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馬拉松、三鐵等耐力運動的夏日訓練策略
1
馬拉松、三鐵等耐力運動的夏日訓練策略
2
訓練身體的對稱使你成為更好的跑者
3
New Balance簽約選手「長跑甜心」張芷瑄 迎戰世大運女子半馬放膽去拚
陳柏長
陳柏長

馬拉松、三鐵等耐力運動的夏日訓練策略

2019-04-30
運動部落 跑步 陳柏長醫師 跑步訓練 馬拉松 夏日跑堂 全馬訓練

台灣夏天炎熱潮濕,對於進行各項戶外訓練、比賽的運動都是一種挑戰。近年隨著天氣暖化,冬天不酷寒,冬季的時間也逐漸變短,夏日的時間越來越長,選手或是特定運動的愛好者,越來越不太可能避免夏天的訓練,因此對於熱天適應的策略就會越來越重要。

馬拉松、三鐵等耐力運動的夏日訓練策略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夏天到了,認真的跑者、鐵人們在難熬的酷暑仍能堅持逆境開鍊,甚至運用炎熱天氣做耐熱訓練。那麼你知道耐熱訓練如何運用、在科學研究下哪些策略幫助較大?陳柏長醫師清楚解析4種策略與其運用方式,在大太陽下出門運動之前,先參考一下吧!

熱適應策略

耐力運動的選手或是愛好者,會選擇在早上或晚上天氣較舒適的時候訓練,或許像是網球球員就必須培養出整天的熱適應能力。目前對於熱適應的一些策略,也有不少研究進行過不少的實驗,像是比較昂貴的主動式熱適應,或是相對便宜的被動式熱適應,都被認為可以降低悶熱天氣對運動表現的影響。

科學家會研究這些議題,主要是為了每4年舉辦一次的奧運,舉辦時天氣通常相當悶熱,溫度往往大於攝氏25度,濕度超過70%,一般認為這樣的天氣條件下,會降低運動表現以及耐力運動的持久性,因此熱適應的策略因而被重視。

就算在亞熱帶的台灣,長期處在悶熱環境下,對於熱適應也沒有我們自身想像的好。2018的倫敦馬拉松,溫度是史上最高的一次(23度),看起來以台灣動輒30度以上的天氣似乎沒什麼,但是起跑在10點之後,非台灣常見的6-7點起跑,加上城市在陽光照射下的熱輻射,跑起來感覺一點都不輸給台灣的天氣。

主動的熱適應像是在運動場館裡,把溫度調到攝氏30-40度,濕度70度以上,在這樣的設施內進行為期約2週的運動;被動的熱適應則是進行30分鐘以上的運動後,浸泡30度以上的熱水或是進入蒸氣室。經歷這樣的過程後,可以對於悶熱天氣產生一定程度的抵抗。

除了主被動的熱適應外,比賽前的cooling、合適的水分補充、更好的代謝能力都被認為可以降低身體的核心溫度,更可以抵抗悶熱的環境。這4種策略都值得嘗試,但是身為運動員或是愛好者,應該都會想知道孰優孰劣,各自的優缺點或是對於個人可能值得先做哪種嘗試。

先說結論,以耐力運動員來說,可能幫助的優劣排名:

1. 有氧耐力
2. 主被動熱適應(2週以上為優)
3. 賽前cooling
4. 合適的補水策略

主動的熱適應像是在運動場館裡,把溫度調到攝氏30-40度,濕度70度以上,在這樣的設施內進行約2週運動

1. 有氧能力訓練:降低核心溫度

對於耐力運動員來說,有氧能力的訓練是這項運動最核心的能力之一,沒有好的有氧能力還來跟人玩什麼耐力運動。因此整個訓練的核心項目,也是為了培養更好的有氧能力。

經過訓練後的運動員,在擁有更好的有氧能力後,排汗的速度及皮膚血管的擴張,都可以進一步降低身體的核心溫度,進而達到對抗悶熱天氣的好處。同時經由這樣的訓練,耐力運動員可以忍受較高的核心溫度完成比賽,但這是一個雙面刃,可以忍受更高的溫度,但也可能在事後產生較大的傷害,善泳者溺,善跑者也是最容易產生意外的一群。不過在馬拉松比賽當「步兵」除了畫面難看外,很難有很大的意外。

