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香蕉是運動人士的超級食物?
1
香蕉是運動人士的超級食物?
2
基礎代謝下降是中年發福元兇,專家:提升代謝拒絕肥胖這樣吃就對了!
3
能確實攝取蛋白質的5道美味食譜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香蕉是運動人士的超級食物?

2019-06-10
話題 知識庫 飲食 運動補給 營養補給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會看到一些運動員在休息時快速吃一口香蕉?或者為什麼大家去跑馬拉松時很習慣在休息站看到香蕉?答案很簡單,針對運動表現方面,它們不僅是一種快速美味的輕食,還是最好的天然營養補充品之一,含有必需的營養素,可以直接提高您的表現和效果。

香蕉可以幫助運動員在鍛煉和比賽之前,期間和之後提高他們的表現。正如在PLOS ONE網站在2012年研究中的報告指出,運動期間每15分鐘吃半個香蕉與啜飲相當數量的運動飲料在維持運動表現方面一樣有效。香蕉通常作為低脂肪,心臟健康飲食的一部分,除了提供能量之外還提供其他的益處,原因就是它們含有廣泛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營養素。

據聯合國統計,2015年全球香蕉出口量達到約1,800萬噸。其中約一半輸往美國和歐洲市場。據美國農業部稱,香蕉是美國人最喜歡的新鮮水果之一,平均每年每人吃11.4磅。

總結來說,運動員在訓練之前、期間甚至之後喜歡吃香蕉的理由有四:

鉀的重要來源

香蕉因富含鉀而聞名,鉀是一種優化運動表現所必需的礦物質。這種礦物質是幾種身體功能的關鍵要素,包括:肌肉運動,調節體內水分,防止痙攣。中等大小的香蕉通常含有約450克的鉀,因此成為獲取這種重要營養素的絕佳來源。此外,鉀是一種礦物質電解質,可以讓電流在整個身體內流動,這是保持心臟跳動所必需的,因此香蕉的高鉀和低鈉含量也可能有助於保護心血管系統免受傷害。

瞬間能量

香蕉具備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含量,成為運動員提供快速有效的能量來源。這些來自香蕉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可以提供額外的能量,有助於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保持身心健康。每種中等大小的香蕉中含有約30克總碳水化合物,這是一種極美味的食物,可以立即提升能量。

健康睡眠替代品

健康的人需要睡個好覺,睡前吃香蕉可以幫助你睡覺。香蕉是鎂和鉀的極好來源,有助於緩解過度緊張的肌肉。因為它們還含有色氨酸,它可以轉化為血清素和褪黑激素(大腦關鍵的鎮靜激素),它們對身體有一般的放鬆作用。對於睡眠不好的人,及運動後需要迅速恢復的人,都是很好的選擇。

便宜又方便

因為香蕉是常見和容易取得的水果之一,它們非常適合注重健康,經常需要提高體能的零食,卻又不需花大錢的運動員們。不僅如此,對於經常有補給品需求的人,香蕉相較許多食物即容易攜帶又方便進食。

健身前或健身後才能吃香蕉?

香蕉的糖分可迅速轉化為葡萄糖,立刻被人體吸收,是一種快速的能量來源,正如路跑時在途中吃一點香蕉,其目的也就是補充身體迅速流失的能量。進行強度較大的健身有氧訓練之後,一般是會燃燒肌肉的,因此很多的健身教練不建議你空腹做有氧運動。因此在健身前30分鐘吃香蕉,目的就是保護我們身上的「瘦體重」——肌肉,至於健身後吃香蕉,則仰賴鉀的供應維持肌肉和神經功能,幫助健身者擁有更好的狀態。

如果你不喜愛運動或運動量偏少,平時又不太吃香蕉,那麼以下的資訊或許能提高你對香蕉的興趣:

從綠色到黑色

聖地亞哥的營養學家勞拉·弗洛雷斯(Laura Flores)說,已知香蕉可以減少腫脹,防止2型糖尿病,減輕體重,增強神經系統,幫助產生白細胞,這都歸功於香蕉含有的高比例的維生素B6。此外,從陽光到你皮膚上的乳液都會產生自由基,香蕉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是保護人們抗自由基的天然食物。

未成熟的綠色香蕉可帶來一些健康益處。它們可能有助於控制胃腸道問題,如腹瀉和潰瘍,並可能降低膽固醇和血壓。一些研究表明綠色香蕉中的凝集素可以為HIV患者提供治療。根據2009年發表在食品科學與技術研究中的一項研究,說明在香蕉生命的另一端,也就是成熟的香蕉養分水平會上升,帶有黑斑的香蕉比綠皮香蕉有效提高白細胞的能力八倍。白細胞可抵抗細菌,真菌,病毒和其他病原體的感染。

不論你的運動習慣如何,即然香蕉可以是小吃,是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者你只是看中它的營養...; 運動員或健身愛好者即然喜歡它,任何人都應該如此。

 

責任編輯  喬瑟芬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基礎代謝下降是中年發福元兇,專家:提升代謝拒絕肥胖這樣吃就對了!

