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健身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運動器材
  • 重量訓練
  • 核心肌群
  • 跑步
  • 初階訓練
  • 跑10K
  • 動學堂
  • 跑步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何謂正念跑步?如何練習?
1
何謂正念跑步?如何練習?
2
goldcoastmarathon
長跑前、中、後的碳水化合物補充策略
3
「PUMA 24/7放肆野鍊」12/8即將High翻台北文創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何謂正念跑步?如何練習?

2018-01-23
知識庫 跑步 觀念 書摘 跑步字典 運動心理

正念跑步的重要

任何跑者都知道,跑步是一種非常有益的活動,其益處包括促進身心健康。此外,有規律跑步習慣的人通常具備更好的專注力與生活的動力。也有人認為跑步能使他們更敞開心胸或具備更大的自主性。動態跑步療法能以多元方式大幅增加你的能量,並幫助你跑得更遠更快,充分運用你的能力。

對於那些已經是跑者的人來說,DRT (動態跑步療法,Dynamic Running Therapy)能增添跑步的樂趣與益處。關於正念跑步的各種變化練習雖然類似於DRT的其他練習,但這裡並不需要解決任何特定的情境或問題。相反地,這會幫助你充分運用跑步,改善你與自我及周遭綠意的交流。

練習過程並不難——這是一種連結你真實自我的正念跑步。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說:「當正念被運用於運動之中,便會使你的身心一致。」本章的正念跑步練習將幫助你達到心流狀態,使你的跑步感覺自然、快樂、輕鬆。對於許多人而言,他們的跑步狀態會受到心理的影響,內在的聲音不斷地告訴我們「我們很累」、「我們不能繼續下去」、「我們應該轉身回家」。正念跑步會消除這樣的雜音,使你能連結自我與環境。卡巴金補充道:「跑步是一次又一次的呼吸,一步接著一步的步伐、一分一秒的時間累積……其中便會創造屬於自己的平靜與徹悟的冥想元素。」跑步與正念是如此相似且互補,所以這些練習能迅速讓你進入節奏——使你的焦點和目標合一,並形成一股自然的動力來幫助你前進。

正念跑步不只使你對自己的表現建立信心,也包括你的自我意識和能力。儘管這個練習簡單,但其成果卻會是深刻的——獲得更大的心理力量與集中力,你便能將此帶進自己的生活中。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在跑步時領悟的道理通常也能運用在我們的生活裡。找到能夠繼續前進的力量;征服這陡峭的山坡;或是享受下坡時的從容自在,皆能成為我們如何面對生活起起伏伏的啟發。

正念跑步對於呼吸的重視,能幫助你遠離拖累腳步的負面思維。香巴拉( Shambhala )佛僧領導者,同時也是一名馬拉松跑者的薩姜‧米龐仁波切說:「心裡的罣礙愈少,身體便更有力」。DRT 其中一個重點在於意識自己內心的思維並放下它們,瞭解何謂一時的念頭與真正的感覺。減少或抑制負面的內在對話便能改善你的實際表現。

正念跑步的另一個好處在於:當其與你的身體鍛鍊結合時,便能減少身體的運動傷害。曾將正念技巧引進職業運動隊伍(如芝加哥公牛籃球隊)的知名運動心理學家喬治.蒙福德(George Mumford)說:「許多跑者都知道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然而,他們卻沒有完全真正實現這一點,甚至沒有專注於此。」因為你對呼吸和身體感覺的覺知就是正念跑步的核心,你也會藉此更快察覺並回應身體的需求。

正念跑步並非一定得是你跑步的唯一方式。你應該將此視為一個可以在過程中有所變化的方式;它可以是一個不同的跑步方式,也可以是一個新的生活方式。如果你遇到某個特別使你感到壓力的情境,或是覺得生活快壓垮你的時候,你或許會發現這是一個使你放鬆並放下的好方法。

記住,當進行正念跑步時,這並不會是一種負擔或挑戰。如果你要求自己要做到最好,要求自己快速且完美地學會正念跑步,你便會走向錯誤的結果。給自己時間找尋自己的道路——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你或許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阻力,如你忙碌的大腦所製造的雜音。留意這樣的阻力,並放下它,繼續前進。你並沒有所謂的目標。你不是為了要超越某個目標——你只要放下,並清空你混亂的思緒,讓自己能完全活在當下——你自己的當下。

