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沒有過度使用卻罹患肌腱炎!小心30歲後肌肉流失讓你生活不便
1
沒有過度使用卻罹患肌腱炎!小心30歲後肌肉流失讓你生活不便
2
對抗奪命大腸癌 做對這4件事不怕死於非命
3
跑步是否會造成女性生理期紊亂?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沒有過度使用卻罹患肌腱炎!小心30歲後肌肉流失讓你生活不便

2019-05-28
知識庫 保健 生活 肌肉痠痛

一般聽到肌腱炎(myotenositis)都會想到可能是因為運動傷害、使用過度等,但有些人會覺得,即使沒有特別運動或是使用某部分肌肉,為什麼也會有肩膀痠痛以及罹患肌腱炎的現象?結果開始拚命去拉筋、伸展,導致越拉越痛,其實這跟肌肉流失有關!

沒有過度使用卻罹患肌腱炎!小心30歲後肌肉流失讓你生活不便 ©myotenositis

肌肉流失造成的肌腱炎

人體的肌肉大約從30歲開始會緩步流失,每年大約1%~5%左右,但超過40歲之後,每年肌肉會流失8%以上。當肌肉慢慢流失後,不只體態不平衡,生活上要出力的事情也會慢慢覺得力不從心,像是以前可以搬一張桌子,到現在可能連提一袋菜都拿得有點吃力。但因為肌肉是緩步流失,所以很多人可能根本感覺不到,直到身體出現一些狀況之後才發覺肌肉竟然已經少了這麼多。

肌肉流失造成的肌腱炎 ©spineuniverse.com

肌腱為什麼會受傷?

除非是有很大的外力造成,不然一般來說造成骨折、肌肉扭傷拉傷的機會並不高,所以全身痠痛、關節不舒服的問題,多半是軟組織、也就是肌腱、韌帶的傷害。而這些軟組織的傷害,通常是每次的不當使用以及過度使用而累積,當姿勢不良、過度負荷、同一姿勢維持太久沒有變化時,都可能造成不同部位的肌腱炎。以前肌肉力量還足夠的時候,還不會壓迫到軟組織,而且身體修復的速度也比較快,但肌肉流失之後,雖然是相同的動作,軟組織卻被迫要承受更大的壓力,此時就會造成發炎。

長期打電腦導致肌腱炎 ©webmd.com

如何根治肌腱炎?

除了平時要適度的休息外,還要訓練自己的肌肉,不然症狀是會反覆的發作!而訓練肌肉建議從大腿肌肉開始,因為大腿肌肉是複雜性的肌肉,也是支撐身體最重要的肌肉,可以透過練習深蹲的方式來增加大腿肌肉,同時還能增加平衡感、靈活度,再來分別訓練自己比較弱的地方,像是肩膀、手臂等,除了去健身房訓練之外,也可以搭配飲食調理,像是多吃優質的蛋白質食物。

資料來源/HERO HEALTH&HOPE、NCBI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對抗奪命大腸癌 做對這4件事不怕死於非命

2019-06-04
觀念保健話題知識庫飲食

奪走賀一航、豬哥亮、李國修等名人生命的大腸癌,已蟬聯11年國內癌症榜首,台灣大腸癌發生率更是世界第一,每年有超過1.5萬人確診、五千多人死於它的魔爪,且發生年齡層有下降趨勢。大腸癌雖然可怕,但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大腸癌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二分之一的大腸癌可透過調整飲食習慣、運動與體重控制來預防;搭配定期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超過9成!所以,看完以下4個方法,從現在開始,遠離大腸癌威脅吧!

對抗奪命大腸癌 做對這4件事不怕死於非命 ©Caswell Family Medical Center

1. 少吃紅肉、加工肉品、燒烤

愛吃燒烤與紅肉、缺乏運動、肥胖,是大腸癌發生率快速攀升的主因。世界衛生組織轄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宣布,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充分證據顯示對人類致癌),紅肉(豬、羊、牛)及加工肉品(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也已被證實會提高大腸癌發生率。

此外,使用超過100゚C高溫烹調肉類,會產生致癌物質-雜環胺,然而台灣人聚會、中秋節最愛烤肉,當肉類放在烤架上以直火進行燒烤,肉類油脂滴落在火上則會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烴,附著在食物表面,吃下肚後將提高大腸癌發生風險。

