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飲用能量飲料真的可以補充能量嗎?
1
飲用能量飲料真的可以補充能量嗎?
2
如何靠吃避免肌少症?專家:挑選「蛋白質轉換率」高的食物
3
運動飲食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飲用能量飲料真的可以補充能量嗎?

2018-04-10
知識庫 飲食 飲食方式 觀念 運動補給

相信在這幾年大家對於能量飲料(energy drink)又稱為機能性飲料,都不會太過陌生,尤其是在健美或是耐力運動的場合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也因為它含有可以提神的咖啡因,所以深受許多運動員們的喜愛,他們相信這些能量飲料可以在運動前和運動中補充消耗的運動能量,並增強注意力及提升運動能力,但是,在使用這些能量飲料前你因該要先來了解它與運動飲料的不同點,否則,沒補充到能量卻補充了不少的體重!

能量飲料(energy drink)又稱為機能性飲料,真的可以補充能量嗎? ©rooziato.com
在使用這些能量飲料前你因該要先來了解它與運動飲料的不同點! ©lbcgroup.tv

能量飲料(energy drink)的典型成份:

咖啡因:
通常是一般常見的能量飲料中主要添加的成份,這些飲料通常每份含有大約70至100毫克(大約接近一大杯即溶咖啡的含量)。雖然,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FDA)與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對於飲料中所添加的咖啡因沒有十分嚴格的管制,但基本上一罐能量飲約含80g的咖啡因來說,只要連續喝上3罐就容易超過人體日常攝入標準,容易引起心悸、焦慮等咖啡因中毒的症狀。

牛磺酸:
為一種含硫胺基酸廣泛分布於動物組織當中,是身體常需要的營養成分之一,因此常常被加入在提神及能量飲料之中,又因為它能幫助電解質(electrolytes)進出細胞,這些電解質包括鉀、鈉、鈣和鎂等離子,可幫助腦細胞促進神經元(neurons)的擴散與延伸,有穩定神經細胞膜中的電子流動,提高大腦的運做機能,因此,當細胞內的牛磺酸被大量消耗時就會產生疲倦,相對補充牛磺酸就可以解除疲勞,另外,它同時也有抗氧化的特點,所以牛磺酸也有保護腦部的功能。

葡萄糖:
通常能量飲料裡面都會含有大量的蔗糖及葡萄糖,有些無糖的能量飲料是使用甜味劑代替,因為葡萄糖的分子很小因此容易進入血液被細胞所吸收,但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濃度過高的時候,就會導致肥胖與糖尿病,另外,細胞也會將葡萄糖以肝醣的形式儲存於體內,可是過多的葡萄糖會在肝臟和脂肪組織中,轉換成脂肪酸和甘油三酸脂。

瓜拿納:
主要是一種種植於南美洲的植物,其種子含豐富的咖啡因、可可鹼及茶鹼等等功能性物質,對於增加精神和肌肉強度的抵抗力、忍耐力與減少運動疲憊感有些許的幫助,瓜拿納中的咖啡因和咖啡鹼所含有的黃嘌呤,能夠提供最快速並最穩定的思考,但是,攝取過多會產生失眠、易怒、心跳過快、心痛及身體依賴的副作用。

維生素B群:
有些能量飲料內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6與B12與葉酸,維生素B6主要有抑制嘔吐、促進發育等功能,維生素B12可以增加葉酸的利用率,來影響核酸與蛋白質生物合成,從而促進紅細胞的發育和成熟,是人體不能缺乏的重要維生素之一。

肉鹼:
就是大家常見的卡尼丁,是一種類胺基酸,屬於季銨陽離子複合物,可以透過生物合成方法從離胺酸及甲硫胺酸兩種胺基酸合成產生,肉鹼存在有兩個立體異構,較為人知的是L-肉鹼(左旋肉鹼),左旋肉鹼是脂肪代謝過程中的一種關鍵的物質,能夠促進脂肪酸進入粒線體氧化分解,目前已把肉鹼應用於減肥及運動員抗疲勞的功效,但並未有科學依據可以證明。

銀杏:
有某些能量飲會添加銀杏,它是屬於提高記憶力和高濃度的植物提取物,除了能改善血管血液循環外,它也是一種抗氧化劑在體內有助清除有害物質及自由基,減少DNA的破壞和保護細胞。

能量飲可代替運動飲料嗎?

