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產業持續看漲,全球環保意識逐年上升,全新戶外生活選物店「山也行GO MT.」選在422世界地球日前正式宣布,四月底前在台北、台中、高雄設立共4個櫃點,一次完成北中南串聯,全面服務市場。秉持與自然共存的精神,結合北歐簡約環保及選貨風潮概念,引進六大歐美頂尖戶外生活品牌,期待透過高機能且友善環境的戶外用品,讓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旅遊、健行或是挑戰不同休閒活動時都能盡情享受、並同時展現出〝時尚〞與〝環保〞間的完美平衡!
有別於單一品牌店型,山也行嚴選鞋、衣、包、配件各領域專家、重視永續經營的戶外品牌,包括瑞典百年經典品牌「Haglöfs」、瑞士智能穿著科技專家「Odlo」,以及法國戶外鞋履領導品牌「Salomon」、智慧羊毛領導品牌「Smartwool」,甚至加入戶外傳奇背包大師「Gregory」與美國時尚標配鋼瓶「Hydro Flask」等指標性品牌,一次在山也行購足。無論是用心於環保製程、友善動物,或是公平勞動條件等,都是山也行選品的關鍵考量之一,以提供更有溫度的裝備給關心自然的戶外人。
近年來「快時尚」消費帶來的「快取代」行為所製造的垃圾量驚人。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分鐘丟棄約438件衣服,平均每人每年貢獻10件。因此,山也行建議消費者實際走進店櫃,透過親手觸摸、實際體驗商品的機會,減少買到商品不合需求的機率。山也行特別推廣「以維修取代購買」的綠色購物態度,同時藉由提供高品質、高耐用性的商品,讓良好的戶外用品陪伴消費者更久。
4月20日在新光三越A11舉辦開幕記者會,當天邀請到知名山野系夫妻檔阿泰與呆呆擔任一日店長,兩人身穿獲得2018德國ISPO大賞的「Haglöfs」Eco Proof環保概念防水外套現身,除了開心分享其登山經歷及裝備選擇重點,也非常認同力行綠色購物的生活態度。活動還特別邀請到台灣頂尖的戶外裝備修復職人,替阿泰與呆呆破損的外套與褲子進行修復,透過職人巧手使裝備起死回生,可說是惜物愛物與友善環境的最佳實踐!
山也行在台北新光三越A11館5樓、統一時代百貨台北店B1、台中大遠百6樓設櫃,並將於4月26日於高雄大遠百8樓完成北、中、南串聯。為推廣「以維修取代購買」概念,自4月21日至22日連續兩天,修復職人將於「山也行GO MT.」新光三越A11五樓櫃位為所有喜愛戶外運動的朋友健檢裝備,有機會讓你的裝備繼續陪你走更長的路!4月26日及5月12日也將分別於台中大遠百、高雄大遠百舉辦「裝備Reborn工作坊」課程,透過職人教學將舊衣變身環保購物袋,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樂於分享的阿泰與呆呆近年來將自己的登山經歷開始在網路上分享,包含在完成美國太平洋屋脊步道(PCT)長程縱走的壯舉後,前後共出版過兩本書籍十分受到好評!20日出席「山也行GO MT.」開幕活動時兩人即說道:「合適的裝備與適當的裝備使用方式對於登山客來說再重要不過了!」回想起第一次接觸爬嘉明湖沒有經驗的呆呆帶著零零總總的裝備上路,不但沒有幫助到她,反而增加至少8公斤的負擔,在不斷累積經驗後,呆呆開始對於登山裝備的選擇理出了一套合適自己的標準,其中像是「Salomon」鞋款便是一個難以取代的選擇,其鞋身的包覆性或鞋底的穩定性都提供了更舒適的腳感,而且非常耐穿,兩人還不禁同聲驚嘆:
