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發表於《精神病學研究》的研究指出,青少年時期缺乏運動,將影響21歲成年後的心理健康狀況!研究顯示14歲時不運動,21歲時情感障礙、視覺感知障礙和妄想意念的可能性增加;其中男性21歲時焦慮症發生率增加,也跟青少年時不運動有關。這個研究提醒了孩子和家長,無論課業多重,也別忽略了運動!
該研究在2017年11月發表於《精神病學研究》雜誌,為一大型的出生世代研究數據來自澳洲昆士蘭大學妊娠研究,以1981-1983年昆士蘭州一家大型公立醫院接受產前保健的母親及其孩子為對象,分別在孩子6個月、5歲、14歲和21歲時進行追蹤。
研究團隊將這3,493名年輕人14歲時完成的體能活動問卷,分為「經常運動」、「不常運動」、「不運動」3個組別;到21歲時填寫的「年輕成人自我報告(YASR)」的心理健康狀況資料,包含「常見的精神疾病」、「與思覺失調有關的疾病」、「情緒和行為問題」。上述以邏輯廻歸分析,檢驗青春期的體能活動情形與成人階段心理健康狀況的關聯,並考量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和青少年精神病理學等因素。
結果顯示,14歲時「不運動」組,在21歲時出現「與任何情感障礙有關的終身診斷」、「妄想意念」以及「視覺感知障礙」的可能性增加。此外,男性在14歲時「不運動」,與21歲時焦慮症發生率增加有關。結果指出,青少年時期缺乏體能活動,會影響之後一些、但非全部的心理健康狀況。
針對這項研究,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表示,這是超過20年的長期研究,研究結果具有相當的說服力。國內外亦有相關實證研究指出,運動對個體的情緒穩定有一定的效益,無論是青少年期、中年期,甚至是老年期,運動都有同樣的效果。
這項研究可貴之處是發現「運動對心理健康的益處」不僅會出現在「運動當下」,還證實這個效果會「持續發生」,再度證實了運動讓心情變美麗的論點。徐錦興呼籲,師長應多鼓勵學童參與運動,提高學童的身體活動量,不僅可改善體適能、促進身體機能,對情緒的穩定、成年後的心理健康也有絕佳效益。他也建議家長與老師可設計合宜的正增強或鼓勵機制,讓學童從運動中獲得樂趣,進而將運動融入生活,培養終生運動習慣。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上述研究顯示,青少年時期運動與否,與成年初期部分的心理健康狀況(情感障礙、妄想意念、視覺感知障礙)有關,這證實了心理健康的可預防性,以及青少年階段養成運動習慣的重要性。
董氏基金會歷年來的調查發現,「覺得很累」、「沒時間」、「沒有伴」是多數學生不運動的藉口。葉雅馨說明,青少年時期同儕是他們的重要他人,建議學校多設計「揪團」性的體育活動,透過夥伴彼此邀約運動,是幫助建立運動習慣的有效方式;同時觀念性的傳遞,例如累了更要運動、運動需要找時間等認知的建立也不可或缺。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責任編輯/Dama
躺著伸展就可以舒緩腰痛?「下背痛」是我們常聽到的腰痛,腰痠背痛因為年紀不同,造成的原因也不同,比如年輕人通常是錯誤姿勢導致,另外也是因為腰椎跟骨盆銜接的關節不易伸展,加上姿勢久了,容易造成關節僵硬而引起腰背疼痛的症狀,豐榮醫院院長、骨科醫師應思漢教大家,透過一個很簡單的抱腿運動,就能伸展骨盆跟腰椎關節,讓你慢慢改善下背痛的症狀!
下背痛很多人會聯想到「椎間盤突出」,但其實有很多不同原因都可能造成下背痛。豐榮醫院院長應思漢醫師指出,我們腰帶以下的疼痛,經常是因為骨盆與腰椎銜接的關節僵硬而出現下背痛症狀,其實透過簡單的「抱膝直腿運動」來伸展骨盆,每天持續伸展,就可以改善關節僵硬帶來的下背不適!
