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我們都知道要增加肌肉量,除了要有適當的訓練量、充足且正確的營養與足夠的睡眠品質等因素外,還有哪些增肌要注意的因素?在近期科學家們還發現了「肥胖」有可能是導致你,增肌效率變差的原因之一。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公立大學-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最近在一項研究中指出了這點增肌的關鍵因素。負責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Nicholas Burd表示,我們研究的結論就是較肥胖的人,在肌肉的修復與成長中會獲得較為遲緩的跡象!想想看這句話代表著什麼?想要增肌你就必須先減肥!真的是這樣嗎?
關於這項研究也發表於Journal of Physiology(生理學雜誌)上,它們對於dirty bulking的健身飲食趨勢提出一項嚴重的質疑。dirty bulking在國外稱為垃圾增肌法,因為這個增肌方式只要求攝取足量的蛋白質之外,對於飲食方面並沒有特別的要求,意思就是說,你只要吃到一定量的蛋白質其餘的食物你可以隨便攝取,也因為這項研究特別突顯出保持健康體重;對於肌肉修復與成長有絕對的必要性。
首席研究員Nicholas Burd解釋說明,以前的一些增肌研究,當然也包含了我們在實驗室裡的一些研究顯示,肥胖的成人與正常體重的成人;皆在攝取正確的食物之下,肌肉蛋白質的合成效率上肥胖的人比正常體重的人為低!而這幾年我們重新作了一個研究,也更進一步的指出在重量訓練之後,進行正常進食狀態下所建立新肌肉蛋白質的效率與肥胖與否,存在著極大的相關性。
為了要驗證出這樣的研究結論,科學家們從18名年輕人中獲取了數據,首先,這些人都是平時不愛運動的年輕族群,有一半的人是屬於體重過於肥胖;另一半則是正常體重,接著都針對他們的大腿進行10-12次的阻力訓練,並從所有參與者的腿部取出氨基酸濃度與肌肉活組織檢查。Nicholas Burd說,透過這些參與實驗的人平常不常運動的腿部肌肉來做為對照,我們能夠直接比較重量訓練如何影響肌肉建立新蛋白質的能力差異。
並且,在每次訓練完畢之後,每個參與實驗的人都吃進170g的瘦豬肉;然後,在進食後的120與300分鐘進行氨基酸濃度與肌肉活組織檢查。研究人員發現,體重過於肥胖的成人血液內的胰島素濃度,大約比基準線高出3.2倍;這突出一定程度的全身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Nicholas Burd解釋說,胰島素抗性降低葡萄糖的吸收容易導致代謝綜合徵,因此,每單位瘦肌肉所能完成的工作量也低於正常體重的同年齡人,所以,過於肥胖與肌肉量的增加有絕對的關係。
這是指脂肪細胞、肌肉細胞和肝細胞對正常濃度的胰島素產生反應不足的現象,亦即這些細胞需要更高的胰島素濃度才能對胰島素產生反應。在脂肪細胞內,胰島素抗性導致儲存的甘油三酸酯的水解,進而提高血漿內自由脂肪酸的含量。在肌肉細胞內,胰島素抗性降低葡萄糖的吸收;而在肝細胞內,降低葡萄糖的儲備,兩者共同導致血糖含量的提高。胰島素抗性引起的血漿中高胰島素和高糖含量經常導致代謝綜合徵、痛風和2型糖尿病。(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另外,研究人員還注意到這兩種群體對於在含豐富蛋白質的飲食後攝取的差異性;較為肥胖的人體內,會抑制由大量的肌微絲(myofilaments)所組成的肌原纖維,在蛋白質的合成速度以及負責在肌肉中產生力量並增加大小作為對運動之間的反應效率。由此可知,過於肥胖的人對於增肌與力量訓練的效率,都會相對低於一般正常體重的人,因此,體重是否正常對於我們想增肌的人來說影想有多大!
資料參考/dietdoctor、bodybuilding
責任編輯/David
在健身房訓練時通常會選擇透氣及輕薄的訓練裝備,但使用器材訓練時,因服裝長時間與器材或地面接觸和磨擦,容易造成起毛球和磨損。運動品牌 UNDER ARMOUR 長年觀察訓練愛好者的運動模式及習慣,並整合訓練表現研究,將於 5/26 推出 ArmourPrint 耐磨科技訓練裝備,將六角形耐磨印花配置於肩膀、手肘、大腿及膝蓋等易磨損部位,有效強化裝備耐用度,成為 NBA 控球後衛 Seth Curry 在場下不可或缺的訓練利器,也能支持訓練愛好者全面武裝、成就更強!
訓練裝備的耐用度是訓練者在選擇裝備上的訴求之一,全新 ArmourPrint 在容易摩擦的部位配置「六角形印花矽膠」,受力越強的部位顏色越深,能有效幫助裝備更加耐用!
Armour Print 不僅擁有耐磨特性,兼具輕盈且穩定服裝的特性,在訓練過程中幫助布料穩固不鬆垮、絕不增加訓練負重;全系列科技服飾採用 UNDER ARMOUR 四向彈性伸縮面料,擁有高度彈性與延展性,讓肌肉在訓練過程中能靈活伸展不緊繃,幫助訓練愛好者練就更強、更久!
