性,以及大會各組距離重要性安排。最後一棒也是最難抉擇的棒次人選,此棒代表著全隊使命,也是最受到矚目與目光焦點 的棒次,我私心的想以台灣三重在地團員為優先人選,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的人選是魏振展。但是後來想想,振展在學校體制服務,或許不需如此高曝光率,於是我最後選擇未來可能在運動界發展的江晏慶,扛起決定最終名次重責大任的第八棒。
第七棒我選擇鬥志高昂的Bas Brüll擔任;在距離坡幅難度較高的第四棒,我安排全隊實力狀況最佳的張哲豪;距離最長的第五棒,則由老將鄭子健擔綱;在距離不算最長但代表全隊氣勢的第一棒,由實力與經驗兼具的魏振展擔任開路先鋒角色。雖然Ruth可能無法發揮超水準表現,但是有她的壓陣之下,我得以將李鴻銓放入第二棒位置,讓前三棒成為一個戰力小組,第四至六棒成為另一個戰力小組。我評估在前六棒結束後,名次應該已大致底定,最後兩棒依戰況而臨場發揮。全隊八棒次形成,擔任起社會組挑戰者角色。
另外,我也將自己排到C隊,並安置在第一棒位置,為的只是儘早跑完才得以全程觀戰,並最後耳提面命。
賽前最後六小時,也是凌晨十二點十分,Ruth微笑步出機場大門,臉上完全沒有露出疲憊的表情,但是我們都知道此時她肯定身心俱疲,只是刻意掩藏,不願表現出來而已。
我們約深夜一點才抵達金山附近旅館,三小時後就必須起床集合備戰。歷經各種風波後,所幸所有戰將終於集結到位,準備力拼放手一搏。
賽前最後半小時,我向一位友人透露,我預估我們可能以十秒之差險勝,但是我相信,當時如果公開向任何人說出,肯定會癡人說夢。
社會組鳴槍出發,賽前,眾家媒體對於衛冕軍團大腳ㄚ龍隊與挑戰者三重箭 歇團之戰,給予相當深入的報導與討論度,也為這場社會組王者之爭,添增不少煙硝味與戰火。
第一棒魏振展出發後,於下坡段不疾不徐居於第十二名左右位置,最終奇蹟似逆轉,以第一名之姿交棒,這成績確實超乎我的預期!原以為能以前三名交棒,就算是達成提升全隊競爭力機會,振展突破重圍殺出一條血路,不僅為全隊奪冠 之路注入一股強心之針,更為後面棒次設下更高的標準與壓力。
率先取得接力帶的李鴻銓,遭遇曾跑出29分29秒、高居台灣男子一萬公尺歷代第二傑的何盡平。何盡平展現路跑雄厚實力,在交棒前最後一刻,為大腳ㄚ龍隊首度搶回領先位置。
李鴻銓緊接著交給第三棒Ruth Croft,在起跑前,Ruth 被媒體捕捉到可說是 她在台灣多年來眼神最兇悍的一張照片。不過從賽後影片中可發現,Ruth起跑後不僅沒有立即追上大腳ㄚ龍隊第三棒簡培宇,甚至還有被拉開的跡象,而我們都知道她的狀況,她願意在國際賽後立即返台效力,我們已充滿無限感激。
當第三棒剩最後不到兩公里距離,Ruth 展現實力激發潛力,不僅追上並成功 超越,且不斷拉開雙方差距,最終以四十秒差距成功交棒給第四棒張哲豪,為箭歇團再度奪回領先的位置。
賽後哲豪跟我說:「第一次看到Ruth跑到變臉,她真的很拼!」然而Ruth交棒後表情卻相當沮喪,眼神略顯呆滯,對我說的第一句卻是:「對不起,我跑不夠快。」聽到瞬間我差點眼淚掉下來,她知道,她不僅要扛起奪回領先的期待,更對自己要求負起拉開雙方差距的責任,因為後面隊友面臨的對手,不僅更為強大,情勢也更為險峻。
