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在全身各部位慢性疼痛的擾人陰影下,多年來無法根治﹖事實上,你的體態已透露出疼痛的根源,更預測了未來你還有哪個部位可能疼痛!隨著《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一書籍將於11月底上市,「疼痛」被更加清晰而具體的方式分析出來,讓讀者認清「你疼痛的部位往往不是疾病的根源」。
想了解問題、真正解決問題,11月28日的悠閒午後,免費前來《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講座暨作者見面會。有從馬來西亞特地遠赴來台的作者群蔡定成、葉明嘉、張嘉和為你導讀、面對面交流,還能當下拿到優惠的圖書價格和現場簽名。更重要的是,主辦單位提供滿滿90分鐘的疼痛講座,讓作者蔡定成為你解析體態平衡與疼痛根源的奧秘!
1.《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圖書優惠價格並與作者面對面交流。
2. 體態、姿態、步態、足態如何相互影響健康的基本觀念。
3. 足底如何影響全身?
4. 脊椎調整的基本觀念。
5. 全身各部位疼痛的問題根源分析。
6. 足弓墊的選擇與運用方法。
.已購買或想了解《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一書的你/妳
.長期全身多處痠痛找不出原因的你/妳
.自覺體態歪斜但不知從何解決的你/妳
.對脊椎調整知識想進一步了解的你/妳
.希望多方交流脊椎相關疾病案例的醫事人員
《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第一作者蔡定成醫師,現任馬來西亞古晉全民西醫診所院長。在診所推廣體態矯正、改善脊骨神經異常及肌筋膜疼痛的觀念與治療,也推廣自然療法、應用生酮飲食治療慢性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慢性食物敏感檢測治療慢性皮膚病及各種敏感與自體免疫失調疾病。蔡定成也相繼設立古晉賽斯身心靈推廣中心,定期舉辦身心靈讀書會及工作坊;並擔任古晉足脊神經保健協會主席,與本書其他兩位作者葉明嘉、張嘉和,共同在馬來西亞推廣超過100場體態與足態相關公益講座。
經歷:
1996年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2003年新加坡大學家庭醫學皮膚科文憑
2003年設立古晉全民西醫診所
2005-2014年慈濟志工及古晉人醫會召集人
2015年設立古晉賽斯身心靈推廣中心
2016年馬來西亞古晉足脊神經保健協會主席
2017年開始為砂拉越星洲日報健康專欄寫作
2018年世界脊診整脊醫學聯盟台灣分會籌備會顧問
2019年 出版著作《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
13:00 開放進場
13:30-14:00 作者見面會,作者與貴賓致詞、新書發表
14:00-15:30 作者蔡定成演講,題目:身體平衡與疼根源
15:30-16:00 QA及簽書會
活動主題:《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講座暨作者見面會
活動時間: 2019年11月28日(四) 13:30~16:00
活動地點: 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41號4F (商周書房)
報名時間: 即日起至11月27日23:59止
報名費用: 免費,但須填表報名(報名表填寫處)
主辦單位: 運動星球
現代人三餐老是在外,飲食不忌口,此外還有喝手搖飲的習慣。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一項研究發現,每天飲用兩杯或以上的250c.c.含糖或有人工甜味劑的汽水,會增加早死風險。
