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瑜伽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5K
  • 跑步
  • 運動器材
  • 核心肌群
  • 肩部肌群
  • 跑步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92歲老奶奶做重訓,八個月後再也不用枴杖走路
1
92歲老奶奶做重訓,八個月後再也不用枴杖走路
2
重訓增肌的關鍵點
重量訓練要能增肌的兩個關鍵點 有意義的負重結合高強度的出力
3
不用上健身房4招伏地挺身擺脫鬆垮手臂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92歲老奶奶做重訓,八個月後再也不用枴杖走路

2017-07-04
話題 健身 高齡 趣味 重量訓練

現在的你還在窩在沙發上當馬鈴薯嗎?來看看這位奶奶,她或許比你還勤奮。美國一名高齡92歲的老奶奶名叫弗吉尼亞(Virginia Gustavsson),以前的她得依靠枴杖才能四處走動,還經常跌倒令身邊親友非常擔心,後來在朋友的勸告以及陪同下,在她己屆91歲時開始上健身房嘗試做重訓,沒想到在8個月過後,弗吉尼亞便再也不用靠枴杖就可以活動,身上還增加許多肌肉並且看起來變得更加有活力。

美國91歲的老奶奶-弗吉尼亞(Virginia Gustavsson) ©翻攝Youtube/Starting Strength

根據外媒報導,弗吉尼亞已經是高壽92歲的老奶奶,因為年紀越來越大的關係導致走路也需要依靠拐杖來行動,有時候還會因為雙腳沒力而跌倒,長期下來,身邊的親朋好友都非常擔心弗吉尼亞的狀況。有一天她的親戚告訴她:「因為你不夠強壯,所以你需要開始運動!」於是在眾多親友的勸說下,弗吉尼亞開始踏入健身房。

弗吉尼亞表示,自己剛到健身房時什麼都不能做,所幸在同樣是銀髮族的教練指導與幫助下,才順利的操作健身器材。

©翻攝Youtube/Starting Strength

弗吉尼亞表示自己剛開始的身體真的很虛弱,走路時總是搖搖晃晃,也沒想過做健身練習會對自己有任何幫助,但在一日復一日的訓練中,自己的步伐越來越穩健,平衡感也愈來愈好,而且面對日常生活行走時,再也沒有跌倒了!這些改變都是因為在健身房裡,教練指導弗吉尼亞做上一些輕微的重量訓練,因為增加肌肉後,才可以讓身體越來越穩重、平衡感變好。

©翻攝Youtube/Starting Strength

弗吉尼亞勵志的故事在網路上串紅,許多網友紛紛來幫她加油。透過健身讓自己更「活」起來的弗吉尼亞想告訴大家:「只有當你覺得自己老了,你才真正老了!不要再有藉口說很累很忙,運動只會讓你身體強壯及精神愈來愈好。」

你永遠不會嫌老利用運動得到身體健康

研究證實90歲以上的長者,也能藉由運動變得強壯。美國老年協會(American Aging Association)過去的一項研究便指出,90歲以上的長者在經過12週的特殊訓練後可以用效改善身體,增進加活動力。然而,運動對於年長者的好處還包括:

1. 增加力量,靈活性和姿勢,從而有助於平衡,協調和降低跌倒的風險。

2. 運動可以改善免疫功能,血壓,骨密度和消化功能。

3. 運動可以降低幾種慢性病的風險,包括糖尿病,肥胖症,心髒病和某些癌症

4. 運動可以改善睡眠品質,這對整體健康很重要。

5. 運動是一種巨大的緩解壓力的方法,釋放的內啡肽可以幫助減少悲傷,抑鬱或焦慮的感覺

6. 鍛煉對大腦有益,可以幫助預防記憶喪失,認知能力下降和癡呆。

老年人開始健身的應注意事項

1. 在開始任何訓練計劃之前獲得醫療許可。

2. 詢問是否有任何活動需要避免

3. 考慮健康問題

4. 慢慢開始

5. 承諾自己完成一段訓練計劃

6. 隨時鼓勵自己,了解如何變得更加活躍並開始過上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重量訓練要能增肌的兩個關鍵點 有意義的負重結合高強度的出力

2021-05-05
書摘觀念重量訓練增肌健身知識庫

肌肉生長是一個多因素過程,是長時間下來肌肉收縮對抗逐漸增加負重的產物。以侵入為標準,多項因素也發揮了作用,包括肌肉的暫時衰弱、疲勞的累積副產物、使肌肉收縮的負重增加,以及組織的小創傷皆促進了修復與生長的過程。這些因素都有助於生長過程,而在侵入模式的脈絡底下,它們的貢獻都差不多。結果是因素之間的絕佳平衡,這些因素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刺激了體內的正面改變。