「穿過就再也回不去了!」而阿泰則分享第一件功能內著衣就是有著地方登山會會長身份的父親所贈予的「Odlo」機能內著衣,其內部纖細的刷毛織物,提供了良好的保溫性能還有快速乾燥的特點,陪伴過他征戰了大大小小的山岳,至今回想起來仍回憶滿載。
每趟長距離路程動輒數天起跳,登山裝備的耐用性更成了重要的指標!呆呆提到山友們一定有用大力膠帶臨時修補的經驗,就算補了再補還是會繼續使用這些戶外裝備,這也表示一件好的登山裝備值得被長久使用,因此若能得到更好的修復便能延長使用壽命,更是惜物愛物、友善大自然的作法。「山也行GO MT.」以行動來支持”為地球盡一份心力”,鼓勵大家以「維修取代購買」,真的需要購買時,盡量挑選耐用、環保設計的商品,就可以減少地球負擔。
開幕活動上邀請到戶外裝備修復職人吳大姐,現場除了秀出將阿泰與呆呆被〝修復〞過的服飾,並以〝重生〞的方式改造已無法修復的服飾成為全新的環保托特包與飲料袋,鬼斧神工的密技讓阿泰與呆呆誇讚不已,一同表示「可以將心愛的裝備延長使用壽命或是起死回生,真的是太幸福了!」阿泰與呆呆也秀出身上於2018年一舉獲得德國ISPO大賞殊榮的「Haglöfs」Eco Proof防水外套,分享著Haglöfs令人愛不釋手的原因,包含此款是易於更換零件的防水外套,設計上結合特殊結構設計,減少了防水膠條脫落、不易修復的不便之處,而且外型十分Urban,Eco Proof 防水外套可說是他們心中的夢幻逸品!喜愛北歐簡約時尚風格的朋友們在「山也行GO MT.」都可找得到適合自己的裝備!
資料來源/山也行GO MT
責任編輯/妞妞
「『愛運動‧動無礙』顧名思義就是大家都是愛運動的人,但是後面的『動無礙』就比較難做到,因為我們很喜歡運動,但運動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阻礙。希望透過這個口號,告訴大家我們愛運動,希望大家幫助身心障礙者能『動無礙』。」姜義村教授表示。前身是跆拳道選手、國家級教練的姜義村,大學畢業後放棄獸醫優渥出路,考上研究所投身教育事業。現職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兼系主任。
2020年帶領身心障礙者及攜手產官學界人士,組成十隊接力隊伍參加了台東 LEXUS IRONMAN 70.3 Taiwan 的姜義村,前身是跆拳道運動員的姜老師不只是熱愛運動,並長期關注於休閒教育/治療、生命教育、身心障礙休閒、適應體育等。對他來說,這一次帶領身心障礙夥伴們完成鐵人賽事,除了擔心更是開心。
「我們很常看到『無障礙空間』,」姜義村表示:「事實上很多運動場所對身心障礙者來說是『超障礙』,充滿各式各樣的阻礙,例如說前往該地的交通不便、或者是入場館的報名、相關資訊不足,更不用談很多的賽事並不利於視障者報名,譬如有些比賽需要上階梯下階梯,那輪椅組的就沒辦法報了。」
對身心障礙者來說,有些軟體與硬體的設置是不夠細緻的,致使許多身心障礙者即使有意願嘗試運動,也往往受限於現實的環境。姜義村本身協助轉播過東京馬拉松賽,對輪椅組選手印象深刻:「那你就會知道,這個賽道是輪椅可以完成的。所以希望賽會在規劃賽事時,知道身心障礙者是愛運動的,那麼可不可以讓我們動無礙。」
在此次隊伍的選手中,許多選手非屬耐力運動項目,但為何把目標放在鐵人運動上,姜義村有自己的見解與想法:「我希望讓身心障礙者接觸主流且大眾的運動。目前台灣主流的運動是路跑,一年有上千場的路跑賽事。此外,台灣是個親水的國家,我們有泳渡日月潭、搶灘料羅灣還有泳渡澎湖灣。第三個是單車,我們有很好的單車品牌美利達、捷安特,每年也有數十場單車賽事武嶺、一日北高…。如果這上千場賽事都能對身心障礙者友善,那代表我們很多身心障礙者可以隨時隨地參加比賽。」
