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健身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瑜伽
  • 重量訓練
  • 運動器材
  • 初階訓練
  • 跑步
  • 核心肌群
  • 跑5K
  • 跑10K
  • 肩部肌群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櫻桃汁有助運動恢復 但使用時小心這件事
1
櫻桃汁運動恢復
櫻桃汁有助運動恢復 但使用時小心這件事
2
一招破解無意義的紅肉、白肉標籤
你吃的紅肉、白肉有沒有抗生素? 一招破解無意義的肉品標籤
3
你以為的好食材,反讓你發胖、生病、變遲鈍?
陳柏長
陳柏長

櫻桃汁有助運動恢復 但使用時小心這件事

2019-12-18
運動部落 飲食 專欄 陳柏長醫師 運動恢復 運動營養

從事各式運動,如何快速恢復以進行下一次訓練或比賽,對於運動表現上至關重要。像是棒球比賽可能天天比,籃球比賽可能打一場休一場,耐力運動訓練可能每兩天就一次高強度訓練,不管是訓練還是比賽,能夠快速恢復,才能好好進行下一場比賽或訓練。

櫻桃汁運動恢復
櫻桃汁有助運動恢復 但使用時要小心這件事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櫻桃汁的抗氧化及抗發炎的功效可減少肌肉損傷、降低疼痛感,在國外已是流行的運動恢復天然產品,其中又以酸櫻桃汁的相關物質含量比其他品種高。然而我們該反思的是,在使用某每種營養素幫助運動表現或恢復時,有沒有其他可能的風險?已被研究證實的營養補充品固然有其效益,但即便是天然的櫻桃汁,也可能有相對的負面影響。陳柏長醫師理性分析櫻桃汁的對運動的效益與影響,讓你不只會使用,還要視自身情況用得聰明!

櫻桃汁與氧化壓力的關聯

恢復的策略非常多,從動態緩走緩跑、拉筋,到冰敷、熱敷、冷熱交替、按摩等等,方式多元,適合每個人的恢復方式及策略也不盡相同。近年來,運動學家開始注意到營養對於恢復的重要性,從運動後多久要吃蛋白質、醣類,都開始有明確的輪廓。(冰敷在最新的研究開始發現對於恢復可能有不良影響,請小心使用)。

最近不少人開始使用櫻桃汁來幫助恢復,櫻桃汁含有Phytochemicals(編按:植化素,一種存在於植物內的天然化學成分),包含Flavanoids 類黃酮、Anthocyanins 花青素、Flavanols 黃烷醇等成分,組合起來具有類似非類固醇類止痛(NSAIDs)的效果,其中酸櫻桃汁的這些物質含量又比其他品種高。因此,過去10年櫻桃汁開始被研究在運動恢復的各項指標是否具有效益。

運動會對身體產生「氧化壓力」及發炎反應,而櫻桃汁抗氧化及抗發炎的功效可以減少肌肉損傷、降低疼痛感,對於訓練超過身體負荷程度時,也能減少過度訓練對身體的衝擊。但是,訓練也就是利用「氧化壓力」及發炎反應來讓身體產生適應,讓運動表現逐漸變好,而櫻桃汁可能會破壞這種生物適應的機制。因此運動員是否要使用櫻桃汁、該怎麼使用就變成很重要的議題。

運動恢復

櫻桃汁的實質功用:發炎反應、疼痛、睡眠、運動表現

或許是因為櫻桃汁能減緩疼痛、降低發炎反應,對於持續進行肌力訓練或是數天連續比賽的運動員,在連續服用櫻桃汁後,相對沒有使用櫻桃汁的運動員,可以增加近20%的運動表現。

針對倫敦馬拉松跑者的研究發現,在比賽前後,一天攝取兩次約250cc櫻桃汁後,發炎指數明顯下降。在對腳踏車運動員的研究上,也有發現發炎指數比沒有使用櫻桃汁的運動員明顯下降。

運動會造成肌肉受傷、發炎,櫻桃汁可以阻斷發炎並降低肌肉損傷,因此可以發現在耐力運動員、肌力訓練者、橄欖球員、足球員身上,在使用櫻桃汁後,他們的肌力還能維持在高檔。發炎反應可是造成運動後肌肉痠痛的主因,而櫻桃汁可以阻斷發炎反應,因此可以降低運動後的肌肉痠痛程度,讓運動員可以更快速恢復訓練或是準備下一場比賽。

如果能有好的睡眠品質,對於運動後的恢復也會更好。最新研究發現,運動員如果能在下午小睡半小時,會增加恢復效果(如果需要1小時,表示晚上睡眠品質不佳)。櫻桃汁可以增進睡眠的時間及品質,且不會有一些補充劑產生的副作用,像是注意力不集中、記性變差等狀況。