有許多人都認為能量飲料就是運動飲料,因為它們基本上都被放置在一起,其實這兩種飲料有著極大的不同點!能量飲料通常含有比運動飲料(6%至8%)更高濃度的碳水化合物(8%至11%),這可延緩胃排空(讓營養物質離開腸胃的速度變緩慢)並減緩胃腸道(Gastrointestinal簡稱GI)的吸收效率,特別是在運動中能量快速消耗的時候。而運動飲料的設計,是在運動中和運動之後使用的補給飲料,它含有適當電解質(鈉與鉀)以促進胃腸道(Gastrointestinal簡稱GI)最大吸收效率。換句話說,也因為能量飲料為每100ml約10-12g或每250ml約25-31g的含糖濃度,大約與大多數的軟性飲料(例如可樂、雪碧等等)相同的濃度,加上它們比普通水或運動飲料會長時間停留在腸胃道當中,因此不能及時提供有效的水份及電解質補給,所以,這也就是能量飲料不能被當做運動飲料來飲用的原因。

運動飲料與能量飲料的不同點!

能量飲料看起來確實有可增強能量和專注力的感覺,然而,它同樣以含有大量糖分及碳水化合物,除了會讓血糖與胰島素快速起伏之外,也會造成讓人容易上癮的狀況,另外,再加上高含量的咖啡因成分,使得它們不適合當做水合和碳水化合物的輸送,另外,如果你大量飲用也容易在短時間內,造成血壓提高及心跳不規律的症狀,尤其是懷孕的婦女更要避免飲用含高咖啡因的能量飲料。最後,大多數能量飲每100ml含有10~12g(約2~3茶匙)的糖,再加上它們並沒有被證明可有效的提高運動時的表現,並且不能代替任何健康的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所以你可依據個人需求選擇是否飲用能量飲料。
 

參考資料/bodybuilding、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如何靠吃避免肌少症?專家:挑選「蛋白質轉換率」高的食物

2019-08-06
飲食方式飲食知識庫生活觀念

要避免肌少症,最重要的就是透過飲食跟運動來提升肌肉的質與量,然而,許多人可能方式不對,導致肌肉量無法提升,同時肌肉流失更快!根據專家表示:如果要從飲食攝取來避免肌少症,要挑選對的食物才有效。

隨著年紀增長,我們身體各項器官生理功能會逐漸下降,其中,肌肉質量也是減少之一。當肌肉強度以及功能的逐漸衰退時,我們就稱為「肌少症」,然而肌少症一直是導致銀髮族受傷的兇手,當肌肉量逐漸減少時,可能造成他們跌倒、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是無法自理生活以及增加死亡風險,這是一項必須被關注的事!此外,肌少症這個疾病以及漸漸年輕化,大約從30歲後開始,肌肉質量會因為老化開始逐漸流失,而到了40歲之後,肌肉會開始以每10年約8%左右的速度流失,然而大腿的肌肉力量減少更快,每10年減少10~15%。

©longevitysciencenews.com

中老年人害怕三高導致營養不足

中老年人可能因長期擔心三高,或者是已有三高而長久養成的習慣,高達6成5的長者有控制食量或熱量的現象,在2成少吃肉類、蛋、海鮮的長者中,4成8擔心罹患三高疾病,4成5為害怕膽固醇,則牙齒不好的則佔6.9%。  其實65歲以後,除非是已罹患三高疾病,否則醫師都會對正常老年人比較寬鬆地看待三高現象,為的就是不希望長者因為擔心三高疾病上身而忌口不吃,反而造成熱量或營養攝取不足,尤其是缺乏製造肌肉的原料蛋白質來引發肌少症上身。為了避免肌少症,最重要的就是透過飲食跟運動,提升肌肉的質與量。

中老年人害怕三高導致營養不足 ©fitover50training.com

挑選「蛋白質轉換率」高的食物有利吸收

一般來說,每天蛋白質攝取建議量是用體重乘上1.2公克,也就是說一個60公斤的老人,每天應該要吃到72公克的蛋白質,但是72公克的蛋白質大約需要吃掉600公克的雞腿肉,然而老人家胃口不好,根本吃不到這麼多。所以,要挑選「蛋白質轉換率」較高的食物,可以比較有效率的吃到足夠的蛋白質。像是雞腿肉就是蛋白質轉換率較高的食物,此外還包括了乳酪、豆乾等,像是牛奶大約只有5%的蛋白質轉換率,但是同樣份量的乳酪就有30%的轉換率;豆漿跟豆乾也是一樣的概念,在進食的時機,最好是選擇運動後,這樣吃進去的蛋白質,可以馬上修復肌肉。

除了飲食運動,睡眠也相當重要

如果食常每天晚上失眠或是睡眠質量不好,肌肉就不會生長且還會流失更快,尤其是對高年齡的長者來說。因為缺乏睡眠會增加身體的皮質醇,當皮質醇增加時會讓人流失肌肉、降低新陳代謝,所以,睡眠、休息是非常重要,就算有適當的運動、飲食規劃來預防肌少症,當時常失眠時,反而影響更大。

