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合肌酸 (Creatine Monohydrate) |
被稱呼為一代肌酸,最常見價格也最平價,大部分肌酸皆為此種型態,但因為吸收效果較差,身體需要時間慢慢累積肌酸儲存量,我們稱為負載期(loading),通常服用一個禮拜後效果才會感覺得到,也可能部分人有腹瀉情況。 |
烯酯化肌酸 (CEE/ Creatine Ethyl Ester) |
經過酯化過程的肌酸,溶解度較高能改善吸收效果,避免腹瀉。 |
鹽酸肌酸 (Creatine HCL) |
溶解度高且吸收效果好,避免腹瀉,但通常價格最高。 |
你有沒有剛吃完東西沒多久就感到肌餓的情形?通常,這個時後你一定會開始尋找食物讓飢餓感消失對吧!或者你在經歷漫長的一天都未進食之後,緊接著吃了一頓健康且豐富的餐點確沒有感受到快樂?我們都知道,正確的飲食與原型的食物對於控制體重有著非常重要的效果,因為,它會讓我們長時間的充滿飽足感免去攝取過多的熱量,同時,這樣也不會讓你有隨時隨地去尋找食品及零食的機會。以下這10個方式可以讓你實現飽足感與控制體重的方式,想要更有效率瘦身的你一定要好好的記錄下來!
在2008年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所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蛋白質通常比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更大程度地增加飽腹感,另外,增加蛋白質攝入量以及適度運動可以幫助人們燃燒更多的卡路里,並且比沒有蛋白質的人減掉更多的體重。所以,高蛋白質的食物已經被證明,可以幫助你的身體更加的充滿飽足感,並延長容易過於飢餓的時間;因此,建議食用草飼牛肉、魚類、雞胸肉或海鮮這類充滿瘦肉蛋白的食物,就能防止暴飲暴食甚至幫助減重瘦身。
飲食方式的順序也是一個重要的關鍵,你可以在吃主菜之前先喝點湯或吃點青菜類,除了可以減緩當下的飢餓感之外,還能讓身體更快的充滿飽足感,這樣也就比較不容易攝取過量的食物及卡路里。而且,一份簡單的湯或是青菜都是十分易於準備的食物,並且能讓身體的維生素及膳食纖維攝取量提高,對於我們的身體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數據說明「營養豐富的食物是提供高營養素但熱量相對較少的食物」,而在健康的全食物中發現的營養素包括微量營養素,如必需維生素、微量礦物質和電解質,以及常量營養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不同類型的健康脂肪等等。低密度食物是那些提供最高營養價值的食物; 它們為最低卡路里含量提供最大的營養密度。例如:即使卡路里含量相同,吃100卡路里的炸薯條也不能提供與攝入100卡路里黑莓相同的營養價值,我們將低密度食物納入日常飲食內,將表示你吃進含有較少卡路里的豐富營養食物。
食物的熱量密度指的是,單位重量食物中所含的卡路里,而密度高的食物也就是我們常說高熱量食物,密度低的食物則是我們常說的低熱量食物。像是以衛生福利部的飲食指南為骨幹,將食物依據熱量以及營養成分,並用紅黃綠燈交通號誌將食物分類的「飲食紅黃綠」概念,其中的紅燈區的食品就是低營養素、高熱量,建議少吃,像是:炸雞、鮮奶油蛋糕、臭豆腐等油多糖多的食物;而綠燈區的食品就是高營養素、低熱量,建議每天都必須攝取,像是糙米飯、全麥土司、新鮮蔬果等多水份多纖維質的食物。(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有很多人都會遺忘了纖維質對我們人體的重要性,有證據表明,食用高纖維食物有助於減少飢餓感並增加用餐時間。每克的纖維含有大約一半的碳水化合物卡路里,讓營養的密度再次達到標準,另外,高纖維食物也需要更長的時間讓你的身體消化,因此,能讓你的肚子感覺到飽足感。
