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是距離東京馬拉松(2019年3月3日)的倒數第4週,也就是俗稱巔峰期 (Peak) 的階段。
巔峰期的訓練要點:維持強化期的專項強度,同時透過最大化里程提高耐力。一言以蔽之,就是把里程拉高的同時,又能夠維持質量。藉此把基礎體能轉換為專項能力、進入最佳狀況,在馬拉松配速下,能跑得更長、並且更穩。
如果從上週日的半馬調整賽 (21K@HMP) 來算,到本週六正好是一週。
我的課表是這樣的:
強度訓練:21 (半馬) + 9.6 (力量) + 16 (配速) = 46.6K
強度訓練比例:30.8%
個人習慣在賽前第4週進行巔峰週訓練,本週的訓練量會是整個週期最高、強度訓練比例也是最大的;賽前第3週會採取強度維持但距離減量,最後兩週就是單純的賽前減量階段了。
因為恢復的關係,常態課表的強度訓練比例以10-20%為佳。例如每週跑100公里的跑者,跑在馬拉松配速以下里程,每週只需10-20公里即可。
如單週強度比例超過20%對我來說就是突破性質的課表,必須注意兩點:
1. 強度很高:所以訓練前充分暖身、訓練後收操、訓練中前後的營養補給都很重要,必要時需要搭配超補、吃能量膠。(該捨得就不要省,讓身體最大化發揮能力也是訓練之一,不然比賽是跑不出來的,你的消化系統也可能不習慣超補/吃膠)
2. 恢復時間長: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恢復,下一週通常需要搭配適度減量(Roll back)建議每3-4週進行一次循環為佳。
了解自己身體的循環,知道狀態不會一直在巔峰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跑者建議3-4週可以安排一次突破課表,並且隨後搭配減量週恢復。訓練有素的跑者週期可以拉更長,例如Ryan Hall是 8 週減量一次。
如果對於全馬新手的要求是「1週至少能跑1個馬拉松的距離」,那對於進階跑者的對應說法「巔峰期時,1週能以馬拉松配速,跑1個馬拉松的距離」就是一個很好的指標。
1週內能夠分次跑足 42.195K@MP,對我來說比賽八成沒問題,就很有信心了。
42K@MP 雖然是目標,但同時要搭配強度訓練比例原則。也就是說,如果跑量不夠,例如單週只有100K,那1週跑到42K MP 就超過 40%, 勢必得適度向下調整,例如MP配速總和30K即可。(白話翻譯:跑量不夠多,那你速度訓練就不能太多)
保持循環是很重要的,超負荷後要給身體時間進行超補償,這樣你才會進步!很多人會誤以為進步是發生在訓練(破壞)的當下,其實不然。更重要的是在後頭發生的超補償(修復)。
千萬不要連續3週、4週不斷跑突破課表,這樣你的身體不會有機會吸收。也許你可以僥倖躲過這次,但就沒有下次了。(白話翻譯:沒有天天過年的。你看,這下年過完了吧?)
巔峰期已經是馬拉松訓練的關門階段,在此時所有的訓練對我來說是「雖然累人,但都很有信心完成」。最後3、4週坦白說進步也有限,能守成保持到起跑線上,就已經超過一百分。
不要妄想在此時再有大幅進步,告訴自己:「我已經練完了!」
關於許立杰沒有受過一天田徑訓練,長大才發現自己很喜歡跑步;參加過兩屆波士頓馬拉松,全馬最佳成績 2 小時 39 分。目前居住在加州,與同樣追求全馬夢想的夥伴一起努力著。
FB:Jay的跑步筆記
沒有受過一天田徑訓練,長大才發現自己很喜歡跑步;參加過兩屆波士頓馬拉松,全馬最佳成績 2 小時 39 分。目前居住在加州,與同樣追求全馬夢想的夥伴一起努力著。
FB Jay的跑步筆記