2. 主被動熱適應

在經由不斷的濕熱環境刺激後,身體會對悶熱的環境產生適應。心血管及核心溫度可以在熱刺激後7天產生適應,有氧耐力及體溫調節能力則要14天以上的適應時間。經由熱適應後,可以發現在賽前有較低的核心體溫、較低的心律、較大的心輸出量及血液流量。同時經由皮膚的血流量也增加,進而增加身體熱能排出的能力。

然而,這些熱適應產生的好處,對於長期處在亞熱帶或熱帶國家的居民來說,可能已經長期接受這樣的刺激,去進行熱適應的策略並無法再帶來進一步的好處。同時也因為現代化的生活,讓身處這些國家的居民,因為使用空調而可能破壞身體調控溫度的能力。

熱適應策略所帶來的好處,很難很明確跟有氧耐力訓練所帶來的好處做清楚的切割,兩者帶來的好處機制類似,所以無法區分清楚是兩者加成抑或是單獨創造出好處。

被動的熱適應是進行30分鐘以上運動後,浸泡30度以上的熱水或進入蒸氣室

3. 賽前cooling

利用cooling來降低運動時的核心溫度,可以延緩核心溫度的上升時間,藉由這樣的方式來達到延遲運動的疲勞或是能量消耗。Cooling的方式包含浸冷水、穿冰背心、吹冷風、喝冷飲等方式。

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地降低身體核心溫度,但是有研究發現cooling可能會破壞身體體溫調節的能力,也有可能造成運動員的不適,而無法進行這樣的策略。同時cooling也可能會讓運動員無法在比賽達到理想的身體運動溫度,進而無法達到最佳表現。

Cooling對於馬拉松、鐵人三項等大型比賽,有設備上取得不易的問題。除了菁英選手外,多數人都要提前進場排隊,不太有可能持續吹冷風、浸冰水的機會。所以現實上,cooling存在著不小的限制。

Cooling包含浸冷水、穿冰背心、吹冷風、喝冷飲等方式

4. 體液補充

耐力運動中補充水分是一再被強調的觀念,要盡量維持身體體液的平衡,才能避免降低運動表現。同時體液在身體裡流動,可以藉由汗水蒸發來降低體溫,進而維持運動表現。一般認為體液流失2%可能會造成4%的運動表現下降。而過度飲水可能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進而產生其他問題,同時我們也不想因為過度飲水上廁所而損失比賽時間吧?

理想上,我們應該在比賽前就將身體保持在充足水分的狀態,並且在比賽時適當的補充水分。過與不及都不是我們所想要的。

運用

夏天持續在相對悶熱的天氣中保持運動習慣,可以讓身體的有氧耐力持續進步,更可藉由熱刺激來達到熱適應的效果。身處在台灣,應該是不必為了熱適應而去特別浸熱水、進烤箱,走出室外一切都是免錢的熱刺激。

Cooling相對較有爭議,但是在長距離課表時備涼的運動飲料,是可以稍微降低點核心溫度,同時可以補充電解質避免過度補充水分帶來的電解質不平衡。關於補水補能量的文章,我已寫過不少篇,就放在延伸閱讀中讓大家做參考吧!

延伸閱讀:
馬拉松補給怎麼吃?怎麼喝?
飲食及補給策略(漢森課表建議)
長跑練習 水怎麼喝?能量膠怎麼吃?

