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一場有效的訓練,或在馬場上跑出好成績,那麼在這之前就該仔細考慮該把什麼食物塞進胃裡。透過正確飲食,身體較能照著預期運行,運動後也較易恢復,並減少受傷或生病機會。賽前一餐(通常為早餐)對跑者來說最為重要,食物必須是高碳水化合物混和少量蛋白質,避免高脂、高纖,讓人有飽足感又能提供足夠能量。以下針對長跑訓練或馬拉松比賽前,能兼具準備快速、提供飽足感、補充所需養分的能量食物。
香蕉是大多數馬拉松賽事中最常見的補給品,而跑步前適合吃下易消化的輕食,香蕉正是個好選擇。首先,香蕉中富含耐力運動中需要用來提供能量的碳水化合物(醣類),且內含維生素B群、鎂,可協助體內蛋白質與醣類代謝;此外,豐富的鉀成分有助肌肉與神經功能,減少大量排汗後的抽筋情況。國外研究以騎單車15分鐘測試,吃半根香蕉跟喝進相同比例的運動飲料同樣能為身體補充所需能量,且比運動飲料多了抗氧化營養素。
建議搭配:香蕉+豆漿
香蕉富含豐富的鉀、鎂離子,豆漿則有鈉離子,兩者搭配可補充因排汗流失的電解質,也能維持體內鉀鈉平衡。這套組合有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幫助肌肉生長與修復,複合式碳水化合物成分提供良好的醣類來源,能提升運動效益加速恢復。
燕麥有助於跑者的營養素相當多,例如β-葡聚醣(Beta-Glucan )不只能幫助補充碳水化合物,也被研究出能降低上呼吸道感染(醫學稱URTI,指發生在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發生率,這是很多馬拉松選手和耐力運動員容易罹患的疾病。燕麥是含有最多礦物質錳的食物之一,可降低跑者因低血糖而發生「撞牆期」的機會。
要注意的是,燕麥形式多樣,各種形式燕麥有不同含量的膳食纖維,而膳食纖維多寡影響消化與賽中想上大號的機率;建議選擇纖維量較少的快煮燕麥,在賽前至少2小時吃一小碗,讓身體好好消化並提供營養與能量。
建議搭配:燕麥+低脂牛奶
牛奶提供蛋白質,燕麥提供碳水化合物補足能量,但部分人體對牛奶會產生不適,應視身體狀況飲用。此外,市面上便利超商或藥妝店有販售結合多種水果、穀物的燕麥棒(部分統稱為能量棒),方便補充。
吐司容易消化又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選擇白吐司或全麥土司,在上面塗些果醬或花生醬,不只能增加飽足感,也能提供額外的蛋白質。要注意的是,吐司補充碳水化合物的速度雖快,但與香蕉相比需要較多的量,兩片吐司約等於一根香蕉。
建議搭配:吐司+果汁
喝新鮮的柑橘、莓果、香蕉或葡萄打成的天然果汁,能補充跑步時失去的電解質,也較不易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要注意的是,跑前應避免喝柳橙汁之類含有高果糖糖漿的果汁飲料,或含山梨糖醇的梨汁和蘋果汁。
資料來源/Runners Connect、Trail Runner Magazine、Runner’s World、COSMOPOLITAN、楊承樺營養師、澳門政府體育局
責任編輯/Dama
自由與權利不會從天而降,很多今日你以為是必然的事物,都是靠前人努力爭取來的;若前人未竟全功,就只有靠當代人繼續爭取。人類社會進步與改變的源頭,向來都是按此軌跡發展。
歷史與社會公義這類嚴肅課題固然有許多例子,而簡單至生活與競賽層面其實也有許多故事。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女性一直不容許參加馬拉松,社會風氣甚至不鼓勵女性做運動。一切緣於一名叫波比吉布(Bobbi Gibb)的人願意勇敢地「跑出來」,不甘受困於不公平的制度,決意打破規範,才成就一眾女跑者有今天的「正常生活」。
時間回到上世紀中葉之前,馬拉松依然是一種只有男人才可以參加的運動,社會普遍認為女性生理上難以承受26英里(約42公里)以上的距離。歐洲醫學界更曾經荒誕地認為,女性的陰道只是一組向內生長的陰莖組織,假如女性劇烈運動的話,身體在熱能影響下會令陰莖從體內長出來。
現在看起來,相信這種論調的人應該都不太正常吧。但實情是,當時社會上仍有人認為女性跑步即使不會長出陰莖,還是會令腳掌變大、長出鬍鬚、胸部縮水、甚至讓子宮掉出來等等。這種現今看起來的荒謬絕倫的想法,按當時的社會觀念也許才是主流。哪怕是我們以為較開放的西方社會,傳統觀念依然認為,女人生命的價值就只有體現在維護社會體制之上,奉獻自己的人生與夢想,好好留在家中相夫教子。
看在波比吉布(Bobbi Gibb)眼中,依稀感覺到制度的不公平,令她不是味兒。
很多紀錄都寫到,史上第一個跑完波士頓馬拉松的女性是凱瑟琳‧斯威策(Kathrine Switzer),她確實於1967年創下後來被認證的4小時20分鐘紀錄。主要原因是Switzer當時使用了縮寫「K.V. Switzer」報名,讓賽會無法辨認她的姓別,使她的成績在平權後得到官方紀錄。加上那幾張她比賽期間被一名男子襲擊、撕掉她號碼布並叫她滾出比賽的經典相片,令她的事件廣為人知。
但事實上,其實另有一位比她更早一年「偷偷出戰」波馬的女跑手,她就是波比吉布。
波比吉布出生於1942的麻省,她曾接受一些傳媒訪問稱,她並非什麼「維權鬥士」,也不是那些追求更快、更好成績的專業運動員,她只是一個自小已非常喜歡跑步的女生,人家的女孩因為社會的制度約束,大多13、14歲就不會再跑步與運動,波比吉布卻跑到20多歲也停不了。
1964年,22歲的她一次跟父親外出時,巧遇波士頓馬拉松舉行中,親眼見證一場大型比賽的畫面對她影響甚深,當時她並沒有留意到任何參賽者的性別,在她眼中,只有一個又一個跟她一樣喜歡跑步,強壯又堅毅的人們,引發了波比吉布思考怎樣才算「存在」的問題。難道只有走回和母親一樣的路,奉獻人生所有給家庭才算合理?還是做一個更完整的人?
