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可以大致定義為任何一種為了改善健康的體能活動,訓練則被定義為一種有組織性的鍛鍊,以成功完成某個活動為目標。如果要能充分利用你的時間與體力達成運動表現目標,就必須有目標性和組織性的訓練計畫,完成各種短程與長程目標。
週期訓練的定義是在特定週期內,進行各種訓練量與強度變化的訓練方式,目標是為了讓身體達到顛峰狀態,完成比賽目標。週期訓練可以分為線性週期與非線性週期。在線性週期中,運動員會在4到6週的小週期間只專注於一種能量系統或訓練重心,在每個週期中都從低強度到高強度進行漸進式訓練。在非線性週期中,運動員會在訓練週期中同時使用各種能量系統和強度來進行訓練。這兩種方式都各有其死忠支持者與批評者,不過今日多數教練都比較傾向使用非線性週期訓練,因為它可以在不同運動強度中達到訓練效果,同時可以避免線性週期中常見的過度訓練和運動傷害。
對耐力運動員來說,訓練負荷是以運動頻率、持續時間、運動強度等方向來計算。運動頻率指的是在每週、每月或每年的循環中,完成某特定運動的次數。持續時間指的是一節訓練的時間長度。運動強度指的是運動時力竭的程度。這些參數會在訓練計畫中被調控,以達成促使運動表現進步的理想目標。
和總訓練負荷一樣重要的觀念是恢復與適應。簡單說就是身體在恢復時期可以調整成適應訓練壓力、變得更強壯,可以在未來應付相似訓練強度的過程。當你在設計和執行訓練計畫時,必須考慮訓練適應週期。不注重恢復與適應的話常會造成運動傷害與過度訓練。
在以耐力為基礎的運動比賽中,步調尤其重要。從5公里這種距離到超鐵的長距離主要都得以有氧代謝為根基。有氧代謝使用的是將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轉換成燃料、製造動能的有效能源生產路徑。科學家、教練和運動員都發現,低強度和中強度運動在提升心肺血管功能和肌肉系統方面,最能增強長距離賽的耐力。
基本上無氧代謝就是在無氧的情況下進行代謝作用,這是一種在產生動能上比較缺乏效率的能源路徑。當運動強度增強時,身體會有微妙但顯著的轉換,開始使用碳水化合物作為主要的燃料來源。這個轉換會使工作中肌肉的產生灼熱感和加快呼吸頻率。在這種強度或更高強度下的運動無法持久,但運動員和教練都了解透過適當訓練讓無氧閾值(anaerobic threshold)提升時,運動員就能在許多高強度運動中增加速度。
功能力量的開發在健身界很受歡迎,它的重點在於提升神經和肌肉系統功能的協調性。功能訓練使用的是每天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動作,像是站、扭、屈、舉、跳、走、跑等,和只鍛鍊單一關節的訓練不同。比方「弓步前進」和「大腿伸展」這兩種動作,「大腿伸展」只專注鍛鍊大腿股四頭肌,讓此處肌肉更加發達。但「弓步前進」則是針對所有和站立、走動、跑步整體流暢度相關的肌肉都加以鍛鍊。均衡的阻力訓練計畫通常都會將這兩種動作納入例行訓練中。
間歇訓練是一種高強度的爆發性訓練,並在訓練中重複安插各種休息時段,這在志在得勝的運動員間很受歡迎,因為它能改善心肺功能並提升肌力與耐力。間歇訓練一般都是以使用無氧能量系統為主,改善運動員維持高強度輸出和可以高速運動更久時間的能力。對於自行車選手的間歇訓練可以舉例如下:
暖身5到10分鐘。
以乳酸閾值心率的強度騎5次,每次衝刺2分鐘,中間休息1分鐘。
緩和5到10分鐘。