/ 關於陳柏長 /
陳柏長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訓練身體的對稱使你成為更好的跑者

2018-02-05
運動生理觀念跑步知識庫

對稱性是一個數學原理,它表示了雙方的精確平等。我們在生活上,並不會特別想到對稱的重要性。但這對於跑者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在身體不對稱的情況下跑步,很可能是運動傷害背後的罪魁禍首,或者導致你打破個人紀錄的最大失敗理由。

訓練身體的對稱使你成為更好的跑者

拿過4面奧運金牌的美國田徑運動員,現在是Michael Johnson Performance訓練中心的創始人Michael Johnson說:「努力讓自己的身體對稱是一直以來我給新手、以及資深運動員們的最佳建議之一,對稱可以帶來效率,對於短跑運動員和長跑運動員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當你跑得效率越高,就可以跑越遠,就越不會疲勞。」

芝加哥的骨科物理治療師David Reavy解釋說,身體不對稱確實會導致跑步時步態發生變化,這也可能是引起跑步受傷的一個因素。另外不對稱性的問題甚至會出現在身體的另一側。例如:一個跑者的右髖關節的穩定性差,導致他們的膝蓋過度旋轉,他們右膝關節會產生慢性疼痛,所以當他跑步的時候都會一瘸一拐,接著就會把身體的重量集中在左腿,對左腿的壓力加大進而引起左側關節的疼痛。

可悲的是,我們不是機器人,幾乎沒有人的身體是完全對稱的,即便是知名短跑選手Usain Bolt亦是如此。好幾年前,也因為他的不對稱步態,而上過新聞頭條。不過,Michael Johnson Performance訓練中心的全球總監Lance Walker 說:「我們合作的所有運動員中,他們都可以從身體的對稱性中獲得最好的表現和預防傷害的好處。」。總之,如果你可以辨別和糾正不對稱,你將會是一位很好的教練。
所有的跑者都希望自己能在運動中表現更好,並防止受傷。因此,對稱性或缺少對稱性在這兩者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為什麼對稱性很重要?

美國Nike + Run Club的總教練Joe Holder說:「如果跑者的身體是不對稱的,力量薄弱的部位必然會出現另一個部位的代償發力。」但這並不代表說你肯定會受傷,而只是增加了受傷的可能性。跑者受傷的機率高出許多其他運動項目,其很多時候都與肌肉失衡有關。

即使你的不平衡並沒有引發其他的傷害,但也不表示沒有其他的阻礙。「想像一下,一位八分速的跑者,若他的臀部肌群長期不對稱會發生什麼事?因著臀部無力,而使得臀部肌群無法獲得更多力量,因此,這樣的不對稱會讓他的速度無法持續提升。」他補充說:「更多的肌肉量被帶到正在進行的運動時,你不會像以前那樣快速疲勞,因為你的整個身體吸收了力量,而不是把它們全部放在某個區域。」

找出身體不平衡的麻煩點

Lance Walker說:「在極端情況下,不對稱現象往往會感受到,比如當你跑馬拉松或衝刺時。但是,如果你要等到比賽前才開始修正,那就太晚了。當你在身體系統中消耗了更多的里程數卻沒有使其強度、穩定性、機動性、靈活性和平衡度提高,這時,不對稱就會在情況最弱的時候發生,從而導致性能低於最佳狀態。

Reavy說:「你的骨盆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說:「臀部和腳依賴於骨盆,而膝蓋依賴於臀部和腳。因此,如果你感到膝蓋疼痛,其根本原因可能是骨盆不平衡。」

請密切關注你的身體在力量訓練過程中的感覺,才能幫助你解決問題。假如你做了一個臀部特定運動,你覺得你的臀部肌肉有在工作嗎?原動肌和次動肌都有;或者坐下蹲的動作時,你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臀部應該承擔了大部分的負荷。

手機也是一個有用的工具。讓某人在你跑步的開始、中間和結束時拍下你的跑步照片和影片。並可問問自己:當我的腳受傷時,我的膝蓋怎麼了?跑步時我的腳抬到多高?以上這些事情都可以成為檢視身體是否不協調的線索。

如何解決不對稱的問題?