2020-04-22
話題瘦身觀念飲食方式飲食

隨著年齡增長,是否覺得體型越來越橫向發展?當年過30時,感受到代謝比之前還差,直到面臨中年發福,體態日漸變寬,每次洗完澡照鏡子,總讓你忍不住感嘆青春不再?根據營養學專家表示,不管是年輕族群中老年人,其實想解決中年發福,其實只要吃對食物且日常保健謹記幾個小技巧,就能搶救下滑的基礎代謝率避免發胖。

基礎代謝下降是中年發福元兇,專家:提升代謝拒絕肥胖這樣吃就對了!

越老越胖?基礎代謝率下降是中年發福元凶

為什麼許多人在步入中年後容易發福呢?根據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王進崑教授表示,其實這與人體基礎代謝率在25以及30歲後,會隨著年齡逐步降低有關,是非常自然的現象。雖然每個人體質不一樣,但普遍來說,當年過40、50歲後,在基礎代謝率下降的狀況下,身體耗能會慢慢減少且在基礎代謝率下滑下,民眾更容易伴隨有手腳冰冷、疲倦、提不起勁的問題,連帶使運動及活動量跟著下降。在此情況下,一旦吃下肚的多餘熱量沒辦法被身體有效消耗、利用,便會以脂肪的形態儲存於體內,同時也就容易導致民眾陷入明明吃的不多,但身材卻仍橫向發展的窘境。   

©freepik.com

避免基礎代謝率下降,培養運動習慣加上分配用餐才是關鍵

至於具體而言該怎麼做才對?首先應培養規律的體能活動,對於40至50歲的中年人來說,想要培養運動習慣,不一定要非常激烈。其實,只要養成每天專心健走30分鐘,到微微出汗地步的習慣,就是有效幫助活化細胞、促進新陳代謝速率維持或往上的好方法。除了加強體能活動量外,學會聰明吃,避免腸胃難消化、利用富含精緻糖、經油炸烹調,容易轉化成脂肪儲存的的垃圾食物,吃對營養素更是關鍵。現代人之所以容易變胖,主要與民眾生活步調忙碌,經常忽視早餐的重要性,省略不吃。   

分配進餐份量,避免吃太多發胖

中午又因為忙於工作、午休時間短等因素,隨便吃、吃的少,而到了晚上,為彌補一整天的辛勞,反而狂吃大魚、大肉、油炸等精緻食物當大餐有關。在缺乏運動,三餐飲食比例又分配不均的情況下,自然容易越來越胖。避免上述情況發生,民眾到底該怎麼做才對呢?根據王進崑教授分享自己多年來早、午、晚餐的分量分配原則,提供給大家參考:

早餐:8分飽。早餐吃的飽、吃的好,能讓身體有足夠能量與營養素,應付一天活動所需。

午餐:6~7分飽。午餐7分飽,能避免下午因血糖飆升而昏昏欲睡的情況發生。

晚餐:4~5分飽。除了能讓腸胃有足夠時間休息,也能避免吃下肚的熱量,因晚上缺乏消耗而轉化成脂肪。   

燃脂要提升肌肉量且補對蛋白質,早午晚1:1:1比例好吸收

根據王進崑教授也提到,對於步入中年的朋友來說,提升身體肌肉量,更是幫助身體燃燒更多脂肪的關鍵。因此進行適度的肌力訓練,並正確補充蛋白質也很重要。一般而言,正常成年人每日蛋白質的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1公克蛋白質」,也就是說體重60公斤的人,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為60公克。不過,由於人體腎臟每次吸收、利用蛋白質的分量相當有限(一餐蛋白質不宜超過25公克),故這60公克的蛋白質可不能一次集中於一餐吃完。 所以,如果想有效補充蛋白質來發揮增肌減脂的益處,以60公斤成人,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量60公克來說,應以1:1:1的比例,分配為早午晚餐各20公克為佳。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能確實攝取蛋白質的5道美味食譜

