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年長者,運動可以降低死亡率,擁有更好的身體狀態,維持更好的活動力。同時可以預防老人跌倒及跌倒的風險(高齡者跌倒伴隨著較高的死亡率)。有在運動的年長者,有氧能力下降的速度會比同年齡少一半,同時也會減緩肌力下降的程度。
高齡運動風氣漸長,在馬場賽道上,高齡跑者也越來越多。大多人知道長者規律運動能促進身心健康,但極少人把高齡跑者和「跑速」這種競技面向聯想在一起。其實透過數據可看出,高齡跑者的進步幅度其實可以相當大,且年齡越高進步的幅度越大。不只是成績,更環環相扣著健康。希望讓家中父母健康老化、快樂享受運動,陳柏長醫師的這篇文很適合說服他們動起來!
定期規律的運動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各種癌症、失智的機率、減少焦慮及憂鬱,增進睡眠的品質,維持正常體重及骨質密度。
美國心臟協會(AHA)及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建議,年長者每週應進行5天至少30分鐘中低強度有氧運動;或是3天超過20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或者是兩者交叉訓練。同時為了保留肌力,應該要進行肌力訓練。對於身體已有明確疾病的長者,在運動前應先就醫諮詢身體狀況是否適合運動。
高齡者可以用自我知覺量表來衡量運動的強度。以0到10分來計算,當5-6分為低強度,7-8分為高強度運動。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長者,只要開始規律運動,很快就能得到相對於不運動者的那些好處,因此開始運動永遠不嫌晚。
對於高齡者的有氧運動,很難有些客觀的觀察,因為年長者從事運動的人口相對較少(一般成年人約2-3成,長者運動比例會再更低),也很難有大量穩定的資料,去觀察這群人的運動表現。因此在長者的運動資訊上是相當缺乏。生理上肌肉力量在30歲達到高峰,在50歲開始會明顯下降,而運動可以減緩這個下降的速度。 雖然沒有很明確的定義去界定高齡運動員,但是可以將生理肌肉下降當作一個分水嶺。50歲以上的運動員可視為高齡。紐約馬拉松為世界最大型的馬拉松之一,從近40年前的1.5萬人到近年來的5萬人,有完整的成績資料可以做為研究之用,可以提供研究高齡者有氧運動表現的長期資訊。
有2份研究是將從1983年到2009年參與紐約馬拉松的人分組,並且以前幾名的完賽者成績當做研究資料,原因顯而易見,高齡者的參賽人數較少,也只有前段班的參賽者能確認他們有長期投入在訓練上。
隨著時間的增長,參加人數越來越多,男女跑者比例也越來越平衡,從過去的5比1,到近代的2比1,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去認為女性不適合參與馬拉松運動,這樣的歧視漸漸不再被接受,也使得女性參與度的增加。同時各個年齡層的參與者都相對應增加,尤其在高齡參與者的比例更是顯著,表示投入長跑運動的長者越來越多。
雖然長跑紀錄不斷地被推進,但是50歲以下領先完跑者的平均成績並沒有明顯進步。而在50歲以上的高齡跑者,則可以看見明顯的進步,令人意外的是,年齡越高的組別進步的幅度越大,尤其在女性長者的進步幅度更是明顯,平均每10年可以進步10分鐘左右的時間。
過去高齡者及女性被認為不適合參與長跑運動,但是這樣的觀念被逐漸打破,隨著參與者的人數變多,成績進步可以說是某種必然。但是近代還能持續的進步,就不單單能以參與運動的人口變多而去解釋。
50歲以下參與馬拉松賽事的人口一樣增多,但是卻沒有明顯的進步。但是長者以前被認為不適合長跑,現在被鼓勵參與各式的運動,除了長跑訓練外,這些長者可能有更多的知識及觀念去進行肌力訓練,更大大增加他們在長跑運動上進步的可能。
長者在經過長期的有氧運動訓練之下,最大攝氧量及肌力相對能夠被維持住。長跑運動可以讓長輩出門,可以讓年長者有更好的社交活動可能性,同時保有更好的身心健康狀態。
紐約馬拉松的資料,雖然有30年的紀錄,但是我們很難由這份資料得知跑者的身高體重以及疾病史,也無法得知這些高齡跑者是健康有問題後才開始運動,或是年輕時就有運動習慣而一直保持到年長。
50歲以下的頂尖跑者,成績已經進入一個很難再大幅進步狀態。但是高齡跑者,隨著參與者的人數增加,以及各種訓練知識、醫療的進步,他們可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隨著嬰兒潮的退休,他們的醫療及健康問題,都是各國政府很難去面對跟有效解決的燙手山芋。台灣一個病人倒下到死亡平均超過7年,這除了表示台灣醫療便宜,也表示醫療人員盡心盡力維持這全世界最高品質的醫療水準,但悲哀的是這件事情反面,代表著生病後的生活品質可能並不好,走進看看各家醫院的呼吸照護中心,可能可以看到那些不再像是人的病人。
運動或許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運動已經不斷被驗證可以善高齡者的健康狀態,甚至是精神狀態,可以不讓長者只待在家裡,而是能夠走出門跟人互動。過去我們可能不能想像80、90歲的長者可以安全完成一場馬拉松,而現在只要沒有特殊狀況,長者也可以參與這樣高強度的運動,享受這樣的比賽,而且參與這項運動的長者越來越多,不再是少數人的運動。
