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的舒服是跑步的基本原則,若配速也好,裝備也好那其實就同等於一個完美的距離了。
跑步的裝備配置原則則以防護為主,美觀為輔、防護主要是指:保暖、防止運動損傷、中途安全等。跑步裝備從下往上說起,分別是:鞋子、襪子、褲子、護膝、腰包、衣服、手機臂套、魔術頭巾、耳機、頭帶、帽子...等。
鞋子種類很多,就跑步而言,一般分為慢跑鞋(緩衝跑鞋)、競速跑鞋、越野跑鞋等,這些跑鞋都有很多款式選擇,一般平時訓練可以選擇緩衝跑鞋,主要是防能保護腳踝,減低傷害;若要突破個人成績,可以選擇競速跑鞋。
跑鞋的選擇,遵循幾個原則,因人而異,不過一般跑鞋在500公里左右就可以考慮更換,最好預備兩雙以上跑鞋,交替練習使用。選購鞋子時,則建議尺寸比平時大1-2號,這樣跑了長距離之後,也不會因為擠壓到指甲而造成水泡。
跑步的襪子也很重要,一般選擇coolmax材料的襪子,也就是常說的快乾襪,排汗比較快,不容易起水泡。長距離的話,建議可以在腳上先擦一些凡士林,然後再穿襪子,較不容易起泡。如果害怕起水泡,也可以選擇五指襪,可以有效的防止。
壓縮腿套主要是輔助小腿肌肉,同時也可以有保暖的功能,跑步時,它雖然不是必需品,但若認為它對你是有幫助的,多佳利用也是不錯的。
壓縮褲分為長褲、七分褲、五分褲和短褲幾種,壓縮褲有助於提高大腿和臀部的肌肉運動能力,一般跑友穿壓縮褲的比較多,專業運動員則剛好相反,認為壓縮褲會束縛肌肉能力,所以會選擇高開口的排汗短褲。
壓縮褲或者短褲內,一般會穿著比較舒適的內褲,其選擇為柔滑、快乾、沒有明顯縫紉線條的運動褲,盡量不要選擇全棉的,因為全棉不利於排汗,長距離跑主要是防止短褲磨傷大腿內側和陰部,導致不必要的運動損傷,所以可以在穿短褲前在容易磨傷的大腿根部塗抹適當的凡士林,這樣有助於延緩磨傷。
跑步上半身通常穿著容易排汗的壓縮衣和運動T-Shirt,壓縮衣也分為長袖、短袖或背心,T-Shirt亦是如此,主要視氣後來做選擇。
髮帶主要的功能是處理頭部的汗水,髮帶是將汗水從額頭導到臉的側部,然後自由滴下,不會直接滴到臉上,但大多數的髮帶都是矽膠材質,緊貼在頭部,戴久了一後,並不太舒服,不過整體來說他可以增加美觀還能防止汗水,算是實用的配備。
帽子主要是遮擋陽光,防止面部日曬,還有吸收部分汗水的作用。跑步的帽子,可以選擇棒球帽或是中空帽, 主要是佩戴舒適,兼顧功能。
魔術頭巾是跑步很好的防護用具,用途廣相當廣泛,這個是大多數跑友必配的裝備,尤其在冬天的時候,用途非常大。
魔術頭巾繞在腕部,可以當作腕帶擦汗,繞在頭部可以做髮帶,套在頭部可以當帽子,繞在手上可以當手套,繞在手臂上可以放鑰匙和手機,總之功能多多,經濟實惠。
跑步腰包種類繁多,選擇的確比較困難,主要還是根據個人的跑步習慣來決定。短距離跑步,可以不選擇帶水壺,但長距離跑步不容易補水,建議選擇帶水壺的腰包。距離跑步對於腰包的需求相對較低,腰包除了可放補給食物,還可放置手機或是重要物品。
短距離跑步基本不用特別的能量補充,但記住不要空腹,吃飯後一小時之內不要跑步,跑步前吃七分飽即可。常用的跑步補充的主要有:飲用飲料、能量膠、能量棒、電解質補充等等。