許多忙碌的上班族為了要空出時間運動,下班有時會到操場,或是繞著公園以及河濱跑步。雖然規律運動是一件好事,但沒選對運動方式以及運動時間話,運動反而可能變成健康的殺手。根據台灣胸腔內科權威蘇一峰醫師表示:「光是在髒空氣中運動,就可以讓你生病!」
前陣子,藝人高以翔傳出因為過勞而猝逝,就是在錄製晚上、激烈跑步的節目時所發生,之後也陸續傳出他連續工作17小時、可能有感冒的消息。根據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大家看到年輕人猝死,都會很驚訝,但其實很多猝死的心臟病,就是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原因是太累這件事很容易被忽略。」然而,勞累的時候正常來說需要休息,但如果還繼續工作、運動,身體會讓交感神經變得比較亢奮,也就是增加心臟的跳動、血流速度、熱量消耗來供應身體所需,「所以勞累過度的時候,會覺得心臟跳得特別快,但再怎麼跳都有限度,跳過頭,就很容易引發心室顫動,也是突發心臟病猝死的最大宗原因。」
此外,晚上運動,其實就是在一整天上班的勞累之後,又去高強度的運動,壓力也會造成交感神經亢奮,即使是沒有太多活動的上班族,也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負擔。
除了太累之外,其實在晚上運動,空汙指數更高。蘇一峰醫生表示:「許多人對於空氣污染仍存有姑息的心態,想說只是短短吸一下髒空氣會怎樣嗎?但世界最頂尖的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雜誌》(NEJM)也已經證實,會死!」 然而我們一天不運動時的呼吸換氣量就有1萬公升,劇烈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時,換氣量更是平時的10至20倍,等於吸了10萬公升的空氣,如果裡面都是PM2.5,你想想吸進了多少污染,心肺功能一定是緊繃的狀態,就算是平時心血管系統正常的年輕人,也有可能在此時突然出問題!」
而長榮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副教授張振平表示:「晚上是空污最嚴重的時候,第一,因為累積了一整天的交通廢氣,第二,氣溫降低,空氣污染的粒子都會沈積在地面附近,PM2.5吸好吸滿。」當大量空汙的時候運動,大量吸入髒污會卡住支氣管,會先從喘、咳開始,到最後突然引發氣管的猛烈收縮,其實就像氣喘發作一樣,喘不過氣來、吸不到氧氣就會昏倒,而缺氧就會心臟驟停。所以,晚上運動真的不是很好,沒發生事情只是幸運,禍害都是慢慢累積的。
蘇一峰醫師也表示:空汙運動即使當下沒事,也可能會造成未來肺癌的危險因子。「簡單來說,晚上戶外運動等於慢性自殺。」,最好可以到室內運動,或是選擇清晨運動,絕對會比晚上運動來得好,而且也比較不會太累。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跑馬拉松,是一種群策群力的過程,你身邊總是會有其他跑者給你競爭的壓力或是同伴的打氣。而跑超級馬拉松,那則是一種自己和自己的對話。路程中,你和其他跑者也許會距離有數百甚至數千公尺之遠,也有些時候,整片荒漠只有你一個人,你必須在天地之間找到自己的方向,往終點跑去。
我們常陷入一種輪迴,在跑完一場馬拉松之後筋疲力盡,咒罵自己為何假日不好好睡覺而來頂著大太陽連續跑好幾個小時,但是卻在一轉身馬上又開始盤算下一次要報哪一場。那麼,你會想嘗試一下超級馬拉松嗎?
那只不過是把距離稍稍再拉長一點,然後再連續跑個兩三天而已。你可以的。
是的,你只要把當天的補水和食糧全背在身上,大概就是多背個十公斤的重量。這有什麼難?