充滿鬥志的第四棒張哲豪,從Ruth手中握住接力帶後,被她的拼勁感動也激發潛力,把四十秒領先差距提高至五十二秒的優勢籌碼。
第五棒鄭子健挾帶著領先優勢,出發後不斷拔腿狂奔,無奈再度遭遇大腳ㄚ龍隊另一張陣中王牌名將,以1小時03分46秒成績高居台灣男子半程馬拉松首傑的蔣介文。來自台中梨山地區的蔣介文,可說是台中屬地大腳ㄚ長跑協會長期贊助培訓的頂尖選手,他也不負眾望,雖未能一舉超越,但也將雙方差距一口氣拉近至二十五秒的可視範圍,一夫當關霸氣頂下前兩棒被拉開的差距。
兩隊戰火來到即將進入決勝期的女子第六棒,大腳ㄚ龍隊派出馬拉松曾跑出2小時44分27秒,高居台灣女子歷年第五傑的陳淑華;三重箭歇團推出重回跑道,也是最凶悍的另一張王牌傅淑萍。
傅淑萍與陳淑華兩人同為三重商工女子田徑隊學姊學妹關係,在戰況激烈又緊繃的時刻,卻不見兩人交談寒暄,但彼此也站在相距不遠的位置。
在等待隊友交棒的時刻,我忍不住問淑萍一句話:「大腳ㄚ這棒派陳淑華出來,目前只領先二十秒左右,妳有把握嗎?」沒想到傅淑萍先低頭吐了一口氣, 再抬頭用凶狠的眼神注視著陳淑華說:「從來沒有輸過她啦!」面對大腳ㄚ龍隊步步進逼,面臨勝敗存亡關鍵之際,我想傅淑萍絕對是三重箭歇團最具攻擊性的一張王牌。
傅淑萍接棒出發後,陳淑華也以二十五秒差距緊接著出發,我立即驅車前往約二公里處,也是回程將遇到強勁逆風與上坡的十八王公橋上,觀看兩位頂尖選手的對決。不久,我被突如其來的聲音所震嚇,眼前這幕實在令我毛骨悚然,不敢置信。我看見淑萍以每一百公尺吶喊方式,激勵自己也逼出最大潛能。我相信只要在場 親眼目睹此幕的所有人,肯定由衷欽佩傅老師的高昂鬥志,也被傅老師的拼勁所 深深感動。而此時雙方差距仍維持不變,傅老師無法拉開差距,而陳老師也暫時無法追近,兩隊戰況陷入膠著,成為不分軒輊的一場冠軍之爭。
當下其實我很擔心傅老師因傷必須停下來,甚至無法交出接力帶的絕境。扣人心弦卻無能為力的心境頗為難受,但是我終究必須前往下一棒接力區,通知第七棒Bas Brüll最新戰況,請他做好迎擊的最後心理準備。
在倒數第二棒的接力區,我看見Bas Brüll漫無目的不斷來回走動,可以感受他焦慮不安的心情。
此時,社會組前導車出現瞬間,最令人充滿期待,也最讓人焦慮不安。「是傅淑萍、是傅淑萍!」我以非常小聲但略帶振奮的聲音說出,也看見緊跟在前導車後方,正是代表三重箭歇團的傅淑萍。
傅淑萍交棒後,自己獨自走了一段路,我與Ruth一起過去關心她的狀況,她才終於露出如釋重負的表情。我想三重箭歇團無論任何一隊團員,對於傅老師帶傷上陣,不負眾望完成使命,一定感到無比驕傲與榮耀。
在傅淑萍最放鬆的時刻,我提出她與Ruth合照一張紀念,她卻說:「唉,大 腿綁著繃帶不好看啦! 回會場再照囉!」
Bas背上接力帶後,我手中碼錶顯示,不斷步步近逼的大腳ㄚ龍隊僅在後方十一秒。他猶如被追殺的逃犯,我看見對方不斷將差距縮小,我甚至不敢再按手中緊握的碼錶,但可視雙方差距已接近到二十五公尺。
在Bas 剩下最後一公里時,全車包含我、Ruth、哲豪等人,一起對他大聲喊:「加油!剩最後一公里了!」Bas 聽見了! 只見他聽到聲音後,頭馬上右轉看我 們一眼,立即往前加速衝刺。全車迫不及待前往第八棒,也是最後一棒接力區。
