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如何將自己的訓練納入菁英跑者訓練元素?
1
菁英跑者馬拉松
如何將自己的訓練納入菁英跑者訓練元素?
2
3件越野跑新手必知道的事
3
路跑超男莊育達:運動是開啟我每一天活力的來源
陳柏長
陳柏長

如何將自己的訓練納入菁英跑者訓練元素?

2019-11-26
運動部落 跑步 馬拉松 陳柏長醫師 全馬訓練

隨著《我在肯亞跑步的日子》及《跑者之道》等書的出版,以及各式跑步書籍,加上歐美菁英跑者開始經營個人網路社群,我們開始對菁英跑者的生活及訓練有些初步認識。菁英選手的跑量比我們大上許多,一天可能跑上兩次(一般素人有跑一次就不錯了)。

菁英跑者
如何將自己的訓練納入菁英跑者訓練元素?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一般市民跑者能跟菁英跑者一樣嗎?雖然因為太多限制,我們無法達到菁英跑者的成績,但可以從他們的訓練中擷取經驗精華。作者以研究分析短間歇、長間歇、節奏跑、長跑等跑步訓練對菁英跑者的效益,並將菁英跑者的訓練融入一般人、提出實質建議,例如累積月跑量應以幾公里為相對安全且合理的上限?讓我們以菁英跑者為借鏡,反觀、調整自己的跑步訓練。

菁英跑者怎麼成功的

除了東非選手住在海拔比較高的地方,多數菁英選手訓練的內容跟我們似乎也沒差那麼多。我們都有在跑間歇、節奏跑、長跑加上許多的輕鬆跑,整體的課表結構似乎也沒多大不同。 當然菁英選手比我們更早開始訓練、處在更競爭的環境、因為多數是職業選手,所以也只要跑步、休息,相對不用煩惱工作跟運動之間的平衡。

但是我們能否從這些資訊中,去取得菁英選手是如何有效地訓練?我們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成為菁英選手,但是也想看到跑步成績的進步;我們可能無法吃下菁英選手的課表,也無法回春從小練跑,但是可以從精英選手的訓練當中,去獲取能放入自己訓練的元素。

肯亞馬拉松長跑運動員Wilson Kipsang
肯亞長跑運動員、2012年倫敦奧運會馬拉松銅牌得主威爾森·基普桑(Wilson Kipsang)

菁英選手的成績及訓練課表

2019年這項研究找了85名男子菁英選手,為世界大型賽事冠軍到國家頂尖選手,比賽成績全馬從2:03:23(前世界紀錄)到2:36:15,半程馬拉松58:54到1:08:48,以及目前10公里路跑記錄(26:44)保持人。在IAAF上的積分從494~1285不等。

每個教練或流派對於各種訓練名詞的定義都不太一致,雖然都有間歇,但是各家流派對於強度的定義皆不盡相同,因此需要統合在這篇論文當中的名詞定義,以便於溝通。

.短間歇:200-1000公尺,強度為95-100%最大心率 
.長間歇:1000-2000公尺,強度為92-95%最大心率 
.節奏跑(Tempo):1000-5000公尺間歇或45-70分鐘
.長跑:強度為82-92%最大心律

以上三種訓練被視為主要的質量訓練,而輕鬆跑或長跑會落在8-40.5公里,強度為62-82%最大心律。長跑或輕鬆跑沒有像質量需要較強的專注度及努力,因此有些人認為這樣的訓練不算是質量訓練。 這項研究室根據菁英選手的問卷及訓練日記,去做分析研究,總共研究每個選手認真開始訓練起,直到他們訓練第七年,利用這段區間的各項訓練去跟成績做比較,試圖找出哪些訓練是較有效果的。

柏林馬拉松
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柏林馬拉松

各項訓練跟運動表現的相關性

經過7年的資料分析研究,發現對於運動表現最為相關的是總跑量,意味著跑量的堆積,對成績有最大的影響,這也跟許多教練認為要不斷累積跑量相符合。隨著總跑量增加,在質量訓練很難大量增加跑量的情況下,輕鬆跑也占據累積跑量中很吃重的組成,因此也對於成績有非常顯著的相關性。這些菁英選手的跑量也從第三年的12,000公里拉到第七年的33,000公里。

接著可以看到對於成績的影響,以短間歇及節奏跑最為顯著。進入專業跑者的初期,長間歇仍然有所幫助,但是隨著訓練的資歷越久,長間歇對於比賽成績越來越無法看出明顯的效益。隨著年資的累積,也可以看到越早進入長跑訓練,對於往後長跑的成績越有幫助。

隨著跑量的累積,跑量對成績產生的正相關性逐漸下降,雖然仍是影響成績最重要的訓練,但是效益遞減。而節奏跑卻可以看到隨著年資的增加,對於比賽成績的影響越來越大,這可能是因為這樣的訓練最接近比賽的速度、跑姿及長跑所需的各項元素。

紐約馬拉松
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紐約馬拉松

一般跑者可以向菁英跑者學到什麼?