乳酸閾值指的一種代謝狀況,當運動員在進行高強度運動時,血液中乳酸開始堆積的臨界點就稱為乳酸閾值。乳酸在做像是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時會比較有效率地被代謝掉。
和間歇訓練恰恰相反,長程穩定速度訓練(亦常被稱為長程低速訓練)於1970年代在馬拉松選手之間風靡一時。這種訓練是在一週間數天每天跑1小時或更長時間,步調要比跑馬拉松慢上1到3分鐘,用可以和人對話的速度去跑,之間至少要挑一天進行約2小時的長跑,這個訓練的目的是可以增強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長程穩定速度訓練今日仍是許多頂尖耐力運動員的主要訓練方式,尤其在結合適當的間歇訓練後,可以在耐力運動上有絕佳表現。
要開發出最理想的訓練計畫必須有很多科學資料支持。隨著多元運動參與受到大眾歡迎的程度提高,各種關於最佳練習與訓練法的研究資料也以驚人速度成長。雖然有效訓練的科學基礎非常重要,但擬定訓練計畫的技巧也很重要。
三鐵指導這一塊領域在最近十年來有爆炸性成長。現在有各式各樣的三鐵指導資格證明可以取得,許多大大小小的訓練公司也都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以滿足這個日趨成長的運動領域需求。開發多元運動計畫是一大挑戰,因為運動員都想有效地同時訓練好三種運動,他們發現學識淵博的教練可以為他們縮短學習曲線,省下時間和麻煩。雖然運動指導的確必須了解訓練的科學理論,但訓練的技巧也是不可忽略的。畢竟人類的運動表現並不是1+1=2那麼簡單,否則每個人都應該以類似的程度變快變強才對。事實是每個運動員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一名好的教練要能找到訓練之間的平衡,並在幫助運動員達成目標的同時也能保持健康並避免受傷。因此訓練的技巧很重要。
在許多方面來說,三鐵教練就像一名主廚。每位主廚都能拿到共同的食材,然而如何調味、製作和呈現食材、創造出餐點才是重點。不過我們得面對一項事實,有些餐點很美味,有些則否。同樣道理也適用於三鐵指導,教練如何針對個人優勢與弱點進行訓練,並制定達成目標的訓練計畫才是重點。
我們開始討論訓練計畫時得先來檢視所有三鐵教練手邊的資料。良好的規畫和策略性監督對一個訓練計畫來說是很重要的。說到制定訓練計畫,第一步就是要決定該季的最終目標,我們將其稱為A賽事。接著你要決定其他次要的賽事,這些賽事是作為增加比賽經驗和累積比賽次數所用。許多菁英運動員會把參加這些B或C等級的賽事作為一種強力的訓練,讓自己在身體上和心理上都先做好應付最終目標的準備。
一旦決定好比賽日程也下定決心要參賽後,就應該開始擬定訓練計畫。從A賽事參加日開始回頭規畫並善用週期訓練原則。你的訓練計畫應該要由不同運動強度、時間長度和訓練頻率等要素組成。綜合各項要素所安排的訓練計畫才能發揮訓練成效。在非線性的週期計畫中,先專心做某種能量系統訓練4到6週,但同時加入可以增強其他能量系統的訓練強度,因為任何能量系統都不可能排除其他能量系統
獨自存在。比方在以有氧為基礎的訓練階段中也會納入一些短程、高強度的訓練來鍛鍊無氧能源系統。這會讓你在日後比較容易轉換成以高強度為主的訓練,也會降低過度訓練和受傷的風險。
除了增加心肺功能和針對某項運動的訓練之外,多數教練和運動員現在也同意增加關於肌力和柔軟度的訓練對於增進運動表現和維持長期的健康與活力是很重要的。這些額外的阻力訓練必須全年無休,各位可以使用書中精選的各種鍛鍊方式進行,這些鍛鍊可以補足運動員所需的每季訓練。比方當運動員在比賽季時,肌力訓練課程的重心多半是在維持體力與預防受傷。而在賽季前的肌力訓練則是把重心放在增強肌力和打下生物力學上的強健基礎。
