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Balance延續跑者勇於突破的意念,2017年4月9日將於擁有「寂寞公路」美稱的臺102線熱血舉辦「New Balance眾力飆速接力賽」,期盼藉由團隊合作接力賽形式完成長達44.2公里、近500公尺的高低落差、21公里爬坡段的坡道馬拉松路程,實踐「always in beta我要我更好」、並肩奮力向前的跑者精神。身為NYRR (New York Road Runners紐約路跑協會)官方贊助者,New Balance特別將此次的接力賽延伸到世界級賽事殿堂,將最終總冠軍戰場跨海移師到美國紐約,於「布魯克林半程馬拉松」一決勝負!即日起至3月26日止,報名正式啟動,期待與同樣意念的跑者一起決戰天堂路!
「New Balance眾力飆速接力賽」賽事分成大專組及一般體驗組,靈感來自已有85年歷史的日本「箱根驛傳」接力賽概念,以眾人齊心「接力」的挑戰概念創造校際間的良性競爭,讓跑者不只為自己而跑、更要為團體榮譽而戰,激發出馬拉松接力賽獨特合作精神! 在賽道的設計上,特別挑選全長44.2公里長、單車界家喻戶曉的「寂寞公路」作為此次的接力賽的「天堂路」; 位於瑞芳與雙溪交界處,從雙溪國小開始出發,共設有三處接力點,包含三貂運動公園與不厭亭,美麗蜿蜒的路徑背後隱藏令人聞風喪膽的500公尺高低落差、21公里爬坡段的險峻挑戰,單憑一己之力實在難以完成,唯有與6位隊友相互激勵並跑出團結精神,才有機會征服這條象徵至高勇氣的「天堂路」。
為實踐「New Balance眾力飆速接力賽」拚到最後一刻的決戰精神,天堂路的終點站將直接跨海移師到紐約,大專組前兩名之隊伍可各指派6名選手(共12位)共赴5月20日「布魯克林半程馬拉松」,攜手於跑者夢幻等級的馬拉松賽道上一決勝負。自2015年底,New Balance正式宣布與紐約路跑協會(New York Road Runners,簡稱 NYRR)達成長期合作協議,期待各自發揮所長,以嶄新且激勵人心的方式茁壯全球跑步文化,並於2017年正式成為贊助世界第一馬拉松─「紐約馬拉松」賽事的國際運動品牌。此次的跨海決戰計畫,更讓每一步都成為新的起點與拚戰的延續,期待跑者能將超越困難的決心化作動力,與隊友跑出永不停歇的團結士氣。想與國外好手一決勝負、成為強者之列,先放膽闖過天堂路!
為了讓跑者能在完整防護下出征,New Balance推出由日本設計的HANZO全新競速跑鞋,此雙以古代日本武士-服部半藏為命名的鞋款,除楦頭部分調整為適合亞洲人穿著的寬楦設計,鞋體科技更透過注重中、前足著地的形體設計來分散足部壓力,並同時提高跑步時的動能轉換效率,凝聚日本武士「速」、「靜」、「攻」的極速之氣於跑者雙腳,跑出如風如影的極限速度。
為不同需求的跑者量身打造,HANZO全新競賽跑鞋將進而劃分為「S」與「T」兩種鞋型;針對「競速型專業跑者」研發的HANZO「S」首次使用FANTOM FUZE編織技術工法,造就鞋身僅190公克重的絕佳輕量化,特殊織紋構造提供跑者在高速前進時的完整包覆,同時呼應馬拉松賽事的長時間需求,中底部分改採前腳掌RevLite、搭配後腳跟使用Rapid Rebound的雙避震系統,讓每一步都能充分感受優異的推進動能與流暢腳感,減輕因長時間運動的足部壓力。鞋底則採用Dynaride原理構造橡膠片延伸至前足外側,搭配作為中心支點的鞋橋穩定裝置,輸出穩定抓地力同時確保步伐落地時的平穩妥適,期待挑戰科學極限的同時,能夠讓跑者暢快奔馳於賽場,成為馬拉松比賽中無法被忽視的「Silent Hunter」。
而針對「都會跑者」設計的HANZO「T」則偏向於半馬賽事以下著用,除以三層網布構成透氣鞋面,加速排除因遠征路途所造成的雙腳悶熱不適,同樣採用配合馬拉松需求特有的Dynaride原理構造橡膠片鞋底,不只提供穩定耐用度,更讓跑者奔馳感受出色的抓地性與推進力;中底採用Medial Post內側中足支撐系統增加足部支撐力道,並於全腳掌使用雙密度RevLite科技,為中足帶來可靠支撐,前低後高的足差順勢發力方向,更創造出線性流暢的一流腳感,使都會跑者無論在路跑賽事或者自主訓練時,都能獲得完美又安心的最佳輔助。
New Balance眾力飆速接力賽
從數學觀點來說,Y軸速度、X軸時間,兩者所成面積即是距離,若要畫到最大化的面積,則是以最理想速度[註1]從頭跑到尾,畢竟人不是機器,但是越趨近這個概念越是趨近面積最大化,換句話說就是將體力最佳化的平均分配。
[註1]最理想速度是從選手多次測試中找到的,過(越)快速度造成體力衰竭、過(越)慢雖可保持體力卻無法有效累積里程,兩者卻都是悖離理想的數學模式越遠、無法將面積最大化。
從這個理想數學模式配速概念,來看2016.12.17~18東京神宮外苑[註2]所舉辦的24小時賽[註3],從賽事成績前三名選手、正巧也是三種不同典型配速策略,來分析歸納其中特性。
[註2]神宮外苑賽道一圈距離為1.325公里(選手每整點晶片感應距離與所跑實際距離可能誤差<1.352KM)。
