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及瘦身永遠是萬年不滅的熱門話題,當我們的社會越來越發展,飲食的便利度與變化性越來越多元化的時候,「肥胖」就成為了現代人必須面臨的重要話題與常見疾病,另外,加上科技的進步讓許多的人都在缺乏運動的情況之下,導致如糖尿病、心臟病或高血壓等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這也就是文明所創造出營養不均衡的垃圾食物。
所以為了健康你就必須要改變你的飲食並加強運動頻率,相信有許多的人在減肥或瘦身的過程中,都聽過三分運動七分飲食這句話吧!簡單來說,如果你只靠運動但飲食確不去改變,所得出來的成效依定不會如同你所預期這樣,為了身體的健康在近幾年來掀起了一股原始人飲食法(Paleo Diet)號稱減肥最佳的飲食計劃之一,強調用最簡單的方式增加飽足感又能攝取營養豐富的食物,獲得減肥瘦身的成效,今天我們就帶你來了解何謂原始人飲食法(Paleo Diet),它又有何好處呢?
原始人飲食法,就是強調要學習石器時代原始人以狩獵採集為生的食材,當然,我們從字面上的意思就能看出,這個飲食強調只吃原型食物的方式,支持這種飲食方法的人認為我們人類的消化系統不是用來處理這些大量的加工食品,意味著經過加工的食品、精緻食品或穀物都不會出現在我們的餐點與餐桌上,你所會吃到的只有裝滿水果、蔬菜、堅果與肉類的盤子,這些營養也正符合我們人體最基本的五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礦物質與維生素。
但在於營養攝取的比例將以蛋白質與脂肪為主而充滿碳水化合物的穀類食物降低,這也就是原始人飲食法(Paleo Diet)受到抨擊的關鍵原因。然而,真正的原始人飲食法是將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控制在30-40%左右,這跟我們常見的低醣飲食或生酮飲食有著截然不同的方向,大家可別搞錯了!
可攝取的名單:
新鮮的肉食
魚/海鮮
新鮮蔬菜和水果
雞蛋
堅果和種子
健康的油脂(橄欖油、胡桃油、椰子油、黃油、動物油脂、牛油果、亞麻籽油、堅果油)
不可攝取的名單:
穀物
豆類(包括花生)
乳製品
精鍊糖
所有加工食品
精鍊的植物油(包括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花生油等)
根據上面所看到食物名單內,大家一定都很好奇為何穀物會被列為黑名單第一名?試想看看你有沒有,在攝入了大量的精加工食物例如:零食或大量含糖飲料或吃進大量的白米飯與麵粉製品之後,隨之而來的疲勞感與睏意?這正是因為我們身體內的胰島素,來不及處理大量由碳水化合物帶來的醣類。根據一項研究表示,麩質不耐受和許多疾病存在關聯包括腸易激綜合徵、纖維肌痛、皮炎、抑鬱症、一型糖尿病、自閉症等等。另外,在穀物外殼存在著會減少了腸道對營養素吸收的外源凝集素(Lectins),它會抑制胰腺分泌過量的蛋白酶阻礙腸道對蛋白質的吸收效果。
1.促進減肥
對於許多人來說,遵循原始人飲食法可以導致大量的體重減輕,正因為這項飲食方式強調多吃含有豐富纖維的水果與蔬菜,以及增加飽足感的脂肪與蛋白質,能成功的降低食慾並減少過量的卡路里攝取,所以就會發現體重及體脂開始下降,但這不見得所有的人都會有的效果。
2.補足蛋白質
我們都知道一般成人對於蛋白質的建議攝取量為每天每公斤0.8g,這也就是說每日每公斤你必須要從食物中攝取大約12%左右的蛋白質,而蛋白質對於修復和重建組織細胞、維持正常血糖、運輸氧氣、治癒傷口和增加肌肉量有絕對性的重要,所以,這個飲食方式特別強調多攝取大量的蛋白質為主,例如草飼牛肉、雞肉與海鮮類的食材。
3.減少炎症問題