2017-09-05
知識庫書摘增肌飲食方式飲食

從肉類、魚類、雞蛋及大豆製品中,確實攝取蛋白質

蛋白質是維持生命最重要的營養素,它除了是身體組織的原料,也是神經傳導物質及消化酵素的原料,只要是與身體代謝相關的部分幾乎都與蛋白質有關。減重時也是,如果有蛋白質不足,肌肉量減少等因素都會導致基礎代謝率降低,最後反而容易變胖。此外,在選擇蛋白質食物時,有些人會以熱量高等理由,避免挑選肉類,但其實肉類或魚類的蛋白質含量比豆腐多了大概三倍。

實行生酮飲食時,建議要讓自己的蛋白質攝取量高於標準值,而依據一般人膳食營養素的建議攝取量,每日所需蛋白質約為六○公克。因此不妨多吃肉,這樣較能確保蛋白質的攝取量。

能確實攝取蛋白質的5道美味食譜

食物中蛋白質含量的參考值
肉類、魚類100g:約20g
雞蛋1顆(50g):約6g
豆腐1/3塊(100g):約6g
納豆1盒(40g):約6g

蛋白質的每日建議攝取量

 肉類烹調範例  牛排

牛排成分量表

1人分

468kcal

醣質4.3g

膳食纖維3.4g

材料(2人份)及作法

為了品嚐到肉類原有的風味,僅簡單以鹽、胡椒調味即可。

1. 牛排用牛肉2片(400g),用刀把肉筋劃開後,在室溫下放置15~20分鐘。
 
2. 花椰菜1/2個(120g)分切後川燙,番茄(1顆)切成扇形備用。
 
3. 將牛肉撒上少許鹽、胡椒,於平底鍋內加入椰子油一大匙,以大火熱鍋油煎。呈現金黃色後翻面,待兩面均呈現焦糖色即可關火,蓋上鍋蓋悶5~7分鐘。盛盤後添入步驟 2 的材料,擺盤即完成。

肉類的選擇方法
無論使用牛肉、豬肉或雞肉皆可,牛肉含有豐富鐵質及鋅、豬肉富含維生素B,而雞肉則含有充足的維生素A,也建議可多吃鐵質及葉酸含量豐富的肝臟。

烹調法
避免以壽喜燒等偏甜的方式調味,用鹽巴、胡椒簡單提味較佳。

推薦菜單
牛排、涮肉片、油煎、烤牛肉、鹽味燒肉、蔬菜炒肉片、薑燒肉片、美式肉餅等。

 魚類烹調範例  香煎鮭魚佐檸檬椰子油醬汁

香煎鮭魚佐檸檬椰子油醬汁成分量表

1人分

346kcal

醣質1.0g

膳食纖維0.5g

材料(2人份)及做法

富含Omega-3系油脂的鮭魚,非常適合搭配檸檬及椰子油。

1. 鮭魚2片(300g),擦乾多餘水分,撒上些許鹽及胡椒。
 
2. 將蔬菜嫩葉40g放入水中,讓口感更清脆爽口,撈起後瀝乾水分。
 
3. 在平底鍋內加入椰子油1/2大匙,以中火熱鍋油煎鮭魚。魚肉呈現焦黃色即可翻面,煎熟後盛盤,添入步驟2的材料,擺盤即完成。
 
4. 製作醬汁。以中小火加熱平底鍋,加入檸檬汁、白酒各1大匙煮滾後,慢慢加入椰子油2大匙並以打蛋器攪拌均勻。以少許鹽及胡椒調味後,淋在步驟3上即完成。

魚類的選擇方法
建議可選擇富含Omega-3系脂肪酸的青背魚,如鮭魚、青花魚、沙丁魚、鮪魚、竹筴魚、鰹魚等。

烹調法
可生食、燉煮、燒烤等。由於油炸會使得重要的油脂流失,因此不建議如此調理。


推薦菜單
生魚片、油煎、奶油燒烤、鋁箔燒烤等。

 雞蛋烹調範例  木須豬肉炒蛋

木需豬肉炒蛋成分量表

1人分

285kcal

醣質2.5g

膳食纖維1.6g

材料(2人份)及作法

雞蛋是優良的蛋白質來源,也適合與肉類、蔬菜一起拌炒。

1. 將乾黑木耳3g泡水還原,去除蒂頭;韭菜1/2把,切成約 3~4cm長。
 
2. 打2顆蛋加一小撮鹽後攪拌均勻,在平底鍋內加入椰子油2小匙後熱鍋,倒入蛋液拌炒,呈半熟狀態時先將蛋倒出。
 
3. 在步驟2的平底鍋內加入椰子油2小匙,灑一小撮薑末以中火加熱,將120g豬肉切成小塊投入拌炒。待肉片變色,加入黑木耳,以醬油、蠔油各1小匙、酒1大匙、雞高湯粉1/2小匙拌炒後,再加入韭菜段充分拌炒,最後將步驟2的蛋倒入拌炒均勻。

