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灣最熱門的話題,不外乎就是台灣情侶梁聖岳、劉宸君在喜馬拉雅山區失蹤47天後被尋獲,有許多報導指出,男子能在環境惡劣與食物缺乏的情況下存活,真的是個奇蹟。
然而,山難事件一向也是新聞的焦點,它有別於日益頻繁又可悲的車禍或令人髮指的兇殺事件。從新聞報導的角度看山難事故的發生始末似如一部連載小說,有離奇失蹤但夜夜托夢者、有孤軍奮鬥茹素渡日而奇蹟獲救者、有慘遭黑熊精神虐待至今仍然無法人語者、有踢石作樂,殃及摯友而終生懺悔者…等撲朔迷離,異乎尋常的故事。人要出名實非難事,而山難扮演者只會令世人惋惜,家屬哀慟而已,你覺得呢?
其實只要有過登山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在深山中發生危急時,唯一能救你的不是奇蹟,而是專業知識。有登山超過30年登山專家表示:「凡事都有風險,即便你有在多年的經驗,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都不是我們能夠預測的。」
所以為此,我們也針對這個議題了解到知識的寶貴與重要性,請登山專家給出一些登山的基本常識。
山難事件頻傳,我們可以做的是?
風險問題關鍵在於準備不足遇上麻煩:墜崖、失溫、迷路、運動傷害、穿刺傷、動物、閃電、體力不支、獨自一人…等,這些也都是不可測的因素,所以預防勝於治療,如果我們的準備足夠,其實當這些問題發生時,能解決的方式也更多、更快速。越野、登山就是要為自己的風險承擔負責,所以做好最大的準備,失誤就會減少很多。
登山必備物品
做足功課後,在上山前也別忘了以下東西,它們能幫忙你度過許多難關。
衣服、褲子、鞋、帽、領巾、風衣外套、護目鏡、腿套、綁腿、水袋、吸管、衛生紙、夾鏈袋、補給食物、頭燈、登山杖、哨子、繩索、健保卡、悠遊卡、零錢、手機、GPS(指北針) 、功能手錶、衛星電話、醫護包、緊急避難物。
登山必備用品 ©sofar.co.za
如何面對高山症
山上經常是,越容易發生危險,越不容易發生,越不容易發生,反而常常出事。許多登山客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卻因為高山症而打亂行程。
所以面對高山症,首先必須先對自己的身體有所了解,若還是不清楚,可以以上合歡山是做為測試;開車上去後,做一些重度的運動,並在那裡住上一晚,再測試看看自己是否會頭暈目眩、平衡不穩等狀況發生,若有此情況產生,再立即將高度往下降。這個過程中,若身體機能能全部恢復,那就是高山症的徵兆,如果下去後身體依然無法恢復,那則有可能是感冒。
另一點重要的是,假設這次沒有高原反應,不代表下次就沒有。因為每座山的高度不同,加上身體狀況也不同,沒有不代表不會發生,所以無論上哪一座山,隨身攜帶適合的藥物也很重要,像丹木斯、Nifedipine都是很好的選擇。從預防的角度來看,也是降低發生的可能性,因為若真發生高原反應,後果嚴重的話,致命的機率甚高。爬山是開心玩樂,建議在可以應付的狀況之下,再做這些事情。
防止失溫,才是最佳策略
山的狀況很多,怎麼發生的很難說,有時候突然下大雪,使得你動彈不得,等待的過程,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才是聰明的選擇。
像山上失溫也是一大的危險,沒有水、沒有食物一個禮拜還不會有事,但如果在高原失溫的話,身處的環境溫度夠低、身體的熱量流失的速度夠快、暴露的時間夠久,就有可能導致失溫的危險。
《原來百岳離我們這麼近》的作者黃政豪曾在書中提到;失溫應以事先預防為主,登山前做好防寒準備,早期察覺並迅速給予適當處置,才是防止失溫的最佳策略。
該如何預防失溫呢?在衣著方面,應以理想的登山穿衣方法由內到外應為排汗衣、中層保暖層及防水排濕外套。一天以上的登山活動,更應該攜帶至少一套備用衣物,以塑膠袋或防水袋包好。另外,頭部也會流失大量體熱,所以必須攜帶頭巾或保暖帽。若是在冬天時節登山,四肢部位因為處於血管末端,離心臟最遠,也最容易感覺冰冷,因此也必須做好禦寒措施,防寒手套、毛襪等都是冬天登山必備的衣物。
食物方面則是在登山途中應隨時隨地補充能量,在行進間嘴裡含顆鹽糖或巧克力等高熱量食品,在休息時則可吃麵包、混合堅果、葡萄乾等,這些都是補充熱量的好方法。另外,登山應攜帶保溫瓶裝溫熱開水,登山途中應飲用溫熱開水以增加身體的熱量。
登山前,清楚自己的能耐
登山沒有快速,只有循序漸漸,不只自己,與你同行的人也要了解你的狀況,才不至於在危急的時候拖累對方。
確認身體的方式很簡單;首先先測試背負能力,請隊友背負15-18公斤的裝備,前往陽明山的東西大縱走,確認對方身體的能力。因為體能是無法被替代的,所有的登山都要為自己做好準備,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風險的另一部分也是看清自己,你會知道大自然就在這裡。祂就像來到另一個新環境一樣,必須學會與祂們相處,所以爬山最大的勇氣不在於登頂,而是在於撤退。
登聖母峰是許多人一生的夢想,很多人上的去卻下不來,無法想像的惡劣氣候,被白雪覆蓋的冰封大地,可以說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所以當要實現夢想前,如果只有自己,你可以義無反顧的登上,但當還有家人與其他責任時,這也正是我們學習著取捨的時候。
當有夢的時候,一定要勇敢跨出那一步,勇敢做自己,但在做這些事情之前,一定要循序漸進的將觀念整理清楚,多蒐集資訊,對自己有多一點的了解,能助你跨的更大步且獲得更多。