建議﹕改以魚肉、瘦鷄肉等白肉來取代紅肉,多吃蔬菜,以汆燙取代高溫油炸、燒烤。

紅肉及加工肉品已被證實會提高大腸癌發生率

2. 肥胖不是病,胖起來奪人命

許多研究指出,肥胖引起的「高胰島素血症」是刺激腫瘤發生的原因之一。據美國癌症協會1960-1972年調查,肥胖者會增加大腸直腸癌、胃癌、子宮頸癌、膽囊癌、腎癌及乳癌風險,若超過理想體重的40%,男性增加33%罹癌機會,女性則增55%罹癌機會。另一項美國癌症研究所的全球癌症調查,發現體重過重和大腸直腸癌、停經後乳癌及子宮內膜癌都明顯相關。原來過重和肥胖不只帶來三高、心血管疾病,更會讓自己與大腸癌靠近一大步!

建議﹕均衡飲食、減少脂肪的攝取;平時就應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並以飲食和運動雙重管道控制體重。

3. 規律運動是良藥

21-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無規律運動。根據2019年1月發表於JNCI Cancer Spectrum的一項研究,每天坐著看電視1-2小時,早發性大腸直腸癌風險增加近12%,且時間越久風險越高,如果每天超過2小時,風險大增近70%。另一方面,華盛頓醫學大學的Wolin醫師研究報告指出,人們持續運動超過10年可減少大腸癌的死亡率,如果超過15年可減少死亡率超過一半。簡單來說,雖然運動與大腸癌發生率的關聯沒有被證實,但可以減少其他癌症的發生,也能減少大腸癌病患的死亡率,運動確實是個簡單、便宜的防癌良藥。

建議﹕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分段累積運動量的效果與一次做完一樣,不過每次至少要連續10分鐘。

持續運動超過10年可減少大腸癌的死亡率,如果超過15年可減少死亡率超過一半

4. 定期篩檢

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以藉由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此外,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如果能及早發現腺瘤瘜肉並切除,可減少大腸癌的發生。據歐美國家經驗,每1-2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33%的大腸癌死亡率。

建議﹕我國政府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免費1次「定量免疫法」的糞便潛血檢查,敏感度高達80%,如果檢查呈陽性,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灣癌症防治網、亞東院訊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步是否會造成女性生理期紊亂?

2017-06-09
觀念跑步知識庫保健

女性跑者經常會被很多常規問題定期干擾,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當我們的跑步碰上生理期,或者經期紊亂、腹痛等問題,所以當經期來臨時,我們究竟該不該繼續跑步下去呢?

經期紊亂決定於熱量補充是否足夠

首先,妳需要去了解月經週期不規則的原因,同時要知道怎麼解決經期紊亂。來自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女性運動員計劃的醫學主任M.P.H.與體育內分泌學家Kathryn Ackerman博士表示:妳不一定要停止運動。
 
另一位Ackerman博士合作的運動營養師Laura Moretti也表示:因為身體需要一定的熱量來保持基本系統順暢的運作,每跑一英里會燃燒許多卡路里,所以如果妳沒有注意熱量的補充,身體很快就會精疲力盡。
 
這種熱量的缺乏會引發賀爾蒙的不平衡效應,妳的身體會抑制雌激素,缺少此激素時,大腦與生殖器官之間的聯繫就會促使經期停止。妳的組織系統織也會停止產生人體生長激素,此激素會強化肌肉和骨骼,因此出現甲狀腺功能開始失調,新陳代謝變慢等問題。同時,妳的壓力激素皮質醇水平會飆升,破壞肌肉組織。
 
麻州劍橋國際田徑中心的田徑醫學博士Adam Tenforde說:「這基本上是身體提高能量儲備的方法,以便運動員能夠面對眼前的壓力。但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可能會破壞整體的健康。」

經期紊亂,影響骨骼健康

經期不規律是女性運動員三大身體功能失調很典型的一項,其他兩項包括營養不良與骨質疏鬆。在許多情況下,失衡的飲食方法佔最大成因,運動員可能根本無法意識到他們需要多少熱量。然而,經期紊亂與三大身體功能失調經常發生在划船者、舞者、體操選手和舉重選手等。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的內分泌醫師醫學博士Catherine Gordon表示:「雖然統計數字很難取得,但我預計一半以上的女性運動員都曾有過經期紊亂的問題。」
 