大家都知道新鮮的蔬菜、水果富含多元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除了研究所知的預防疾病效果之外,還可平衡體內酸鹼值、促進腸胃蠕動、加速腸道中益菌生長與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所公佈的最新飲食指南,建議大家由過去的每日3份蔬菜與2份水果的標準,增加至每日5份蔬菜與4份水果,就可以看出多食用蔬菜與水果對於身體的好處,並能增加飽足感及降低卡路里的攝取。
豐富的調味料除了能讓食物更加充滿美味之外,還能增強我們的視覺及味覺感官度及飽腹感,在最近的研究中,香料已被證明是大腦調節食慾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家將他們的努力集中在一個被稱為飽腹感中心的大腦區域,這個區域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我們已經吃飽了;當飽腹感中心受到不充分刺激時,我們就會繼續進食不停止,更有趣的是最近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刺激飽腹感中心的一個關鍵因素是「香氣」,當我們的食物越香大腦停止進食的信號就會越強。調味的其他好處有,生薑與大蒜能減少我們吸收的脂肪量,辣椒等香料可以提高新陳代謝率更快地燃燒脂肪,因此,適時的添加香料與調味料對於飽足感是有極大的幫助。
健康的油脂不僅對身體有益,而且會增加用餐時的滿意度,我們下丘腦是大腦負責飢餓/飽腹感(H / S)控制的主要中心,在1955年Mayer提出的葡萄糖抑制理論(glucostatic theory)中認為,碳水化合物可用性的消耗導致飢餓,並且具有對葡萄糖水平敏感的受體的下丘腦中心可能參與能量攝入的短期調節,下丘腦外側區域(LHA)的飽腹感中心(satiety center) 對血糖的降低和刺激食物攝入作出反應,而LHA含有受低血糖刺激的葡萄糖抑制神經元,這是一種對介導通常由低血糖引起的食慾過盛至關重要的過程,另外,脂肪也需要一些時間來消化,讓人延長飽足感的時間而不感受到肌餓。
小時候是否常常聽長輩說,吃飯要慢慢吃否則很容易吃過飽?根據一項慢速飲食對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飢餓感與飽足感研究報告指出,緩慢進食會增加飽腹感並降低飢餓感的時間,因為,我們的大腦需要大約20分鐘的反應讓腦部知道已經吃飽,若你進食的時間過快,很容易在大腦發現已經吃飽的訊號時,你就已經不知不覺的進食過量。另外,美國羅德島大學(URI)的教授凱瑟琳∙曼蓮森(Kathleen Melanson)曾經進行人體進食速度與食量的研究,結果發現吃飯速度快的人平均每分鐘可以吃進約88公克的食物,而中等進食速度的人每分鐘可以吃進71公克的食物,至於吃飯速度慢的人每分鐘大約只能吃進57公克的食物,簡單來說吃快的人比吃慢的人會多吃近1.5倍左右的食物,所以吃東西時減慢速度是值得的。
我們的大腦十分嚴重的依賴視覺性,當我們使用大盤子時,就很容易因為盤子上還有多餘的空間,讓我們的腦子傳遞出不夠滿足的訊號,這項研究理論在2005年獲得證實,當時的研究將參加者分為兩組,一組是正常大小的碗另一組採用大分量的碗,兩組同時都裝進一樣分量的湯,拿到大碗的那組,在不知不覺中比正常那組多吃進73%的食物。在研究結束時,他們不相信他們吃得更多且不覺得有飽足感,由此研究發現「人們似乎用眼睛來計算卡路里而不是胃」,所以,讓你的碗盤變小吧!
現代人都很習慣在電視機前吃東西與在電腦瀏覽時盲目地吃點東西,這些在吃飯時分散注意力的狀況,會使你的大腦更難以處理它已經達到飽足感的事實;在分心和用餐結束後肌餓的效果會持續下去,因此,研究人員指出,分心的進食也是導致體重增加的一個原因,因為,人們在不注意或更頻繁地吃東西時最終會吃得更多。所以,到了吃飯的時候關掉電視機放下手機,好好的專注於進食這件事,會讓我們更容易獲得飽足感!
