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運動的過程中碳水化合物絕對是身體第一首選的能量來源,當然,對於進行自行車比賽的人來說,當下攝取適量的碳水化合物一定比吃進蛋白質要來的好吸收,然而,要攝取多少的碳水化合物才算適量又不會影響騎乘的狀態?尤其,對於參與三項鐵人賽事的然來說,在第二項轉換成自行車的途中該如何補充能量也成為一種技巧,接下來我們將提供針對短、中、長及超長程四種騎行的能量補充建議。
首先,要了解如何補充能量之前,我們必需要先知道運動營養的原則「水合作用推動營養戰略」;這個意思就是說,只有在水份充足的情況下你的營養策略才有效。無論你吃什麼或是吃多少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補充足夠的水份,如果你的身體處於脫水的狀態之下,那麼你吃進去的能量將會使你的肌肉吸收便的更加緩慢;以及會讓食物長時間的停留在腸道之中引起噁心想吐的症狀,因為,脫水將會減緩胃部排空與腸道乳動變慢,起初可能對你的狀態影響不大;但會隨著脫水的狀態越嚴重狀況就會越糟糕。
另外,我們都知道當從事間歇訓練或高強度運動時,身體的能量都必須透過碳水化合物的補充來進行,如果你身體內的碳水化合物不足;將會造成力量輸出與持續重複動作的能力都會下降。然而,騎乘自行車是屬於間歇性高強度的運動,這意味著在有些時期我們可透過脂肪來做能量,但隨著劇離與時間的增加,碳水化合物就成為十分關鍵的能量來源。所以,在你騎乘的過程中所吃的東西,不僅會受到距離長度的影響外,還會有騎乘強度的影響。
美國運動醫學學院建議每小時有氧運動,需要攝取約30至60克碳水化合物,這個建議的基準來自於;大多數的人每分鐘大約只能吸收約1克的碳水化合物,這吸收的問題不是來自於你的肌肉而是來自於腸道問題,因為我們的腸道可將我們吃進的碳水化合物分解為葡萄糖(glucose)輸送到血液之中讓身體吸收,因此,你如果吃進太多的食物不一定能增加吸收量,但一定會增加腸胃不適的機率。
我們常見碳水化合物超量補充的方式例如:半根能量棒(約23g碳水化合物)+一個能量凝膠(約27g碳水化合物)+一瓶運動飲料(約50g碳水化合物),這三樣東西加起來意味著一小時內你補充進約100g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在剛吃進的前期身體可以有效率的處理這些能量,但幾個小時之後體內多餘的碳水化合物,將會使你的胃部過於晃動造成身體不適。
解決碳水化合物過量的方式,最簡單的就是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例如香蕉或無花果條,再喝低碳水化合物的電解質飲料,運用固體與液體分開進食的方式,就能讓你將碳水化合物控制在每小時30-60克的範圍內,並且可以確保身體吸收足夠的鈉和液體。此外,還有一些研究表明,通過食用含有醣類混合物的能量食物,例如葡萄糖和果糖或葡萄糖和麥芽糖糊精的組合,而不僅僅是攝取一種醣類食物,可將氧化作用提高到每分鐘1.7克。這表示醣離開你的腸道並更快地進入你的血液,所以當你最需要的時候,你會有更容易獲得的能量。
短程騎乘
騎乘時間:1小時以內
首要關注:補充液體
要喝什麼:普通水或低碳水化合物電解質飲料
該吃什麼:大多數的人在一個小時內的訓練,身體都有足夠的能量儲存。但建議額外帶一根香蕉,以備時間超出預期或身體能量下降時可補充。
中程騎乘
騎乘時間:1-3小時以內
首要關注:碳水化合物補充
要喝什麼:至少2瓶低碳水化合物電解質飲料