表格3.1是一個賽季前訓練計畫範本,可以作為有一到三年經驗的初學者或中階三鐵運動員準備參加「全程標準鐵人」(標鐵515)的課表範例。訓練重點是以有氧為基礎,再加上基本的肌力鍛鍊,並在每週全心投入訓練10到12小時。
在這個範例中,你會發現每種運動項目每週都至少會訓練三次,再加上三節的肌力訓練。運動員應該在肌力訓練前先做針對運動本身的訓練,以確保正確的運動姿勢並發展紮實的運動技巧。因為阻力訓練而疲累的肌肉可能會在游泳、騎車和跑步時養成不正確的姿勢,進而妨礙效率和浪費力氣。
在有這麼多肌力訓練可以選擇之際,當務之急就是專注於某個計畫以持續改善運動表現。選擇專業教練或是有證照的個人訓練師來協助你。
責任編輯/瀅瀅
據研究指出,全球陸地上平均風速大約為時速 11.7km/h,對跑者來說大概是 5~10 瓦的影響,看起來並不明顯。但其實有 13% 的地區其平均風速高達 24.7km/h!而就算是其餘的 87% 地區,在每月當中可能有 5~10 天會出現 48km/h 以上的強風,對跑者來說相當於接近 100 瓦的額外功率輸出。
根據另一份研究發現,跑步時的氧氣消耗跟風速之間會呈平方增加,因此當遇到越大的逆風,氧氣消耗會增加更多。而且跑步速度越快,空氣阻力的影響也會越明顯,在中長跑項目中會有 7.5% 的能量消耗是用於克服空氣阻力,而速度更快的衝刺項目更會高達 13%。
過去沒有任何一款跑步穿戴式裝置能夠即時量化出空氣阻力,因此當跑者面對逆風時都只能憑感覺跑,沒經驗的跑者很可能會因此消耗過多體力,導致比賽沒有跑出理想的表現,或是不知道訓練強度有沒有達到抑或超過。革命性的一刻發生在 2019 年,Stryd 推出最新一代的跑步功率計,主要的特色在於加入了對空氣阻力的測量,從而計算出跑步時所需要額外輸出的功率,為跑者帶來更準確的跑步功率,解決了這個「無形」的難題。
Stryd 是根據下圖公式去計算空氣阻力(FA):
ρ : 空氣密度
Cd : 阻力係數
A : 身體迎風面積
v : 跑者與通過空氣的相對速度
其中 ρ 跟 v 都是透過 Stryd 內建的空氣感測器去直接測量跑者周遭的空氣變化去推算。Cd 跟 A 則是相對固定的,主要是根據跑者所設定的身高跟體重去計算,根據一份研究顯示(下圖),計算出來的結果有高達 95% 的受試者在 ±2 個標準差之內。 v 的意思是跑者前進的速度與空氣速度之間的相對關係。舉例,當我們以時速 12km/h 的速度前進時,假如是在完全無風的環境(空氣沒有流動),那麼我們所面對的空氣阻力就是身體前進時所產生的風,所以是 12km/h;假如面對時速 4km/h 的逆風,加上前進速度 12km/h,空氣阻力將變成 16km/h。
相反,當以同樣是 12km/h 的速度前進但遇到 4km/h 的順風時,空氣阻力就會降低至 8km/h。因此,只有當順風的風速跟跑步速度一致(或超過)的時候,空氣阻力才會下降至 0。
Stryd 通過直接測量當下空氣阻力的方式,計算出跑步時需要額外需要多少功率去克服當下所面對的風阻-即風阻功率(Air Power),並直接加到總功率當中,呈現在手錶上。 因此,在逆風時跑同樣的配速,你的功率輸出會增加;相反,在順風時跑同樣的配速,功率會降低,變化的幅度則會因應風力大小而改變。
透過 Stryd PowerCenter 可以查看風阻功率在跑步過程中的變化,上圖是一次間歇訓練的紀錄數據,可以看到曲線上的灰色陰影區域就是代表風阻功率比例的高低。陰影區域越多,代表空氣阻力的影響越大,用於克服風阻的功率(佔總功率比例)也就越高。以上圖為例,在 409W 功率輸出當中,有 21% 是屬於風阻功率,代表有 86W 是用於克服空氣阻力。