研究結果由美國醫學會《內科學》期刊於月初發布。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歐洲十國超過45.1萬名的成年人數據,參與者平均年齡約為50歲,然而在1992年至2000年間參與研究時,篩選沒罹患癌症、心臟病、糖尿病的情况下來進行實驗。研究期間,參與者提供生活和飲食資料,例如平均飲多少汽水、能量飲料和非鮮榨的果汁。其中,關於含糖或人工甜味汽水,月飲少於1杯250毫升汽水者,9.3%在研究過程中死亡;而一日飲用2杯250毫升的汽水者,則有11.5%死亡,在16年時間的持續跟進中,有41萬人死亡。
不只是飲品,平時過量的糖分也會造成人體負擔。隨著飲食西化及飲食精緻化,我們不再吃口感粗糙的糙米飯,取而代之的鬆軟的白米飯、白麵條、白土司,外食的燉飯、炒飯、炒麵內含的主食份量更是超過了一般人身體所需,加上餐後的手搖飲料及餐間的甜點小零食,使的現代人精緻糖攝取過量。精緻化的主食沒有纖維能夠幫助降低消化速度,葡萄糖很快的被吸收進入血液,劇烈血糖波動容易引起的血糖飆升,也會使胰島素劇烈上升,不但使我們快速感到飢餓,餐後才過不久很快又會想要再吃點東西,還容易造成身體脂肪的形成。
根據參與研究的IARC科學家摩非(Neil Murphy)表示,大眾可以用其他健康飲品取而代汽水飲料,最好的選擇,自然還是喝水。如果還是想要喝飲料來消暑,根據中醫師推薦了一款青草茶配方,配方為:黃耆、茵陳、玉竹、麥芽、枸杞等等,可以有效降低火氣。如果覺得不好喝,可以選擇加了甘草的青草茶,比較順口,盡量避開會上火氣的果糖,消暑效果較佳。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這邊的吃胖點並不是要年長者們真的吃成大胖子,而是他們需要大量蛋白質來長肌肉。隨著年紀增長,肌肉流失的速度會越來越快,而漸漸的形成所謂的「肌少症」!當肌肉不足時,所引發的問題很多,像是跌倒、平衡感不足、生活上許多事情無法自理等,所以,建議年長者要多吃點蛋白質、高纖的食物,才能真正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的研究,發現對於50歲以上的人來說,身體質量指數(BMI)最好維持在22~25之間,這是在高齡族群中,死亡率最低的體重標準。在50歲之後,肌肉是快速下降的時候,在這之前都需要保持不要太胖、避免產生代謝性疾病,像是三高、糖尿病、脂肪肝等;但過了這個歲數,反而身體堆積很多老化細胞,消耗能量消耗的更快,當然肌肉掉得更多,最好吃到有點微胖再加上充分的運動訓練後,才能延長壽命。然而許多老人家很容易因為肺炎感染而住院,可能是來自太瘦的關係,導致免疫系統沒有足夠的能量去對抗病魔,讓小感冒動不動變肺炎;但當然過胖到腰圍超過男性90公分以及女性80公分,或是BMI超過27,還是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所以也建議不要無止盡的狂吃。
不過體重並不是唯一一個指標。有些年長者可能會覺得自己每天都吃得很多、體重也維持的不錯,但仔細發現,早上饅頭配稀飯,中午白飯、青菜、麵筋或醬瓜,以及晚上白飯或是麵配青菜、豆腐乳,頂多加一道菜、蛋或一小塊肉,這些都是加工食品跟碳水化合物,裡面的蛋白質往往都不夠!也有老人家覺得自己要養生,三餐都吃很多青菜,但是高纖維對於腸胃功能已經開始退化的老人家來說,其實會造成腸胃過度的蠕動、脹氣,同時也是另一種負擔。所以建議每天只需要吃到300公克、差不多等於1碗半的煮熟青菜就好,反而是蛋白質要吃到1.2~1.5公克/每公斤體重,以60公斤的老人家來說,至少要吃到72公克。以下為一份7公克的蛋白質食物換算:
半個手掌的煮熟肉/魚
一顆蛋
半片白豆包
一盒板豆腐或2片豆乾、兩塊油豆腐,嫩豆腐蛋白質含量較低,約為2盒
240cc的無糖豆漿
240cc的脫脂鮮奶
1/3碗煮熟的毛豆、黑豆、黃豆
如果要幫老人家安排餐盤,每餐至少要吃到3~4份的蛋白質,早餐可以喝一杯豆漿、吃一顆蛋,以及半盒豆腐配稀飯,午晚餐可以配一碗飯、一碗青菜與一個手掌的肉或是魚,以及2片豆包等;或是變換不同的作法。像是對於牙齒不好的人來說,可以吃蒸蛋、豆腐,或是選擇質地較軟的魚肉、雞肉來吃,也避免用煎、炸的作法,可以改為蒸、炒,讓食物比較好入口。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KHN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