「我們滿貪心的,希望能三個願望一次滿足,所以我們就選了鐵人。」姜義村說道:「重點不是讓他們參加奧運距離、競賽型比賽,而是讓他們參與民間主流賽事,那IRONMAN鐵人賽就是我鎖定的。未來進可攻退可守,退的話就是在國內自己玩,進的話就是去國外比賽。」鐵人賽有半程、全程馬拉松距離。游泳距離夠長,而且又是開放水域,那未來選手們也可以挑戰泳渡活動。
透過參加鐵人賽,讓一般民眾跟主辦單位認識到身心障礙者的能力與強悍,那麼未來一些五公里、十公里的賽事,自然就不會拒絕身心障礙者的參與。「我們連辛苦的鐵人賽都能完成了,你怎麼能拒絕我們呢?」姜義村說明:「我是有點刻意逆向操作,先找難度最高的,等大家完賽之後,後來就能接受更多比賽。」
儘管從事特殊教育多年,實際率領身心障礙者參賽仍有不同的感動。「我自己在這次有一個很深刻的體驗,」姜義村說道:「我發現身心障礙者,他們每天都在面對日常生活上的挫折、不如意,所以當我帶他們去比賽,可能一些安排不好或是很累的事情時,他們都覺得還好,怡然自得。」不同於一般人面對突發狀況時的負面反饋,屢經挫折的身心障礙者反而很自在。如同跑步常會說的『乳酸閾值』,身心障礙者在忍受挫折、負面情緒的閾值很高。
雖然貪心地選擇了鐵人三項運動,但姜義村卻表示過程的壓力非常大,甚至在比賽前一晚夜不得眠。「雖然我們是以接力方式完成,但總歸來講,它是開放水域,那不是開玩笑的。還有單車,因為距離騎很遠,所以看不到、顧不到。跑步21公里對一般人都不容易了,何況是身心障礙者,很擔心選手會不會跑到橫紋肌溶解。」他笑說:「我隔天早上還問選手:『你尿尿是甚麼顏色?』『有沒有發燒』。」選手參賽受傷,這是此賽參加鐵人競賽最大的擔憂。
早在參賽之前,本身是國家級運動教練、也是運動選手出身的姜義村在組隊時就逐一對有意願參加者進行評估:「我會去跟他們的老師要相關的運動表現成績,也會去看運動員在他們專業上的表現,推估有沒有能力完賽。」這次組隊的選手條件包含擁有不服輸的個性、有耐力運動經驗以及樂於參與運動。「在這次鐵人賽之後,很多人已經開始準備後面的大鵬灣鐵人賽。有人開始游泳,也有人開始學游泳。」
此外,還需要擔心的則是公眾輿論的壓力。對身心障礙者來說,不可預測的危險是很大的變數。一旦有身心障礙者受傷,撞車甚麼的,一當新聞媒體曝光之後,社會輿論會怎麼看待身心障礙者。「當公眾你一句我一句,就有可能會形成錯誤的共識。」會否從此認定身心障礙者不應該參加運動賽事?反之,如果社會共識將身心障礙者運動視為理所當然,自然就沒有這層壓力。
「事後回頭去看,這一切都是成功,也是值得的。」姜義村笑說:「很多選手都在問甚麼時候還要一起練習,詢問未來還有沒有比賽。」甚至有身心障礙者揪老師一塊報名路跑賽。
營造一個『動無礙』的環境,姜義村表示至少是十年的時間。十年期間,他希望最後的目標是帶選手去夏威夷參加KONA。「一個文化要改變需要時間,」他說:「如果很多人一起推,大家也都支持的話,或許十年之後,你可以看到所有運動賽會都是友善的,不會問你說是不是視障、是不是聽障、需不需要易讀的網頁。」
身心障礙者需要的是被認同,而不是被同情。打破過去『超障礙空間』,身心障礙者也有合理的挑戰,享受運動樂趣的機會。依照不同障礙情形及障礙程度,提供合宜的調整、輔助,任何運動身障者都能嘗試看看,沒有不能做的。一當身心障礙者前往運動毫無阻礙,那麼就能從運動中發覺熱愛與感受自我的價值。讓身心障礙者參與運動有多元的選擇,營造「愛運動‧動無礙」的優質運動環境。
「愛運動 動無礙」Together we move
文章出處/don 1 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