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想減肥卻沒動力?4種方法讓你把運動變習慣
1
想減肥卻沒動力?4種方法讓你把運動變習慣
2
一看久就模糊?這些症狀可能是眼睛老化警訊
3
正確的坐姿幫助肌肉恢復並提高工作效率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想減肥卻沒動力?4種方法讓你把運動變習慣

2019-06-26
話題 保健 減脂 觀念 生活

相信運動的好處多到說不完,但是不少人會說:「這些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就是無法堅持一個星期或是培養一個喜歡的運動。」這些困擾相信每個人都經歷過,但是,就是有些人能堅持下去,因此對於維持健康或是瘦身都能成功。以下為台師大體育系教授為想減重瘦身、維持健康的人列出了4種能將運動培養成習慣的方法,一起來實現吧!

想減肥卻沒動力?4種方法讓你把運動變習慣

根據台師大體育系教授洪聰敏指出,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的建議,要維持身體健康以及身材的話,最好天天都要運動,但每次運動時間大約為40~50分鐘即可。然而這樣持之以恆的方式,不僅能讓血管會更有彈性、心血管功能提升,還可以降低3高的風險。不過,萬事起頭難,運動這種一開始吃力不討好的任務更是如此,該怎麼讓運動成為一種習慣?以下為洪聰敏教授提出了4點建議:

選擇喜歡的運動

想讓運動成習慣的話,首先也要擇你所愛的運動。洪聰敏教授指出,根據《國際期刊告訴你這3個運動CP值最高,要健康還不趕緊動起來!》文章來看,似乎運動的CP值是不一樣的,有些運動可以很好的讓你達到健康的效果,有的效果卻不大。但是不管效果大小,都比不運動好!所以,不如選擇一個你喜歡的運動,更容易持之以恆。

選擇喜歡的運動

揪團運動

人具有變異性以及惰性,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做,實在很難堅持!不過,有朋友一起運動,那效果就不一樣。洪聰敏教授表示,這是一種用社會支持來堅定自己運動動力的方式。舉例來說,你打桌球肯定是要找人打球才好玩,今天如果你不去,就會讓你的朋友4缺1或是只能對牆打球。然而這種「責任心」會讓你更願意去運動,而且跟朋友一起運動,把運動變成了一種社交活動,在讓身體更健康的同時,也促進朋友間的感情。

揪團運動

把運動時間分散

洪聰敏教授表示,很多人不運動是因為覺得沒有時間,像是上班族,每天就就算正常下班,吃個晚餐再去運動都要都要8點了,如果還要特別前往健身房,運動個1小時,回到家都已經不知道幾點,這個原因讓人沒辦法堅持運動。但是,如果把運動時間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就容易多了。像是一天運動40分鐘,早上上班早一站公車站下來,走個10分鐘;中午吃飯走遠點,過去10分鐘、回來10分鐘;回家再少搭一站車再走10分鐘,這就40分鐘了! 但是,把運動時間切得那麼零碎,還有運動效果嗎?洪聰敏表示,先求有,再慢慢進步,只要有運動就會有效果,而看到了成效之後,人們就更願意投資更多時間去進行完整的運動。

把運動時間分散 ©mentd.com

降低運動強度

洪聰敏教授表示懶患者其實沒極限,像是他們會覺得:「我沒有偏好的運動項目也沒朋友,這麼熱走路流汗上班很不舒服!」為了解決這些困擾,那就把你每天躺在沙發追劇看電視的時間拿出來運用。與其坐、甚至躺在沙發上,不如在看電視的同時運動。洪聰敏教授表示,在電視前放個飛輪或是跑步機來取代沙發,電視看夠了,運動量也足了;或是如果預算有限,放個瑜伽墊拉伸拉伸也是有效果的。

©gymjunkies.com

在看完這4種方式你還不動起來,真的建議只能當個不顧身材的胖胖族了!但是,你們真的要繼續癱軟嗎?除了身材外,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擁有良好的健康身體才能做更多事,所以請一起動起來!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一看久就模糊?這些症狀可能是眼睛老化警訊

2024-11-21
新知觀念保健話題

人每天只有睡覺時沒有使用眼睛,隨著手機、平板等3C產品普及生活,現代人的用眼習慣也跟著改變,但過度用眼恐致眼睛調節力下降,加速眼睛老化速度。2025年台灣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根據最新認知調查指出,老花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是國人3大常見眼睛老化疾病,且逾6成3民眾自覺有眼睛疲勞乾澀情形,小心可能已是眼疾警訊。

隨著手機、平板等3C產品普及生活,現代人過度用眼恐致眼睛調節力下降!