資料來源/draxe、womenshealthmag
責任編輯/David
很多人會以為,只有醣類食物會影響胰島素,但事實上你只不管吃甚麼食物都會影響胰島素,只有程度上的差異大小而已。你應該關注的重點是食物的『升糖指數』(GI值)。
升糖指數用於衡量糖類對血糖量的影響。食物在消化過程中迅速分解並且將葡萄糖迅速釋放到循環系統的糖類具有高升糖指數。反之,在消化過程中緩慢分解並且將葡萄糖逐漸釋放到循環系統的糖類具有低升糖指數。低升糖指數食品有益於大多數人的健康。
高升糖指數食物包含澱粉、醣類、含白糖、蔗糖的點心,這些食物會經過消化迅速分解,使個體本身立刻血糖上升(飯後血糖),但這樣的血糖升並不會太久,所以很快神經系統就會提醒你『再次進食』囉,不管你是不是在進餐時間。這也是為什麼會有『糖癮』的問題。
低升糖指數食物包含肉類、蔬菜跟堅果、少數部分水果,很多水果其實都是高GI值的。但豆類通常都是偏屬澱粉類食物,包含紅豆、綠豆、花生都是。所以即使花生的GI值很低,但仍包含大量的澱粉。
影響升糖指數的關鍵因素,除了我們已知的澱粉、含糖量、脂肪食物或蛋白質食物外,還有哪些?料理方法,譬如麵條飽水量高,升糖指數就會提升。食物加工,加工越細,生糖指數越高。譬如生燕麥升糖指數較低,一分鐘燕麥飲升糖指數較高。不加糖牛肉乾比牛肉塊升糖指數更高。
(簡單地說,生酮飲食裡,碳水化合物你盡量少吃,不要以為你都可以吃在限定百分比下,因為事實上你會吃得更多一些。因為許多肉類脂肪食物也有碳水化合物)
部分食物如米、麥、豆莢跟堅果類,有些是澱粉食物有些則否。要怎麼辨認?這些都是種子,是植物用來孕育後代的構造。比較簡單的區分方法,堅果大多為是喬木植物,而且顆粒較大 (米麥一顆跟核桃一顆有沒有感覺差異很大)。堅果的喬木歷史悠久,比其他食用植物出現得更早。堅果之所以大顆,才能吸引動物幫忙播種。
大家應該都看過冰原歷險記電影,那隻一直努力要藏橡子然後搞出災變的古生物松鼠 (但橡子其實是栗子,比較偏澱粉類)。
由於喬木生長所需時間較長,故堅果不同於穀類以澱粉形式來儲存能量,而是改用更濃縮的能量型式『脂肪』儲存。因此,堅果一般富含脂肪,在食物分類上堅果大都屬於『油脂類』。
但有些長得像堅果的食物,其實是澱粉,除了花生之外還有蓮子、栗子、菱角,只要咀嚼起來有沙沙的感覺,多半都是澱粉(好笨的分法)。
可口可樂出了零卡可樂,標榜的是零卡、無糖成分。但事實上,糖騙得過消費者,騙不過身體。許多代糖包含阿斯巴甜、糖精或是蔗糖素、木糖醇,儘管熱量極低(還是有熱量唷),但仍會引起胰島素作用,造成血糖震盪問題。所以可口可樂的零卡可樂,儘管一開始販售時受到熱量的歡迎,但卻沒有人因此變瘦,常態飲用零卡可樂的人甚至更胖了些。
關於鄭匡寓因為減肥而開始運動,從此就戀上跑步。
透過呼吸、心跳與疲勞的雙腿體驗真實存在的美好。
多年研究運動科學及跑步技術,每天都在追求更進步的自己。
同時是個患有癲癇的運動員,所以深深期望推廣健康運動給每一個人。
因為減肥而開始運動,從此就戀上跑步。透過呼吸、心跳與疲勞的雙腿體驗真實存在的美好。多年研究運動科學及跑步技術,每天都在追求更進步的自己。同時是個患有癲癇的運動員,所以深深期望推廣健康運動給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