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因為要維持或促進健康,開始運動。跑步除了跑鞋外,入門幾乎沒有什麼花費,時間空間限制也是最少的,因此成為最熱門的運動之一。但是一週跑幾次?一次跑多久?該跑多快?通常是網友、跑友建議居多,很少有強而有力的證據告訴大家該怎麼跑。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為了健康,一週應該進行150分鐘中強度或是75分鐘高強度的跑步運動。但是有些文獻認為跑步無法促進健康(身體代謝、燃脂等),而一些結論為跑步有效的文獻,則對於怎麼跑才健康有很大的分歧。
運動可以促進健康,每年有5百萬人因為不運動導致死亡,其實這些人的死亡可以靠運動避免。根據調查,跑步是沒有運動習慣者要開始運動的前幾名選項,也是多數人正在從事的主要運動之一。因此了解跑步可以對健康帶來什麼好處,顯得非常重要。
最近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發表了第一篇跑步與疾病死亡的系統性統合分析文章。在這樣高品質期刊上的文章,可以給我們對於跑步該怎麼跑?得到什麼樣健康上益助?有更深入的了解及認知。
這篇文章一共找出14篇符合他們設定標準的文獻,總研究人數約23萬人,約有10%的研究對象有跑步的習慣。參與者追蹤從5.5年至35年不等,這段期間約有2萬6千人死亡。
研究顯示,有跑步的人可以降低27%的總體死亡風險、30%因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以及23%因為癌症而死亡的風險。然而在分析跑步的頻率、跑量、配速後,無法得到跑越多,獲得更多健康上好處的證據。
研究都有其限制,能運動的人基本上都比較健康,至少不會有嚴重心肺疾病,一個走路都會喘的人,是無法跑起來的。這樣的情況可能會造成在研究開始前,就注定沒有運動者有較高的死亡率。但是沒運動比上有跑步的人數比例懸殊(9:1),這樣的疑慮相對較小。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一週應該進行150分鐘中強度或是75分鐘高強度的跑步運動。但根據研究發現,時間、運動強度跟死亡風險無明顯相關;在調整各項資訊後,結果是一週出門跑一次50分鐘,就能獲得死亡風險降低27%的好處,跑更多或是更快,並不會因此獲得更多好處。
一週50分鐘就能得到降低死亡率的好處,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可以推論,雖然跑更多並沒有統計學上的意義,但仍有正相關,表示跑更多還是能獲得好處,只是邊際效益遞減,無法以數據表示出來。
跑步是眾多運動的一環,也是主要的有氧運動代表,有研究發現走路也可以降低10%死亡風險,但沒有跑步有效。走路與跑步的主要差別在速度(或許還有很多不同,如有無騰空時間、肌群的運用等),對於燃脂、有氧代謝、心肺功能有不同的刺激跟程度差別,運動強度高低也會影響死亡風險。
現在眾多研究認為總跑步時間越長,造成受傷風險越高;也有許多研究發現,相較於更多更長的低強度跑步,越高強度的跑步訓練更能提升身體代謝能力,而且不會燃燒較少的脂肪。因此如果行有餘力,應該依自身能力能負荷的情況下,進行較高強度的跑步運動。
過度單一的運動,不但會增加受傷風險,而且無法獲得更多健康上的好處。因此不管是以競技或是健康為前提下進行跑步運動,仍然應該進行肌力訓練、活動度訓練,不僅能增加運動表現,更可以加倍健康上的好處、降低受傷風險。
運動處方在台灣是被漠視的一塊,在學生時代及醫師訓練的過程中,運動治療疾病的觀念鮮少被提起。我們被教導如何用藥物或是各種侵入方式治療疾病,以目前台灣血汗健保的壓榨下,創造出傲視全球的治療效果。
傳統醫學的教科書上,不少提到運動可以強化治療效果,像是糖尿病患者在適當運動下可減少一到兩顆藥物使用,普羅大眾聽到最聞風喪膽的癌症也能透過運動來降低風險,甚至在最常見的大腸癌、乳癌上,都可見運動能降低復發的機率,並且加強療效,減少病發後帶來的憂鬱、食慾不振與疲憊感。這些都是我們在疾病治療上,可以再增加的一個強而有力的武器,而且不用花上數億的研發製藥成本,也不會增加健保預算。
跑步最大的風險就是心臟病發,因此許多醫師會避免讓病人去跑步,以規避相關的風險。但是研究告訴我們,跑步可以降低心臟病的死亡風險,當然我們還是需要去挑選合適的病人進行跑步運動,不能跑步的則可以走路取代,應以每個病人不同的狀況去量身打造運動處方。
ACSM美國運動醫學會有許多運動處方的簡易介紹,雖然很多證照可以考,但一線臨床醫療人員卻無法去考取他們的證照。許多時候,我們會透過考試的方式在短期內快速獲得知識,ACSM無法讓一線醫療人員參與,相當可惜。還好買書不會受到這樣的資格限制,ACSM的書對於醫療人員相對可以快速理解吸收,可以在治療中加入運動,達成更好的治療效果。
跑步運動對於民眾相對好上手,進入門檻低,基本上有雙運動鞋就可以開始;肌力訓練就比較講究動作細節,對於民眾要入門相對門檻較高。同理,對於醫護人員設計運動處方,跑步也是較好入門的選項。加上目前醫學上仍以最大心跳作為相關訓練強度指標,這樣的工具取得對於醫護人員,也相對比游泳、肌力訓練監控訓練強度簡單許多。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
智慧穿戴裝置品牌 Garmin 今年首度舉辦 Garmin Run 亞洲系列賽,首站從台北搶先展開,於 2021 年 3 月 7 日在大佳河濱公園開跑!比賽項目包括 6K 休閒組、11K 健跑組、21K 半程馬拉松挑戰,並邀請知名全方位 Youtuber Joeman、正能量女神雷艾美、雷理莎、雷達達三姊妹,與專業 Garmin Pacer 組成黃金陣容配速團領軍。報名自即日起至 2021 年 1 月 15 日止,歡迎一起 From Zero Hero 跑出傳奇!