沒有讓我們等待太久,Bas奮不顧身搶先將接力帶交出,此時我的碼錶顯示雙方差距來到二十九秒。換句話說,Bas在最後一公里,硬是拉出一波十八秒差距! 在高手對決的關鍵時刻,短短一公里內能再殺出如此速度,令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議。
交棒後的Bas因體力不支倒地,也露出相當痛苦的表情,賽後我跟他聊到這段時,他說他聽到我們喊加油同時,也聽到最後一公里提醒,於是他告訴自己只剩下最後三百公尺全力衝刺;三百公尺衝完後,他再告訴自己最後 三百公尺,再度全力衝刺毫無保留。如此反覆三次後早已用盡全身餘力,仍再撐完最後一百公尺。
看見Bas 倒地,我趕緊攙扶他到分隔島中央,此時他仍痛苦到無法言語,當下我相當不捨與欽佩,只能先替他栽除胸前號碼布別針,讓他得以稍微舒服一點。
在Bas抵達前,我先向第八棒江晏慶報告戰況:「我們暫居領先,但領先的差距僅有短短不到二十秒。」說到這邊,晏慶露出霸氣的眼神對我說:「不用再說了! 我已決定出去就要全開了!」 江晏慶深知即將面臨大腳ㄚ龍隊最後一棒蘇志濱,若論實力、狀況,我們絕對不敢說勝出,甚至可能居於劣勢,但若論鬥志與決心,我想我們絕對不願屈居第二。
江晏慶出發後,也代表眾所矚目的MIZUNO馬拉松接力賽社會組冠軍即將出爐。在終點大門外的斜坡上,我手中碼錶不斷顯示雙方差距,從二十五秒、二十二秒、二十一秒不斷縮減中,縱使在晏慶最有把握、最具信心的上坡段,我仍深怕他氣力放盡,而被迎頭趕上迎頭痛擊。直到晏慶闖進大門右轉,我才相信「我們終於有機會贏得勝利!」
最終,三重箭歇團A隊以十三秒些微差距,榮登最具團隊精神象徵的馬拉松接力賽寶座。
我始終相信,唯有令人欽佩的強大對手,才能激發全隊潛能,團結一致超越 個人能力。而失去堅強對手的獎盃,顯得不具任何特殊意義;失去團隊精神的獎座,顯得暗淡無光。
「『跑者的故事』經奮鬥創造而生,是過程不是結束
『跑者的渴望』經戰鬥得到滿足,是過程不是最終」
這是賽後分享文中我所留下的最後一段話。
• 本文摘自莫克文化,黃崇華著《一萬天不休跑:地才跑步教練黃崇華與他的31年跑界風雲》一書。
本書特色
✓ 十餘場經典路跑賽、國家級競賽詳實紀錄
✓ 超過百名台灣近30年馬拉松、田徑、越野跑界風雲人物紙上現身
✓ 退役長跑選手暨資深跑步教練分享對跑步訓練的策略與心法
✓ 以親身案例分析馬拉松、中長跑比賽戰略
✓ 超人氣跑者雷理莎初全馬破3的完整訓練策略大公開
適合讀這本書的人
✓ 跑步教練︰讀完彷彿跟一位資深前輩促膝長談教學理念
✓ 現役與退役長跑選手︰絕對一面讀一面感嘆:「這不是我嗎!」
✓ 路跑、越野跑賽事相關工作者︰深入了解已消失的各大經典賽事規則和舉辦型式
✓ 市民跑者︰沒天賦沒關係!看一名地才跑者如何透過不斷訓練、堅強的意志和比賽戰略贏得勝利,再透過跑步回饋到跑步以外的世界
✓ 一般大眾︰維持31年努力不放棄的經歷,不只能轉化成職場、人生上的養分,更吸引你踏出跑步的第一步!
更多《一萬天不休跑》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