資料來源/UNDER ARMOUR
責任編輯/Dama
六塊腹肌沒錯,但我們大多數人永遠不會(也不會)永遠看起來像這樣,就像基於健康為假設的承諾,這使充滿雕像身材的健身巿場受到一些人不同的程度的質疑或者不受歡迎。
因此,讓我們重新設計運動吧!不是將其作為改變身體的工具,而是將其視為享受運動,或是實現登玉山、吉力馬扎羅山夢的旅程。為達到這種目標,肯定需要身體所有的能力。在本文中,我們藉由露易絲·格林(Louise Green)的經驗來看健身的可行性。
露易絲·格林(Louise Green)是美國知名的健身教練、運動員和品牌顧問,多年來致力於改變健身行業有關身體尺寸和標準的描述。她是健身計劃 Body Exchange 的創始人,也是《Big Fit Girl: Embrace the Body You Have》的作者。她說:「當我們談論日常運動員時,任何適合出現並從事這項工作的人都是運動員。」
並非所有的健身專業人士都認為健身只是將身體練成雕塑品或者減成最小尺寸的方法之一;對許多健身教練而言,健身是一種以善良的精神促進彼此和自己生活及健康的方式。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尊重人的身體,也要尊重人的心理。
露易絲·格林(Louise Green)專門為較大身形的人進行訓練,這些人過去或長期受到飲食影響,並且是「在體育課(社團)上被放棄」的族群。如果你在體育館裡感到不受歡迎,或者老是找不到運動服廣告參考的服裝,那麼她希望每種身形的人都能被別人看到。
在大約 15 年前,健身一直是 Green 的減肥工具。直到 Green 當時遇到了一位跑步教練,她的體態看起來跟 Green 差不多,這讓 Green 很是驚訝,尤其在 Facebook 或 Instagram 興盛之前,Green 並沒有看到健身宣傳的多樣性,因為雜誌上肯定不曾刊載。
Green 和她的教練一起訓練的12個星期中,教練從未提及卡路里消耗,從未提及比基尼的季節,也從未談論過將我們的身體從這種尺寸變成另一個尺寸。她的訓練主要是深挖運動的能力,並讓每個學員呈現自己最好的表現。Green 從沒碰過這種方法,這位教練還從字面上改變了 Green 的生活。她告訴 Green「健身」遠不只是美學。
試問,一個反反覆覆仰賴飲食控制,服膺減脂飲食的朋友,一旦與健身界主流的飲食文化分手,你的生活將如何改變?Green 卻表示,當她開始運動,後來放棄了飲食文化的那種追求,她的信心建立了,自尊心也就建立了。「我經歷了我一生從未有過的自由,因為我的精神不再被『如果我吃這個,如果我在那裡跑步,我可以吃那個』所佔據,我認為這就是我從事這個職業的真正原因,讓被外表所包裹的人們重新了解自己的價值,當然還空出了更多有意義的時間。」
不少學員因我所謂的健身創傷而來找我。他們被認為過去不愛運動的人,要不是有個不可不為的動機,是不會強迫自己進入健身房這樣的環境。「哦,我認為我的活動己經足夠了」,「我不需要這些動作還是過的好好的」,正由於現代人的生活己經不需要動手動腳,所以不少人無法追求並維持基本的健身水平?這個現象對於一個健身專業人士是感到很奇怪的。Green表示,「我們的社會有很多環境的設計,剝奪了人們以自然的方式與運動保持積極關係。」
那麼,體形一旦超過了某個尺碼,是否要針對身體鍛煉進行調整? Green 說:「是的,要讓訓練能持續,就要考慮到源於從心理,他們的姿勢到他們實際身體活動的種種。」因此,Green 在訓練學員時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從詞彙表中刪除「不能」。例如,當健身教練用腳趾支撐著身體做棒式時,這是假設每個人都能做到的示範。然後教練們一般會說,「如果你無法做到這個動作,你可以使用更簡單的方法。」
取而代之的是,Green 利用一個板凳或枱子放置手肘,腳趾仍然踩在地上,用抬高身體做的棒式取代在平面地上進行。「那個高架版本其實是個練習。」然後,她會說:「如果你覺得身體太高了,腳沒有力量支持,你可以屈膝用膝蓋代替腳趾。一旦你想做一些變化,再用腳趾撐地。」因此,學員練習的架構變的平易近人,循序漸進,也更加積極。
典型的訓練方法可能會讓人疏遠,因此對完成不了的學員這樣的公開示範,他們一旦不得不移動到修改的位置時,心裡已經具有不良的健身經驗,感覺像是個局外人,那麼教練的典型姿勢加強了他們不合適運動的擔心。
有時候,會看到教練為學員安排重量訓練,在他們的身上加上 10 公斤。「我認為許多健身專業人士不了解,那個人已經比教練的體重多了 50 公斤,而教練又增加了 10 公斤的重量。接著,大體型的學員被與其他人區分開來,然後他們的身上仍有相當沉重的負擔,這種方法正在觸動一種消極的經驗。」Green 表示,不論是弱雞或是瘦腹肌,做為專業的健身人士都不能讓開始想運動的人感到害怕。
人們現在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在家裡鍛煉身體。但是,如果人們確實想去健身房,他們有權了解訓練自己的人。學員們要問:「你能給我一些對我而言安全且易於進行的訓練嗎?」
最後,如果你還在猶豫要不要開始健身,Green 的 5 個理由是不分身材都值得參考的:
一、健身使我成為了一個看到健康的人。
二、運動讓我有成就感,並重建我的自信心。
三、健身也讓我有了新的身份並發現了目標。
四、健身給我一個健康的出路,以便應對任何身體上的挑戰和不好的情緒。
五、運動教會了我如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編輯/Josep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