各種訓練書籍、各種跑步理論都有不少選手在使用,不管是菁英選手還是素人,只要好好使用,都能看到課表或是理論的效果。有的學派覺得質比量重要,有些卻認為要大量累積跑量。

菁英選手跟一般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時間吧!菁英選手可以一日兩跑,一般人能出門每天跑步就已經不錯了。因此素人跑者很難大量去累積跑量,又要同時兼顧質量訓練(這篇文章沒把長跑當質量訓練,但是我認為對於素人這是很重要的質量訓練)。而這對於菁英選手完全沒太大的困難,早上跑完質量訓練,下午還可以輕鬆跑,一般人這樣跑很容易鬧家庭革命。

一些新的科學研究認為,當每週超過112公里,再去累積跑量的效益會降低,而且因為投注過長時間在跑步上,增加受傷風險。我們可以看到菁英選手第三年的平均跑量是這個數字的兩倍左右,但因為同樣時間菁英選手可以跑更多的跑量,因此對於素人而言,每週跑112公里所花的時間,並不會比菁英選手少太多。

一般人有更多工作或家庭壓力,這也被認為會增加運動傷害的風險。因此112公里對於素人是一個相對安全且合理的跑量上限。而且我們同樣在菁英選手的身上看到,累積跑量會越來越沒效益,對於素人最珍貴的就是時間,因此要把時間投資在更有價值的訓練上。

馬拉松跑者累積跑量
當每週超過112公里,再去累積跑量的效益會降低,且因為投注過長時間在跑步上而增加受傷風險

長間歇在菁英選手上被發現是相對沒效益的訓練,因此素人必須要去思考是否需要去進行較多類似的訓練。

短間歇相對可以證明是不會隨訓練年資而降低效益的訓練,因此短間歇在各式訓練都占有重要的角色。速度訓練的開發,被認為是長跑成績能夠進步的關鍵,不再有過往「速度訓練在長跑上不太重要」的過時觀念。

節奏跑可以訓練有氧系統、無氧系統、乳酸閾值甚至磨練心智。節奏跑可以隨著跑步的年資而更明顯增加運動表現,如果無法好好認真練習節奏跑,那顯然少掉長跑運動中很重要的一項訓練。

雖然有些訓練方式還是以配速表當作訓練重點,但當有新的科技出現,運動員每天的身體狀況可能都有所不同,更應該以較客觀的心率做為訓練強度的衡量方式(除非一直無法準確偵測到穩定的心跳),心跳帶又比光學心率更佳(約只有8成的準確率)。我們也可以看到近年的研究及書籍,在定義強度上都是相當看重心率這項指標,跑者不應被數字困住,但數字卻可以客觀衡量訓練的質量。

 

延伸閱讀
心率訓練區間運用、狀態監控及限制
馬拉松減量週期 營養補充4步驟
馬拉松成績進步最快的一群人:高齡跑者(長者的耐力運動)

/ 關於陳柏長 /
陳柏長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3件越野跑新手必知道的事

2016-10-13
知識庫戶外運動觀念越野跑跑步

越野跑訓練能幫助提高肌力,平衡和耐力,但在這個過程中,必須保持100%的注意力,否則很容易對這個項目失去熱情。以下有3個秘訣是在開始前須牢記的事:

越野跑新手必須知道的3件事

 1   忘了自己的步伐

對於新手在面對一項新的運動項目時,不免會有些期待。不過越野跑畢竟與路跑不同,當你跑在山徑的小路時,由於地形的關係,你的步伐會趨於緩慢且有許多不適應的情況。這時候首先該適度調整自己的心情,並專注於要挑戰的路線與地形勝過速度的快慢。當熟悉之後,自然就會習慣不同於平路的新鮮感了。
 
