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繃緊核心、夾緊屁股做棒式時,有發現肌肉不斷在抖動嗎﹖有時,你甚至把這視為認真鍛鍊、訓練強度增加的標誌,對「顫抖的肌肉」引以為傲。但你有想過為什麼肌肉會在訓練時不斷顫抖嗎﹖它背後的意義可能是在提醒你什麼!以下5個常見原因,讓你知道肌肉抖不停時該如何應對。
高強度訓練後肌肉顫抖,表示你的訓練已達到最大強度,同時也告訴你是該休息一下了!美國國家運動醫學學院 (NASM)認證私人教練Lauren Kanski解釋,肌肉顫抖來自低血糖或肌肉疲勞,鍛鍊時消耗大量肝醣,使部分肌肉纖維比其他肌肉疲勞更快,導致不規則的收縮或顫抖。
肌肉顫抖時,代表它正在接受挑戰;增肌訓練時達到「顫抖點」是正常的反應,但請把目標放在達顫抖點後就稍做休息,而不是達到後仍硬撐很久。
睡眠在高效率進行任何訓練上扮演了關鍵作用,睡眠可促進肌肉修補和休息;反之,睡眠不足或缺乏休息(恢復期過短),都可能導致身體因疲憊而顫抖。如果你發現肌肉持續顫抖,可觀察最近每天都睡幾個小時,如果睡太少,那最好直接跳過訓練,去睡個好覺吧!
固定訓練的人,大多會定期更換不同訓練,而當你鍛鍊不同肌肉時,就可能出現肌肉顫抖情形。這時,首先要確定自己的姿勢和施力點正確、沒造成其他部位代償作用,那麼就沒問題了。比方說,當你在做高棒式(High Plank)手臂顫抖時,脖子和肩膀感到較強的張力,這可能代表你需要招喚你的核心,才能預防下背部和肩部旋轉肌群的傷害。
在大多數訓練中,適度逼自己是合理的,但如果發現肌肉顫抖太激烈,你可能是過度訓練了。此外, 在每一次訓練中達到可負荷的最大值,會產生訓練太快的感受,也很容易導致姿勢不良,更增加傷害風險。
因此,當你發現訓練期間肌肉都不停,試著降低強度、將出力點轉移到其他肌肉群,並補充一些水。請記住,你的訓練應該是有困難度的,但不要難道訓練全程都在顫抖,發現顫抖時可選擇減速、降低強度,甚至讓自己休息片刻。
當體內液體不足,可能導致電解質下降,結締組織難以達成它的工作(從大腦傳送信號到肌肉纖維)。換句話說,水和電解質代謝紊亂使你的生理功能發生障礙,疲勞、肌肉抽筋等問題可能因運而生;因此,在任何超過60分鐘的訓練中,一定要補充水和運動飲料,且全天候都應該保持身體水分。
資料來源/Aaptiv, mbgmovement
責任編輯/Dama
相信有許多的人都發現為何六塊肌會大小不平均,甚至於有的還會看起來歪歪的。關於這點首先我們要知道,大家常說的六塊肌其實就是腹部肌群中的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它是屬於一種長而扁平的形狀,從恥骨一路延伸至肋骨的正下方,並位於器官上方有助於將其固定在正確的位置上,另外,這塊肌肉也會分為左右兩半,每個半邊會分為結締組織的三段,因此,又被稱為六塊腹肌。
了解完六塊腹肌的基本構造之後,就會有人開始發現為何自己辛苦訓練的腹肌,看起來彎曲又不平均?其實,這樣的狀態才是屬於正常現象,只要少數的人可以擁有對稱又均衡的塊狀腹肌,這是因為遺傳所帶來的問題,當然還有一些原因會造成不平均的腹肌形狀,這篇我們就來讓你了解一下,不平衡的腹肌有可能是如何造成的。
關於腹肌會出現不均衡的形狀,有以下這幾種不同的解釋:
1.遺傳問題
大多數肌肉形狀的問題都是由遺傳所造成的現象,也被稱為交錯的腹肌。當腹肌交錯排列時,腹直肌左右兩側的大小會相同,但組成六塊腹肌的三段結締組織卻不會左右對齊,這也就是會造成不同大小的效果。2013年有一篇發表於科學指導(ScienceDirect)期刊的「遺傳對人體脂肪分佈的影響」的研究文章指出,遺傳因素與體內的脂肪分佈也有相對的關係及作用,因此,每個人在腹部脂肪的堆積也不會均衡,所以,就會導致腹肌外觀形狀的不對稱。
2.機能障礙
無法形成漂亮塊狀的腹肌與腹部肌肉力量關係較小,反而是與其它相關連的肌肉有較大的關係。例如背部的肌群可以為我們的脊椎提供穩定性,但背部肌肉只要有受損或無力就可能會導致脊椎對齊出現問題,這時候有可能會造成身體的一側較高,這樣也就可能導致該側的肌肉與相關的結締組織過度拉伸,因此,就有可能會拉長或伸展腹壁的那側肌肉,同時,造成另一側的肌肉縮短,讓六塊肌形成不對稱的狀況。這就是肌肉機能失調的原因,所以,你可以注意一下兩邊的肩膀是否不同高,甚至於還會伴隨著腰背痠痛的問題。
3.運動訓練失衡
亞特蘭大的力量專家喬爾·斯德曼(Joel Seedman)博士說,專注於單側訓練運動會導致核心肌群過度發展。例如棒球、網球或是高爾夫球的人都容易讓肌肉發育不均,甚至可能因為過度的勞累讓肌肉出現緊繃的狀態,讓單側的肌肉變大變粗,這樣不平衡的肌肉狀態也會使得六塊肌呈現不均衡的現象。
關於要解決腹肌看起來不對稱的方式,力量專家喬爾·斯德曼(Joel Seedman)博士說,最主要的要處理核心的兩個方面,分別是旋轉式訓練以及延長腹肌肌肉的訓練。他也特別推薦了以下這八個訓練動作,做為解決不對稱腹肌的最佳練習。
1.單手平板式
2.側平板式
3.延伸式平板撐體
4.風車平板式
5.繩索推拉式
6.單手啞鈴臥推
7.俯身啞鈴划船
8.單側農夫走路
資料參考/mensjournal、ScienceDirect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