重訓增肌的關鍵點
重量訓練要能增肌的兩個關鍵點 有意義的負重結合高強度的出力

如之前所討論的,訓練若要有生產力就必須對肌肉有高強度要求,但是,是以控制力量且肌肉被減弱到某種程度的正面力竭的方式來進行。可以將這種特性想像成車輪的輪轂,而延伸出來的不同輪輻則代表了刺激的各個組成部分。然而,進行這些初步嘗試時,訓練者必定要很謹慎。我們這麼多年來從訓練客戶中學到一件事,冒險離開輪轂去追求其中一條「輪輻」似乎對恢復造成了不成比例的損失。這種謹慎尤其適用於類似超慢速訓練那種強調深層侵入的方式,需要大幅減少訓練量與頻率,並且需要相當長的恢復期,供身體補足能量儲備和形成適應性反應。

訓練肌肉對高強度的需求
增加對肌肉的刺激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千萬不可盲目的增加訓練強度減少休息時間。

肌肉生長是多種複雜過程的結果,不能無限地減少至單一要素。多年來許多人嘗試各種簡化版的運動,如今看來都僅僅是多成分過程的產物,必須全部歸結起來才會對身體產生正面的刺激。雖然已知這種刺激會對身體帶來肌肉組織的小創傷或受損,但並不表示傷害本身應該是訓練的目標。舉例來說,你不會用鎚子敲打你的股四頭肌,直到它受傷並期望得到任何好處。運動帶來的益處是在一種特定的情境下產生出來的,而該情境永遠是多因素且複雜的,並非每種原因都能產生相稱的效果。

五大訓練動作

第四章介紹的五大鍛鍊動作(腿部推舉、下拉、胸部推舉、過頭推舉、坐姿划船)將作為一種可靠的基線計畫,幫助你在整個訓練生涯中建立全身的肌肉大小和力量。之所以如此有效,是因為會產生一種刺激,允許所有多因素成分對身體造成影響。關鍵是有意義的負重結合高強度的出力,這兩種因素讓訓練者的肌肉得以收縮和伸展去對抗負重,直到它們實在無法繼續對抗為止。

全身肌力與肌肉量
五大鍛鍊動作將能幫助你在整個訓練生涯中建立全身的肌肉大小和力量。

對身體產生強烈刺激的眾多因素中,有一個是侵入過程,它會產生大量累積的疲勞副產物以及肌肉組織的小創傷。此外,此過程還會造成血流與氧氣運送的短暫減少,接著是血流和氧氣運送的增加,即所謂的「充血」,也會造成某些荷爾蒙的反應,但是再次重申,這些比起有意義負重加上刻意出力兩個主要成分而言,都是次要的。有意義負重和刻意出力這兩項因素才能產生所有訓練者期望從運動中得到的刺激副產物。

五大鍛鍊動作是一種經過科學驗證的成功方案。儘管如此,隨著你肌力的增強,這種基本、全身的訓練方案將在某個時刻停止刺激你的身體做出正面的適應性反應。這種情況會發生有兩種原因。第一,你最終將遭遇某些設備上的機械限制,這是達到激痛點的路障,激痛點將刺激肌肉力量與質量的下一波增加。第二,現有計畫所積累的負荷量最終將成長到你無法再用七天的時間從一次訓練中恢復。本章將探討這些對未來進展造成阻礙的因素,以及有哪些補救辦法可以克服。

我們要防止硬性規定任何特定的肌力訓練計畫,因為刺激包含多種因素,而隨著你的進步,不同組成部分的重要程度可能會改變。有時候,為了從一種刺激中得到更多效果,你在某種程度上必須犧牲其他部分。這種妥協是透過刺激不同部分之間的循環來完成,為了讓你在訓練生涯中可以獲得最大的益處。

肌力訓練計畫
肌肉的刺激度增加是透過刺激不同部分之間的循環來完成。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目的是經由累積的乳酸所造成的更大疲勞來推動你的有氧系統更努力工作,那麼你必須犧牲一些負重,花費更多時間去對抗較輕的阻力:或是透過較重重量的計畫,如負向阻力訓練或最大收縮,來強調負重。這種情況下,每次反覆可能只持續短短的五秒鐘,某種程度犧牲了疲勞副產物的累積。提醒你,不管哪一種計劃都不會永遠不變,它們僅僅是稍微偏離基線計畫,用於優化或調整訓練刺激,並根據你的基因去調整身體對運動做出的反應。