正念跑步是一種連結真實自我的跑步方式。 ©ShutterStock

為正念跑步準備就緒

在最初幾次的正念跑步或步行最好選擇你熟悉的路線。這是為了讓你不需要費心去看地圖,以及煩惱跑步的方向與距離。

一開始你只需要在你原來的跑步過程中,增加一兩分鐘的正念跑步時間。遵循以下之練習,並逐漸建立自己的節奏。你可能要等到你知道怎麼正確跑步之後才能開始進行正念跑步——有些人覺得難以直接進行正念跑步,所以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變得愈來愈拿手。保持耐心並樂在其中。如果你遭遇瓶頸或困難,就試著放下吧。這能有多難呢?

正念跑步練習

依據你的心情及可用的時間,你或許得從扎根過程(請參閱晨星出版《動態跑步療法》27~30頁)開始你的正念跑步練習——如此便能豐富你的體驗。如果你不必帶著某個焦點或課題去跑步,便不需要進行四階段的扎根過程。

1. 一旦你開始跑之後,找到一個舒服的步伐節奏。這個步伐節奏或許會有別以往,請依照自己的心情來調整。
2. 花點時間留意當時的天氣和你周遭的環境。注意周遭的顏色、氣味和形體。
3. 當你內心萌生些許動力時,提醒自己想要進行正念跑步的目的。
4. 當你準備就緒,選定一隻腳,每踩一步就計數一次。記得每次都只計算那一隻腳的步數。
5. 數十步後再從一開始計算。保持下去。
6. 當有侵略性或無益的想法萌生時,只要承認它們的存在,然後放下它們,繼續回到你的正念跑步。
7. 如果那些想法又再次出現,就再一次地放下它們。你也許需要一點時間去熟悉正念跑步,而且過程中會有幾天是比較難以進行的。
8. 如果你有無法繼續下去的念頭,問自己這些念頭是否來自於內心或身體。如果它們來自於你的內心,它們便只是想法,而非事實,就放下它們吧。
9. 當你覺得自己處於一種與世界隔絕的狀態中,有的只剩你自己和你的步伐,那麼你已經在你的心流之中了。
10. 如果你想要換一種方式進行,你可以嘗試計數自己的呼吸。過程中留意自己呼吸的充足感。享受肺部膨脹與排空的感覺。

變化1
重複上述1 ~ 3 之步驟
當你準備就緒,開始專注在所有體驗到的感覺。從你的身體開始——真正去感受腳跟接觸地面的感覺。感受微風拂過你的脖子或吹過眉毛上的汗珠。留意跑步裝備如何隨著每個步伐去移動,以及裝備貼著身體的感覺。繼續感受你其他部位的感覺。這個練習是為了使你專注於當下的身體和感覺上。
如上所述,當有侵略性或無益的想法萌生時,只要承認它們的存在,然後放下它們,繼續回到你的正念跑步。只有「感覺」才能被留在你的心中。

變化2
如前所述重複步驟1 ~ 3。
當你起跑時,在過程中更仔細地觀察你周圍的事物。真正去理解你身邊事物的細節,可能是你前方的道路、身邊的樹木或花草。讓這過程成為你的正念跑步練習。讓自己與周遭環境合而為一。這個練習是為了提升你的覺知並盡可能專注在你身處環境之中。
如上所述,當有侵略性或無益的想法萌生時,只要承認它們的存在,然後放下它們,繼續回到你的正念跑步。只有「感覺」才能被留在你的心中。

記住,在你跑步和生活上所面臨的大多數瓶頸其實都在你的腦裡。正念跑步可以在你的跑步過程和未來的生活裡幫助你克服這些瓶頸。就如卡巴金所說的:「當心與身體的交流愈多,你就愈能領悟其真正的極限。」因此給自己一些時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而你或許正需要一點時間找到自己的道路,而這些練習能帶領你敞開自己前方的道路。它們會幫助你以溫柔和智慧去面對自己的疑慮和恐懼。你不需要消滅自己的罪根——內心的平靜來自於放下這些罪根。當你走上前方的路,與它們擦身而過時對它們眨個眼,而不要讓它們將你拖入混亂的衝突之中。你只需要享受當下感受到的浩瀚無垠。到時你便能獲得力量和平靜。