超級馬拉松的意義就在於超越自己。你都可以跑完一場馬拉松了,何必滿足於這種跟幾千人一起跑的活動?你應該走出舒適圈,去嘗試人生更多的可能,挑戰自己,去參加一場超級馬拉松。
極地超馬好手林義傑,他跑過24小時超馬賽、7天6夜撒哈拉沙漠馬拉松(Marathon Des Sables)、四大極地超馬巡迴賽(4 Deserts)、橫越撒哈拉、「擁抱絲路」1萬公里長征等等,在挑戰了世界上最艱難的、從零下3度到攝氏50度各種超級惡劣環境與距離的長跑之後,創立了「SUPERACE」這個品牌,其精神就在於「自我超越」、「領導」與「守護」,引領你追求超越自我極限與敢夢敢實踐的生活態度,做一個領先群倫的夢想實踐家。
因此,他來辦比賽,當然不會是一般的路跑賽,要辦就要辦可以拿到國際上去招募世界好手的極地超級馬拉松,也許有一天,SUPERACE的系列賽事,能與Marathon Des Sables或4 Deserts這樣的超級賽事齊名。
當然,一場賽事能否辦得起來,有沒有足夠的參賽人數是非常重要的,理想再高,沒有人共襄盛舉,再美的夢想終究只是夢想。
幸好,林義傑是個非常懂得實踐的人,他一步一腳印,成立公司籌辦賽事,至今SUPERACE台灣站已經邁入第四年,也陸續開辦寮國、蒙古、吳哥窟、新疆等站賽事,將他的理念推展到國際,更培養出一群死忠的擁護者,成為系列賽事的熟面孔。而且,這個品牌還經營起另一個重要的支線:運動機能服飾,至今已經推出第二季的服裝,深獲好評。
近日,SUPERACE在發表2017年春夏新品的同時,也舉辦了一場極地超馬分享會,除了林義傑本人現身說法講述自己的經歷與創辦動機,還邀請了兩位好手共襄盛舉,一位是知名跑步教練孫國欣,另一位則是近日竄起的超馬小鮮肉周青,年紀輕輕的他已經贏得許多相關賽事名次,備受矚目。兩位各自分享了超級馬拉松的基本概念與如何訓練,以及裝備補給等等相關知識,一起來了解:
孫國欣教練表示,所謂的超級馬拉松,就是超過馬拉松標準距離(42.195公里)的賽事一律以這個名稱概括,不過,當然不會有人無聊到去辦一場42.5或43公里的超馬賽,而國欣教練心目中的超馬是100公里以上才算。目前在台灣所舉辦的超馬賽分為以下四種:
連續賽:從起點到終點不間斷的賽事,目前台灣最長距離為橫越台灣246KM。
分段賽:賽程分多日舉行,每日跑一定距離的里程,目前台灣最長距離為環台賽。
場地賽:在一個場地之中重複繞圈的賽事,通常是計算在固定時間之內可以完成多少距離。目前最長時間為新生花博48H超馬賽。
越野超馬:顧名思義就是結合自然地物地貌,進行長距離的跑步賽事,通常不會沿著鋪設好的道路進行,也沒有嚴格規定路線,參賽者必須自行摸索出一條路徑前進。這種賽事有連續賽也有分段賽,SUPERACE所舉辦的就是這類型的賽事。
超馬如何訓練:循序漸進 多元變化
而在超馬該如何進行訓練方面,國欣教練首先要釐清的概念是不必為了衝跑量,長距離跑者最怕的就是身體恢復時間會拖很長,影響到平常生活與身體機能,把自己身體搞很糟糕,甚至生活起居都還要家人協助,而且還影響後續的日常生活與工作,那就非常不值得。國欣教練謙稱自己的跑量是所有超馬跑者最少的,一個月的跑量最多400公里,每次的距離也不會超過60公里。他認為衡量自己的體力與時間,安排適當的訓練量才是最適合你的。對他來說,經過比賽和訓練模式的調整,他已經自己找出一套系統,有效增加身體恢復的能力和肌群的耐受度,支撐自己撐過一場長距離的比賽。控制好跑量和恢復期,將訓練量控制在能參加比賽的強度,又不會造成身體的傷害,完賽之後還能正常過生活,那才是最理想的。掌握訓練和恢復的節奏,增加自己身體恢復能力,才能讓自己有更好的表現。
在訓練量的選擇與調配方式,國欣教練說他自己是用「土法煉鋼的漸進式」,也就是身體力行實際去訓練,針對比賽的距離,規劃訓練和休息,然後逐漸增加距離,並找出自己在多少距離會出現怎樣的狀況,而這些狀況是代表什麼問題,例如口渴、眼睛出現血絲、身體開始搖晃等警訊,發現是自己血糖不夠還是鹽分不夠等等,一項一項去找出問題加以排除和了解,就可以立即做補充和調整。比賽最怕自己不知道身體已經出狀況,在訓練時提早發現就可以預先做準備,免得實際遇到了會影響成績,甚至讓自己無法完成比賽。