步驟1. 平躺在床上,盡量放到最輕鬆的姿勢。
步驟2. 單腳放輕鬆伸直,另一隻腳彎起來,用雙手抱住膝蓋下方,配合深呼吸,在吐氣的過程中把大腿盡量上提貼近胸部腹部,此時臀部及大腿後方的肌肉會有被拉緊的感覺,氣吐光後,重新深深吸氣並稍微放鬆手臂、腿部及臀部,等待下一輪吐氣的時候再來用力抱膝;此動作重複20次。
3. 一邊做 20 次之後換腳,兩邊都做到算 1 組,每次至少做 3 組循環。
注意事項:
.過程可以感受到屁股的筋或下背有點痠,就是有拉伸到骨盆、腰椎及銜接的關節。
.柔軟度沒很好的人,可能會發現伸直的腳浮起來,這時可以重新放輕鬆,盡可能讓伸直的腳保持平貼著床面。
.每次停留的時間約一個深呼吸,也可以視個人情況調整,重點是要伸展到關節,並不是停留越久越好。
豐榮醫院院長應思漢醫師提醒大家,單腳往上提高,兩手抱著膝蓋下緣,把大腿往上提高盡量平貼肚子與胸口,讓臀部肌肉有被拉緊的感覺後,再回到放鬆伸直。前述過程算 1 次,單邊進行 20 次之後才換邊。每次一共做 3 組循環 (20 次左 – 20 次右 – 20 次左 – 20 次右 – 20 次左 – 20 次右)。
文、圖、影音/江宏倫
* 文章授權轉載自《Heho健康》網站
原文:舒緩腰痛超簡單!醫師教你伸展骨盆「抱膝直腿運動」就能改善下背痛
延伸閱讀:
矯正駝背超簡單!醫師教你每天 5 分鐘躺著就能改善駝背
時常下背痛、膝蓋痛嗎?可能是你的臀中肌尚未覺醒
6個運動減輕下背疼痛
什麼是「Heho」?Heho = Health & Hope
我們有最豐富的健康、運動、休閒、養生、美食,和人生經驗的心靈分享……我們有動人的小故事,更有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和生活的建議,為大家帶來健康與希望。而我們的小心願是:您能喜歡這份用心,並分享給您的朋友!
【Heho官網】
有些人常在季節交換的時候感冒,大家都會說這是免疫力太差所導致,此時可能拿出一堆營養品來幫忙補身體,但是,其實有時候並不是缺乏某些營養素的問題,而是身體堆積了太多脂肪、身體質量指數(BMI)超標、脂肪率過高才會讓身體一直處在發炎狀態,當脂肪堆積太多時,就會啟動身體發炎機制。
我們的免疫系統可以隨時隨地擋住外來的病菌侵犯,但如果免疫系統一直都處在警戒狀態,消耗的能量會非常多,此時免疫系統會非常疲勞!但其實這就是脂肪細胞帶來的問題,脂肪細胞其實就像體內的哨兵,看到有病菌侵入的時候就會負責啟動「發炎」機制來活化免疫系統去進行攻擊,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脂肪細胞太多,等於讓身體時時刻刻都在發炎,此時會搞的免疫系統緊張兮兮,會讓好菌跟壞菌一起被消滅。而照理來說,身體在發炎之後,只要確認清除完病菌,白血球會進行清理把病菌跟自己細胞的屍體分解掉,並回到沒有發炎的狀態,但脂肪細胞太多的話,也同時會抑制身體的清理,而這些堆積的廢物又會繼續刺激身體發炎,所以就會時常覺得很疲倦、精神不佳,以及血液循環也會不好。
在這樣的情況下,較胖的身體看起來時時都準備著防禦,但在季節交換、流行病毒互相傳染的時候,或是流行傳染病期。一般人的免疫系統因為體力足夠,可以準確的殺死進入體內病毒,較胖的人身體則是亂殺一通,所以病毒感染的機率更高、而且會覺得體力更差,這也是容易感冒的原因。然而根據美國的統計研究也發現,比如以H1N1的流感病毒來說,在流行期間,BMI≥40以上的人死亡率會增加2.8倍,因為身體根本沒有力氣去抵擋病毒,不過對於看起來瘦的瘦子來說,不要覺得這件事跟自己無關,畢竟發炎反應是跟脂肪細胞綁在一起,而不是體重,所以就算體重正常,體脂肪率超標也會有免疫力差的問題。
既然身體在脂肪細胞的佔有下會不斷發炎,就表示脂肪細胞是有一定比例,如果過多,身體自然有代謝的機制,所以能做的,就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固定作息,讓身體其他部份正常運作,慢慢的把脂肪代謝掉。像是糖分就是三酸甘油脂的來源,也是非常容易堆積脂肪的食物成分,不是不能吃碳水化合物,而是要盡量少吃精緻澱粉類,像是蛋糕、麵包、白麵條、饅頭、酥皮等;另外,直接攝取脂肪也會造成身體脂肪容易堆積。另外,正常作息、固定時間睡覺,每天睡足6小時以上,才能啟動代謝脂肪的機制。
資料來源/HER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