•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道格.麥格夫,約翰.利特爾著

《一週12分鐘,高強度科學健身》一書。

本書簡介

本書作者道格.麥格夫醫師,在繁忙的工作中想兼顧有效健身,因此在眾多科學研究中,找到了解答,提出了顛覆以往的衝刺間歇重訓。

道格醫生發現,「藥物」和「運動」有著相似的道理,這兩者皆可刺激身體。我們都知道藥物不是劑量越高越好、吃越多就越有效,過量反而會中毒,而「訓練」其實也是如此。訓練的強度、次數、頻率等,都應該落在某個區間,才能為身體帶來正面效益。

根據作者多年經驗,只要做5大鍛練,並以個人可完成動作的「最大重量」,各做2~3分鐘即可,這樣的方式,即可達到訓練的最大化!

本書適合哪些人

1、想要安全健身的入門者

2、時間有限、講求效率的健身者

3、想要學習高效鍛練法的健身專家

4、改善身體疼痛不適者

更多《一週12分鐘,高強度科學健身》資訊 請點此

一週12分鐘,高強度科學健身
一週12分鐘,高強度科學健身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不用上健身房4招伏地挺身擺脫鬆垮手臂

2018-05-22
徒手訓練肩部肌群胸部肌群上半身肌群健身知識庫

你總是太忙沒有時間上健身房嗎?但又想要擺脫鬆垮的手臂!那俯臥撑(push-up)又稱為伏地挺身就是一個最簡單又便利的訓練動作,它不用任何器材對於場地也沒有太高的要求,只要在家裡找個平坦的地方進行即可,再加上伏地挺身沒有性別的問題,男女老幼都可以隨時來個幾下,所以,也可稱做最簡單的徒手訓練動作之一。

俯臥撐可鍛鍊到胸大肌、肱三頭肌、三角肌以及核心肌群的穩定。

但是,伏地挺身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想把動作做到標準還真的不簡單,再加上它能同時訓練到胸大肌、肱三頭肌、三角肌以及核心肌群的穩定,因此,要先學會標準的基本動作之後,再去做一些角度的變化能刺激不同的肌肉部位,這篇就位大家介紹4個伏地挺身的基本動作與變化動作,讓你用一點時間在家也能練出精壯結實的手臂線條。

 1  基本伏地挺身

首先,雙手打直手掌貼地,雙手寬度略比肩寬,肩膀放鬆背部打直,腳往後伸直腳尖著地,臀部夾緊下壓,由側邊看過去身體會呈現一條直線,開始操作時,身體維持一直線,手肘彎曲上身直直往下,到手肘超過背部高度時,再撐起身體回復到起始位置即可,在操作的過程中要保持身體核心的緊繃,臀部不可往上抬起要維持一直線。

操作的過程中要保持身體核心的緊繃,臀部不可往上抬起要維持一直線。 ©Popsugar

 2  屈膝式伏地挺身

當你要開始做基本伏地挺身時,發現自己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完成一整組的動作,這時後千萬別氣餒,我們可以改用修改後的屈膝式伏地挺身來做肌力強化,首先,從雙膝跪地雙手同樣與肩同寬,雙腿往上微翹交叉以穩定下半身,同樣,肩膀放鬆背部打直,臀部夾緊保持核心緊繃,上半身會呈現一直線,手肘彎曲上身直直往下,到手肘超過背部高度時,再撐起身體回復到起始位置即可。

屈膝式伏地挺身非常適合肌力不足的初學者或女孩們練習。 ©Jenn-FIT

 3  上斜板伏地挺身

學會了基本伏地挺身的標準動作之後,我們就可以再進一步學習上斜板伏地挺身,這個動作需要一個台階或是椅子,預備動作與基本版一樣,但我們要將雙手往高處放,呈現頭高腳低的姿勢,這樣可以訓練到我們的下胸肌,預備動作完成之後,其餘的操作要領就跟基本伏地挺身一樣。

這樣的動作可以訓練到我們的下胸肌。 ©trainer.ae

 4  下斜板伏地挺身

接著我們就來訓練上胸肌與三角肌前束,這個動作跟好與上斜板伏地挺身相反,呈現頭低腳高的姿勢,你一樣需要一個台階或是椅子,預備動作操作要領就跟基本伏地挺身一樣,要注意台階或是椅子不用找太高的來做,對於肩部的壓力會較小也比較能刺激到上胸肌。

下斜板伏地挺身主要會訓練到上胸肌與三角肌前束。 ©khoevadep.vn

資料來源/barbend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瑜伽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5K
  • 跑步
  • 運動器材
  • 核心肌群
  • 肩部肌群
  • 跑步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