有了風阻功率,你將會更容易去理解風力在跑步過程中會帶來哪些影響。無論在訓練或比賽中,你都可以即時因應風向去調整配速,以維持在最適當的強度(功率)範圍,最大程度地減小風對你的影響。
舉個例子,假設你已經知道比賽的目標功率範圍落在 250~260W 之間,剛出發時沒什麼風,配速大概能維持在 4:10~4:15/km 之間;然而在十公里處突然遇上一段大逆風,此時看功率已經來到 285W,你就知道應該要放慢配速,讓功率回降到 260W 內,雖然配速掉到 4:30/km,但你不需要慌亂,因為這才是當前面對這段逆風最適當的配速。
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利用跟跑的方式,降低逆風對你的影響。研究證實,跟在另一位跑者身後一公尺內,可以減少約 80% 的空氣阻力,這將能有效降低能量消耗(在中長跑項目中,約可減少 6.5% 氧氣消耗)。回到前面的例子,在遇上逆風時如果剛好有速度差不多跑者在你附近,你可以試著緊貼在他/她身後(但請不要踩到別人腳跟),也許同樣是 260W,而現在配速只掉到 4:20/km,這樣做既能省力又可在逆風中維持較快的配速,對於爭分奪秒想破 PB 的跑者來說特別重要。
風,無處不在,你可以討厭它,但你沒辦法改變它。唯一能做的,是順應風的變化,面對逆風時,學習利用功率冷靜調整配速,伺機而動;順風時則順勢加速,享受高速奔跑的快感。
*文章授權轉載自《STRYD》網站
在這個講求科學化的時代,一昧地埋頭苦練已經不是現代人追求進步的方式。 想要更客觀、更精確的方式監控跑步訓練強度? 不用毫無頭緒的猜測是否達到訓練計畫中的每一項目標。 Stryd 可以告訴你,你還能加多少速或是是時候該放慢腳步,不畏懼逆風,且戰勝風阻。
全球運動品牌PUMA所舉辦的PUMA螢光夜跑正式邁入第11個年頭,今年更特別規劃了多項與國際同步的創新內容,透過「電子完賽成績、現場即時分享」與「首創姓名獎牌、個人專屬紀念」兩大重點,以嶄新的面貌讓城市夜跑更展魅力。2017年率先全球於4/1(六)舉辦台北站賽事,匯集萬名來自各國的跑友一同以酷炫的螢光裝扮及亮眼的燈光效果點亮大佳河濱公園,跨入城市夜跑新紀元。今年PUMA螢光夜跑為持續強化優質賽事提供跑友更舒適友善的夜跑體驗,將賽事日期再度提前至涼爽的四月初舉行,並首創「台北基隆河岸21K全新跑法」,首度將台北站賽事移至高雄站之前舉辦,更解決以往台北地區大型路跑賽事同一賽道多個組別的壅塞情形,讓跑友享受更優質、舒適的夜跑環境。
PUMA螢光夜跑今年正式邁入第十一屆,持續吸引上萬名跑者參與,為讓夜跑的氛圍持續蔓延,今年2017螢光夜跑台北站,首次創下新高,號召高達24位愛運動的藝人們加入行列,現場更由陳奕、沈建宏、楊晴、涂善存新生代男女神率領,帶領郭子乾、聶雲一家、林芯儀、盧學叡、安歆澐、章廣辰、夏嘉翎、勵政達、吳仲強、博焱、加賀美智久TOMO、夢多、金旼哉、宇軒、蔡昀羲、Angelina以及TVBS新戲酸甜之味演員-方志友、黃遠、白文鳥(百白&大文)代表出動,與所有參賽跑者一同感受台北城市夜晚的魅力。