那麼,若是設定要參加自己的首場百公里賽事,要如何準備?國欣教練建議的是給自己安排長一點的時間來做漸進式的訓練,排定計畫但勿操之過急,逐次慢慢地提升距離以增加自己身體的耐受度,例如假日安排自己去做20-30K的越野訓練去調整自己狀況,如此一來才能夠讓自己的身體適應如此長距離的比賽。
在訓練方式上面,國欣教練表示,超馬選手需要強大的恢復能力,若體能差不多的兩位選手,其中一位恢復得比較快,那就有可能有多一點能力在最後的路段去追擊等等,而在進終點時多贏另一位兩三秒鐘。而恢復能力的關鍵就在身體的有氧性,因此長距離的有氧跑,能提供較大訓練效能,他建議可以採用漸速跑、持續跑(讓身體長時間處在有氧狀態)、LSD、體感跑(舒緩跑)等四大主軸來安排自己的訓練菜單。再者,平時也可以加入一些協調性訓練,例如馬克操或繩梯等來增進自己的跑步技巧,這樣就能讓自己跑得更好更有效率;也可以做一些轉換訓練,例如越野林道、鵝卵石河床、海邊沙地等等,以多樣化的訓練方式讓自己能適應野外各式各樣的地理環境,也可以訓練到平時比較不慣用的肌群。
國欣教練特別提到,為了逼自己適應更高強度的比賽,他會給自己一些「自虐訓練」,例如拖著把所有裝備裝上的背包跑12小時,或是在大風大雨之中逼自己去跑步等等,不過他不建議大家採用,因為有生病或受傷的風險性,可別在比賽前就把自己身體搞壞了。
國欣教練在此也提供一套訓練課表(如圖),給有心想挑戰超馬的朋友們參考。基本上,第一組課表是一強一弱的配比,假日則調整為LSD及轉換訓練;第二種是針對超長距離賽事前的準備訓練,以強-弱-強-弱-強的方式訓練;若平日工作忙碌抽不出太多時間,就可以採用第三種比較緩和的訓練方式。
★持續跑:就是以你平均完成一場賽事的速度去做訓練,例如你可以用50分鐘跑完10K,也就是所謂5分均速,那麼你在做持續跑的訓練時就要全程維持這樣的速度去跑完。
★漸速跑:顧名思義就是慢慢加快速度的訓練方式,這項是國欣教練自己非常注重的訓練方式。以跑10K來說,前7K可以用你的平均速度跑,最後3K時,可以在每一公里提升一點速度,例如5秒,那麼你跑到第10K時你的速度就是4'45",一個月後強度加強,可以用每公里提升10秒的方式,最後第10K時你的速度便是4'30",以此類推,就可以慢慢提升你的速度。平時以這樣的方式做訓練、把身體基礎打好,就可以讓你有辦法在比賽上的中後段提升速度,成為在大家都筋疲力盡時還有餘力超過別人的那一個。若平時只練持續跑,若當天身體狀況不佳,那麼就很有可能在比賽後段掉速。
練好上述兩種練習方式,也可以用組合式的方式來增加強度,例如國欣教練自己設計了一個訓練菜單「2-4-1」,是以均速跑2公里、衝刺400公尺,再緩跑100公尺,中間不休息,一直循環重複這樣的訓練,以2公里的均速跑練好穩定度、以400公尺的衝刺拉高心肺能力,通常他的團員跑到第二輪的時候就會說自己跑不下去一定要休息。他表示,若你可以提升到做完5個循環,那麼你的速耐力一定可以大幅提升。
在訓練之外,國欣教練也非常強調休息的重要性,你必須知道如何讓自己快速恢復,才能讓自己在多日賽的一天結束之後能迅速恢復,隔天再以滿滿的能量迎接新的挑戰。
最後,國欣教練說:「越野超馬是一種自我挑戰、是一種認識自己、是一種心靈沉澱的活動。過程中會遭遇許多的突發狀況,往往只能靠自己判斷、解決。如果你害怕孤單、你不甘寂寞,那我希望你練練再來。越野超馬是條不歸路,我相信一踏上你就會愛上。」
現仍就讀文化大學體育系與企管系的周青,已經在冬山河超馬賽、台北國際超馬6H賽以及SUPERACE內蒙站拿過第一,還打破冬山河50km場地紀錄與分齡紀錄。這次應主辦單位的邀請前來,主要分享他去年參加SUPERACE內蒙站的經驗。