以上的問題不僅僅只發生在專業運動員身上,一般訓練強度較高的跑者亦有可能發生此狀況。或許妳曾覺得,月經停止來臨好像蠻不錯的。畢竟,在長跑或比賽中,無論使用衛生棉片或棉條總是一個麻煩。但換句話說,經期規律報到就代表妳的身體基本系統是正常運作的。 Tenforde博士說:「經期規律也可以當成一種警示系統,檢視自己的運動量是否適當。」
 
如果經期不規律,嚴重也會影響到骨頭的健康。女性身體的骨骼發展高峰期於18歲至20歲,但即便如此,身體仍然會持續分解並重建骨骼。 如果經期不規律,便容易缺乏建構骨骼的原料,同時也遺失保護骨骼的雌激素。除了骨質疏鬆的問題之外,免疫系統可能也無法正常運作,容易生病,並增加肌肉拉傷和其他傷害的風險。

經期紊亂,影響骨骼健康

不須停止運動,只需尋求有治療運動員經驗的醫生

Carlson博士曾經看過有些運動員的靜止心跳率低至20幾下而已(通常穩定訓練的運動員心率為50至60下,一般運動者的心率為60至100下)。 加上常見營養不良導致的電解質不平衡,讓你處於潛在致命的心律問題和心臟病的風險之中。

此外,也有許多女性朋友會擔心若經期紊亂,是否會導致不孕的問題?Ackerman博士表示,雖然不規律的經期可能會對懷孕造成影響,但是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少女時期的異常停經會導致無法受孕。

他說:「有些三大身體功能失調的人,她們不育的原因通常都是沒有改變生活行為。但是我所治療的病患,她們都有個目標,就是要恢復身體健康、經期正常,結果成效都很不錯。」Ackerman博士提醒,這並不表示妳要等到想生育才去解決經期紊亂的問題。 建議早點調整熱量的不足,可以降低骨折、骨質疏鬆等健康併發症的風險。

Tenforde博士建議年輕的女運動員,如果到了15歲還沒來月經,就需要去看醫生。 已經成年的運動員,如果經期一向都很準,但開始發生經期異常停止超過三個月,就需要去做評估。
她建議要尋求有治療運動員經驗的醫生。 如果妳尋求的健康諮詢師告訴妳經期紊亂沒什麼大問題,並鼓勵妳吃避孕藥來控制,或者告訴妳停止運動,卻沒有對妳的飲食和運動習慣做徹底的評估;這個時候就該考慮尋求其他諮詢師的意見了。

停止運動,加重心理壓力

Carlson博士說:「如果病患的健康狀態穩定,像是心率、血壓和其他現象看起來不錯,我不會馬上建議她們停止運動;因為對很多運動員或是重度跑者來說,停止運動是一件大事。」如果這時又讓她們失去動力而加重心理壓力,可能會導致問題更加嚴重。

然而,大多數運動員需要調整飲食才能恢復熱量的平衡。 Moretti表示,在某些案例下只是單純攝取量不足的問題,有些運動員則需要重新調整營養素的比例,通常會增加攝取碳水化合物或健康脂肪(提供營養並幫助身體製造激素)。Moretti說:「正確的比例取決於每位運動員的個人生理、訓練週期的不同,營養師可以依照個人需求來做最佳的調整。」

Ackerman博士表示,儘管大家都會有個迷思,認為瘦的身形才會跑得更快,但其實增加體重來調整經期的運動員反而表現會更好,因為她們擁有更健康的體重、所有身體系統都能正常運作。

也許減少或停止運動可能會加快恢復期,不過持續運動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在某些情況下,若因為飲食失調而造成生命威脅時,當然有停止運動的絕對必要。不過有許多運動員在調整經期過程中,仍可持續進行喜愛的運動,這是沒有問題的。

雖然有時候這種問題很難啟齒,但勇於將問題提出,不再以羞愧的態度來面對問題。這樣才能幫助到妳往後的運動生涯更加順利,跑得更長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