該吃什麼:總計每小時30-60克碳水化合物。因為,隨著騎行時間的延長消化會變得更加困難,因此,在騎乘初期吃固體食物,並在騎行的最後階段切換到塊狀物或咀嚼物和其它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要確保喝進大量的液體,這樣你就不會感到胃腸不適。
長程騎乘
騎乘時間:3-6小時以內
首要關注:熱量與水份補充,如果天氣炎熱或高強度,可將熱量與水份補充分開。
要喝什麼:水與電解質飲料
該吃什麼:從固體食物開始包括三明治與運動營養棒,在最後三分之一的路程中保存咀嚼片和凝膠。
超長程騎乘
騎乘時間:6小時以上
首要關注:熱量與水份補充,如果天氣炎熱或高強度,可將熱量與水份補充分開。
要喝什麼:水與電解質飲料
該吃什麼:在超長程騎乘的過程中強度通常是適中的,所以你能擁有足夠快速的碳水化合物吸收能力,隨身口袋可以多準備一些擁有多種口味的零食,以避免對食物口感厭倦的問題。另外,對熱量
資料參考/trainright、bicycling
責任編輯/David
冬季就是滑雪的季節,過去這項運動聽起來是一種極限的挑戰,但近年卻有越來越多人前往國外各地從是滑雪當作娛樂,也有許多單位開始在教導一般民眾滑雪的技巧。
滑雪是一項動感強烈、很富於刺激的體育運動。初學者首先應該學好基本的滑雪技術,要請一名富有經驗的滑雪教練對你進行系統的培訓。初學者在選擇滑雪場地時,坡度不能太陡,6度左右最好,滑雪道要寬,50米左右為宜,要有乘坐式索道來運送滑雪者(牽引式索道不利於滑雪者休息),雪質要好,要有大型雪道機對雪面進行修整和保養,這一點對初學者很重要。
在時間的安排上,學習滑雪的時間不應少於3天,在這期間主要學習高山滑雪器材的使用方法;三種基本的滑降技術、包括直滑降、斜滑降、犁式滑降;兩種轉彎技術,指犁式轉彎技術、犁式擺動轉彎技術。在初級滑雪道上對這些技術反复練習,力求在實踐中掌握要領,切不可只圖痛快和刺激長時間玩直滑降,雖然直滑降很有樂趣,但玩的時間再長,水平也不會有太大長進,應拿出大部分時間學習轉彎技術,因為它是滑雪技術的精華所在。
除跳台滑雪、空中技巧、單板滑雪外,其他項目都會需要使用滑雪杖,滑雪杖是滑雪時用來支撐前進、控制平衡、引導變向、支撐身體的運動器材,是滑雪者控制重心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滑雪杖由杖桿、桿尖、攔雪輪、握把等部分組成;滑雪杖上的佩帶(採用高強滌綸織帶),可套在手腕上,防止脫落;攔雪輪可防止滑雪杖在雪裡插得過深,在高速滑行的瞬間給滑雪者一個穩定的支點。
我們在選擇滑雪杖時,應以清薄、不易折斷、平衡感好、適合自己身高為原則。一般由攔雪輪算起,最長不過肩,最短不低於肋骨下方。一般以本人手臂下垂後肘部距地面的高度作為選擇滑雪杖的長度。初學者可選擇稍長一點的滑雪杖,待技術提高後,再選擇短一些的滑雪杖。一般滑雪杖的長度在90-125cm。
傳統的滑雪杖為鋁製材質,標準的直徑約18mm,目前仍是市場的主流,因為製作成熟,出租用的便宜雪杖也是鋁材質,競技選手用雪杖也同樣是鋁材質,差別只是強度不同,相同點就是受到不正常的外力都會造成彎曲,這是鋁材質雪杖的缺點。選手級的鋁材質雪杖,重量輕且彈性適中,操控上不會有重手的感覺。隨著科技的進步,細細的碳纖(carbon)雪杖逐漸受到青睞,碳纖質硬不會彎曲(但會斷裂),再加上酷酷的外型,不少的滑雪高手都採用此材質的雪杖,但是價格會較鋁材質雪杖高,而且製造技術影響碳纖雪杖的重量,偏重的雪杖會影響操控。