健身有成狂秀猛肌的陳奕,平時很喜歡慢跑,跑步對他而言是生活,近期開始實施一週二次慢跑,還透露拍戲有機會就是要露胸肌,剛開始有點害羞的他,運用空檔在大陸深山逼自己裸上身跑步,挑戰自己的可能性,創造不一樣的陳奕。認為選對跑鞋也是重要關鍵,PUMA經典的IGNITE鞋款PWRCOOL系列,強調透氣十足及排汗通風結構,讓雙腳涼爽不悶熱,且驚然發現跑步減輕重量更加輕盈、舒適無負擔,藉由PUMA讓自己裸出潮流,穿出一番時尚感,連跑步姿勢都會刻意要求,陳奕笑說:「其實在沒人的時候穿著PUMA鞋裸半身跑,其實會上癮耶!但螢光夜跑這麼多人會害羞,所以不會脫啦」。這次也期待平常的練習能把最好的第一次獻給螢光夜跑並順利完成。
打從心底愛上健身運動的他,為了想要更了解運動以及研發挑戰自我,所以在飲食及健身自我意識非常敏銳,像是去內地必隨身攜帶「腹部滾輪」、「彈力繩」及「TRX」,陳奕表示:「運動的裝備就是越輕便越輕鬆,對我來說越無負擔越好,這樣才不會造成我在運動的阻力」。
則本身熱愛運動的沈建宏,擁有人人稱羨的六塊肌。對於健身有一套自身鍛鍊的法寶「適當、適量」的全套運動銘記在心,不僅有益身心健康,也能維持良好的體態。平常除了忙拍戲,都會趁收工後空出1-2小時邀朋友一起夜跑,之前發EP進軍韓國表演,進而發現唱歌、練舞需要大量的肺活量幫助開嗓,壓力太大的時候,反而都靠吃來紓壓,礙於太在意自己的身材了,沈建宏帥氣的笑說:「吃多還是要〝還債〞的,還好日常生活裡常接觸跑步,也愛上慢跑,不僅能更了解自己,變得更強大,並創造出更多的正能量」。
近期常與《這些年那些事》裡的演員在拍戲空檔,彼此常分享日常運動心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跑者最重要的莫過於要有一身「合適」的裝備,特別選擇PUMA素色合身的排汗衣和彈性褲搭配舒適輕亮的跑鞋,運動也不會怕悶熱,不管設計及機能都展現時尚感,今年將第一次獻給PUMA螢光夜跑,跑出生命的無限意義。
擁有甜美外型與姣好身材的楊晴,內心其實住了一個真男孩,無論是帥氣或優雅的穿搭,楊晴都能自然的詮釋,同時挑出最適合鞋款,對於穿搭總是有一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獨樹一格的個人風格,也很樂於跟大家分享春夏的私服穿搭,像是PUMA簡約微透白洋裝配上亮色布鞋亦或者灰色大衣、亮色帽T搭配牛仔褲穿上PUMA運動鞋,不僅點亮個人特色,且穿出都會時髦味。
除了搭配並提到生活日常,空閒時候也會做有氧、熱瑜珈及拉筋伸展等等運動,覺得自己是屬於酪梨型身材,為了夏天穿比基尼,對背、腰、臀、腿會特別加強訓練,成為曲線完美的女人。在拍戲空檔會做些深蹲和簡單核心,若時間允許更是勤上健身房做重訓課程,藉由運動由內到外的進行身體基礎保養再搭配外在保養品的雙乘效果之下讓肌膚更為透亮,曾在拍攝《讓愛飛揚》時會互相和男演員聊拉筋秘訣,互相叮嚀飲食不讓身材走樣,除了注意自己的體態之外,楊晴有個小怪癖,喜歡注意〝男生的腳踝〞且興奮地笑說:「男生穿西裝或休閒褲反摺3公分露腳踝好性感,也許有的人會覺得露腳踝已經有些老套了,但是在我心中它依然是排得上男生穿衣細節榜第一名,而且它有顯瘦顯腿長的功能」。對於今年第三次參加PUMA螢光夜跑前早已做好準備,保持愉快心情,速度一致,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最重要,楊晴眼神堅定說:「之前5公里花半小時跑完,這次更要挑戰自己,拚出亮眼的成績單」。
認為運動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涂善存,給自己取〝運動狂人〞的稱號,私下愛好跑步、球類、武術、健身等等運動的積極度可不容小覷,其中熱衷於慢跑,像是選擇沿途風景優美的路途就是最大動力和享受,跑步是挑戰自己的過程,像平常花時間跟自己對話一樣,必須突破心防戰勝一切,對運動產生強迫症的涂善存