若經過一些小溪、河流等地形,首先要訓練的是自己的平衡感以及一些專門的小技巧,待熟悉之後,再用跑步的方式,也就不會那麼害怕了,所以建議可先以步行的方式行走通過。

 2   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以分鐘數計算距離

在抓到越野跑的節奏之前,速度難免會慢一些,建議可以先以時間作為目標,而非距離;當用距離作為目標的話,會比較容易感到疲累,若對於路線不熟悉的話,還會有迷路的風險,且加長到達終點的時間。所以最好的方式是用時間親自設計自己較熟悉的路線,這樣也較容易增加信心。

我們可以以30分鐘為一個目標,在循序漸進的加長距離。因為越野跑所需的體力與熱量,遠比路跑本身要來的多,所以當到達今天的目標之後,記得要讓身體做完全的恢復,這樣進行下一個目標的時候,才會活力滿滿。

越野跑就像是一場障礙賽,途中會遇到許多樹根、石頭…等地形,但相對來說,這些也有助於你提升運動的技巧、力量與敏捷性。所以,當遇到這些障礙時,請盡量依自己的能力範圍進行訓練與行走,如果不熟悉,可以來回重複幾次,直到熟悉為止,同時還能提升自己的實力。

©namaquaquest.co.za

 3   保持正面的心態

剛開始一項新項目時,常感到挫折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但若能想辦法克服它,海闊天空就在前面等著你。

除了前述的技巧之外,如果還是會害怕,建議可以尋找朋友的陪伴或是找一個風景優美又簡單的山林進行練習。不要開始就急著加快步伐,越野跑最重要的除了技巧和速度外,保持正面的心態也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因為當一個新的目標創立之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想辦法延續這項興趣,這樣才能長長久久。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如果確定自己愛上了越野跑,便可以考慮購買一雙專業的越野跑鞋。與其他跑鞋不同的是,他們會提供更好輔助,以幫助避免踝關節扭傷。更重要的是,帶著享受冒險之旅的心。越野跑可以到為你的運動生活帶來許多意外的驚喜與點綴。

找朋友一起跑也是不錯的選擇 ©jbaywinterfest.com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路跑超男莊育達:運動是開啟我每一天活力的來源

2016-06-24
人物誌馬拉松路跑故事專訪跑步

人稱「莊班長」的莊育達是筆者08年開始參加Nike Running Club所結識的熱心跑者,由於熱愛跑步,也在Nike Running Club擔任領跑的工作,另外幾乎在各大路跑賽事的場合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也因此慢慢熟識起來。

看起來超級熱血的育達並非專業運動員,他的正職工作其實是銀行行員。不過,運動基因一直在育達的身體裡。他國小是田徑隊,國中開始打籃球,快當兵的時候開始接觸健身,後來一直維持健身習慣至今。想要維持身材勻稱漂亮的育達,請教了一些有在參加健美比賽的好朋友,對方建議他可以從事踏步機做有氧,或者去跑步,他才知道,原來這些健美選手除了靠飲食控制,還藉由跑步等有氧運動來修飾身材線條。因此,他便從22歲開始跑步,至今已經將近15年。

清晨即起 運動改變生活習慣

由於銀行工作時間規律,讓熱愛運動的育達能夠嚴格安排自己的作息。他說他每天最晚10點半就寢,四點多就起床晨跑,會到附近的國小或河濱公園跑步,往往一跑就是10公里,接著回家沖個澡再精神抖擻地去上班。對他來說,跑步不僅是一天的開始,也是他排解壓力的方式,即使工作再忙、再累,透過跑步的釋放,任何困難都能迎刃而解。為何喜歡晨跑?育達說因為早上空氣比較好,晨跑起來運動效果也比較好。

其實育達的晨跑習慣也是這幾年養成的,一開始也因為不習慣而失敗,畢竟一般年輕人要這麼早起床不容易,育達說他因為常參加路跑賽,這些比賽大多是在清晨舉行,他朋友建議說,專業選手因為要適應比賽的條件,他們的訓練都是在早上,而且他說曾看過一篇報導指出,從事晨跑能比一般時間跑步的燃脂效果要好上20%,他想讓自己習慣這種生活方式,便慢慢調整自己的生理時鐘。

跑步結交許多同好 一起激勵相互進步

家住板橋的育達,晨跑的地點原來都就近在八德公園進行,不過為了怕撞到早起運動的大哥大姐們,於是他聽從一位大哥的建議,改到旁邊的莒光國小操場,就能夠順暢地跑步,不用時時要閃避人群。