同時,服用櫻桃汁被發現在腳踏車及長跑運動上有明顯的幫助。櫻桃汁可以增進半程馬拉松完賽時間高達10%,這對於一般人可能就是10分鐘上下的差距。

蔬菜水果抗氧化能力

如何使用及替代方式

櫻桃汁可以促進運動表現及恢復,但運動上使用的櫻桃汁為商業產品,而且並不便宜。因此除了櫻桃汁以外,還有其他蔬果類可以產生類似的效益,如:葡萄、種子類食品、全麥食品、咖啡、巧克力、綠茶、洋蔥、深綠色蔬菜、蘋果等。也就是說如果多攝取蔬果也能得到這樣的好處,但非商業產品就有比較難評估攝取量是否足夠的問題,盡管如此,攝取蔬果除了能幫助運動恢復,還能增加膳食纖維攝取等額外好處。

因為櫻桃汁有非類固醇類止痛(NSAIDs)的效果,因此不少運動科學家及運動營養師會建議,如果是在訓練中要增加身體的生理適應能力,增加肌肉質量、增加爆發力、促進代謝能力等等,那不適合長期服用櫻桃汁。長期服用櫻桃汁可能會讓訓練的效果打折。

根據多項研究,如果連續使用櫻桃汁30天,相對於沒有使用的運動員,有較好的運動表現。但是受限實驗的時間及經費等因素,無法將研究延伸到半年至1年以上,這樣可能才可以辨別出生物適應是否會對運動員產生影響。推測櫻桃汁為複方,不會像藥物作用那樣強,但是仍然無法排除可能造成訓練效果打折的情形發生。

櫻桃

不管是櫻桃汁或是各類富含類似物的蔬果食物,都可以幫助運動後快速恢復,讓連續比賽的運動表現更好。但是如果要進行較長期訓練,或是為了時程比較久之後的比賽準備,櫻桃汁可能反而會阻斷身體適應變強的過程。因此如果是進行長期訓練的運動,使用櫻桃汁作為恢復就可能小心衡量利弊。

像是耐力運動比賽前的減量期,可以每日攝取450g藍莓、或是300g酸櫻桃,這樣可以讓身體快速恢復,達到最佳的比賽狀態。同樣劑量也可以運用在需要連續出賽的運動項目上。

櫻桃汁是個天然的運動補充劑,而且無明顯副作用,雖然有抗發炎、阻斷生物適應的機制,但是對於像是馬拉松比賽,可以在賽前加強身體恢復,達到更好的運動表現(半馬可增加近2成運動表現,全馬未知),比賽後也可以降低肌肉痠痛和身體不適。要提醒的是,雖然商品類的櫻桃汁方便攜帶及計算劑量,但是日常多攝取多樣化的蔬果,也可以幫助身體恢復,並可能因為劑量較低不會影響訓練效果。

延伸閱讀:
馬拉松比賽期(減量期) 營養補充4步驟
長跑練習 水怎麼喝?能量膠怎麼吃?
運動員該禁酒嗎?酒精對運動表現及恢復的影響

參考資料: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696985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0173287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0671906
Sport Nutrition 3rd edition

/ 關於陳柏長 /
陳柏長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你吃的紅肉、白肉有沒有抗生素? 一招破解無意義的肉品標籤

2020-08-17
書摘觀念飲食知識庫

無論我們吃牛、雞、豬肉,都無法躲過接觸抗生素的機會。因為不同的抗生素可以殺死不同種類細菌,常見飼養動物服用特定抗生素,長久下來,讓動物腸道中的細菌發展出抗藥性,而這類細菌也可能危害人體。但如果你在市面上看到貼有「無抗生素」標籤的肉,就真的安心了嗎?《你吃的食物是真的嗎?》一書以美國為實例,破解這些根本沒有意義的偽善標籤,並告訴你如何最快最簡單地買到「貨真價實」的肉。

一招破解無意義的紅肉、白肉標籤
你吃的紅肉、白肉有沒有抗生素? 一招破解無意義的肉品標籤(圖為示意) ©Changyoung Koh on Unsplash

牛肉的無意義標籤

如果你很介意藥物和副產品,但對於穀飼或非完全草飼的牛肉比較能接受,那麼你可以尋找貼有以下這幾個標籤的產品:「美國農業部有機認證」(USDA Organic)或「尼曼牧場」(Niman Ranch),還有「安格斯天然牛肉認證」(Certified Angus Beef Natural),這比常見的「安格斯牛肉認證」(Certified Angus Beef)好多了。這三種標籤的牛肉在全美國各地都買得到,而後二者更要求供應商必須遵循NE3規範,並以草飼為主。尼曼牧場的肉品更是主廚們的最愛,經常可以在各家餐館的菜單上看到。

此外,美國農業部也已經核准牛肉使用「無生長激素」的標籤,牛肉、豬肉和雞肉目前也有「無抗生素」的標籤。肉品如果要貼上這兩種標籤,生產商都必須提供足夠的文件來證明飼養過程中完全沒有使用這些藥物。只不過,當工業大廠泰森食品公司(Tyson Foods)在含有抗生素的雞肉上貼了不實標籤,美國農業部竟只是撤銷他們的標籤核可,還允許他們一邊製作新的標籤,一邊繼續販售原有的產品。