戴眼鏡卻越來越看不清楚,一看久就開始視線模糊、流眼油、眼睛疲勞乾澀?這些都是老年人常遇到的眼睛老化症狀。衛福部國健署婦幼健康組副組長蔡維誼表示,眼睛從年輕就要開始保健,如高度近視者若控制不佳,可能導致中老年以後白內障或黃斑部病變,本身為糖尿病患者,則可能增加白內障提早發生的風險。

近視加速眼睛老化症狀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眼科部主任王一中表示,老年眼疾問題相當重要,尤其是近視問題,研究顯示,近視每增加100度,會增加白內障和青光眼的風險20%、黃斑部病變60%、視網膜剝離30%,「不僅需要重視幼年的眼睛狀況,老年眼疾問題也一樣重要。」

王一中提到,眼睛不適症狀非常常見,但民眾卻不見得能認知到這是眼睛老化的疾病警訊,根據最新「國人眼睛老化疾病認知大調查」蒐集1,047份有效問卷,調查發現:

已有眼疾問題的患者僅佔37.5%

63.9%的人有眼睛疲勞乾澀症狀,可能是眼睛老化疾病警訊

30.6%的人有視線模糊不清、夜間視力變差、看近物較吃力等症狀

調查進一步指出,針對國人前3大常見眼睛老化疾病,有92.8%的受訪者瞭解老花眼是常見老年眼疾,90.9%提及白內障、66.2%提及黃斑部病變;不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亦是第4常見的眼疾老化問題,但僅有不到半數的民眾(45.2%)知道這個疾病。

研究顯示,近視每增加100度會增加白內障和青光眼的風險20%!

高度近視使白內障提早發生

而白內障是最常見的老年眼疾之一,且高度近視增加了罹患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風險。該調查還指出,雖多數人了解白內障需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但仍有近半數(48.8%)以為靠「眼藥水、保健食品」就能治療白內障,超過半數(58.8%)則擔心手術失敗影響正常生活。

好消息是,調查發現民眾普遍對於白內障手術接受度高,且大多數都願意選擇使用高階人工水晶體,可以一併矯正散光及老花問題。王一中推測,這可能因現代人的多元生活方式及用眼需求有關。

台灣視覺復健專業服務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侯鈞賀表示,一般認為白內障在55歲以上才可能會發生,但隨著高度近視(超過600度)患者增加、超過所有近視患者的9成,臨床觀察白內障有年輕化趨勢,可能提早7、8年發生。

視力模糊當心白內障併發青光眼

視力模糊不只是用眼過度,更要小心白內障及其他併發症。侯鈞賀強調:「白內障一定要開刀嗎?不少民眾認為自己只是輕微白內障並不會影響生活,放著不管沒關係,卻輕忽同時出現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等併發症,嚴重可能導致失明。」只要出現視力模糊,就應該尋求專業眼科醫師檢查,避免眼疾加速惡化。

該如何自我檢測眼睛病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主治醫師田彭太提醒:「民眾可以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我檢查,測試單眼視力是否出現線條扭曲情況,以預防視網膜相關疾病,若是糖尿病患者也應做好血糖控制,每年定期至眼科檢查。」目前常用的治療方式為雷射光凝固治療、光動力療法及眼內藥物注射治療。

延伸閱讀:

眼睛飄黑影、閃光⋯小心飛蚊症「恐1成視網膜剝離」醫教3招救眼

為什麼會長針眼?針眼多久才會好?「針眼大全」在家靠4招就能救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視力模糊不是用眼過度,小心眼睛老化警訊!調查揭6成4民眾恐輕忽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正確的坐姿幫助肌肉恢復並提高工作效率

2017-06-30
觀念肌肉痠痛保健知識庫

你有肩頸痠痛、腰酸背痛的煩惱嗎?除了壓力之外,很多時候坐姿不正確是造成痠痛的因素。關於坐姿,首先要澄清的是,這不應該是靜止的。換句話說,不管你的椅子有多麼漂亮,或者你的坐姿多麼完美,長期處於同一個位置而不休息的時候,對你的健康和肌肉都會造成傷害。在這樣的大前提下,我們來討論一下各種適合的坐姿。

正確的坐姿幫助肌肉恢復並提高工作效率 ©innerouterhealth.com.au

一般來說椅子對人體健康是沒什麼好處的。甚至有些人說,椅子就是害我們腰酸背痛和呼吸不順暢的元兇。但椅子真是如此嗎?椅子會幫助我們在鬆垮坐姿情況下以減弱我們的肌肉功能,給腰部的椎間盤帶來很大的壓力。鬆垮的坐姿也會造成脊柱中部的彎曲,使胸部塌陷從而引起呼吸不暢。不僅如此,不良坐姿甚至會推動頭部向前伸,使頸部的肌肉緊張,最後引起頭痛。考慮到這一點,The Alexander Technique的博士Janet Travell,給出幾個不同選擇的正確坐姿,了解之後亦能幫助你減少懶散。
 
A. 鬆垮的坐姿:請注意上圖A背上部分的彎曲程度,她的肩膀向前傾,胸部輪廓塌陷,以及失去了下背部的弧度。這種坐姿就會引發上面討論的問題(椎間盤突出、呼吸困難、頸部問題等)。
 
B. 頭部前傾的坐姿:這種姿勢也會造成腰椎扁平和上背部曲線過大。然而,這種姿勢對於脖子來說最受折磨的。圖中的脖子幾乎無法支撐她的頭部,這樣很容易引發頭痛和頸部酸疼。她得把她的脖子伸得很長,這樣她就不會看地板了。
 
C. 集中式坐姿:乍看之下,這似乎是一種很好的姿勢,但就像站姿中的立正一樣,這是不能長久維持的姿勢,實在是太苛刻了。她不僅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她的坐骨上(見下圖),還要把肩過度往後壓,壓迫上半身的關節。這樣不僅造成肌肉緊張勞累,也會使得脊柱過度平直。

