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態或姿勢不正確、長時間走路或跑步、穿了不合腳的鞋,常讓腳底長繭或生成雞眼。但你知道,雞眼和足繭其實同樣是因為局部表皮角質層過度增厚,兩者名稱只是代表嚴重程度的差異嗎?在運動星球.莫克文化出版的《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書中詳細介紹了兩者的形成機制、可能原因,更進一步提供解決雞眼和足繭的方法步驟。
足繭是比較輕微的情况,因為在站立(體態和姿態)和行走(步態)過程中足部施力不平均,造成局部持續摩擦,而產生輕度的足部角質層增生變厚。雞眼則是嚴重的壓迫與摩擦,表皮為了保護其下的軟組織結構,會造成局部表皮角質過度增厚,且角質呈圓錐狀,朝皮膚內部擴散變硬;外部則呈現白色的固狀隆起,走路時會壓迫其下的韌帶及神經末梢,造成疼痛,嚴重者甚至寸步難行。
雞眼通常發生在腳底,尤其是腳骨異常凸出或壓力較大處,例如腳掌前半部的內側、中間或外側部位,以及足跟部位、腳掌中間外緣部位。雞眼與足繭發生的原因和好發部位有關聯,主要原因有:
1. 足部先天或後天異常:包括先天的足弓過高或過低不平衡,如扁平足和高弓足;或是後天形成的平底足,同時兩側足部高低不平衡。扁平足的雞眼好發在足部的內側,如腳拇趾內側、腳掌前方;高弓足好發於足部外側,包括第五小腳趾外側或者在足跟外側產生厚繭及雞眼。一個人也可能左右雙腳同時出現不同部位的雞眼。
2. 不良的站姿習慣(姿態不良):個人習慣或者長期的工作需求,也會影響 體態和姿態,進而把上身不良姿態的重力落到支撐身體重量的雙足上,讓 足部承受不平均的重力,而產生雞眼問題。
3. 下肢曾受過傷:下肢受傷後如果沒有盡快處理,患者會為了避免疼痛,產生代償作用形成身體歪斜,久而久之使體態不正常,影響雙腳的力量分配不平均,造成雞眼。
4. 不合腳的鞋子:這是個非常重要也可以較快改善的因素。當鞋子不合腳或者過緊,使趾間、趾背與小趾外側等部位長時間受摩擦與壓迫,造成局部皮膚角質層增生,導致雞眼。
5.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血管神經病變:糖尿病患者因為足部神經麻痹,缺乏知覺,而加重行走時的重力偏差,使足部磨損造成特別嚴重且大的雞眼。雖然沒有疼痛感,卻容易發生足部細菌感染,甚至因此截肢。
6. 慢性關節炎:腳踝或膝蓋關節發炎而造成行走困難的患者,為了減輕關節疼痛而將身體重心偏移,影響體態,使足部承受不平均重力而產生雞眼。
見微知著,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問題,也可能隱藏著具體的健康威脅,足以影響全身健康。雞眼治療的困難在於,雞眼本身的治療無法讓雞眼斷根,所以許多患者在看似改善後又復發。因此,治療雞眼的根本方法是改善上述引起雞眼的原因,雞眼自然消失且不再復發,以下治療3步驟:
第一步:用剪刀剪除外層較厚的角質層(醫療院所的醫師可使用銳利的手術刀一層層刮除),能迅速減輕走路時雞眼壓迫內部韌帶的疼痛。
第二步:用外敷的強酸如水楊酸、含水楊酸的治疣液,逐步軟化角質層,之後再慢慢由外而內一層層刮除角質層。
第三步:著手改變造成雞眼根本問題,包括減輕體重、穿合腳的鞋子,鞋頭足夠寬大,鞋子材質不要太硬,最好具備緩衝壓力和吸震功能,並盡量避免長時間穿高跟鞋。再者,可依自己的腳型量身訂製個人化的足弓腳正器,改善不正常的足踝關節、足弓與體態。
• 文章摘自莫克文化, 蔡定成、葉明嘉、張嘉和合著《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一書。
本書特色
來自馬來西亞,診治過近千位個案,並致力於推廣體態矯正的自然療法醫師蔡定成團隊,「從腳到頭」為你掃描足底、膝蓋、腰臀到肩頸頭痛的問題點。並從內而外分析自律神經、骨骼與肌肉筋膜如何影響疼痛﹖又該怎麼預防、矯正與治療﹖
全書抽絲剝繭為你解答﹕疼痛的源頭﹖體態歪斜如何形成﹖生活上必須修正的不良姿態﹖有效步態和不良步態的差別﹖如何從足態預測體態的問題﹖扁平足無法改變嗎﹖胃痛、慢性咳嗽、頭暈頭痛的根本原因﹖