[註3]日本作為進軍2017年世界盃的選手選拔依據、超馬好手精銳盡出,最終有10位(男子7位、女子3位)選手達到國際標準(男子240以上、女子220以上),也非常漂亮的成就了金牌賽事(5位達國際標準)。毫無疑問是一場高水準24小時賽事,更展現日本超馬實力的雄厚。
從1~7小時晶片感應距離83.447KM推算,開賽速度約12+Kph,8~11小時127.158KM,推算維持約11Kph,12~16小時174.842KM維持約10Kph,17~24小時約以 9+Kph推進里程至248.404KM。從這樣逐次掉速現象來看,是不是開賽速度稍快造成,體力衰減而掉速 ? 至於是不是可以將配速調整得更貼近理想數學模式,應該是有值得精進的空間。(楢木十士郎Naraki Toshiro配速與小谷近似,開賽速度略高小谷,在22小時被追越,最終推進至247.994KM略遜小谷,也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從1~10小時晶片感應距離100.667KM,推算開賽速度約以10+Kph維持了10小時,11~21小時晶片感應推進至214.579KM,推算約10.5Kph維持了11小時,22~23小時237.096KM,推算此間加速至12Kph,最後時刻加速推進至249.804KM。從這樣逐次加速現象來看,高橋到了賽事末段體力仍然充沛十足,至於是不是可以將配速調整得更貼近理想數學模式,應該是有值得精進的空間。
從第1及2小時晶片時間推算開賽速度約為11.5Kph,整個24小時賽事隨著時間推進,從每小時晶片感應距離推算,速度大致維持在11+至11-(不快過11.5、也不慢過10.5Kph),在配速策略執行上,可以說幾乎是一個速度從頭跑到尾,時間來到最後的24小時將里程推進至263.127KM(幾乎吻合11x24=264、只有0.003%差;或許在石川心中仍會有一點點的不滿意)。在配速上表現既傑出又穩定,真是無懈可擊。只有27歲的石川,初登24小時超馬賽場即展現無比意志、一鳴驚人,真是英雄出少年、令人讚嘆呀!
假設賽前目標設定為264KM,這11Kph無疑是無懈可擊的最佳速度,也是理想數學模式配速的最佳示範。由此觀之,可以窺見其個人性格,必然蘊含著高度聰明、冷靜、沉穩、睿智、刻苦、堅毅與自律…...,內在的精神品行以無懈可擊的配速模式展現,真是令人尊敬呀!
至於11Kph是不是石川發揮極致的最佳速度 ? 仍不可知。倘若以此配速模式嘗試將成績向上提升,配速每增加0.1公里,里程增加2.4公里、能增加到甚麼程度 ? 或是開賽速度增加到哪個速度,在哪個小時會發生掉速現象、速度掉多少、會呈現甚麼樣的曲線變化,最後可以推進到多少里程。相對和這次11Kph、263.127總里程相比,才可以得知石川發揮極致最佳速度是多少。會不會是繼關家良一之後,成為引領日本超馬界數年、甚至打破原良和2014在東吳大學所創285KM紀錄的當代頂尖跑者、真是令人引頸期盼、深深期待呀!
從上述三種不同典型配速模式中比較,以石川11Kph為基準,高橋與小谷以上下各約1Kph的差異速度開賽,不論高橋後段加速、小谷後段掉速,其最終結果與石川的263.127KM相比(高橋249.804、小谷248.404KM),仍都有一段不小距離的差距,隨著選手速度震幅越大(與平均速度相比)相對越不穩定,也離理想數學模式越遠。也給踏入這領域的跑者一個無懈可擊準備方向的示範,才能夠在賽道上有更好的表現。或許許多跑者心中存在著許多實際執行層面的疑問。但是,石川佳彥做到了!還需要多作解釋嗎?
未來也期待著石川佳彥能夠來到東吳大學24小時賽場大放光芒,是不是能夠與中國單盈博士,攜手展現高度內在精神品行、發揮極致,以數字方式呈現將紀錄向上推升。掀起另一段有如過去關家良一與工藤真實時代旋風。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十年”形容,真是令人引頸期盼、深深期待呀!
*除配速策略直接影響成績表現之外,當然也更包含其他許多重要的必要條件,此處就不另作陳述。
*以上不是絕對的模式、數據、觀點與看法,僅供參考。
*資料擷取自主辦單位網路連結公布之每小時成績。
*石川佳彥曾於2016來台,參加南橫100KM賽(高度爬升約2200M)以 7:12奪冠;並將於2017再次來台尋求衛冕,參與該場賽事的跑者有福能在賽道上一睹風采。
*此次神宮外苑達到國際標準選手 : 楢木十士郎247.994、古北隆久242.215、大河原齊揚241.926、吉田隆太241.133、青谷瑞紀230.609、松本ゆり(Yuri)228.609、岡さゆり(Sayuri)222.760KM。
*從GOOLE氣相資料中得取12/17、18日賽事期間東京溫度約介於2~9度C之間。
*感謝葉東哲博士、傅祺育理事長協助提供相關內容資料。
關於陳瑞龍台灣超馬勇者。2013年參加中華民國超馬協會舉辦的環台超級馬拉松,雖因公無法全程參與,卻開啟連日長距離超級馬拉松之路。2014年自己規劃20天跑步環島、2015年完成43天跑步環法2800公里、2016年完成自己規劃和好友一行三人,38天從廈門跑到北京2300公里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