睡眠充足也能預防肌肉流失速度 ©betterhealthwhileaging.net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THE NEW YORK TIMES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飲食

2016-05-17
運動營養瘦身飲食運動生理知識庫

飲食是運動訓練中很重要的一環,對於減重的人更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至於飲食究竟該怎麼吃才對呢?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所訂定國民飲食指南,人體飲食需要均衡攝取六大類的食物,才能維持正常的身體健康,也能夠維持正常的身材。

過去許多人為了減重,捨去澱粉類的攝取,讓身體少去了補充醣類最重要的來源。一般來說,身體將養分轉換成能量時,最容易先從醣類開始轉換身體能量,當身體缺少醣類時,就會轉而利用蛋白質或是脂質來替換。對於減重者而言,當聽到上面的說法時,是否都覺得心動?但是,脂肪的轉換並沒有這麼簡單,需要一段時間的才能夠將脂肪轉換成能量,但是對於非運動選手的人說,這樣的轉換過程非常緩慢,導致根本無法將脂肪順利轉為能量消耗,所以根本無法減少體脂肪!然而過度的減少醣類攝取,也會換減緩腦部的反應,大腦的能量來源也是醣類,當攝取不足時,就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無法思考等等的問題。

對於健身者來說,蛋白質的攝取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肌肉在訓練時受損,需要依靠蛋白質攝取的來幫助肌肉復原,所以許多的健身者會額外攝取蛋白質,希望增加肌肉量,但是過量的補充只會造成肝腎的負擔,甚至造成蛋白尿的可能,一般人來說,一天每公斤體重只需要0.8克的蛋白質攝取,一個70公斤的成年人,大約需要56克左右即可,除非是專業的耐力與肌力訓練員才需要增加到1.4甚至到1.8 g/kg/d,但是這些人都是有特別的需求,才需要這樣攝取。對於一般人來說,基本上三餐都有一份的蛋白質攝取,這樣的攝取量就足夠了,如果害怕肉類的脂肪過多,可以選擇雞胸、里肌或海鮮類的肉類攝取,一方面脂肪較少,另一方面可以獲得較高成分的蛋白質。

對於脂質,更是讓人又愛又恨,適當的脂質攝取有助於運動員在糖類低下時,用來填補暫時的糖類不足,適量的脂質攝取有助於脂溶性纖維的吸收,以及組成身體的細胞膜。其中許多好的油脂對於腦部的運作也很有幫助,所以在飲食建議中會建議攝取適量的堅果食品補充好的脂質,另外在油品的選擇上,也要特別因為料理的方式選擇適當的油脂使用,以免因為高溫變質,進而破壞身體,油脂並不是不好,只是需要適量的攝取。

©Shutterstock

想要減重的人,真正需要考慮減少的是「糖」的攝取,「糖」經過分解,可以快速的變成「醣」類,提高血糖,為身體提供能量,當血糖過度提高時,胰島素就會分泌,將血糖做轉換成肝醣與脂肪,當身體能夠儲存的肝醣達到上限時,多餘的就會轉變成脂肪,這就是造成肥胖的原因。

最後對於運動的飲食來說,更需要全面性的營養元素,缺少任何一項都是不可以的,也不要為了要燃燒更多的熱量在空腹時運動,在運動前,可以適時補充一些低GI的食品,幫助血糖慢慢上升,避免在運動時因為低血糖感到不適,避免吃高GI值的食品,高GI值的食品容易讓血糖快速上升,胰島素會開始大量分泌,降低血糖指數,這樣的飲食方式,容易在運動中變成反應性低血糖,更容易造成頭暈等問題。

運動完就進行完整的食物補充,並包含六大類的食物,並且在運動完後的30分鐘至一個小時內進食,這時候因為肌肉溫度還未完全下降,適時的補充醣類與蛋白質,可以增加肌肉攝取養分的能力。如果害怕攝取過多的熱量,可以選用清蒸或是川燙過的食材,配上好的橄欖油或是亞麻仁油等脂肪,利用簡單的調味,就可以吃得健康又低脂。

圖片來源:sndvr.wordpress.com

參考資料
1.《運動健身知識家》,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運動生理學》,新文京出版公司 (2014)
3.《肌力訓練解剖學》,合記圖書出版公司 (2015)
4.《肌力訓練圖解聖經》,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5. 蘋果日報-營養師破除 運動飲食 4迷思
6. 康健雜誌-運動後聰明吃,加速減重
7. 竹子的體育教室-運動VS飲食
8. 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與健康息息相關的新版每日飲食指南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