全書精闢分析提出解套方案﹕扁平足等各種足弓的改善方案、膝蓋疼痛退化的解決方案、頭頸疼痛和駝背的預防方案、脊椎側彎的預防黃金期與矯正治療、自律神經失調可能出現的症狀、鞋子和鞋墊的選擇與使用技巧
• 更多莫克文化《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一書資訊 請點此
女孩們!年紀還沒到背部卻已經飄出大嬸味?妳可千萬不要小看這個早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疾病-骨質疏鬆症,當它到一定程度時便會有骨折、背痛、頸痛與駝背等症狀產生,一般來說骨質疏鬆的比例都會隨著人口老化而逐漸增加,在臺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預估在2025年達到500萬人;依據 2005-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報告指出, 50歲以上男女骨鬆症盛行率分別為23.9%與38.3%,這也就表明 50歲以上男性每4人就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女性每 2.5 人就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依據這樣的比例來看女性比男性要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問題,這也就是為何女性比男性容易骨折與駝背。
根據一項研究表明,我們人體在20歲左右的時後,骨量將會到達峰值;而當我們超過30歲時,一般來說骨質密度就可能會開始走下坡,因而產生許多骨質密度不足的現象,俗稱的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而研究也表明,這種情況對於女性來說可能發生在30歲晚期,對於男性來說可能發生在40歲出頭,在骨質出現問題的過程中,也可能會間接影響我們的關節健康,然而,關節退化的速度會根據每個人日常使用磨損的程度而有所不同。
在2019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回顧了1961年至2009年的數據,以確定運動對骨密度的影響。在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以下訓練的三個特徵對骨密度(BMD)的影響最大:
1.運動對於肌肉拉緊力量的大小:
這類的運動包含舉重與體操等,因為這幾項運動對於施加在肌肉與骨骼上的力量很大。
2.肌肉的速率與訓練重複性:
這表示透過重複性的動作對於肌肉之間的影響,例如網球或是增強式訓練。
3.肌肉拉傷發生頻率:
因為這個對於肌肉的影響不僅是重複,且會發生持續很長的時間,最常見的運動就是跑步。
儘管研究人員並未確定這三個因素中哪一個是最為重要,但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每週進行12-20分鐘的負重式運動訓練,可以有效的增加骨質密度。
依據上方的研究報告所說,對於骨骼施加大量重複性壓力的任何運動訓練都有同樣好處嗎?其實,並非如此的簡單。根據美國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在2015年的研究報告指出,跳躍運動訓練比其它的運動對於骨質密度更有幫助,研究小組為了確定跳躍的次數對於女性骨質密度(BMD)的影響,找來60位25-50歲的女性進行研究,將60位女性分為每組跳10下與每組跳20下以及對照組,同時規定這兩組都必須每天進行2次10組的循環跳躍,並且在每組之間休息30秒持續16週,在經過16週之後發現骨密度的增加直接與運動量相吻合,根據研究人員的資料顯示,每天兩次跳躍20下導致的BMD比每天兩次跳躍10下要高出75%。