另一方面,「放養」、「全程放養」、「無添加物」、「無動物副產品」、「自由放養」、「自由放牧」、「綠色餵養」、「人道飼養」和「無農藥」等標籤也都沒有違規,當然也因此完全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牛肉
很多標籤沒有違規,但也完全沒有任何實質意義(圖為示意)

雞、豬肉的無意義標籤

就算美國本來就禁止豬隻和家禽類使用生長激素和類固醇,但有些生產商卻還是要刻意為豬肉和雞肉商品貼上「無生長激素」的標籤,只因為他們深知,消費者願意為這個標籤掏出更多鈔票—這是真的。而雖然少了生長激素和類固醇,家禽類卻很常使用抗生素,養豬業則更是普遍,因此「無生長激素」的雞肉與豬肉標籤其實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另外,有時候你也會在超市看到「草飼豬」,問題是,豬不是只吃草,牠是一種雜食動物,所以這種標籤根本不該存在。相對可靠的豬肉與雞肉標籤只有「美國農業部有機」,這個標籤與食藥物監管局的「有機」定義大相徑庭,它主要用於肉品,並要求動物的飲食必須百分之百的有機,且不可含有抗生素,只餵食過一次也不行,更禁止噴灑過殺蟲劑的植物飼料。

家禽類
雖然少了生長激素和類固醇,家禽類卻很常使用抗生素,養豬業更普遍(圖為示意) ©Brett Jordan on Unsplash

你吃的安格斯牛肉不是真的安格斯牛肉

我之所以如此迫切要飛到蘇格蘭去吃牛排,是因為美國的「安格斯」牛肉大概都不是真正的安格斯牛肉。亞伯丁安格斯(Aberdeen Angus)是非常獨特的品種,而這種牛在許多方面也都因為自身美名而受害。

有著「牛肉之最」(Butche's Breed)稱號的安格斯早已是全世界牛肉產業的標準。雖然牠們最早生長於蘇格蘭特殊的地形環境與寒冷的氣候,但後來許多主要的牧場都位在較為溫暖的地帶,且經過好幾世紀的廣泛出口,加上與當地的不同品種混血,現在有許多不同的牛隻可說是安格斯的血脈,進而導致人們對於安格斯牛的標準無法達成任何共識。大家都同意的事實只有,當肉類標籤或菜單上寫著「安格斯」三個大字,消費者就會覺得這道菜更有價值,價格也得以哄抬得更高。

除此之外,安格斯一詞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真正的亞伯丁安格斯牛多半都是黑毛牛,也有少數紅毛的安格斯,但美國農業部卻僅以顏色來定義何謂「安格斯」,而不根據是品種。在他們的規範上,擁有至少 51% 黑毛牛基因就是安格斯牛了。現在業者更經常在牛排和漢堡的菜單上強調「安格斯黑牛」,企圖讓客人們買單,不論他們實際上到底使用哪一種牛。

業者經常在牛排和漢堡的菜單上強調安格斯黑牛
業者經常在牛排和漢堡的菜單上強調「安格斯黑牛」,企圖讓客人買單(圖為示意) ©Etienne Girardet on Unsplash

不被標籤騙 最快最簡單的買肉方式

如果你覺得以上這些標籤令你暈頭轉向、難以記住,挑選健康紅肉最快也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購買水牛肉(水牛又稱為美洲野牛)。因為這種牛目前受歡迎的程度還不夠高,尚未遭到市場剝削,因此,美國市場中幾乎所有的水牛都是自由放養的,沒有任何圍欄,並且食用完全天然的青草,也沒有任何藥物。這無論如何都比一般市售牛肉好上許多,口感也很棒,目前更不存在任何不肖的水牛育肥場。以品種來說,「水牛」有分為非洲野牛和美洲野牛兩種,美國目前只有美洲野牛品種,而從舊西部開始,美國人就一直將「水牛」與「野牛」當成同義詞來使用。

媒體大亨泰德.特納是美國最大的私人土地地主和最大的水牛牧場主人之一,他還開設了泰德蒙大拿燒烤餐館(Ted's Montana Grill),專門供應他所飼養的野牛。第二大的水牛牧場則是位在科羅拉多的薩帕塔牧場(Zapata Ranch),由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Nature Conservancy)經營。這片廣闊的土地有一半被用來飼養草飼牛,另一半則飼養著水牛。我到牧場參訪時,一眼就能看出兩種牛隻飼養的差異。牧場內大約有兩千頭水牛,牠們可以在五萬英畝的草地上隨心所欲地漫遊,在變成牛排之前,牠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幾年,水牛肉在超市也變得較為普遍,我在 BJ 批發俱樂部就能買到。如果要購買絞肉,水牛就是不錯的選擇,它不像其他漢堡肉中可能含有各種添加物與化學加工成分,而是擁有了純正草飼牛肉的各種優點,更不必擔心標籤誤導,是一種真食物。