炎症是由免疫系統引發的正常身體反應,以防止外來入侵者;根據哈佛醫學院的一份報告,「慢性炎症」會導致並促進許多常見疾病的發生,例如:癌症、心臟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此,攝取大量的抗炎食品例如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有助於中和導致體內炎症的有害自由基的水果與蔬菜;富含抗炎的ω-3脂肪酸的堅果,都能有效的減輕炎症或自身免疫疾病的症狀。
4.增加飽足感
這項飲食方式特別強調餐點內含有大量的健康脂肪與蛋白質,這將有助於維持飽足感並將低食慾。因為,當我們吃進的脂肪會停留在胃中較長的時間,同時,大量蛋白質的飲食也可以降低飢餓激素ghrelin的濃度減少食慾外,更可以啟動新陳代謝並減少熱量攝入;此外,因為我們降低容易被消化並導致血糖濃度急速上升的精製穀物和加工食品,就能讓易於飢餓的程度下降。
5.改變營養缺乏
由於原始人飲食法優先考慮營養密集度高的食物,這些食物可以提供許多人體重要的微量元素,例如:增加紅肉的攝入量可以提供更多的鐵以及在飲食中增加的堅果類食材,也可以增加攝取ω-3脂肪酸,這對於我們人體健康來說有著充分的幫助。
6.調節血糖功效
雖然不像極低碳水化合物(低醣飲食)或非碳水化合物飲食(生酮飲食)那樣極端的飲食法,但原始人飲食法確實限制了許多類型的碳水化合物,例如穀物這可能會對你的血糖水平產生積極影響的食物,並且飲食中還特別強調,能減緩消化保持血糖水平穩定的脂肪和蛋白質等營養素。發表在歐洲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比較了原始人飲食與美國糖尿病協會推薦的24名糖尿病患者飲食的益處,兩週後研究人員發現與傳統的糖尿病飲食相比,原始人飲食導致血糖水平和胰島素敏感性有所改善。當然,生活方式因素在糖尿病預防中也起著重要作用。除了進行飲食調整,定期鍛煉,減少壓力水平和飲用大量水也可以幫助您維持正常的血糖。
雖然,原始人飲食法(Paleo Diet)有著這麼多的好處,但它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與爭議。有許多反對這種飲食法的人覺得將乳類製品、豆類及穀類品撇除在外有點太過於嚴格,而且這項飲食法著重於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對於素食主義者就會更難以維持,但我們可以吸取這項飲食法好的地方,少吃加工性食品多吃健康的蔬果與肉類及脂肪,不用隨易斷絕其它好的食物來源,而是將食物與身體變成良好的合作夥伴,這樣就能讓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也不易發胖。
資料來源/draxe、NCBI
責任編輯/David
在馬拉松、自行車、鐵人三項等耐力運動的賽場上常聽到一句老話:「在感到口渴之前先喝水」,現在這句話已不再適用。以往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的建議是在運動過程「盡可能飲水」、「取代運動中減輕的體重」或「隨意飲用」,但現在都已被「依據口渴程度飲水」的建議所取代。
這方法簡單得令人難以置信,但根據科學證據顯示,口渴的感覺事實上可以保護你免受飲水不足或飲水過度的風險,特別是在長時間運動過程中。此外,國際田徑總會(IAAF)與國際馬拉松醫學指導協會(IMMDA)皆建議,如果你沒感到口渴,建議不要強迫自己喝水。目前已知,「根據口渴程度飲水」與「飲水預防體重流失2%」兩種方法對運動表現同樣有效。
先說後者:有關運動中脫水和表現關聯性的的研究顯示,如果水分流失小於體重的2%,這種輕度脫水不太可能妨礙運動表現;大量的液體流失對大部分運動員(非菁英運動員)來說,則可能導致運動表現下滑。因此,專家建議將水分流失限制在體重的2%以內。
有關前者「根據口渴程度飲水」,一份加拿大的研究可以佐證。研究發現自行車手根據口渴程度而飲水的表現,優於「不渴」或「過渴」時飲水的表現,也就是說,在沒感覺口渴時喝水,不會為你帶來任何好處。再者,依據上一段研究結果,輕度脫水(少於2%體重)不會影響運動表現或健康,因此補充運動中「所有」流失的汗水,並不會對運動表現有益。