無論在任何年齡的人,每週只要運動2-3天就可感受到運動的好處,即使在不適合跳躍合跑步的中年女性,也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阻力訓練,幫助刺激或維持骨密度(BMD)。另外,運用一些阻力訓練,即使失加在骨骼上的實際壓力適中,骨骼肌肉對骨骼的拉力似乎也足以刺激骨骼生長,以下這幾個能增加骨密度(BMD)的訓練可以多嘗試一下。
增加骨密度(BMD)相關的運動項目包括:
1.重量訓練(尤其是深蹲練習)
2.跳躍訓練
3.樓梯行走
4.徒手訓練
5.跳繩
6.跑步
7.健行
8.網球
我們可以透過重量訓練與飲食營養,來減緩人體自然衰老的過程,當我們在重量訓練的過程中,往往不會只有肌肉組織受到些微的損傷,還有骨骼出現極小的變形,然後就可能在整個身體中觸發稱為力學感受器的細胞,這些力學感受器可能會針對訓練中對骨骼施加的壓力而產生一些生化反應,因此,重量訓練除了可改善骨骼健康之外,還可能與中老年人因平衡感不好摔倒而導致骨骼斷裂的風險降低,並且與關節活動性的改善有關,這兩個好處可能歸因於通過一些重量負荷行的訓練階段,逐漸使身體產生對抗壓力的現象。
資料參考/verywellfit、draxe
責任編輯/David
你曾經在使用手機或電腦時,感到一陣頭痛嗎?你的頸部會疼痛嗎?你的手指在平時或睡覺時會麻木和刺痛嗎?正因為人們使用手機和電腦的時間越來越多,前述的這些症狀已經悄悄的找上身了,如果你也己經有這些現象,廣泛的說你身上也有“科技脖子”。
醫學研究表示,人類的頭顱平均是5公斤,當頭部與身體成一直線,直視前方時,脖子上的重量大約就是5公斤。當你的頭向前彎曲15度,它的重量便可以從5公斤增加到13公斤。彎曲至45度,你的頭將發揮約25公斤的力道,到了 60度,30 公斤,等同在你的脖子上掛著一個八歲左右的孩子!
平時頸部的肌肉、骨骼和韌帶佷容易地應變任何狀況將頸部的結構保持在對的位置。當你壓低你的下巴看著你的手機,脖子即越來越向前彎曲,並施以頸部更多的重量。如果你是將手機放在你下巴靠近胸部的位置,頭部彎曲的力量就可重達30公斤了。
喜愛的健身的朋友可能更有感,想像你的手正拿著一個5公斤重的物品持續一個小時,現在把重量換成30公斤的啞鈴,大多數的人頂多持續了幾分鐘,但是我們卻要求我們的頸部肌肉維持好幾個小時。據國外的一些醫學報導指出,這些對頸部超成壓力的動作會導致提早磨損你的脊椎和脊椎早期退變。當你反復拉和伸展這個部位,它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炎,這可能會導致肌肉拉傷、神經沾粘、椎間盤突出,並導致脖子的弧度突出。
經常使用這些科技產品的人,或多或少都能感覺到脖子有些疼痛或僵硬等等的微妙跡象。然而大部分的現象是,大家都會忽略或不願重視這個問題,直到跡象變成了更大的問題。甚至於能聽到 :「我認為這是正常的」,或「我越來越老了,所以我可以理解我的脖子會有些疼。」但是,如果你科技脖子每天都有點疼痛,經常的頭痛,或者是手指有些麻木或刺痛,這些都是不應該被忽視的徵兆,因為這些症狀遲早將減損你的手指或手的力量。如果你己經自覺為科技脖子所苦,要怎麼做?首先,做一些自我按摩可以幫助減減輕症狀。不過,糾正姿態和限制低頭量是很重要的。確保當你使用手機時,是將手機拿到一個只需要調整你的眼睛視線的範圍,而不是改變你的脖子的位置。不管是在辦公室、家裡、學校或任何場合,盡量不要久坐,間歇性活動一下對健康有很大的幫助。以下的九個伸展操,是為上班族緩和頸、肩壓力及舒展全身僵硬的肌肉而設計,請不必等到疼痛才行動,這也是您看電視時可以輕鬆做的運動 :
如果你的高科技脖子每天都在煩惱你,請你就一定要尋求醫師的專業治療。這種類型的病情是很難自己解決的,尤其生活及工作習慣的干擾反而會變得更糟。不幸的是,現在沒有藥物能糾正高科技脖子,它必須介入物理治療,以便校正已經發生的肌肉拉傷,這段復原的時間就相當漫長了。愛運動的朋友要積極主動的提醒身邊的親友照料好脖子,它在運動時擔任平衡的任務,而在好脖子變糟之前,最大限度地減少傷害時間,伸展運動可以大家一起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