至於若是在國小操場或體育場跑步,他會採取繞圈跑的方式,就像東吳超馬一樣,一直在繞操場跑個好幾十圈,不過他會作調配,正反跑5K來平衡一下因為繞圈而造成老是在衝擊、磨損一邊的身體與腳踝。

在跑步、健身之外,育達之前也會去騎自行車,從登山車騎到公路車,他傾向採取安全一點的運動模式,週日會加入車隊團騎,六點半出發,大約10點多就會回到家。不過,他說自己還是比較喜歡跑步,因為相對來說比較安全一些,因為他常看到朋友騎車遇上車禍或發生事故,這些大多是騎山路下坡發生的。他看到這些因為摔車而摔斷手的朋友,就會想說,還是來跑步比較安全;只是運動而已,不必要讓自己冒這麼大的風險,因而近來比較少騎車了。

平時跑步,育達說他常和朋友一起做訓練,在河濱公園以4分速來做高強度的訓練,要參加比賽時也會做一些間歇性的訓練來刺激心肺,並非每次都是隨性的輕鬆跑。

至於Nike Running Club,育達說他從門市開幕活動時就去報名參加,因為健美外型太過醒目,便被Nike的工作人員選為領跑員,之後Nike若有舉辦跑步活動也會透過公關公司找育達參加,像熱門的女生路跑,除了男藝人之外,還會找民間社團一些傑出跑者來擔任配速員的工作,傑出的育達當然也是其中一員。

雖然常參加路跑賽,愛惜羽毛的育達其實不常跑全馬,至今參加過的不超過10場。現在的育達比較常參加半馬賽,因為他每天已經至少跑10K,而且他說,他跑步是為了維持體態,而不是追求成績。不過,他也很自豪地說,像他這樣每天都有跑步,基本耐力都有維持,要比賽之前只要稍做訓練便可以上場,不用特別練。若是真的想破PB,那就視自己當時的身體狀況去調配訓練模式。

至於健身,育達說他都是下班去,每週也只上健身房兩三次,每次大約一小時。重點是,他健身一定會找伴一起練,練的時候除了互相幫忙還可以聊天,練的部位也會均勻調配,不會一次要全部練到,一天頂多練兩個部位,不要一直只練某個部位,如此能讓身體線條看起來更勻稱。年輕時的育達迷戀健身,身材練得超大隻,不過他說現在他反而刻意讓自己不要有那麼多肌肉量,追求身形的線條。他偶而也會去上瑜伽課,伸展一下自己的身體,也淨化一下自己的心靈、舒緩一下精神方面的壓力。他說,跑步是衝擊性的運動,會讓你很喘,所以偶而需要瑜伽課這種讓你沈澱心靈、舒緩的運動,讓自己補充一下精神糧食。當然,瑜伽也有很難的課程,他建議先從初階的開始。

運動是開啟一天活力的來源

至於運動對於育達來說,是開啟他一天活力的來源。他每天一定要安排自己去運動,就算前一天睡晚一點,也一定會讓自己去晨跑一下。他說自己的目標是每天跑一萬公尺,若真的達不到,跑個六、七千也是一定要的。他說他很喜歡跑步流汗,把壓力拋諸腦後,然後沖完澡啟動自己一天的活力去上班的感覺,運動完神清氣爽,主管看到你也覺得你比其他同事來得有精神。

喜歡把自己練得身形完美的育達,認為運動的穿著也很重要。穿了好看的運動服,視覺上也會讓自己更有動力,現在的運動服都做得很漂亮,他也很愛看各家品牌的新品,現在跑者越穿越時尚,不像以前穿一件內衣就出來跑步,也算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

運動呼朋引伴,效果更佳

對於育達來說,跑步雖然能夠自己去,他更喜歡那種與同伴一起運動的感覺。他喜歡參加各種跑步的場合,會跟一般市民跑者開心跑,也會找職業跑者偷偷練。在NRC這樣的活動跑步很輕鬆很隨性,若是要追求速度,找來職業跑者一起互相激勵,也能夠讓自己的進步更加神速。當然,他說自己沒法跑得像一些菁英選手那麼快,不過跑步能追求進步也是一件很刺激的事。對於新手跑者,他也是認為呼朋引伴很重要,一個人跑比較沒動力,若是有一群人一起互相督促,那麼你很快就能夠體會到那種所謂「跑者的愉悅感」。

撰文/Oliver Wu
​攝影/楊仁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