挑選健康紅肉
挑選健康紅肉最快也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購買水牛肉(圖為示意) ©Armando Ascorve Morales on Unsplash

此外,紐西蘭羊肉也是一個簡單易懂的肉類採買選擇,因為所有的紐西蘭羊都是草飼的,在美國很容易買到,羊肉畢竟只有單一成分,原產地聲明當然也相對較容易執行。話說回來,美國自己的羊肉則與牛肉非常相似,雖然也有少數自然放養的業者,但抗生素、生長激素和非天然飼料的飼養方式依然是「傳統」大宗。

「聰明雞」(Smart Chicken)是另一個可靠的標籤,這是特庫姆塞家禽公司(Tecumseh Poultry)旗下的品牌,成立於 1998 年,專門生產優質的雞肉,他們的產品分為有機雞肉與一般雞肉,兩者都不含抗生素或動物副產品,並以百分之百有機素食或百分之百素食飼料來餵食雞隻。我很常購買「聰明雞」。

豬肉標籤則還有前面提過的「尼曼牧場」,他們的產品不含抗生素,而以百分之百素食飼養。你大概還聽說過「祖傳品種」與「傳統品種」的豬,如果牠們真的是優良品種,肉質通常會更鮮美,不過,這些標語越來越常見,更不受任何法律控管,因此難辨真偽。

資訊

• 本文摘自高寶書版《你吃的食物是真的嗎?:起司、油、牛肉、海鮮、酒的真相現形記》一書。

本書特色

純天然?100%?高品質?
閱讀本書之前,請勿再吃下任何一口東西!   
◣  享譽全球的美食記者賴瑞.奧姆斯特經典著作!  ◥   

如果你喜歡美食、重視健康、在乎食品安全,那一定要讀這本書!   
食品產業是高利潤的世界但卻處處充滿騙局。你吃的起司可能是木屑、壽司裡的生魚片來源不明、初榨橄欖油其實是冒充的、牛肉、蔬果、五穀雜糧都混有假貨!   
該怎麼判別、選購真食物?真食物的美味又是什麼?

更多《你吃的食物是真的嗎?》資訊 請點此

你吃的食物是真的嗎?
《你吃的食物是真的嗎?》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你以為的好食材,反讓你發胖、生病、變遲鈍?

2017-08-09
書摘觀念飲食方式瘦身飲食話題

紐約時報暢銷書、全美最夯健康類書《防彈飲食》(The Bulletproof Diet)的作者戴夫‧亞斯普雷(Dave Asprey)的第二版著作--《防彈飲食:矽谷生物駭客抗體內發炎的震撼報告》再次掀起營養飲食的震撼話題。戴夫告訴你,最自然易行的健康方式,更重要的就是吃對油脂,讓體內的生物化學機轉順利的運作,自然達到健康又有活力的身、心表現,其次,避免易受黴菌汙染的食物、避免容易堆積為脂肪的高果糖食品——這就是「防彈飲食」。

如何結合最新的營養醫學研究,正確的飲食新觀念,加了健康油脂的防彈飲食,能夠有效的調整腸道好菌,戰勝體脂肪呢?以下為精彩重點 :

在我成功破解防彈飲食後,我發現要成功減重、維持不復胖、還能充滿活力原來可以那麼輕鬆,我簡直氣壞了。起初我花費三個月減下將近二十三公斤的肥肉時,體重計上的數字讓我非常興奮,但內心深處卻有種被背叛的感覺。長久以來,我拼命運動、一直吃低脂且低熱量的食物,當這些都沒效果時,我心中滿是罪惡感。為什麼醫生沒告訴我變瘦又不會復胖的這些方法其實很簡單?為什麼我爸媽沒教我這些?為什麼沒有人公開宣揚這些方法?

原來已經有不同領域的一小群科學家開始建構起這方面的資訊了,但要將這些資訊傳遞給一般大眾,可能要花上數十年的時間。我決定我的任務就是要見見這些科學家、親身試驗他們的研究成果,並將這些知識轉換成人人都能應用在生活中的的實用技巧。而這本書,就是我的任務成果。

你的飲食應該要提供能滿足身體的五項基本需求:大腦能量、身體燃料、細胞營養、沒有多餘毒素,以及或許是最重要的飽足感;但多數低脂且低熱量的飲食法完全無法滿足上面「任何」一項。事實是,許多所謂「瘦身」食品根本才是讓肥胖在世界各地流行的原因。現在來看看瘦身產業中最歷久不衰的常見迷思,再用防彈思維一一擊破。

飲食迷思  1 :體重沒有下降,就是你不夠努力!