©ShutterStock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晨星出版,William Pullen 
威廉‧普倫著作《動態跑步療法:透過跑步與心靈對話 療癒低潮邁向健康人生》一書。

我們都知道慢跑可以讓人放鬆、重整思緒甚至振奮精神,而動態跑步療法(DRT)將進一步釋放運動所帶來的療癒力,解決焦慮、憂鬱、選擇困難等低潮情緒,協助我們克服生活的煎熬與困境,並調整生理及心理的狀況。

這不是一本指導你如何跑步才正確的書,而是藉由動態跑步療法,「告別絕望與壓力的一帖藥方」。──VOGUE雜誌


•更多晨星出版《動態跑步療法》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陳柏長
陳柏長

長跑前、中、後的碳水化合物補充策略

2019-05-24
運動補給馬拉松跑步運動部落半馬陳柏長醫師觀念

對於長跑運動員及愛好者,常常利用間歇運動來刺激最大攝氧量(Vo2max),雖然Vo2max可以被當作預測運動表現的能力之一,但是目前已經認為Vo2max對於精確預測比賽結果有不小誤差,因此有人開始用vVo2max、50公尺衝刺成績、5000公尺或10000公尺測驗等方式來預測半馬或是全馬成績。雖然如此,越高的Vo2max,還是有可能展現更佳的運動表現。

Vo2max越高,代表身體能將越多的氧氣運送到肌肉,去幫助燃燒脂肪、碳水化合物去產生能量,一旦比賽的速度高於能量產生的速度,就會產生撞牆現象,不是降速就是跑不動。能量產生決定在氧氣或是碳水化合物誰先缺乏(脂肪只佔有氧代謝的10%,且比賽中是同時啟動有氧及無氧系統,因此脂肪代謝不是決定能量耗竭的關鍵因素)。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能量補充絕對是馬拉松跑者,尤其是講求比賽表現者的必備策略,其中又以耐力運動的能量主要來源-碳水化合物最為關鍵。陳柏長醫師整理各種文獻,提出長跑前、中、後的能量補給策略,更用科學角度跟你分析補給策略的生理原因。即便是半馬距離以下的跑者,也相當值得參考。

速率決定步驟 能量決定跑步成績

氧氣或是碳水化合物(肝醣)的存量決定了跑步成績。當我們專注在提升Vo2max時,可能忽略了再多的氧氣,沒有足夠的薪材可以去燒,就如同開著空著油箱的藍寶堅尼一樣,是跑不快也跑不動的。

對於90分鐘內的比賽(有些人的半馬、5000公尺、10000公尺),只要有在賽前做好補充肝醣的準備(賽前24小時,每公斤體重7-10克碳水化合物),不太會在比賽中產生肝醣耗竭,對於能量的補充也是相對不那麼重要。但是對於超過90分鐘的長跑,像是馬拉松或是超級馬拉松,能量的補充就相形重要。

碳水化合物補充:長跑中每小時75-90克

在較長時間的賽事上,最新的研究建議在賽前36小時,補充每公斤體重10-12克碳水化合物。早期的研究認為,人體最高代謝碳水化合物的速率是60g/h。但是後續的研究發現,真正的限制步驟是在小腸的吸收速度,而小腸的吸收速度又以鈉依賴型葡萄糖共同運輸蛋白(Sodium-dependent glucose cotransporters,簡稱SGLT)最為重要。

小腸的吸收速度,可以隨著高糖份的吸收訓練而增加吸收速度。最高可以提升到1.75g/min,對於長距離跑步運動表現,以每小時補充75-90克最為理想。相對距離較短的比賽,些微或是不進食碳水化合物對於運動表現的影響不大。短距離比賽同時還要考慮在相對高速的情況下,進入水站是否能夠將能量膠或是運動飲料完整吃下,並且進入水站可能會需要降速,進而影響比賽成績及名次。