D. 正確的坐姿:這個坐姿使她很放鬆,她的頭與她的坐骨處在一條線上(見上圖)。她的肩膀後壓,脊柱有正確的曲線,骨盆中立,胸部敞開,可以順暢呼吸,這是一種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姿勢。

E. 坐在座位邊緣的坐姿:要想在沒有背部支撐的情況下有正確的坐姿,坐在你的坐骨上是很重要的。你的坐骨位於臀部和大腿背部之間的交點附近(上圖中有一個綠色X標記的地方)。請注意,當我們使用集中式坐姿的時候,她的重心實際上並不是做在她的坐骨上,所以反而使她坐的更辛苦。這個坐姿也會引起她尾骨的疼痛,因為她其實是坐在她的尾骨上並且給其施加壓力。

學會正確坐姿9步驟

下面是一個坐姿練習,可以用來幫助你找到你的坐骨,學會正確的坐姿。
 
 步驟1:站立,將雙手手放到臀部和大腿後部的交點處。
 
 步驟2:手不要動,當你慢慢坐在椅子上時,你就會感受到你的坐骨。
 
 步驟3:如果你沒有感受到,前後擺動一下你的臀部,就應該感覺到了。
 
 步驟4:現在試著在你的坐骨上找到平衡,你將比平時坐的更向前傾,並且坐得更高。
 
 步驟5:在椅子上一直向前移動,直到你的雙腿離開椅子,但你仍然要保持坐在坐骨上。
 
 步驟6:這時你會感覺背部和腹部肌肉很緊張,表示你可能還離得太遠。 (見上圖的正確的坐姿)。
 
 步驟7:現在慢慢地在你的坐骨上向前移動,你能讓那些背部和腹部的肌肉放鬆嗎?
 
 步驟8:最後確定的姿勢,可能會覺得有點遠,是因為剛開始你還不習慣。
 
 步驟9:如果有鏡子的話,可以用來評估自己的坐姿,並與上面的圖片作比較。如果不習慣,可以每天些時間練習,直到漸漸習慣它。

還是找不到合適的坐姿?試試以下5步驟:
 
步驟1:把你的手放在你的下背部肌肉並感受他們。
 
步驟2:現在慢慢地向前傾斜,直到你感覺到肌肉收緊了。
 
步驟3:再慢慢地回到原來的位置,看看肌肉的緊張程度。當你坐到坐骨上時,就能感受得到。
 
步驟4:現在試著向後傾斜,再慢慢回到同樣的位置。你應該能夠感覺到腰部肌肉和腹部肌肉的放鬆。
 
步驟5:你的理想坐姿位置就是在這兩個比較之間。

抓住辦公座椅9訣竅,變回最正OL

你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坐在辦公椅上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椅子的支撐是非常重要的。當然,你需要坐在平整的地面上,切勿長時間坐在很軟的沙發或者墊子上。

步驟1:把臀部移到座位的後面。
 
步驟2:在腰後也就是差不多跟肚臍平行的位置放一個枕頭或一條直徑為3-4英寸的毛巾。
 
步驟3:雙腳應該平放在地板上或板凳上,大腿放鬆,但不要將腿放到椅子的邊緣。
 
步驟4:向後靠到椅子上,讓你的背部得到伸展。
 
步驟5:放鬆脖子,讓你的頭部向前和向上延展。
 
步驟6:讓脊椎從坐骨延伸到耳朵。
 
步驟7:注意你的呼吸,讓你的肋骨和背部隨著呼吸擴張。
 
步驟8:當你低頭看書或寫字時,眼睛可以往下,但仍保持頭部和頸部的平衡。
 
步驟9:這個坐姿應該會讓你感到輕鬆和自由。
 

坐姿前傾

工作時,重要的是能夠在向前傾斜的狀態下還能同時保持適當的坐姿。在你開始坐姿前傾之前,你需要停止過去下意識的習慣姿勢。
 
正確的坐姿前傾如下:
 
步驟1:首先找到你的坐骨,如上圖。
 
步驟2:你可以選擇坐在椅子的後部或者像圖中一樣做在椅子的前半部。
 
步驟3:從臀部開始放鬆,因為身體的彎曲是發生在大腿和臀部的交界處,所以臀部需要放鬆。。
 
步驟4:放鬆你的脖子,讓你的頭向前和向上伸展平衡。
 
步驟5:放鬆伸展四肢。
 
步驟6:保持這種狀態,以坐骨為中心向前傾斜。
 
步驟7:你身體的彎曲應該發生在腹股溝處,而不是腰部。
 
步驟8:如果你要保持這個姿勢很長一段時間,你可以把手臂放在桌子上做支撐。

當你在堅持正確的坐姿時,你的背部會因為使用新的肌肉而感到疲勞。所以短暫的休息對這些肌肉是有當助的,也要記得多站起來走動。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