說:「每天嚴格規定要運動!運動!就算強度不強也會反應在身上,拍照起來就是要健壯完美才是我!」。
心動不如行動的理念將展現男人魅力的氣勢。除此之外透露自己最近選擇PUMA經典的IGNITE鞋款PWRCOOL系列,採用Dri-Freeze尼龍涼感紗線於鞋墊及腳踝內側,當長跑溫度上升時,會自動提升最高效的水分管理,加速水分擴散與蒸發,藉此排除熱氣,穿著時會有較為清涼透氣的感受。在搭配上也顯得格外亮眼,彷彿鞋子有靈魂帶著他跑,提及初次參加螢光夜跑挑戰5K的距離,涂善存自信說:「為了展現運動精神,就算咬緊牙根也要跑完!」
目前正在宣傳《酸甜之味》的方志友、黃遠、白文鳥(百白&大文)在拍戲之外,像是劇中家與家人之間的情感,私下相約一起去健身運動,這次也為PUMA螢光夜跑去做些鍛練肺活量及呼吸的節奏,四人一致認為運動能讓身心放鬆,頭腦思緒也較為清晰,且在忙碌的生活中及環境壓力下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跑出生命價值觀!也希望透過螢光夜跑,能將戲中全家生活中的溫暖故事,一起在夜晚慢跑的畫面紀錄下來,一幅動人的情景,有彼此鼓勵和關愛,不是口號,而是需要你我一起為愛動起來,將你我的心凝聚在一起,傳達無限幸福。
同時,PUMA也針對跑者需求特別提供賽前備戰大補帖─「TRUE YOGA‧FITNESS跑者訓練營」以及全球同步的「多元國際服務」,以及「PUMA配速員」、「放鬆伸展按摩區」、與「賽後冰敷服務」等更專業貼心的服務,並由專業健身教練於舞台會場上帶領完賽跑者們進行賽後伸展「律動收操」,正確教導跑者們在高強度路跑後如何藉由收操伸展讓肌肉群逐漸恢復,避免常見的運動後傷害。
2017年PUMA螢光夜跑共分為21公里菁英挑戰組、10公里螢光體驗組、與5公里公益愛跑組三種賽制,並首創以多元方式提供跑友「創新電子式」與「創意組合式」的個人化專屬完賽獎牌,將代表個人榮耀的完賽獎牌加入更多可能性,讓國際知名夜跑賽事更增添話題性。活動現場結合全新LED炫光跑者姓名牆,以可拆卸式姓名牌與完賽獎牌合成首創的「組合式個人姓名完賽獎牌」,給跑友最酷炫且最具紀念價值的賽事紀念,讓夜跑更有意義。同時活動會場更提供了跑友「電子式即時成績查詢」並配合「完賽照片合成」功能,讓跑友以更便利的方式取得個人完賽成績、第一時間與親友分享榮耀。
PUMA螢光夜跑今年也持續關心公益,首度推出可於夜間發光的「PUMA螢光夜跑紀念獎盃」與PUMA跑友專屬的「PUMA榮耀獎牌架」,以加購公益紀念品的方式,捐助由多位台灣田徑國手領軍的「LoveShoes.TW」跑鞋公益募集平台(註一),幫助更多基層運動員獲得專業跑鞋與裝備,將愛心傳遞給更多基層運動員,讓夜跑更有意義。同時,今年也將再次與公益團體「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註二)合作,活動當日特別邀請今年度肝病防治大使到現場,鼓勵大家多多運動,透過規律的慢跑與各種有氧運動提升自己的身心健康。PUMA將捐贈本屆「Love Run公益愛跑組」組別之報名費收入所得給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作為推廣肝病防治用途。
下一站PUMA螢光夜跑高雄站亦即將於本週六(4/8)在高雄夢時代-時代大道開跑,PUMA用行動邀請全台跑者一起熱情跑動我們最美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