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體育局、日月光文教基金會
報名詳情請洽伊貝特報名網
感動人心的比賽真實故事分享,一本難得集結18位知名藝人、主持人、模特兒、運動企業總舵手、專業運動教練與選手等菁英,於《狂飆的18鐵人:台灣經典賽事與備賽攻略》書中親筆分享運動生涯中最深刻的比賽經歷,在自我挑戰中,激勵自己面對人生課題。
新書《狂飆的18鐵人:台灣經典賽事與備賽攻略》於11月11日舉辦簽書分享會台北場,由作者群現場分享人生的起伏轉變經歷,讓不少粉絲感動!本書作者知名藝人姚黛瑋出席分享會,首次文字創作,她逆向思考描寫自身棄賽的心路歷程,也大方分享更年期女人如何克服生理狀態與障礙、以及如何調適完成挑戰,並鼓勵大家「享受玩賽」!外景女鐵人段慧琳笑談她如何完成了226公里賽事卻沒有完成LAVA 226賽事的曲折過程。蛙式泳后李詹瑩帶著7個月身孕,以最美運動媽咪形象出席。現場出席作者還有捷安特選手林玉芳、台灣鐵人三項公司董事長林澤浩、丸鐵運動負責人郭修森、醫護鐵人何航順與醫護鐵人創辦人陳彥良,各自以不同的專長和歷練,與大家分享運動生活與訓練心法。
鐵人們不只對運動熱血,對社會更有滿滿的熱心。本書在起初撰稿階段時,作者群就已討論決議,將捐贈《狂飆的18鐵人》作者版稅收入的50%給財團法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展現作者們滿溢的社會關懷與公益回饋。簽書分享會的捐贈儀式中,姚黛瑋作為作者捐贈代表,將這份暖心獻給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代表劉佳盈處長。
《狂飆的18鐵人:台灣經典賽事與備賽攻略》新書,在台灣以首創之姿難得邀約各行業傑出的19位鐵人合著出書,分享自身激勵打氣、超越自我極限的領悟。新書由統籌作者陳彥良以大數據為全台鐵人三項、馬拉松、自行車與游泳等賽事做總覽分析,接著由18名鐵人作者接棒登場。
作者群共有陳彥良﹙醫護鐵人﹚、王千由﹙277自轉車競佐訓教練﹚、王心恬﹙鐵人名模﹚、江晏慶﹙XTERRA專業教練﹚、何航順﹙公路車小馬既醫護鐵人﹚、李詹瑩﹙蛙式泳后﹚、林玉芳﹙捷安特選手﹚、林金財﹙台灣第一代鐵人﹚、林澤浩﹙台灣鐵人三項公司董事長﹚、范永奕﹙自行車登山王﹚、段慧琳﹙外景女鐵人﹚、姚焱堯﹙運動筆記創辦人﹚、姚黛瑋(知名藝人)、許元耕﹙深耕運動負責人﹚、郭修森﹙丸鐵運動負責人﹚、郭家齊﹙肉肉少女﹚、黃柏青﹙鐵人運動專欄作家﹚、楊志祥﹙鐵人暖男﹚與謝伯韶﹙鐵人警花﹚等19名鐵人作者參與創作。
鐵人們不只親筆描述在賽道上栩栩如生的深刻故事,更搭配此故事的背景賽事,分享私房備賽攻略與星級評分,以及自己平時的獨門訓練心法,是一本集結精采故事與實用資訊於一爐的圖書,讓讀者閱讀比賽故事感動之餘,更能獲得共16場熱門耐力賽事的賽前準備實用資訊。本書並獲得鐵人一哥謝昇諺、三鐵一姐裡筱瑜、鐵人主播夏嘉璐等23位知名運動領域名家聯合專業推薦!
11月11日台北場首發場簽書會聚集8位知名作者出席,分享著不做作、不矯情全力衝刺的鐵人故事,讓讀者現場感受到激勵的人生體驗。此外,12月4日、12月18日將分別在台南、台中舉行新書分享暨簽書會,敬請粉絲期待!
《狂飆的18鐵人 台灣經典賽事與備賽攻略》新書分享會報名請點我。
資料來源/莫克文化
撰稿/Dama
攝影/Oliver
間歇跑是由跑與休息交替進行而組成的訓練課,跑時的強度或速度通常比整都是連續跑時要大,要快。
間歇訓練時,在兩次練習之間的間歇要進行強度較低的練習,而不是完全休息。如在利用跑動進行訓練時,間歇時要進行慢跑或快走,而不是靜坐休息。 訓練對練習的距離,強度和每次練習的間歇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一般情況下,不會等身體完全恢復就開始下一次練習,因此,對身體機能要求較高,能引起身體結構,機能及生物化學等方面較深刻的變化,建議在一定的訓練基礎上進行練習。
1. 完成的總量和總強度大:
在間歇訓練中,採用一定的負荷,可以比持續訓練法能完成更大的工作量。並且用力少,而呼吸,循環系統和物質代謝等功能都可以得到較大的提高。如進行一萬公尺測驗,測驗成績最好為40分鐘,這樣每公里的速度為4分,可持續跑10公里。如果採用間歇訓練,用4分鐘跑1000公尺,間歇4分鐘,可以跑道12組甚至更多,如果採用一公里3分50秒的速度來跑間歇,間歇4分鐘,總速可以達到10000公尺,但速度也要超過比賽速度。一般來講,對於發展有氧耐力來說,總的工作量遠比強度更為重要,因此在馬拉松項目的間歇訓練中,要採用總距離或時間稍長(時間在6-12分或,距離在1600-3000公尺),強度超過比賽配速的速度來進行訓練為宜。
2. 對心肺機能的影響大:
間歇訓練法是對內臟器官尤其是心血管系統進行訓練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在間歇期內,運動器官得到休息,而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活動仍在較高水平。如果運動時間較短,練習期間肌肉運動引起的內臟機能的變化,都在間歇期達到較高水平。因此,無論在運動時還是在間歇休息期,可以使呼吸和循環系統承受較大的負荷。經常進行間歇訓練,能使心血管系統得到明顯的鍛煉,特別是心臟工作能力以及最大攝氧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1. 每週三次以上,最少六週。
2. 每週四~五次效果最佳。
3. 體能較差者宜以較低強度實施長期訓練。
4. 間歇訓練必需符合 1:2:1 或 1:1:1(即強弱強之比例)
5. 休息時間以心跳脈搏次數決定。 (一般恢復至 120 以下即可再進行下一趟的訓練)
6. 次數不得少於 6 次,最好 10 至 15 次為原則。
7. 三點間歇:利用短距離的定點間歇,反覆的快速往返,達到訓練效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