身為一個從小就胖、還曾重達四百磅的人,這個迷思最讓我受傷。相信我,胖子都知道自己很胖。我們無時無刻都很清楚這個事實。我們不是懶惰,絕對不是;我們每天、整天都在對抗身體想吃東西的生理慾望,卻還是一點一滴地輸掉這場意志力的較勁。問題是,想減肥的人、甚至許多醫生都不幸誤解了「意志力」。他們都相信,成功的祕訣是用源源不絕的意志力,就能下定決心減重,並向過量飲食說「不」。但經過證實,意志力是有限的資源,你可能每天都會耗盡意志力,而且並不是你說恢復就會恢復。

「決策疲勞」(decision fatigue)是有文獻證明的一種心理現象,意指在一段長時間內不斷做決策,則決策品質會隨時間下降。比方說有研究顯示,法官在法庭中做出的判決,時間越晚就越不利於被告。決策疲勞也可能會在你每次用意志力選擇「減重」而不是你更想吃的食物時,讓你做出比較不是最理想的選擇。

防彈飲食成效這麼好又容易維持的最大原因,就在於它讓你恢復意志力,而不是削弱意志力。藉由滋養細胞、平衡荷爾蒙、為與食慾永無止盡又精疲力竭的抗爭劃下休止符,防彈飲食將會讓你擁有前所未有的活力。防彈飲食會讓你感到飽足,而沒有食物選擇權被剝奪的感覺;當你覺得飽足,就不需要浪費意志力在食物這類瑣碎的事情上。你一開始的確會需要用點意志力,從你習慣吃的食物切換到更好的選擇,但這種轉換過程不會太久。只要幾天的時間,你就會因為防彈飲食帶來的驚人感受,而為你自己做出的「防彈決策」感到高興。

人體演化到現今的模樣,是為了讓我們人類這個種族能撐過發生在地球上的任何災難,包括冰河期、饑荒和瘟疫。單單是飲食和繁殖並不需要用到整顆大腦,所以演化後大腦的各個部分所需要的能量也都不一樣,其中最耗能量的就是高階處理功能。這表示不管是營養不足、毒素或其他壓力源造成的能量問題,都會先影響大腦要消耗最多能量的部位。換句話說,比起消耗能量較少的生物生存需求,像意志力這種高階功能對能量變化更敏感。

隨著新的大腦造影技術揭露了腦中不同結構的細微差別和彼此間的關係,很顯然並不能用單一模型或架構來簡化大腦本身。我發現「三重腦理論」(triune brain model)是可以讓人理解大腦如何利用食物的最實用方法;一九六○年代,神經學家兼精神科醫師的保羅.麥克林(Paul D. Maclean)發展出這個理論來解釋大腦結構,就是將大腦依演化的三個不同階段分成三部分。目前科學界對於用這種模型來瞭解大腦還有所爭議,但這個理論可以幫你理解防彈飲食如何破解大腦,讓你不用再浪費精力於制止自己不要多吃。

你可以把大腦的第一部分想成是你的「爬蟲腦」,這個部分負責控制低階功能,如體溫調節和電生理系統。只要是有脊椎的生物就有爬蟲腦,而不管其他負責高階功能的腦需要多少能量,這個爬蟲腦必須要有足夠養分才能活下去。如果這部分的腦能量和養分不足,你就會死,一切就結束了。

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有稱作「邊緣腦」的第二部分,我喜歡將這部分的腦想像成是覆滿長毛並流著口水的「拉布拉多獵犬腦」。這個腦控制著讓人類能繼續存活的本能,像是找食物和繁殖行為。儘管你的拉布拉多獵犬腦只是想幫你生存下去,最終卻在三個主要方面跟你唱反調。第一個是拉布拉多腦很容易就會分心:我們就跟狗狗一樣,總是在到處尋找可以玩丟木棍撿回來遊戲的機會,而不是專注在眼前的事物。如果你覺得要保持專注十分困難,那就是你的拉布拉多腦觸發了「「打或逃」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確保你的安全。

拉布拉多腦唱反調的第二種方式也和種族生存有關,這回是為了繁衍後代:這個腦會用不合時宜的需求分散你的注意力,好讓你花上許多時間和精力來滿足這些需求(至少這部分會很愉快!)。拉布拉多腦找你麻煩的最後一招,是本書主要聚焦的部分:拉布拉多腦會讓你想吃掉任何你手邊碰得到的所有東西,要讓你對所有食物來者不拒,才不會餓死。

當你吃下的食物包含對身體系統有害的物質時,就可能會啟動「「打或逃」反應」(可透過測量心跳得知),伴隨著想吃含糖食物的強烈渴望,好在短時間內快速提供身體能量,應付威脅。你經歷的這種飲食衝動,我定義為比一般飢餓感更想吃東西的強烈渴望。很不幸地,對許多人來說,飲食衝動太常發生,導致他們早已忘了沒有和衝動同時出現的正常飢餓是什麼感覺。

當你在抵抗飲食衝動時,就是在使用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腦,麥克林稱之為「新皮質腦」,而我喜歡叫「人類腦」。記住,爬蟲腦會最先獲得所需的營養和熱量,再來是拉布拉多腦,所以人類腦只能撿剩菜吃。如果你吃的食物只夠滿足前兩個腦,或吃了不對的食物,你的人類腦就會第一個耗盡能量,也就是說你的意志力也會跟著耗盡。接下來你就會發現,自己向飲食衝動投降,而真正意識到的時候,你已經吃掉半桶的班傑瑞冰淇淋了。

