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Yahoo! Japan報導,5月9日,日本知名運動用品通路商ART SPORTS申請破產成立,為日本運動用品界投下震撼彈。該公司於1967年成立,上個月才剛慶祝其69週年,在東京都開設了8家專賣店,也經營網路購物業務。該店舖主力商品為跑步與網球用品,旁及自行車、登山戶外用品與其他運動類別。全盛時期,在1991年時該公司年營業額達到了約57.41億日圓。
然而,在這之後的銷量逐年下降,因為銷售狀況不佳,該公司也收掉了幾家店面,但仍無力回天,在2016年的銷售額已降到約24億日圓。在設法消減人員開支與搬遷到租金較便宜的辦公室之後,收入仍無法彌補龐大的財務缺口,因此,該公司負責人木村正男因而不得不提出破產申請。
據《動一動》網站分析,該公司破產,引起台灣業界討論,他們的找出的問題有:
1.削價競爭模式。為了爭取銷量,跑鞋販售價格壓低
2.外國網購價格比台灣店面價格便宜
3.普遍對於林立百出的運動用品知識度不足
4.因熱潮而大量引進品牌產品、氾濫化的運動用品店
5.選貨眼光錯誤或是發貨問題
6.廉價的運動用品進駐台灣
日本知名運動用品通路商ART SPORTS宣告破產。 ©アートスポーツ
然而,據筆者觀察,台灣的運動用品消費環境,除了上述的幾個問題,還有一些現象值得探討:
ART SPORTS本店外觀 ©トレラン王国
1 大者恆大 小店被擠壓
在網路購物削價競爭與大型量販店如迪卡儂進駐之下,小型、家庭型的運動用品店經營越來越困難。小店為了衝銷量往往犧牲利潤,但是怎麼砍價卻總比不過網路和大型量販店的價格競爭,因此,這些地方型運動用品店往往面臨兩個選擇:是結束營業還是投入連鎖麾下?
據《今周刊》報導,台灣最大的運動用品店連鎖背後的老闆其實是「元吉集團」,旗下有運動用品代理商「星裕國際」,近年來更積極購併,除了知名的「摩曼頓」,也已經將南霸天「一亨運動用品」收入其麾下,通路規模達300個據點,放眼市場無人能望其項背,而且目前還在購併一些地區型的傳統運動用品店,動態令人矚目。除了運動用品店,幾乎所有知名運動用品品牌專賣店也都是該集團旗下的門市,近來更動作頻頻,開設旗艦大店,搶市毫不手軟。
因此,展望未來台灣,大者恆大的現象將繼續延燒,小型運動用品通路商要求生路,唯有另闢蹊徑,找出自己的獨特經營模式,才有可能在這個逆勢環境中生存下來。
近年陸續有小型運動用品店結束營業。 ©尼豪的美食旅行手札
2 品牌經營形象與目標社群
在這個逆向展店潮中,不難發現一些知名品牌如Nike、Adidas和Under Armour等等紛紛開設旗艦店,以精緻的空間陳列訴求品牌形象,並同時經營獨特運動社群。例如Nike已經經營多年的Running Club、UA的鬥陣跑團等等,以免費的飲食補給物資、專業教練帶領和特別設計的獎品例如跑服、紀念品等等吸引跑者參加,順道以焦點社群活動的方式,找來代言運動員,向特選的消費群眾說明產品特色與優點,務求打到最正確的消費群眾;就連星裕最新代理的頂級登山用品Arc'teryx也開設「登山學院」,找來知名登山家李美涼等人與玩家分享相關經驗,務求深耕目標金字塔頂消費者群。
這種品牌自己經營旗艦店與焦點社群的方式,在日本也極為常見,相信也是該國一些小型綜合運動用品通路銷售不佳的因素之一,可見要鞏固銷售,經營忠實粉絲和意見領袖是極為重要的。
李美涼 運動星球/Oliver Wu攝影
3 消費知識成熟 加值服務是關鍵
在這個網路資訊氾濫的年代,縱使知名品牌都自己下海做網路電商,網路購物現實上仍存在許多假貨問題,尤其鞋類有適腳性問題,每一款鞋都是根據不同的腳型設計,最好還是到店裡試穿過才知道好不好。不過,問題就在於許多消費者精打細算,到門市試穿之後卻上網購買價格較低的同款商品,這對門市的銷售的確有一定程度的打壓。
在運動熱潮過後,有運動習慣的民眾對於運動相關知識的認知已經越來越豐富,對於一款運動鞋的需求將不再只是好看而已,舒適度和運動表現會是大家越來越重視的擇鞋條件。根據不同需求,門市店員對於消費者的知識服務將是越來越重要的加值條件,例如「足測」服務,讓消費者了解自己的足部特徵,另外,瞭解消費者本身的狀態,例如足弓外翻、內翻等等狀況,再根據這些特徵建議適合的運動鞋,將是門市能夠吸引消費者上門購買的一大利多。
Adidas在台北馬拉松EXPO提供動態足測。 ©Adidas
4 運動用品也要精品化服務
現今的運動用品銷售服務,往往到購買之後便結束,但是消費者可能有許多時候買到的鞋款並不適合自己,若當時是因為被店員說服而購買,對店員信任破滅之後再回店重複消費的機率便不高。雖然一雙鞋單價不如精品來得高,但若能做到產品售後追蹤,了解並記錄消費者購買之後的使用經驗,深耕客戶群,避免讓消費者再買到不適合的鞋款,相信這些客戶日後回購的機率和忠誠度會提高許多,這對於網路購物和削價競爭也絕對會是個殺手鐧。
針對消費者做更細緻的服務將是未來運動用品門市致勝關鍵。 運動星球/Oliver Wu攝影
在運動越來越精緻化與分眾化的現今台灣,大家也越來越重視運動配備的專業度,畢竟「跑不贏別人,至少要穿得像個pro」。在這個潮流之下,運動用品店要在網路購物與殺價競爭的逆勢中找出生路,唯有提供更細緻、更差異化的個人諮詢服務,才能在這片紅海殺出一片生天。
撰文/Oliver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