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你還在窩在沙發上當馬鈴薯嗎?來看看這位奶奶,她或許比你還勤奮。美國一名高齡92歲的老奶奶名叫弗吉尼亞(Virginia Gustavsson),以前的她得依靠枴杖才能四處走動,還經常跌倒令身邊親友非常擔心,後來在朋友的勸告以及陪同下,在她己屆91歲時開始上健身房嘗試做重訓,沒想到在8個月過後,弗吉尼亞便再也不用靠枴杖就可以活動,身上還增加許多肌肉並且看起來變得更加有活力。
根據外媒報導,弗吉尼亞已經是高壽92歲的老奶奶,因為年紀越來越大的關係導致走路也需要依靠拐杖來行動,有時候還會因為雙腳沒力而跌倒,長期下來,身邊的親朋好友都非常擔心弗吉尼亞的狀況。有一天她的親戚告訴她:「因為你不夠強壯,所以你需要開始運動!」於是在眾多親友的勸說下,弗吉尼亞開始踏入健身房。
弗吉尼亞表示,自己剛到健身房時什麼都不能做,所幸在同樣是銀髮族的教練指導與幫助下,才順利的操作健身器材。
弗吉尼亞表示自己剛開始的身體真的很虛弱,走路時總是搖搖晃晃,也沒想過做健身練習會對自己有任何幫助,但在一日復一日的訓練中,自己的步伐越來越穩健,平衡感也愈來愈好,而且面對日常生活行走時,再也沒有跌倒了!這些改變都是因為在健身房裡,教練指導弗吉尼亞做上一些輕微的重量訓練,因為增加肌肉後,才可以讓身體越來越穩重、平衡感變好。
弗吉尼亞勵志的故事在網路上串紅,許多網友紛紛來幫她加油。透過健身讓自己更「活」起來的弗吉尼亞想告訴大家:「只有當你覺得自己老了,你才真正老了!不要再有藉口說很累很忙,運動只會讓你身體強壯及精神愈來愈好。」
研究證實90歲以上的長者,也能藉由運動變得強壯。美國老年協會(American Aging Association)過去的一項研究便指出,90歲以上的長者在經過12週的特殊訓練後可以用效改善身體,增進加活動力。然而,運動對於年長者的好處還包括:
1. 增加力量,靈活性和姿勢,從而有助於平衡,協調和降低跌倒的風險。
2. 運動可以改善免疫功能,血壓,骨密度和消化功能。
3. 運動可以降低幾種慢性病的風險,包括糖尿病,肥胖症,心髒病和某些癌症
4. 運動可以改善睡眠品質,這對整體健康很重要。
5. 運動是一種巨大的緩解壓力的方法,釋放的內啡肽可以幫助減少悲傷,抑鬱或焦慮的感覺
6. 鍛煉對大腦有益,可以幫助預防記憶喪失,認知能力下降和癡呆。
1. 在開始任何訓練計劃之前獲得醫療許可。
2. 詢問是否有任何活動需要避免
3. 考慮健康問題
4. 慢慢開始
5. 承諾自己完成一段訓練計劃
6. 隨時鼓勵自己,了解如何變得更加活躍並開始過上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責任編輯/妞妞
解鈴還須繫鈴人,這成語用在橘皮這事上面挺貼切的!因為,除了遺傳因素,大多時候,橘皮都還是被我們的懶惰養出來的。
怎麼這樣講呢?看到這裡都想轉臺了啦!先等等啊~~你想想看,自己一天有多少時間是坐著的?有多少時間是方便買什麼就吃什麼而忽略了飲食營養的?這些習以為成的每一天,都是養成橘皮上身的元兇。請看:橘皮是這樣養出來的!關於橘皮的8個秘密
既然長時間坐著,是導致橘皮的重要因子,重新去建立下半身的肌肉,尤其是臀部與腿後肌群,絕對是趕走橘皮的第一要務。
下肢運動很重要的目的,是讓肌肉細胞更強壯、筋膜更堅韌、血液循環與排毒變好、老化延緩、胰島素更敏感所以減少荷爾蒙失調性的肥胖,這些的基礎就是回歸下肢肌力運動,而且必須循序漸進,從動作練習開始,待肌肉有感、動作熟悉後,才開始加入負重讓肌肉細胞成長更有效率。要改善橘皮問題,首先可以找找自己橘皮最嚴重的地方,通常會是因應著長時間坐姿,堆積在腿後與腿側居多,因此訓練上,也不能忽略了腿後肌群的肌力重建重要性!更何況,不論走路或者跑步,腿後肌群可是要負擔很多功能的。
我曾經開始了重訓,但依舊橘皮纏繞腿後許久,於是經過一年訓練導入更多腿後肌群與臀部運動後,在腿後肌肉更發達狀態下,不只是運動能力變佳,跑步不再出現膝蓋痛,討厭的橘皮終於不見了!