傳統的瘦身飲食法無法同時為三個腦提供足夠燃料。當你開始進行這些瘦身法時,只要一看到食物,你的拉布拉多腦就會說:「你太餓了!會有生存危機!『現在』就把食物吃掉!」這時,你就會被迫以意志力回答說:「不行!壞狗狗!」這個現象會不斷重覆發生,但通常過了半天,你就會進入決策疲勞的狀態,意志力也耗盡了。

舉例來說,如果你吃低脂且低熱量的早餐,身體會分泌胰島素,讓體內細胞可以利用你剛消化的糖分,因此會造成血糖下降。由於認為身體用來維生的燃料快不夠了,你的拉布拉多腦會開始陷入恐慌,開始纏著你,要你吃些甜食好提高血糖。這就是人體演化到讓你不會餓死的最終結果,但對你卻不再有用:身體接收到了緊急訊息,但你只是乖乖地吃下了該吃的食物!等到你要吃午餐時,意志力早就消耗完了,於是你只好向披薩或炸雞或其他速食投降。也許你試過只吃一小塊糖果當零脂肪午餐,好騙過拉布拉多腦。聽起來似曾相識嗎?

另一個常出現的情況是,你吃了一頓豐盛的早餐,裡頭卻含有你過敏的毒素或食物。吃下讓你過敏的食物會啟動「「打或逃」反應」,而你的拉布拉多腦則會要求你吃糖,才能獲得逃跑所需的額外能量。如果食物含有毒素,肝臟會用血糖來氧化毒素,於是可供給大腦的血糖就減少了,結果就是你會覺得要立即補充糖分。

想用飲食操控大腦,就必須知道是哪些食物造成血糖下降或刺激了「打或逃」反應」,讓你的拉布拉多腦認為你在挨餓。防彈飲食法中,食物被分成三類,稍後會更加詳細說明。首先是幾乎可以隨便你吃的「防彈食物」,再來是要小心留意的「可疑食物」,因為這類食物可能會引發飲食衝動,最後則是「氪石食物」,這類食物幾乎都會妨礙你的表現並讓你變得虛弱,因此應該要全力避開。

有些像高果糖玉米糖漿(high fructose corn syrup,HFCS)的這種食物,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氪石食物,不過每個人也都有屬於自己的氪石食物。舉例來說,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巧克力是健康的防彈食物,但對會敏感的人而言,就會是氪石食物。多數人都活在無知的幸福中,沒有意識到他們一直在吃的某些食物,其實都會偷偷導致虛弱和飲食衝動。只要使用防彈飲食的免費敏感食物追蹤應用程式(稍後也會詳細說明),或做一次食物過敏源的血液檢查,你就會知道是哪些可疑食物該為你的表現下滑負責。這才能幫你進入真正的防彈狀態。

Dave Asprey早年曾重達400磅(181公斤) ©Dave Asprey

飲食迷思  2 :你沒你想的那麼餓

飢餓感會降低你的表現、消耗你的精力,還會讓你易怒、疲累、做事沒效率。飢餓感也會啟動拉布拉多腦,降低你的意志力。一直保持飢餓,並不代表很堅強或很有決心,而且一點也不防彈。諷刺的是,當我體重一三六公斤時,我總是感到肚子餓,做事效率比現在還要差,因為我整天都在想著藥吃東西。我那時是個自大的年輕百萬富翁,在午餐前提早將會議結束時說的理由是:「我現在得去吃飯,所以會議結束了,真是抱歉。」接著,我會去吃一頓讓我增加更多飲食衝動的午餐。我無意當個混蛋,但飢餓感就是占了上風,而我的拉布拉多腦獲勝了。

所有人都得承認,餓著肚子會浪費一堆時間。飢餓感讓你沒辦法專注力在重要的事情上,也讓你在任何事情上的犯錯機會大增。飢餓感也削弱你的意志力和進取心。當你肚子餓時,比起多花一個鐘頭寫企劃書,你更有可能決定回家看電視。多數減肥的人會花時間想著有多餓或因為不能專注而放棄手邊的工作,如果你把所有這些浪費的時間加起來,可能就至少就占了一天的好幾個小時。想像一下,如果你每天都多出幾個小時,那你一週可以再完成多少工作,還有如果你沒那麼餓,對待別人的態度會不會就更好了!