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以往沒有提供關於飲水量的具體建議,因為每個人的排汗率與汗水成分,可能依據運動強度、持續的時間長短、健康程度、耐熱性、海拔高度、熱量和濕度而有所不同。
不過,有個簡單的方法可以計算,透過在運動前後測量體重,藉由排汗計算出流失的液體,然後確保水分流失不超過體重的2-3%(但在寒冷環境中,可能更能承受超過2%的脫水狀態)。
跑步前後體重差(g)+ 液體攝入量(g)= 流汗量(g)
流汗量 ÷ 跑步時數(hr)= 每小時需補充的液體量(g)
每小時需補充的液體量 ÷ 4 = 每15分鐘需補充的液體量(g)
e.g. A跑者跑前體重61公斤,跑後60公斤,跑步時攝取680克液體
61,000g - 60,000g + 680g = 總排汗量1,680g
1,680g ÷ 2hr = 每小時約補充840g(或少於840g)的水或運動飲料
840g ÷ 4 = 每15分鐘約補充210g(或少於210g)的水或運動飲料
要注意的是,每次訓練必須監控自己的體重,如果在訓練過程或比賽中體重增加,代表飲水過量;如果體重減少2–3%以上,那就該增加液體攝取。此外,運動前後檢查尿液顏色也是檢視水合狀態的好方法,若尿液顏色為「非常淡黃」或「淡黃色」,表示處於最佳水合狀態1%內。
資料來源/莫克文化出版《運動營養完全指南》 、《完全跑步聖經》
責任編輯/Dama
對於有在運動、健身的人來說,補充蛋白質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有許多人會攝取豆漿來補充蛋白質,但是,除了豆漿外,還有另一種補充飲品為豆奶,雖然看似一樣,但是蛋白質含量卻很不一樣!如果沒有選對,只是喝下更多熱量以及添加物,並沒有補充到足夠的蛋白質。
市面上的豆製飲品包括已經包裝好、製成的豆漿、豆奶,還有沖泡用的豆漿粉,雖然品名這麼多,但根據國家標準(CNS)顯示,其實只有分成「豆奶/調製豆奶」兩種,豆奶的標準是大豆經過加工處理後的乳狀飲料,蛋白質含量在2.6%以上,調製豆奶則是含有50%以上豆奶,但蛋白質約在2%以上。之所以沒有豆漿的緣故,常常聽到的豆奶就是指豆漿,指的是大豆製成的乳狀飲料,而不是「豆漿加牛奶」,但許多人分不清楚,也因此誤會豆奶的蛋白質含量會比較高。
根據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調查超商、超市可買到的豆製飲品共115件,發現有2件豆漿的產品,蛋白質含量都不到2%,根本連調製豆奶都不算;而其他的豆漿雖然大部分符合標準,但糖含量卻很高,還有名為「微甜」的豆漿,糖含量其實跟一般的豆漿差不多。「微糖」是指每100ml的糖含量在2.5公克以下,但廠商用「微甜」來製造糖含量少的印象,食藥署也表示,微甜是個人主觀感受,以為自己選了健康卻還是不健康。
董氏基金會表示,豆漿的確是很好補充蛋白質的產品,但根據CNS的標準,每100毫升(ML)的蛋白質應該要大於2.6公克,才是濃度夠高的豆漿;另外,一杯豆漿通常都有200~400毫升左右,選擇無糖、微糖的產品才不會超過一天除了蔬果、牛奶的天然糖份外,可以攝取的額外糖分。其實消費者在購買之前都可以看一下豆漿的營養成分,因為選擇蛋白質含量高、又無糖的產品並不難。比較困難的是在早餐店、豆漿店的豆漿都是沒有包裝、也沒有營養成分標示,除了選擇無糖之外,如果有時間也可以利用加熱法來看豆漿是不是夠濃。
所謂的加熱法就是把豆漿倒進碗裡隔水加熱,當表面開始出現結皮、有紋路的時候就關火且開始計時80秒,如果80秒內表面出現完整的豆皮,表示蛋白質含量多,如果表面出現是破碎的豆皮,表示蛋白質含量少,此時就可以檢測一次,就能了解該店家的豆漿是否健康。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