肝醣吸收及儲存:訓練後40分鐘黃金時間

一個健康成人每天需要約130g碳水化合物的基礎消耗,當進行中高強度的運動或是活動,就會去消耗儲存在肝臟或是肌肉裡的肝醣。肝臟平均儲存80g的肝醣,肌肉平均儲存500g肝醣,儲存量會隨著每個人身體狀況而有所不同。

每1g肝醣在身體裡會伴隨著3g的水儲存,因此當連日訓練後體重明顯下降,代表著運動員沒有攝取足夠的熱量及水分,這樣熱量攝取不足的情況,會影響接下來的訓練品質或是比賽的運動表現。

肝醣只占身體能量儲量的4%,但是在進行中高強度運動時(60%以上的Vo2max強度),肌肉內肝醣及血液中葡萄糖,就是會被優先使用的能量來源。不管運動的強度或是時間,肌肉內肝醣最終只會使用到90%,基於身體的保護機制,並不會被完全消耗殆盡。

葡萄糖進入肌肉細胞內儲存,需要借助胰島素的幫忙。但是在中高強度訓練之後,身體的肝醣存量降低,可以以高速率且不用胰島素的幫忙下直接進入細胞,而這約莫只有30-40分鐘的黃金時間,也就是為何一般會建議在訓練後1小時內要進食。錯過了這段黃金時間,葡萄糖進入細胞的速率就會降低,但是如果額外進食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藉由胰島素的幫忙而提升肌肉細胞儲存肝醣的速率,但是還是比最初的30-40分鐘慢上不少。

訓練後有正常碳水化合物補充,通常不易造成肌肉肝醣存量過低的狀況。當肌肉內肝醣的存量降低,會改變肌肉內離子幫浦的正常運作,使得肌肉力量輸出降低,並且可能是造成肌肉痠痛的來源。

在訓練中的運動員,如果進食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可以發現有明顯的進步;而卻無法在低碳水化和飲食的運動員身上,看到任何的訓練效果。不管是液體還是固體的碳水化合物食物,都不會影響肝醣的合成,因此只要攝取運動員喜愛的食物即可(垃圾食物-薯條,也不會影響肝醣合成,但是還是應該食用高品質的食物)。

運動後食用高GI的食物,可以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同時升高血液中的單糖,讓肝醣的儲存相較低GI食物更為有效率。但是在賽前不管是攝取高GI或低GI食物,都對運動表現有明顯助益,目前也無法得出賽前補給,是高GI比較好還是低GI比較好的結論。

運動後食用高GI的食物,可以刺激胰島素的分泌

肝醣存量高,能維持更久的比賽配速

東非黑人在近代主宰了長跑的世界,對於肯亞、衣索比亞選手的研究相當多,從基因、氣候、飲食到身體散熱能力等,有的可以找出跟其他人種的差異,像是基因等就無法找出明顯的優勢。南非的一個團隊,在比較了東非跑者跟白人菁英選手的身體組成後,發現東非跑者身體可以儲存更多的肝醣,這被認為可以延緩疲勞,同時能夠維持更久的比賽配速。

除了想辦法增加身體肝醣的存量外,目前多數的共識是,在比賽中額外補充易於吸收的糖份,盡量減少肝醣的消耗,在相對高強度長時間的比賽中,外來的糖份補充,並不足以支持整場比賽所需,但是能減少肝醣的消耗,讓肝醣能盡量能持續使用到比賽終了,避免撞牆的現象產生。

碳水化合物進食策略

.超過90分鐘的比賽,在賽前36小時進食10-12g/kg的碳水化合物。

.超過90分鐘的比賽,在比賽中每小時攝取75-90g的碳水化合物。

.低於90分鐘的比賽,視比賽規定,可飲少量運動飲料。

.運動後1小時內(40分鐘內最理想)進食高GI食物,並搭配蛋白質幫助肌肉組織修補。

.要在比賽中吸收相對大量碳水化合物,平常訓練就要訓練腸胃道去習慣吸收這樣的量。

延伸閱讀

馬拉松賽前12小時的飲食策略

馬拉松減量週期 營養補充4步驟

長跑練習 水怎麼喝?能量膠怎麼吃?