如果你是運動初學者,可以跟著我們今日的運動,簡單開始活化你的腿後與臀部。記得,運動時不單單是做出貌似正確的動作,而是必須很認真的,用腦袋去感受該運動肌群用力個感覺,因為這樣的動作,將會幫助徵召更多該運動的肌群,讓神經連結更好更多,當參與的肌肉纖維多,運動才會更有效率。
比起深蹲,髖屈屬於單關節的運動,對初學者來說,因為牽涉到的關節較少,較容易學習與做正確;另外,髖屈是許多下半身運動的基礎,如果沒學會,不可能鍛鍊出美麗的下半身的。
髖屈時,除了保持上半身的脊椎延長、肩膀不往內轉(不駝背)、做出適度的骨盆往前旋轉動作,重點還有,要盡量將臀部往後推,當能夠讓腿後肌群伸展越多,相對站直時,肌肉收縮也更多。
當臀部往後推時,臀肌與腿後肌群拉長;站直時,肌肉收縮,有效地讓坐著時孱弱的肌群,有效的動起來。
當基礎髖屈學會後,可以加上負重,用壺鈴或是任何的重量(書、水壺、水桶),拿在雙手上,讓重量垂直自然落下並且做出髖屈,接著隨著站直時將重量垂直拉離地面,所以硬舉也稱為硬拉。
熟悉動做後,也可以改為單腳的髖屈,挑戰度更高,訓練更多,對肌肉刺激感更強烈,但重點在於,重心為放在前面的腳,不要把重心轉移到後面的腿上了。
臀橋的重點,在於將臀部肌群收縮抬高時,是以臀部運動為起始。意思是說,因為很多人做臀橋會下背酸痛,事實上是來自發力的錯誤,導致骨盆過度往後旋轉,腰椎壓力過大,這個錯誤的發力,就是在軀幹離開地面時,是「由腰部往天空方向挺起」,而非正確的「由臀部開始收縮帶離軀幹離開地面」。
臀橋可以衍伸很多運動,尤其是當徒手動作中,很難真正做到腿後肌群強化訓練,但利用臀橋的變化動作,就可以做到喔!方法是準備運動滑盤或是抹布(穿襪子也可以),當做出臀橋時,保持臀部收縮維持在高點,骨盆不旋轉,做出單腳伸展、單腳屈曲動作,如此可以訓練到更多的腿後肌群。當單腳運動適應後,可以嘗試雙腳一起伸展後屈曲,很多人剛開始做完這組運動,第二天腿後肌肉都酸楚極了。(但是當然不是要大家誤會了肌肉一定要酸痛才是有效肌肉運動喔~這以後再寫文章)
相噗蹲可議說是芭蕾蹲,不只是臀部可以運動,也能訓練到更多大腿內側。雙腳大大打開,想像自己是相撲選手的動作,腳掌往外旋轉,膝蓋要對齊腳尖,至少蹲到大腿與地面平行後,想像大腿內側用力夾起的感覺,收縮肌肉並站起來。
這個動作練習完不負重後,可以導入負重,讓肌肉更有感覺;或是加入輕微的跳躍,會讓肌肉更快達到疲勞。
適當的肌肉訓練,在可以促進我們胰島素更敏感,減少胰島素阻抗而導致的荷爾蒙肥胖,自然橘皮也會改善更多;另外,有效的肌力運動可以讓雌激素分泌更穩定,雌激素不過多過少的狀況,也能減少橘皮的呈現。
當然,主要還是在於,當肌肉細胞變強壯、筋膜變的更有彈性與張力,自然可以撐起你的表皮,讓突出的脂肪不再那麼明顯。
現任
Fit Strong飛創國際專任證照講師
TPPPC孕產婦訓練/PS型體訓練專家認證
Fit Asia 台灣/中國講師 FEA台灣/中國講師
2016~2018 體育署運動企業認證合作講師
IFBB運動營養專家/康復專家講師
IFBB業馀健體比基尼選手
FB 筋肉媽媽
沒有規律運動經驗,想動卻怕受傷?曾有運動傷害,不甘就此退出競技場?努力追求卓越成績,但成果卻停滯不前?也許,你該換個運動環境了。DR. GYM是全台首創,唯一擁有專屬醫療團隊的健身房,能夠透過詳細的科學化檢測,找出最適合你的運動方式,讓你的運動更安全也更有效率!