滑雪杖是由杖桿、桿尖、攔雪輪、握把等部分組成。另外,為了能很好地握住雪杖,在握把處把桿體加粗25-30mm將會得到良好的效果。握把處的佩帶最好不要過細,要使長短可調,這樣,手大手小和戴不同手套的滑雪者均能使用。
為了使滑雪杖在冰硬的雪面上仍能撐動,下端裝上一個金屬尖是必要的。滑雪杖的總高度應在使用者的肩部以下,滑雪杖的桿體應選用堅實的木質桿或合金鋁管,上下等粗或上端略粗。
此外,大家在專業滑雪比賽中會看到彎型雪杖,即S形雪杖,這種雪杖僅在高山滑雪的部分項目中使用,運動員雙手各持一雪杖,以進行撐動、推進、制動、轉彎等各種形式的運動,並藉以維持平衡與保障安全。在高速滑行到每小時130英里時,任何空氣阻力都會減慢速度,斜坡滑雪中收杆時,彎型雪杖能更好貼合運動員身體,從而減小空氣阻力,符合人體工程學。以冬奧會五個高山滑雪項目為例,速降、全能、超級大迴轉和大迴轉比賽運動員使用的是彎型雪杖,而迴轉比賽運動員所用的雪杖就是常見的直型。
Canyon 的 Eco Speed 概念車系是未來環保自行車的願景?它看起來絕對像是一台來自未來的自行車,用前衛古怪的造型將一個由一組氫燃料電池驅動的電動馬達、碟煞器和前後懸吊系統等等高科技組件包覆起來。但是,這真的會是一款我們在2025年會騎上路的自行車嗎?
Eco Speed 自行車的概念設計誕生於2014年。一位工業設計研究生亞歷山大·福斯特 (Alexander Forst) 自那時開始著手研究電動自行車設計的未來,並找到了 Canyon 來作為他將 Eco Speed 概念車計劃付諸實現的合作夥伴。
Eco Speed 是一款電動自行車,使用一款以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作為動力來源的電動機。這種未來科技藉由混合氫氣與氧氣來發電,並且,根據 Eco Speed 的簡介看來,將足以提供500瓦特的動力。
氫燃料電池技術是一種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能源科技之一。一些汽車公司現在正在測試它作為未來汽車動力來源的可能性,它的倡導者們大力宣揚這是一種低成本的、可持續的替代燃料來源。但,我們直到現在才看到這種技術運用在自行車上?
也許不是。早在2007年,一家中國公司已經首次推出一種以名為PHB的氫燃料電池作為動力來源的電動自行車。另外,在2014年,一群澳洲的研究人員成功地打造了一款「Hy-Cycle」電動自行車,它只需耗費僅僅價值2美元的氫氣,便可以行駛高達125公里的距離。
Eco Speed 自行車的設計將目前一些最新科技完美地整合起來。例如,它的碟煞直接連接到車輪的輻條。前方的車架上有一組所有零件全部整合包覆的「上下顛倒」的懸吊避震前叉。靈活的上管提供了更大的舒適度,讓我們聯想到1990年代的一些「Soft Ride」的越野車款造型。
Eco Speed 自行車看起來就像一台自行車和噴射戰鬥機的綜合體。它的手把已被符合空氣動力學設計的一組「翅膀」所取代。手把也裝置在一組油壓筒上,藉由按壓一個開關,可以因應不同的騎士的高度來輕鬆做調整。轉彎時,作為手把的「翅膀」並不轉動,只有兩邊末端的把手桿可以用來控制轉向。
如果這款單車在2025年上市銷售,你會下手買嗎?
Canyon 公司並不怕涉足於尖端技術。這家勇於想像的自行車製造商在過去的幾年裡大膽創新,並已經於去年發表了全避震、碟煞且可以連接智慧型手機上網的MRSC概念自行車,獲得一片好評與熱切期待,我們相信這些概念車款很快就能夠成為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