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瘦身,是不是開始拚上健身房運動、開始計劃飲食?但是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有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即使規律運動,但長時間久坐、而且每天走路少於4000步者,就算有運動習慣也一樣不利於新陳代謝,同時也不容易瘦身!
根據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最新研究發現,其實保有規律運動習慣雖然能維持身材,但因為久坐關係導致預期的效果大幅縮短。德州大學的人體運動學教授愛德華·柯爾(Edward Coyle)表示,當許多人長時間不動時,這會使人體對運動所提升的新陳代謝產生阻抗,意思就是,如果坐得太久,運動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然而這份研究找來10位身體健康、常活動的研究生進行實驗,要求他們減少活動量,並且每天走路不超過4000步以及久坐超過13小時。
這些受試者連續四天坐著不動,但也同時減少熱量攝取,讓體重不至於增加,在觀察一陣子後,確實發現「久坐」對新陳代謝有影響。到了第五天早上時,這些受試者喝下含有牛奶、鮮奶油,以及冰淇淋的高熱量奶昔,研究人員記錄他們三酸甘油脂、血糖以及胰島素在接下來六小時的變化。同一批受試者再次展開另外四天的不動生活,但這一次到了第四天傍晚,增加一小時的跑步機運動。第五天早上同樣喝下高熱量奶昔,並記錄三酸甘油脂、血糖等變化,根據實驗結果當然不讓人意外,整整四天近乎零活動的生活,讓受試者的新陳代謝變得極緩慢,即使在食用高熱量奶昔好幾小時後,依舊記錄到高三酸甘油脂、高血糖,以及低胰島素敏感性。
雖然這份研究的樣本數不多,實驗時間也不夠長,但柯爾教授認為,數據已經足以顯示整日久坐對身體的衝擊。他表示,久坐讓身體釋出更多不好的物質,可能阻礙運動的有益物質正常釋放。然而在另一項研究中發現,一天走路超過8000步的人,只要1小時的運動就能增加脂肪的新陳代謝,因此他建議每天至少走8000步,才能讓跑步、游泳等運動達到該有的效果。
柯爾教授表示,如果要讓運動達到最佳效果,必須經常保持在活動狀態,像是跑步的休息時間,要用走路增進新陳代謝,然而在辦公室的久坐族,可以每小時起身上廁所或是裝水,或在上班前以及下班後散步半小時。即使週末已經排定要跑步,也不妨在週五就維持活動狀態,不停動才能讓身體這部引擎運轉得更順暢,也能讓雙腿習慣活動來避免運動傷害。
資料來源/The New York Times、康健
責任編輯/妞妞
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每5人就有1位是65歲以上老人,老年健康問題成為國人關注焦點。而隨年紀增長,肌肉也會加速流失,影響行動能力和疾病發生。復健科醫師指出,許多人以為疲倦、易跌倒是正常老化,卻不知道已是肌少症找上身,建議透過下列3朝自我檢測肌肉及體能狀況,評估是否陷入肌少症風險。
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簡子軒表示,台灣65歲以上肌少症盛行率約為6.8%,意指有將近30萬人罹患肌少症,其中80歲以上男性的罹患率更高達30%。然而,但這些患病者中,有高達8成的人不知道自己罹患肌少症,因此,提升民眾對肌少症的認識相當重要。
簡子軒指出,肌少症是漸進性肌肉質量減少與肌力、功能下降,也是老年人失能的一大主因。一般來說,人的肌肉質量約從40歲開始,平均每10年會流失8%,70歲後的流失率增為兩倍,其中以大腿肌肉的流失最為迅速,直接影響行動能力。
簡子軒說,肌少症徵兆包括容易感到疲勞、行走困難、跌倒風險增加等。更嚴重的是,肌肉減少會導致新陳代謝變慢,引發一連串健康問題,如肥胖、高血壓、高血糖等。此外,骨質密度下降也會增加骨折風險。研究顯示,肌少症甚至會使老年人死亡率提高2.34倍。
當民眾來到診間,醫師會透過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XA)、Inbody體脂機以及握力器檢測量肌肉的質量、力量及功能。測量肌肉功能時,會請個案坐在椅子上,重複進行起立及坐下的動作共5次,若秒數大於或等於12秒,即代表功能衰退;或是測量個案步行的速度,若每秒小於1公尺,亦符合衰退標準。
而上述質量、力量及功能的3項測試,若1項低於正常值,即是肌少症前期,低於2項就是肌少症,3項都不足者即可判定為嚴重肌少症。簡子軒提到,肌肉量與變胖與否無關,縱使體重持平,也可能是脂肪增加、肌肉減少的狀態,因此不能以體重為判斷標準。
而民眾在家也可以自行評估肌肉狀態,簡子軒提供3個肌少症自我檢測方法:
用雙手的食指和拇指,將小腿最粗的地方圈起來,若手指能夠完全圈住小腿,就可能有肌肉量不夠的問題。
以量尺測量,女性小腿最粗的地方小於33cm、男性小於34cm,也可能是肌肉量不足的警訊。
使用2019亞洲肌少症共識會(AWGS)所提供的肌少症風險自評問卷(SARC-F)進行檢測,若總分超過4分,即有肌少症的風險。建議應至復健科就診,讓醫師提供專業的診斷及治療。
此外,肌少症目前無特定藥物可治療,針對此類患者,臨床醫師會以在評估後照會物理治療師和營養師,依據個別狀況進行運動訓練、調整飲食。而一般民眾,同樣可以透過運動、飲食兩大面向著手,前者可從事慢跑等有氧運動,或透過重訓、彈力帶、深蹲等阻力型運動,藉此強化肌耐力和肌肉質量,促進肌肉生成。
至於後者,一般人每天需要攝取約每公斤體重1公克的蛋白質才足夠,而針對想增肌的民眾或肌少症患者,則會建議每日攝取到體重每公斤1.5公克的蛋白質。
許多長者認為,少油、少鹽及少糖就是維持健康的最佳方式,但卻忽略蛋白質的補充,無形中提升罹患肌少症的機率。簡子軒提醒,補充足夠的蛋白質、持續保持肌力訓練是預防肌少症的不二法門。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相信很多人一定聽過「澱粉是碳水化合物(醣類),吃多了會胖」這種說法,所以很多人對於澱粉或醣類食物又愛又恨,深怕吃了會變胖。但「醣類」真的是那麼邪惡的東西嗎?