不對稱是沒有靈丹妙藥的。正如每個跑者的步態不同,失衡得以獨特的方式解決。 Walker說:「這是為了要了解自己的身體,讓你信任的人以客觀、可量化的眼光來幫助你解決問題。」

首先,找一位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他們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能辨別肌肉和骨骼的不平衡,同時,他們也可以告訴若身體對齊的話看起來是什麼樣子,並協助你檢查靈活性,告訴你肌肉的知識。

其實你不必去尋找特殊的練習來解決不對稱,你只需要關注自己的身體。或者透過放慢跑步速度、控制身體等,盡一切可能來幫助自己感覺到對稱。簡單的觀察自己,例如身體無法扭轉到一邊或另一側的平衡良好,另一側較差,都可以表示出你的不對稱有待解決。很明顯,雖然每個跑友都有不對稱,如果跑者希望可以降低受傷的風險和跑步性能,就應該多花時間去減少這些差異。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New Balance簽約選手「長跑甜心」張芷瑄 迎戰世大運女子半馬放膽去拚

2017-08-25
跑步話題NEW BALANCE馬拉松新聞台北世大運

臺北世大運女子半程馬拉松賽事即將於8月27日開戰,New Balance簽約選手-長跑甜心張芷瑄將以中華臺北代表選手的身份出賽。面對千載難逢的主場機會,諦造台灣女子半馬史上破80分內完賽最年輕運動員紀錄的張芷瑄,以堅定意志在世大運舞台挑戰巔峰,為台灣捍衛主場、「放膽去拚」!

New Balance簽約選手「長跑甜心」張芷瑄 迎戰世大運女子半馬放膽去拚

點滴積累淬煉,放膽突破自我

自認不是天才型選手的張芷瑄從不放過任何努力機會,透過參與各大賽事腳踏實地的訓練,穩定積累堅持不懈的意念與自信,芷瑄表示:「即使進步幅度不大,但當成績隨著努力不斷上升,我就覺得要一直跑下去!」也因為這樣的堅持讓她在田徑場上屢屢獲得好成績,在台北市市中運10,000公尺項目中蟬聯三次冠軍、全中運10,000公尺項目拿下金牌,目前名列於台灣女子歷代半馬排名的第七位,年輕與勇於突破的拚搏精神,更讓張芷瑄被公認為極具潛力的女子中長跑好手代表。

面臨即將到來的世大運賽事,張芷瑄沒有刻意設限,將盡自己當下狀況最大的努力去完成這場賽事,期望能挑戰自己、為國家取得好成績

捍衛田徑主場,為了夢想-放膽去拚

「決定參賽前,我當時的半馬最佳成績是1小時23分,離達標成績有近五分鐘之差。謝謝教練不斷地鼓勵與建議,為了夢想與捍衛我的田徑主場,我要抱持著『非跑不可』的心情訓練、全力為世大運拼搏。」
 
經過600多個日子的能量積累,數次往返台灣與日本,從渣打馬拉松、香川丸龜馬拉松、愛媛馬拉松移訓、全大運訓練、到仙台國際半程馬拉松…在超過一年半的挑戰之旅中奮力達標,芷瑄在一次次的艱苦訓練中成長,為灌溉夢想淬煉實力精華。

甫成為New Balance簽約選手,面臨即將到來的世大運賽事,張芷瑄沒有刻意設限,將盡自己當下狀況最大的努力去完成這場賽事,期望能挑戰自己、為國家取得好成績。如同New Balance的品牌精神,堅持自我突破,放膽去拚!

臺北世大運女子半程馬拉松賽事即將於8月27日開戰,New-Balance簽約選手-長跑甜心張芷瑄將以中華臺北代表選手的身份出賽

資料、圖片提供/New Balance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