「飢餓」,最簡單的說法就是想吃東西,是保護人類不會挨餓致死的本能,也就是拉布拉多腦的一部分。控制飲食的目的不該是忽略飢餓感,也不該是每九十分鐘就吃個低熱量的小點心來充飢;防彈飲食法反而讓控制這個本能的荷爾蒙恢復平衡,來破解飢餓感。飢餓感的生物化學機制很複雜,受身體各處分泌的荷爾蒙所掌管。體內主要有兩種功能相反的荷爾蒙負責掌控飢餓感:飢餓素(ghrelin)由胃黏膜中的細胞製造,能激發飢餓感、抑制飽足感;前面提過的瘦素由脂肪細胞製造,會抑制飢餓感、產生飽足感。當小腸偵測到你吃下食物中的蛋白質時,會讓瘦素促使你產生飽足感,而當胰臟偵測到腸道中的脂肪時,就會釋放一種不讓飢餓素產生以抑制飽足感的荷爾蒙。相反地,水果中糖分的主要形式是果糖,在不讓飢餓素荷爾蒙製造出來的表現上,果糖可說是比幾乎任何食物都要來得糟糕。

感到強烈的飢餓,或覺得「我現在就得吃,不然就要睡著了」,都代表你當天稍早吃的東西並沒有真的滿足你,因為那些食物無法不讓飢餓素產生或製造瘦素。另一方面,如果你的些微飢餓感是像「我接下來幾個小時得吃點東西了」,那這並不會影響你的表現,也比較容易應付──由於防彈飲食會妥當管理好你的飢餓荷爾蒙,你就只會感受到這種的飢餓。

是時候該把浪費在餓肚子的時間討回來、好好利用了。吃下含有高品質脂肪的食物和足夠的熱量,防彈飲食會讓你不再受令表現下滑又消耗腦力的飢餓感困擾,同時還能比以往更快速地輕鬆減重。飢餓感不該被置之不理,而你其實很容易就能操控飢餓感。舉手向飲食衝動投降,並不代表你很軟弱,你只是吃錯了食物,或沒吃夠對的食物罷了!遵循防彈飲食法則,你就能奪回生理需求的主控權,讓飢餓感再也不會分散你的注意力!

©Full Fit Sure

飲食迷思  3 :低脂飲食很健康

一九五○年代,一位名叫安瑟.凱斯(Ancel Keys)的科學家用了一些蠻有說服力的研究,主張「飽和脂肪(saturated fat)會導致心臟疾病」,這個說法震撼了營養學界。低脂飲食風潮立即席捲全球,而且很不幸地至今仍沒有消退到到儘管後來有人發現凱斯發表的數據並不符合他的研究模型2。換句話說,凱斯竄改了研究結果,因此表面上數據支持飽和脂肪導致心臟疾病的理論,但事實是真正的科學完全不支持他的說法。

食品化學專家馬上開始研發低脂食品。要將脂肪從食物中移除,就必須以其他成分代替。這時有兩種選擇:糖或蛋白質。好吧,糖比蛋白質好吃又便宜,所以多數低脂的「瘦身」食品中都添加了多餘的糖或玉米糖漿。這些低脂食物事實上對身體一點也不好,不但缺乏營養,給人飽足感的脂肪被糖和澱粉取代,味道還像硬紙板一樣難吃,讓你的拉布拉多腦覺得饑荒就要來了。
脂肪每公克含有的熱量比任何其他營養素都還要多,所以把熱量傳送帶到需要的身體部位,脂肪的效率最高。相較蛋白質和糖,脂肪也比較不會影響到胰島素濃度。低脂食品所含的糖份會使胰島素暴升,會耗盡精力也讓體重上升。脂肪提高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濃度也不像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那麼高,而這種皮質醇會讓血糖上升、抑制免疫系統。

再三嘗試多種減肥法卻仍失敗的主因之一,就是減肥的人覺得像在經歷酷刑,因此就輕易放棄,回去吃他們真心喜歡吃的食物。但其實你只要採用防彈飲食,就可以一邊減重,一邊享受美味又讓你飽足的食物,而且只要是吃對的食物,你的拉布拉多腦要你吃多少,就可以吃多少。如果你可以吃到真正的食物,而不是那些會騙你吃更多的化學添加食品,在你吃夠時,拉布拉多腦自然會喊停,你就不會想吃超過身體所需的量。

脂肪是防彈飲食的基礎,但不是所有脂肪都一樣好。本書後面的章節將讓你更瞭解哪種脂肪會消除飲食衝動、哪種會引發飲食衝動。不幸的是,當低脂飲食開始流行時,大家也開始排斥所有的脂肪,而不是只排斥壞脂肪──這種想法已經深植人心太久了。與其再次陷入同樣的零脂痛苦當中,你現在可以從含有大量健康脂肪的飲食中,獲得健康,還能每天早上醒來時,都會對當天要吃的食物充滿期待。

就算是全世界最有效的飲食法,如果你無法持續,就不會成功。防彈飲食之所以長期下來還那麼有效的一個簡單原因,就是因為食物好吃,也不用讓你的拉布拉多腦將意志力浪費在抵抗飲食衝動上,因此得以長久維持下去。如果有一種飲食法,比起之前的飲食法更能讓你氣色變好、體重下降、表現超棒,還能吃到更好吃的食物,你怎麼會放棄呢?

©Eat This, Not That!