/ 關於陳柏長 /
陳柏長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PUMA 24/7放肆野鍊」12/8即將High翻台北文創

2018-10-08
跑步話題PUMA活動路跑

全球知名運動品牌 PUMA 持續推動國內運動風潮,連續 12 年以「PUMA 螢光夜跑」成功造就台灣夜跑熱潮,更是每年運動愛好者必朝聖的運動盛典。隨著近年來運動習慣轉型,健身鍛鍊逐漸在國內崛起,尤其深受次世代年輕族群喜愛,他們熱愛與朋友一同鍛鍊,互相激勵、練就更好的自己,透過運動傳遞與眾不同的生活態度,而在鍛鍊之餘,他們也熱愛音樂與社群分享,從近年來電音音樂節的高人氣,即可窺見次世代年輕族群逐漸轉變宛如派對動物般熱情不停歇的樂活方式。

「PUMA 24/7放肆野鍊」12/8即將High翻台北文創

身為運動潮流的創造推手,PUMA 將首度嘗試將訓練轉化為次世代的派對語言,於今年 2018/12/8 舉辦全台首場電音運動 PARTY 「PUMA 24/7 放肆野鍊」,傳遞鍛鍊也可以很 FUN 肆的運動生活態度,鍛鍊跑趴熱潮即將在台正式引爆。

「PUMA 247 放肆野鍊」,一場結合流行、時尚、運動、電音、與潮流的訓練盛典,熱愛跟著音樂節奏舞動、享受挑戰自我、戰鬥飆汗的派對運動迷們,終於有了全新的跑趴新選擇。PUMA 將在 12 月 8 日於台北文創 14F 星空頂樓,在高空絕美夜景下狂歡 Fun 肆玩運動,並邀請 6 位深受時下年輕人喜愛的男神女神們:吳岳擎、吳念軒、王淨、雷艾美、鍾承翰、及王心恬擔任客座教練,親自示範鍛鍊菜單,派對動物們請準備好,一起在星空炫音下 FUN 肆夜鍊 High 翻全場!

相約朋友Fun肆跑趴 最潮運動Tee加碼贈品等你拿

全台首場電音運動趴「PUMA 24/7 放肆野鍊」即將自 10 月 15 日 (一) 起開放報名,報名費用每人 NT$699 即可獲得活動限定運動背心、運動毛巾、及 LED 發光手環;活動當天穿著任一 PUMA 鞋款入場的參加者更可加碼獲得 PUMA 放肆野鍊活動限定自拍補光燈。為滿足運動跑趴揪伴參加的需求,PUMA 更祭出即日起只要購買指定訓練鞋款:PUMA Mantra FUSEFIT / DEFY Men & DEFY Luxe / AMP XT,即可獲得兩人同行一人免費的報名優惠序號,讓你盡情與閨蜜、兄弟、情人高調跑趴,一起用汗水 FUN 肆大秀你獨一無二的運動時尚態度。

PUMA 247 放肆野鍊 男子運動背心、活動毛巾、自拍補光燈、LED發光手環
PUMA 放肆野鍊活動限定自拍補光燈

PUMA

PUMA®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運動領導品牌,設計開發並銷售製造各種鞋類、服裝以及配件產品。擁有70年以上歷史,PUMA為運動史上偉大運動員們設計出無數創新功能性裝備。PUMA的專業運動與運動時尚產品系列涉及足球、跑步、訓練和健身、高爾夫、及賽車領域,同時也與世界知名設計品牌共同合作開發商品,創作出更多新穎的運動時尚產品。PUMA集團旗下品牌包括:PUMA、Cobra Golf、和Dobotex,產品遠銷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超過13,000餘名員工。PUMA總部設於德國赫爾佐根-赫若拉赫(Herzogenaurach)。詳情請上:http://www.puma.com。

資料來源/PUMA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健身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運動器材
  • 重量訓練
  • 核心肌群
  • 跑步
  • 初階訓練
  • 跑10K
  • 動學堂
  • 跑步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