擁有良好的運動習慣,或許能夠改變高齡者的生活品質及減少各種醫療問題,而這件事情卻是被政府所漠視,提高健保給付或是長照都不是正確的解答,如果能從根源解決才是良方。讓長者活得更有尊嚴,老得更健康,並且在少子化的現在,一個人的倒下,更可能會拖垮一整個家庭。鼓勵長者走出門,不管是有氧運動或是肌力訓練都可以扭轉這一切。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
新冠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在美國疫情失控,最嚴重的紐約市已近3.4萬名確診病例、死亡逾776例,醫療體系瀕臨崩潰。一名佛羅里達男跑者David Kilgore為了表達對紐約醫護人員和跑步產業的支持,獨自完成他的人生第一次100英里(約160公里)超馬,並藉此募集超過10,000美元,款項將用於購買運動鞋給紐約市醫療從業人員。
28歲的David居住紐約市,但目前已回到他的家鄉佛羅里達州棕櫚灣。他原訂目標賽事是今年Georgia Death Race的72英里超馬賽,並預計在賽事中取得進入西部國家100英里耐力跑(Western States 100-Mile Endurance Run)的資格,這將是他人生第一次100英里。不過,兩賽事都因疫情取消。
延伸閱讀:疫情擴散下如何思考你的跑步計畫? 10位美國頂級教練這麼說
即使這個夢想離David遠去,但不代表他今年無法跑100英里。上週,他還在與朋友討論著在疫情下如何自我挑戰,他們跟全球多數跑友一樣,都因為疫情而賽事停擺,必須重新規劃跑步訓練計畫。David受《跑者世界》訪問時說:「我之前曾跑過70英里,但是超馬的關鍵距離是100英里,我想達到這個目標,所以事情就這樣開始了。隨著我們思考得越多,我們認為可以藉此機會做更多的事情。」
新冠病毒疫情讓許多產業陷入業績低谷,例如顧客們都不敢進入跑步商品專賣店購物。而這成為David計畫的開端,他希望自己的跑步能成為募款支持跑步產業的手段,後來,贊助David的瑞士運動品牌On Running決定添加另一個元素。
醫護人員目前正冒著生命危險為民眾抗疫,因此,David和On的同事提出的想法,就是購買跑步商店的禮物卡,並將其捐贈給紐約市醫院的第一線醫務人員,讓他們購買長時間工作時穿的鞋履,這樣同時能支持兩個族群。
萌生這個想法不到一週,David在GoFundMe平台設置了專屬募款頁面,並規劃了一條路線,結合他兒時在家鄉練跑的鄉村道路、單向道、繁忙馬路、海灘等路徑,並繪製了100英里賽道地圖。
3月27日周五,David從凌晨4點開跑,並預計15-17小時達成目標。然而,他的人生初100英里並不容易,隨著太陽升起,他得面對殘酷炎熱的天氣,佛羅里達州溫暖的陽光使氣溫飆升至攝氏33度,而且整天多數時間都這麼炎熱。有時,他必須在加油前進和暫停降溫中苦苦掙扎,不過他仍在17小時45分鐘左右,克服了所有困難並完賽。
另一方面,儘管在跑前已有一些募款支持,但David沒想到募款活動像病毒般傳播快速,最後,他將目標籌款額從原本5000美元提高到1萬美元,並超過了這個目標。同時在比賽中,他也得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量網民支持,幫助他度過漫長的一天。
「這絕對是個具有挑戰性的距離,但也是相當吸引人的距離,我很高興看到自己完成它了。」賽後David說。
一天後,雖然David的雙腿仍有點痠痛,不過他心情非常好,尤其是得知已募集超過一萬美元。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SPORTS ILLUSTRATED
責任編輯/Dama
雙珠半程馬拉松Mezza maratona(義大利)
這場半程馬拉松連接了聖馬格麗塔利古(Santa Margherita Ligure)與波托芬諾(Portofino)兩座小鎮,此區是典型的義大利度假勝地,雖然有點老派,但仍有迷人的獨特風情。路線沿途風光美不勝收,如果跑第一趟時忘了好好欣賞,沒關係,折返時還有機會。在風景秀麗的環境跑半馬,對許多跑者來說是告別嚴寒、展開新跑季的最好方式。
這21 公里長的路途可將提古里奧灣(Gulf of Tigullio)的景致盡收眼底,還能嗅嗅此地的芬芳氣息。這裡的天氣通常很宜人,跑過一趟之後,或許每年都會想再來跑一次—光想到賽後能吃到當地著名的青醬義大利麵,就有向前跑的動力了!
早上9 點,所有跑者從聖馬格麗塔利古的自由烈士廣場(Piazza Martiri della Libertà)出發,抵達波托芬諾再折返,如此往返兩趟,最後回到終點波托芬諾。比賽路線需折返兩次,也就是同一條路重複跑四次,乍聽之下似乎無趣,其實不然。兩處度假勝地以蜿蜒的濱海道路連接,這距離5 公里的路程處處皆有令人陶醉的美景。
沿著海邊跑步時可俯視提古里奧灣景色,位於帕拉吉海灘(Paraggi)上方這一段尤其動人。途中可能會遇到對向迎面而來的跑者,這種景象在一般賽事中並不常見。一路上有許多轉彎處,路面稍有起伏,或許無法讓你創造個人最佳半馬紀錄。唯一較寸步難行的路段在波托芬諾,這裡有許多狹窄的石板街道,有點擁擠,得小心腳步,離開村莊時也有短暫的爬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