DR. GYM顧名思義,就是醫生與健身房的結合,是由兩位各有所長的醫師,加上一位經驗豐富的資深教練所創立,其執行長康鈞尉醫師為復健科診所院長,對於運動傷害有深入的研究,並常與媒體合作,為一些常見的復健與運動傷害問題釋疑,深受民眾信賴與崇敬;共同創辦人江研壹醫師亦主持復健專科診所,對於運動與肌力訓練有獨到的研究;首席教練James歷任Boxing+等知名健身房,三位對於運動訓練與運動傷害都有極大的求知慾,也是在研習場合認識,由於有共通的追求,因此攜手創立了DR. GYM。
走進去年甫開幕、位於地下室的DR. GYM,迎面而來的是一整個沈穩的開放空間,除了划船機與重訓架之外,就是一些零星的壺鈴與自由重量訓練器材。康鈞尉醫師表示,這樣的空間配置是針對DR. GYM多元的課程設計來規劃的,不管是一對一還是團體課程都能夠靈活運用,該館的器材都是採用奧運規格的等級,確保會員可以使用到最優質的器材。另外,館內還備有骨骼肌肉高層次超音波儀,能在會員受傷或身體不適時做第一時間的掃描,再由醫護人員做後續處理的判定。
康醫師說,DR. GYM是根據美國REJUV MEDICAL健康管理體系的概念發展而來的,是一種先驅式的醫療服務,其主旨就是「Medical Fitness」,藉由專業醫療分析檢測與處方,與全功能的健身房課程與設施,讓客戶達成減重或運動目標。未來,DR. GYM除了架構自己獨創設計的服務項目,也將引進其體系,讓台灣民眾能接觸到最先進的運動醫療服務。
新會員加入時,DR. GYM的專業人員會為您做FMS功能性動作檢測系統,這是用來檢測活動度受限和動作不對稱的檢測工具, 在每位受測者沒有疼痛困擾與已知的肌肉骨骼傷害中,運用七個基礎動作型態測試,確保功能性動作品質的關鍵。這些檢測可以用來觀察受測者的基礎動態動作、操作性與穩定性的動作表現,當受測者沒有足夠的活動度與好的動作控制時,便能看出其肌力與平衡的缺失。教練透過拍照與錄影記錄會員的幾項大動作,再加上醫療等級心肺機、呼吸分析儀與前述的骨骼肌肉高層次超音波儀,便可以精確紀錄每位會員的身體條件與缺陷,再根據檢測結果為每位會員設計適合的階段性訓練菜單,一段時間之後再來做一次FMS檢測,便能明顯看出該會員的進步情形,如此專業且細緻的服務,目前堪稱獨步全台。
James教練則表示,他們會注意每位會員的運動表現,先讓他們身體的活動度與穩定度強化了,再追求肌肉的力量。來到DR. GYM,第一講究的是訓練的安全,再來才會協助會員做到訓練的功能。若會員本身受傷程度較為嚴重,他們會轉介出去給相關醫療單位,等到治療得差不多了,館內的物理治療師也給予治療並評估該會員身體條件恢復,才會讓他正式進來上課。James教練說,DR. Gym與其他健身房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會員身體條件的分級,檢測過知道每一位會員的身體狀況,才能夠知道他最適合怎樣的訓練。
James教練表示,以前的運動治療是以骨科為主導,若選手受傷往往給予止痛藥或消炎針治療,若是更嚴重則開刀處理,但是從痛到開刀往往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運動傷害也並不一定都要落到開刀的下場,也許可以透過其他的方式讓它慢慢好起來,而這就是他們現在正在努力的,希望透過新的科技與國外學術研究的引進,讓運動傷害復健這個領域更加完善。現在已經有「運動處方」這個新概念,而運動處方是誰要來開?這位專業人士就必須兼具醫療與運動背景才行,未來他們也將會成立一個新的協會組織來推動這方面的專業人員培訓與認證的事宜。
台灣現有的狀況是醫療歸醫療、訓練歸訓練,許多人運動受傷求醫,醫師只能給予治療,往往無法提供後續運動的諮詢服務,因此這些人傷好了之後就不敢再做運動,或者不知道要怎樣做運動來將身體恢復到受傷前的水準。在DR. GYM,藉由完美整合醫療資源,除了兩位復健專業醫師之外,還有一整個醫療團隊能為會員提供完善的諮詢服務,加上包括國家隊教練葉俊昌以及6位專任執有國際四大私人教練證照的專業教練為您服務,不管是9歲還是93歲,在這裡都能夠安心運動,改善身體功能!
尹奶奶
洪嘉和(拳擊選手)
陳小姐(旅遊業)
DR. GYM
撰文/Oliver Wu
攝影/Oliver Wu、楊仁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