飲食迷思  4 :吃下脂肪會讓你變胖

多虧了安瑟.凱斯,我們不只無法擺脫不健康的零脂食品,還因為相信脂肪會讓人又肥又病,而變得不敢吃脂肪。事實上,「吃脂肪會發胖」只不過是個迷思而已。我在設計並測試防彈飲食時,想知道攝取更多的脂肪熱量會多快讓我變胖。當時我推測,如果過去接收的飲食觀念無誤的話,我每多吃三千五百大卡就應該會胖個半公斤,何況我還吃下一堆脂肪。為了要讓防彈飲食在最不利的情形下進行實驗,我從二○○九年八月六日起停止運動,每晚睡少於五小時(這也應該會讓人發胖),然後每天從防彈飲食中攝取四千到四千五百大卡的熱量,其中約有七十%的熱量來自防彈飲食中的脂肪。

根據多數營養學家的理論,如果我一整個月都這樣吃,應該會增加好幾公斤;結果反而出現相反的情形。突然間,我的狀態變得超好:大腦運作得毫不費力、不需要睡更久、甚至有了六塊肌。我簡直無法相信,也得承認我花了很多時間在鏡子前面,驚嘆著我的肚子怎麼變得那麼平,因為我明明就真的在自己體內塞滿了食物。

因為當時的生活實在太棒了,我不想停止實驗,結果我維持了這樣的飲食兩年。我用額外的精力創辦了「防彈管理部落格」(The Bulletproof Executive blog),同時在一間大科技公司擔任副總裁,並因工作表現受到表揚。根據卡路里的計算公式,我兩年後的體重應該要高達二七二公斤,但我真正增加的卻只有幾公斤的肌肉。我最後還是放棄每天攝取那麼多卡路里,因為要吃這麼多挺費功夫,更別說還很花錢,這麼做也沒什麼必要,甚至還不太明智。

多虧錯誤百出的研究,脂肪被汙名化,但好的脂肪既健康,也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有營養素會先在體內被轉化,才能被利用。好的脂肪不只有營養,使用時也不會產生其他雜質,還能提供讓大腦和身體以最佳狀態運作的充分能量。脂肪是製造健康細胞膜和荷爾蒙的基本成分,而且是生殖能力、體溫調節、避震機能的必要之物。像維生素A、E、D、K的這類維生素是脂溶性的,因此需要透過脂肪才能被吸收進體內。

簡單來說,健康的脂肪是人體的一個重要成分,因為我們都是由脂肪構成。女性的健康體脂率約為二十九%,男性則是十五%。人體的每個部分都有由脂肪形成的組織,包括大腦,這表示低脂飲食會餓死大腦。人的大腦和身體需要像omega-3這樣的必需脂肪來維持正常運作,不過人體無法自行製造,必須透過飲食,攝取適當比例和一定分量的脂肪。許多人對脂肪避之唯恐不及,但其實吃對了,就完全不會變胖或有任何健康威脅。防彈飲食中的健康脂肪有助於平衡體內荷爾蒙,所以不但不會增重,反而能減重。

©Safe or Dangerous

【延伸閱讀】防彈咖啡:它是新世紀健康良方,還是煉金術士的魔藥?

防彈咖啡 ©Al Seib/Los Angeles Times

書籍資訊
◎本文摘自活字文化出版,戴夫‧亞斯普雷(Dave Asprey)著作《防彈飲食:矽谷生物駭客抗體內發炎的震撼報告(二版)》一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全美最夯健康類書《防彈飲食》(The Bulletproof Diet),以作者及醫學的最新研究,說明了最自然易行的健康方式,就是吃對油脂讓體內的生物化學機轉順利的運作,自然達到健康又有活力的身、心表現,其次,避免易受黴菌汙染的食物、避免容易堆積為脂肪的高果糖食品——這就是「防彈飲食」。

革命性的營養觀:
要:吃好的油脂、好鹽、好食材、好睡眠
不要:不要再計算卡路里,不要過度運動,水果減量,甚至以防彈咖啡代替早餐!!

結合最新的營養醫學研究,正確的飲食新觀念,加了健康油脂的防彈飲食,能夠有效的調整腸道好菌,戰勝體脂肪。吃下好油脂(草飼牛的油、酥油、椰子油、酪梨、蝦油),能有飽足感,並讓膽汁活躍,讓身體高效排毒。結合最新的營養醫學研究,正確的飲食新觀念,這樣吃,就能恢復身心活力與專注力,升級自信人生!

本書作者戴夫‧亞斯普雷年輕時就苦於過胖與易發炎體質,用盡方法卻始終瘦不下來,於是花了20年、數十萬美元來「駭」進他自己的生物體系,找出讓他失去活力、健康與肥胖的原因。試過所有減肥方式之後,終於找到最輕鬆有效的方案,「防彈飲食法」。


•書籍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健身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瑜伽
  • 重量訓練
  • 運動器材
  • 初階訓練
  • 跑步
  • 核心肌群
  • 跑5K
  • 跑10K
  • 肩部肌群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