Garmin Run 路跑賽事準備了多項賽事專屬福利給熱愛路跑的報名跑者,報名成功者可參加每月一次限定跑聚活動,以及每周一次跑步訓練營,團練將由專業的 Garmin Coach 及 Garmin Pacer 帶領,並透過 Garmin 獨創的跑步科學,針對不同的賽事距離(6K/11K/21K)提供專屬課表,讓跑者在訓練中得到最完整的科學化數據意見回饋,更清楚有效率的完成制定的目標,循序漸進熟悉賽事準備。
同時,Garmin 也推出線上跑者任務解鎖活動,透過趣味方式,讓跑者更能掌握和運用分析數據,一步一步有系統地完成賽前準備。
除專屬福利之外,Garmin Run 也準備三項賽事專屬好禮給報名者。首先,報名成功即可使用限定序號至 Garmin 官方商城購買 Forerunner 系列產品,並享有報名費全額折抵一次;報名禮則有賽事專屬跑衣、特製彈力帶及保溫水瓶等精美好禮;完賽者可獲得 Garmin Run 亞洲系列賽專屬設計獎牌。
此外,報名參加線上虛實整合路跑賽的跑者,在賽事當天完成 6K 即可在 Garmin Connect 獲得 Garmin Run 賽事勳章。
賽事日期:2021年3月7日(日) 6:40-11:00
賽事地點:台北大佳河濱公園
賽事組別:6K/11K/21K
報名費用:6K-NTD$790 / 11K-NTD$990 / 21K-NTD$1,190
報名日期:2020年11月2日至2021年1月15日
報名網址:https://www.garmin.com.tw/event/2020/garmin-run/
資料來源/Garmin
責任編輯/Dama
過年打麻將是中國人的必備習俗,除了娛樂性質外,另一方面也是增進家人感情的好方法。而打過或看過麻將的人都知道,這個項目是需要頭腦與時間的共存,往往一打就是5、6個小時,結果隔天一覺醒來,彷彿前一晚做了幾百公斤的重量一樣,各種疼痛樣樣來。
所以在歡樂之餘,我們也不忘了利用空檔或是身旁現有的東西做一點伸展的運動,以下有三招簡單的伸展運動,在打麻將或是中間休息時,也可以順便動一動,伸展一下筋骨唷!
站姿側屈 (Side Bend)是一個上半身的訓練動作,除了能強化腹斜肌外,還能矯正駝背、脊椎側彎等毛病,藉由左右手沿著身體向上延伸,帶動左右兩側腰部的肌肉,使肌肉方能得到伸展。
步驟1:右手向上延伸往左彎,讓右側腰部的肌肉得到伸展。
步驟2:左手向上延伸往右彎,讓左側腰部的肌肉得到伸展,左右輪替,做1分鐘。
游泳式 (Swimmer)是一個上半身的訓練。雙手往後延伸時,主要是針對背部的豎脊肌做鍛鍊,當雙手向前伸直時,則可訓練手臂的肱三頭肌。熟悉後,將雙腳離開地面可加強難度。
步驟1:上半身和雙手微離地面,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預備。
步驟2:雙手向後延伸,停留10秒。
步驟3:雙手向後延伸,停留10秒。
蟹式背部伸展 (Crab Walk)是一個全身性的訓練。藉由腹部核心的穩定加上手臂向上延伸的力量,使腹直肌、腰方肌等肌群能得到徹底的伸展,初次嘗試者建議先將臀部撐起即可,保持平衡即可。
步驟1:雙腳與肩同寬,雙手置於肩膀下方,同時撐起預備。
步驟2:肚子收緊,身體不要晃動,左手向上延伸,停留10秒。
步驟3:肚子收緊,身體不要晃動,右手向上延伸,停留10秒,左右輪替,做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