首先,在裝備方面,周青表示要看賽事做準備,SUPERACE內蒙站屬於沙漠環境,因此如何克服沙漠跑步環境便成為準備的重點。再者,沙漠氣候乾燥,沿途資源缺乏,因此足夠的補給便超級重要。另外,他也表示參加這種沙漠賽事,每個跑者之間可能都會相隔很長的距離,因此也得要有自救的能力,準備一些救護用品、求救裝備等等,都能讓你在沙漠中萬一迷路或受傷能夠很快得到救援。
賽事補給 按時補給很重要
補給品方面,正餐他建議可以準備泡飯,沖水之後就可以食用,也很有飽足感,又便於攜帶,他除了泡飯,每餐還會吃一包泡麵。比賽時能量果膠、BCAA等等不可少,Gel他的補給方式是開賽後第一小時吃一包,接下來每45分鐘吃一包,由於他是菁英跑者,45km的距離他花5小時跑完,一天下來消耗7包能量果膠;BCAA的話他是以賽前一包、每小時一包、賽後再一包的方式食用,因此一天會消耗6包。至於沙漠乾燥,最關鍵的是流汗的補給品鹽錠,他說自己比較不太流汗,因此他一天只消耗4片鹽錠,若流汗量大的朋友可以依照自己的流汗量適時補充鹽錠。另外,還有一些特殊的補給品,例如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幫助中和化解運動之後所產生的自由基,以防止肌肉的痠痛。鎂則是一種肌肉的鬆弛劑,可以減少運動所產生的乳酸堆積,讓肌肉擁有更多能量,並減少運動後的抽筋與疼痛。周青還特別提到跑友給他的一種日本「肌鰹強」,這種魚肉抽出物製成的粉劑含有天然鰹魚胜肽,可以有效降低肌纖維中的乳酸含量,消除疲勞,增加運動持久耐力,他覺得蠻有效的。
沙漠跑步耗力快 鬆軟沙土是大忌
在穿著方面,除了一般的跑服、小腿套、防風外套等等,周青特別提到,沙漠的沙顆粒非常細,在上面跑步鞋子非常容易進沙,會造成雙腳在鞋內容易滑動,他看到有許多跑友的腳後跟都起水泡或是黑指甲,因此他蠻建議大家準備防沙套,雖然難免還是會進一些細沙,不過可以有效避免這些惱人的問題。若不想花大錢買防沙套,大會工作人員也建議可以用雨鞋套來取代,一樣有防沙的效果,只是透氣性比較差一些。另外沙漠風沙很大,可以準備圍脖來防止沙子打在脖子上會很刺痛,也可以遮住口鼻防止吸進太多沙塵。
在沙漠中背著近10公斤的補給跑步,背包的選擇也很重要,周青說雖然他準備的是胸前和腰間都有繫帶的越野型背包,不過因為在沙漠中上下跑動時的震動幅度較大,下背被背包不斷擊打之後有些紅腫,因此他建議選購能夠更緊密與腰部貼合的背包。
分享完裝備之後,周青也提供一些心得給大家參考:
◎沙漠怎麼跑?
.跟著紅旗走:大會會沿途插上紅旗讓參賽者有跡可循。
.直上沒比較快:沙丘通常不易攀爬,迂迴繞旁邊走反而比較順利。
.觀察光源/風向/紋路/印記,幫助自己找到好路徑:沙漠中地形判斷很重要,早上通常迎光面的沙子比較乾,背光面的沙子比較溼,而後者踩起來會比較紮實比較好跑;另外就是紋路較深的沙子通常也比較硬,也比較好跑,這些都是在沙漠中跑步的通則。
.放輕鬆跑:一生中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在戈壁沙漠中跑步,因此不妨放鬆心情,享受一下沿途的風光。
◎沙漠越野跑的注意事項:
.冷熱很極端:日夜溫差很大
.⼩⼼起⽔泡:在軟沙上跑步非常容易起水泡
.下午常起風:沙漠地勢平坦,一起風帶動細沙打在身上還是會很痛的。
.傍晚沙蚊暴:沙漠中的黑蚊非常難對付,而且傍晚常是一大群出沒,非常可怕,防蚊用品一定要帶,而且遇到這種沙蚊暴請直接躲進帳篷。
.髒⼒無極限:沙漠水源稀少,不太有機會盥洗,要有心理準備。
周青表示,藉由內蒙站這樣的極地賽事,讓他在痛苦的過程中看到各種美好,包括壯麗的風景、跑友們的相互扶持,以及當地民眾排山倒海而來的盛情等等,都是一生中難能可貴的經驗,他建議大家一定要排除萬難來嘗試一下!
關於SUPERACE極地超級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