這次經歷之後的第2天,波比吉布回到加州後便開始自己訓練,沒有教練、沒有參考對象、沒有概念,只靠自己的想像來跑,直到某天她自覺準備好了,她便向賽會查詢參賽的可能性。結果只換來當時的賽事總監Will Cloney回應稱,女性體能不可能應付馬拉松的強度,賽會不會承擔女性參賽的醫療責任,女性亦只可以參加官方認可的1.5英里(約2.4公里)賽事,馬拉松距離是屬於男性的程度。 波比吉布對此感覺可笑,因為她日常的長距離訓練,已經有一口氣跑個40英里(約64公里)的能力。
「女性不能跑超過1.5英里?那你們有新知識要學習了。」波比吉布還是很想跑一場波馬,亦開始意識到這個「我想跑步」的純粹渴望,將會成為社會議題。
1966年的波士頓馬拉松,波比吉布決心要讓自己參與其中,家人朋友聽到這個決定時都覺得她肯定是瘋了;但依然動搖不到波比吉布,她嘗試說服母親在比賽日開車載她到比賽場地,她跟對方說這是一次給予女性自由的改變機會,說著說著她突然發現母親竟然開始流淚,沒有指責她「廢青」、「搞亂社會」,而是載她到起點集合。波比吉布形容這是她生命中首次感覺到母親自豪而義無反顧地站自己一方,支持她對待不公平的抗爭。比賽日她們到了起點,兩人做了一個多年未嘗的擁抱後,波比吉布便偷偷躲到樹叢內等待起跑。
波比吉布的比賽過程並沒有Switzer般戲劇性,然而她當時依然擔心犯法的風險,所以「喬裝」隱藏了自己的性別,穿起了哥哥的長跑裝備並扎起了頭髮;但是起跑了不久之後,還是聽到附近的男跑者細聲討論這位跑者是否女性。思前想後,波比吉布還是決定向他們報以微笑,示意:「對,我是個女生。」那些男跑手確認了波比吉布的性別後,不但沒有任何不禮貌舉動,反而高興地分享自己都一直希望可以跟他們的母親或女友一起跑步,並決心要幫助波比吉布一起完成比賽。
3小時21分40秒後,波比吉布成功衝線。縱使她並非正式參賽者,紀錄不被認證,但意義上她才是第一個跑完波士頓馬拉松的女性。賽後當時的波士頓市長在終點向她握手祝賀,她也成為隔日的報紙頭版人物。波比吉布不守規舉事跡,的確「破壞」自古以來的固有制度,但作為一個文明社會,後世還是更傾向歌頌這種「挑戰權威」的先軀,社會開始受到啟發與反思。更從跑步開始,往後女性參與網球、足球、籃球等賽事,亦漸漸得到更多官方接納與肯定;但更重要的,還是她們身體力行地建立了現今一個女性運動合情、合理的公平社會。
香港01以網站、手機App、周報和01空間為本,構建跨媒體多維平台,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香港01有2017年全港獲獎最多的新聞頻道,還有雅俗共賞的娛樂、生活等主力頻道,以及個性化頻道。2018年9月起與運動星球成為內容合作夥伴,於香港01網站也能看見運動星球的自製內容。香港01以網站、手機App、周報和01空間為本,構建跨媒體多維平台,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
香港01有2017年全港獲獎最多的新聞頻道,還有雅俗共賞的娛樂、生活等主力頻道,以及個性化頻道。2018年9月起與運動星球成為內容合作夥伴,於香港01網站也能看見運動星球的自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