飲料:最好的飲料就是水,還有很多功能性飲料,這些功能性飲料主要是補充電解質、鹽份、能量補充、快速恢復的作用,水的補充頻率因人而異,通常每半小時補充一次,千萬不要等口渴再喝水,要提前飲用。
能量膠:能量膠主要補充電解質和能量,包括糖原等。
能量棒:主要是固體的能量補充食品,不同於能量膠為膏狀,由於是固體的,食用需要配合飲水,可以減少空腹感。也有使用巧克力做為補充的跑者,不過容易融化,口感並沒有太好。
其他補充:其他補充主要是電解質補充為主,包括鹽錠,這些電解質補充主要是及時補充電解質、防止脫水、抽筋的跑步不適症狀。
跑步是一項健康的活動,與自行車和游泳並稱三大最佳運動,運動中更可以有氧和無氧相結合,健身和運動相得益彰,跑步沒有很高的要求,一雙跑鞋、一條路就可以運動了。開始跑步非常簡單,難的是能夠養成習慣,若沒有持之以恆的堅持精神,無論有什麼酷炫的裝備,也達不到運動的真諦。
運動鞋的種類百百種,想要選擇一雙適合自己的鞋子,其實並沒有想像的容易。一雙真正適合的鞋子是在走路時,從腳到腳趾的感受都能相當舒適。
當穿進鞋子後,你的腳跟應該感到舒適且不緊,並且能夠滑動你的腳。
鞋面與腳背之間的距離應感到舒適,如果穿進去後感覺壓力或壓迫,那也代表你需要更大尺寸的鞋子。
關於前掌寬度的部分,以亞洲人的腳型來說,大多數人前掌偏寬。所以當腳在鞋子裡面以後,應該還能夠有前後移動的空間。試著將腳頂到最後面,前面應該預留一個拇指的寬度才是適合你的鞋子。
當跑到一個階段後,腳也會因為疲勞而腫脹,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上述須留一個拇指的寬度,而且每個人最長的腳趾不見得都是大拇指,如果是其他腳趾的話,這樣也會比較舒服一些。如果當下看不出來的話,可以先在紙上用筆畫自己的腳型,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哪根腳趾是最長的。
將腳趾頂至最前端,並用腳尖用力頂地彎曲鞋身。此時鞋子應沿著鞋面本身呈彎曲一條線。如果無法彎曲或是因為彎曲而感到腳很緊的話,那很可能因為缺乏靈活性而導致足底筋膜炎或跟腱及小腿拉傷。
一雙適合的鞋子除了舒適度,應該也要與你腳的輪廓相配合。想要知道是否真正的舒適,不是光站著來回原地走動就好, 而是應當在適當的空地來回跑幾圈或是至少在跑步機上測試一下。如果有感覺到任何的不適或是抽筋,就不要執著這雙鞋子,因為一雙好的鞋子應該是要配合你的步頻,而不是硬生生的適應它。
在了解鞋子的結構與該如何挑選之後,以下有四個是鞋店老闆長年觀察大家挑鞋容易犯的錯誤:
過緊的鞋子容易導致水泡和黑指甲的發生。特別是長期穿高跟鞋的女性朋友習慣於選擇較合腳的鞋子,因為若太大,會造成走路的困擾。
但選擇運動鞋不一樣,在運動時我們的腳其實也在跟著前後左右的移動,所以必須要選擇比自己原本尺寸大半號的鞋會比較舒服。
走路和跑步一樣,當一整天下來,腳一定會比早上出門的時候腫脹。許多人喜歡早上到店裡買鞋,到了隔天下午又回到店裡說鞋子太小。但其實是因為活動了整天而造成腳腫脹,建議盡量選在晚上的時間選購運動鞋,這樣無論什麼時間穿它,都不會感覺到不舒服。
每雙鞋子打版不同,所以無論再熟悉自己腳的尺寸,都不要去假設自己的尺寸,還是要實際穿過、跑過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