近年來講到瘦身飲食,低醣飲食、生酮飲食等以減少碳水化合物(醣類)攝取為主的飲食法,儼然常為最夯的瘦身飲食方式之一。但是,你有試想過這樣的飲食方式能撐多久?適合你的生活環境與生活型態嗎?Donna營養師特別推薦執行起來較人性化、容易且溫和,能夠較長久維持也較健康的「減醣飲食」方法、背後理論以及實際食譜,非常適合以飲食控制減重但不想太「激烈」、可接受較長時間減重過程的瘦身者。
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醣類」吧!「醣類」是「碳水化合物」的總稱,其中又包含了「糖」和「醣」。通常有甜味的單醣和雙醣我們都會用「糖」來表示,像是:蔗糖、果糖、麥芽糖;而澱粉、膳食纖維、肝醣…這些是較為複雜多醣類,會用「醣」來表示。
為了維持身體的正常機能與健康,我們需要攝取足夠的「醣類」,因為「醣類」是身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平時攝取足夠的醣類食物可以保護身體肌肉組織,並且有些「醣類」還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例如:膳食纖維、寡糖。所以,營養師通常會告訴你:「不能不吃醣類」。
但現代人飲食越來越精製化,人們吃的「醣類」食物經常是來自於精製的白飯或白麵粉做成的麵條、麵包、蛋糕、餅乾…,甚至是用精製糖調味的飲料與甜點,這些精製醣類幾乎已經不含膳食纖維,吃進身體後會使血糖快速上升,使得肥胖與糖尿病的罹患率也跟著增加。而目前已有許多文獻指出,「精製糖」和「精製澱粉」是造成許多慢性疾病重要的元凶,像是心血管疾病、失智、慢性發炎…等,因此「減醣飲食」開始興起,訴求減少醣類食物攝取對於預防疾病、維持健康是有正面幫助的。
一、避免攝取精製糖
減醣飲食的第一步,先從最壞的「精製糖」開始戒掉吧!白砂、二砂、高果糖玉米糖漿、冰糖…這些都是精製糖,廣泛的被使用在甜食、飲料與日常烹調中,所以減醣飲食當然就不建議喝含糖飲料或吃甜點囉!
Q:如果想在料理當中增加甜味該怎麼辦呢?
Donna營養師的小祕方:跟食物「借糖」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例如:在料理中加入洋蔥、紅蘿蔔、白蘿蔔可以增加甜味,也可以善用水果的甜味來入菜。
二、減少精製澱粉攝取
盡量減少精製澱粉的比例,一天當中的澱粉來源建議至少一半以上來自於「非精製澱粉」,例如糙米飯、五穀飯、紅藜、燕麥、黑米、地瓜、南瓜、紅豆…等。這些未經過精製加工的全榖根莖類,保留了較多的膳食纖維及維生素、礦物質,升糖指數 (GI值,意指讓血糖上升的速度) 比白飯低,且較容易有飽足感,是較理想的澱粉食物來源。
Q:家人覺得糙米飯或五穀飯太硬該怎麼辦呢?
Donna營養師的小祕方:糙米或五穀米等全穀類買回家後,先冰進冷凍庫,要煮時再拿出來洗就好,冷凍過程中產生的微小冰晶可以把米粒撐破,煮起來口感會比較軟。若家人還是沒辦法接受全部是全穀類,一開始先混一些白米,吃習慣後再慢慢增加全穀類的比例。
三、醣類占總熱量的40%
坊間有一些更嚴格的限制醣類的飲食方式,像是「生酮飲食(醣類5%)」和「低醣飲食(醣類20%)」,訴求攝取極低醣類來達到較快速的減肥效果,但由於飲食上有許多限制,較不方便在外用餐,且容易缺乏多種營養素進而產生副作用,因此許多人最後放棄還是復胖了。因此,比較人性化、容易執行,且較能長久維持也較健康的方式,我比較推薦溫和的「減醣飲食」,也就是醣類占總熱量的40%(一般均衡飲食的醣類為50-60%),大約是原本攝取澱粉量的3/4左右。
一、香料烤雞腿地瓜套餐
熱量:525大卡
大型地瓜1個 (約1.5碗)、中型棒腿1隻、炒蛋1顆、水炒三色蔬菜1碗。
二、烤鯖魚套餐
熱量:561大卡
五穀飯3/4碗、薄鹽鯖魚1片 (105g)、水炒花椰菜1/2碗、水炒紅蘿蔔黑木耳1/2碗。
Donna營養師,本名陳怡錞,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碩士班畢業,曾任專業減肥中心營養師,並擔任保健食品公司專業講師(營養師)多年,專精保健食品與預防醫學領域。擁有千場演講經驗的營養保健講師,一個致力於預防保健的營養專家。 現職:錞盈生物科技公司執行長、安民家醫診所營養師、知名保健營養講師。
部落格 Donna營養師-陳怡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