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柏長醫師《完美的跑姿是否存在?跑姿是否能標準化?》文章中提過,如果可以改變身體的排列、擁有更好的活動度、更強的肌力,我們就能逐漸改善跑姿,慢慢達到身體當下狀況最佳的跑姿。練習肌力、活動度的資訊很多,現在好教練或是醫療人員對於人體排列越來越重視,要獲得這樣的資源越來越簡單。那麼,真正落實到生活中,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達到這些要求呢?
如何持續打造更佳的跑步體質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想精進自己的跑姿,除了前端吸收觀念、奠定知識基礎;要落實到自己身體上,更需要後端的實際運用。不只如何訓練,如何找時間訓練?如何用對工具訓練?都是看似簡單,實際能做到卻相當不簡單的「最重要的小事」。在暢讀這篇文章之前,建議一併服用陳柏長醫師另一篇文章《完美的跑姿是否存在?跑姿是否能標準化?》。從觀念到實際方法,一步步為你對跑姿的認知打下基礎。
善用時間練習
一天能練習這些身體排列、肌力的時間能有多少?一週又能練滿7天嗎?對於大多數跑者來說,相對於練習跑步(熱愛),很難天天都練習這些能夠改善身體素質的動作(對於非跑步訓練沒有興趣)。加上我們現代的生活,每天大量持續的坐姿,每週為數不多的練習就非常可能被抵銷掉。
我們不可能改變現代化的生活,因為多數的跑者都還是靠著現代化方式生活,但是我們可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做些小改變,積少成多,持續改善身體素質。
跑步的起點是從臀部開始,因此如果能增加日常生活的臀部訓練,就能讓跑步機制有機會變得更好。日常生活已經夠忙碌了,因此要從原有的時間裡生出時間來練習,或者可以說是利用原本的時間,改變活動模式來訓練。
煮開水、沖咖啡的時候,如果是在家裡,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個蚌殼式,或是來幾個深蹲。拿地上東西的時候,不要彎著腰來拿,用蹲下的方式來拿,可以保護你的背,也可以練習到臀部。
看書、打電動、划手機的時候,將位置調整高一點,避免身體前傾、縮起來,盡量讓身體保持直立。同樣的,開車的時候也要想辦法讓身體挺直,不要躺著或著是縮著身體開車,尤其開車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對於髖關節的活動度有不小的影響。
現在大家坐辦公桌的時間,一週可能就有50小時之多,這會影響到跑者髖伸的能力。如果可以,把椅子收起來,地上放個毛巾,試著在地上做髖伸的伸展,並且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原本的工作。雙腳輪流做3-5分鐘,一次做3-5組,一天做3次,這會降低辦公室對髖伸能力的影響,甚至提升髖伸能力。但似乎需要相當的恥力,不在乎別人異樣的眼光。
排隊、刷牙時單腳站立,訓練身體的平衡感,並培養身體的本體感覺,知道身體骨盆是否前傾或是向後倒、建立身體對於排列是否直立的知覺。穿鞋的時候不要坐著穿,練習單腳站立平衡穿鞋,並且綁鞋帶。看電視的時候做些橋式(編按: 橋式做法請點此)或是伸展運動。
建議看電視時可做橋式或是伸展運動 ©yoga journal
關於跑鞋
關於跑鞋可以討論、爭議的東西太多太廣。但就幾個重要的議題來討論。
許多跑者都有著兩雙以上的跑鞋交替穿著,認為這樣的做法可以讓跑鞋恢復彈性,可以使用更久。跑鞋不會因為暫停使用就恢復彈性,但是不同的跑鞋,會有著不同的設計理念,穿上不同的鞋子跑步,可以讓身體運用不同的神經策略來跑動,並且減少單一性,可以降低受傷機率,並增進跑步效率。
因此不要一直穿著同一款式的鞋子,至少要有兩雙不同款式(非顏色)的跑鞋交替。而且這兩雙鞋最好厚薄也要不一樣,讓腳能在不同的環境下,讓更多的神經肌肉參與進來。跑鞋也應該在500-800公里汰換,不要使用過度磨耗的鞋子而傷害寶貴的雙腳。
近年來大家對於運動傷害非常在乎,會透過廠商足測來選鞋。但是身體有它原本的強項弱項,除了少數人需要使用高支撐性的鞋子,大多數跑者並不需要去做足測挑選鞋子。因為身體的某塊肌肉支撐不夠就用鞋子去補償,這會讓這個肌群更弱,不但無法增進運動表現,可能更容易受傷。訓練肌力不足的肌肉,讓身體產生他原本該有的功能,才是跑者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妄想靠著鞋子來改善身體的缺點。
不過,鞋子還是需要挑,跑者還是需要一雙能讓雙腳舒服的鞋子。根據研究,3/4的人鞋子都太小(平均小半號),壓縮了足部的活動空間。足部無法完全伸展活動,也就無法好好利用足部的每一條肌肉,那就更難有好的表現。
挑鞋子,最好是穿上後腳趾頭都還能有足夠的活動空間,腳後跟也不會完全死貼的鞋子。穿起來感覺舒服,最好還能跑上一小段來確認鞋子的舒適性(幾年前曾去巴黎,真的看到鞋店裡有50公尺左右的跑道讓顧客試跑,台灣相對可能比較困難)。
鞋子不會改變你,鞋子也不會修正你的跑姿,但是隨著訓練你會改變,可能變得更快、可能體重減輕,這時候原本讓你舒服的鞋子可能不再適合你。請試著跳出舒適圈,換一雙適合你現在的鞋子。
雖然廠商會宣稱自己的高價跑鞋有更好的功能,但是這樣的觀點並沒有辦法被證明。高價跑鞋並沒有比低價跑鞋更能降低受傷、跑得更快,高價跑鞋只能反應使用者願意花較多錢在鞋子上,或是有更高的社經地位。因此找雙舒服你又能負擔的鞋子即可,不必盲目追求菁英選手的戰靴(反正也買不到)。
穿上不同的鞋子跑步,可讓身體運用不同的神經策略來跑動
雖然無法給每一個跑者一個公式,讓你照著公式去跑就是最好的跑姿。但是當你開始改善身體的條件後,跑姿自然會有所進步,會開始更像那些菁英跑者。雖然沒有統一的套版,但仍然有幾個提示:
1 保持跑步姿勢的直立,不要彎腰駝背跑著,如果身體筋膜或是肌肉卡住,尋求好的教練幫忙解決。
2 雙臂要能有良好向後擺動的活動度,不應該被現代化生活造成身體被卡住。
3 著地輕,不要有重踩的狀況。
4 落地時腳長在身體重心下方前面一點點,不要有過度跨步的情況。
5 身體感到疲累時稍微加速,身體可能會回到良好的跑姿,而非以不好的跑姿跑著。
6 適度推蹬,不要刻意上拉(PUSH,DO NOT PULL)
保持跑步姿勢的直立,不要彎腰駝背跑
關於陳柏長醫師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個人簡介
素人跑者,熱愛跑步運動,追求最新的跑步知識,以挑戰六大馬完賽為目標。目前已完成芝加哥馬拉松(2014)、東京馬拉松(2014、2015、2017)、紐約馬拉松(2017)、倫敦馬拉松(2018)預計參加2018柏林馬拉松;正努力利用工作之餘,使用科學化週期訓練強化自己,以取得波士頓馬拉松資格,期許在2020年前完成六大馬拉松。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