雞蛋的選擇方法
除了維生素C之外,雞蛋幾乎囊括所有營養成分,是營養均衡的優質食物。醣質含量低,適合生酮飲食,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2顆。

烹調法
不建議偏甜的厚煎玉子燒。


推薦菜單
水煮蛋、荷包蛋、高湯玉子燒、不甜的厚煎玉子燒、炒蛋、歐姆蛋等。

 肉類大豆製品烹調範例  鹽味豬肉湯豆腐

鹽味豬肉湯豆腐成分量表

1人分

278kcal

醣質7.8g

膳食纖維2.5g

材料(2人份)及做法

燉煮時以清爽的鹽味為主,不使用砂糖、醬油。

1. 將一盒嫩豆腐縱向對切後再切成4~5片,將兩枚高麗菜切成容易食用的大小,巴西利兩朵細切。
 
2. 在鍋內放入雞高湯粉1小匙、清水200ml、味醂1小匙、鹽1小匙、大蒜片數片(約10g)後加熱。
 
3. 煮滾後將豆腐整齊放入並蓋上鍋蓋,燉煮2~3分鐘。攤開火鍋豬肉片120g一片一片放入鍋內並撈起浮渣,蓋上鍋蓋後以小火燜煮5分鐘。加入高麗菜、巴西利,待高麗菜煮軟後即可熄火。

不愛吃肉的人
高齡者或女性當中有很多人不愛吃肉,那麼不妨搭配大豆製品,就能吃得清爽健康。

烹調法
燉煮或做成鍋物等。燉煮時請避免使用砂糖或偏甜醬油,僅以鹽巴調味。可以吃到許多蔬菜的鍋物料理也是推薦的烹調方式,但要避免使用甜味醬料。


推薦菜單
鹽味肉片豆腐、水炊鍋物、什錦鍋、相撲鍋。

 大豆製品烹調範例  韭菜納豆

韭菜納豆成分量表

1人分

97kcal

醣質3.7g

膳食纖維4.0g

材料(2人份)及做法

將兩種具有獨特風味的食材加以組合,味道互補更好入口。

1. 韭菜1把,稍微川燙後,切成約莫2公分長。
 
2. 納豆2盒,加入醬油1大匙攪拌後,再放入韭菜拌勻即可。

大豆製品選擇方法
在大豆製品當中,最建議攝取的食材就是納豆了。由於納豆是發酵食品,容易吸收大豆的營養成分,膳食纖維也很豐富,而納豆菌所具備的益生菌效果也不容忽視。


烹調法
加熱會減弱納豆黏性;不加熱的冷食方式更能提高發酵食品的效果。


推薦菜單
納豆拌生菜(或川燙過的蔬菜)、涼拌豆腐佐納豆、鍋物料理的沾醬等。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方言文化出版,  白澤卓二博士著作《生酮奇蹟實現教科書:全身酮體循環啟動,就能越吃、越瘦、越健康》一書。日本權威名醫白澤卓二博士,歷經長時間臨床診療,遍覽醫學專書、文獻,以及自己多年的科學研究發現,許多藥物無法治癒的慢性病,甚至是癌病,都能利用酮體的中鏈脂肪酸來改善,甚至痊癒!於是,白澤醫生全面紀錄「自己生酮飲食生活」並接受貼身專訪,以一整天從清晨空腹到晚上就寢前的所有生活作息,酮體值與血糖值的切換變化,運用圖解、淺顯的解說方法,道出生酮奇蹟的核心概念、基礎知識和「實踐方法」,讓你Step-by-Step輕鬆照著做,隨時啟動「自身酮體循環」,改善身體不適、遠離癌症、心血管等重大疾病以及「塑造不易胖體質」,擁有一輩子身心都健康的奇蹟生活。

全彩圖解!權威名醫親自解說──
  ►生酮奇蹟實現的6大祕訣;
  ►醫學認可,50道生酮料理與食材選擇;
  ►生酮飲食常遇問題Q&A;
  ►酮體質在家自我檢測方法;
  ►酮體能量切換的基礎知識與科學
  生酮飲食生活概念與實踐方法,一應俱全

•書籍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